發表於2025-02-23
★依《群書治要》金澤文庫本、元和二年本、四部叢刊影印之天明本,以及早稻田藏天明本校正,並附有校正說明
★增補原闕三捲,五十捲完整版本
★在中國失傳1200年的珍貴古籍。
★中國古聖先王治國的智慧、方法、效果及經驗
★修齊治平的理論大綱;治國安邦的經驗匯編
★用之當今,足以鑒覽前古;傳之來葉,可以貽厥孫謀
《群書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公元五九九年——六四九年)於貞觀初年下令編輯。太宗十八歲隨父從軍,起義平定動亂的社會,戎馬倥傯十餘年。二十八歲即帝位後,偃武修文,特彆留心於治平之道,休生養民。根據《新唐書》記載如下:太宗欲知前世得失,詔魏徵、虞世南、褚亮及德言裒次經史百氏帝王所以興衰者上之,帝愛其書博而要,曰:“使我稽古臨事不惑者,公等力也!”賚賜尤渥。《群書治要》一書,整理曆代帝王治國資政史料,擷取經、史、諸子百傢中有關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之精要,匯編成書。上始五帝,下迄晉代,自一萬四韆多部、八萬九韆多捲古籍中,博采典籍六十五種,共五十餘萬言。書成,如魏徵於序文中所說,實為一部“用之當今,足以鑒覽前古;傳之來葉,可以貽厥孫謀”的治世寶典。本書根據《群書治要》元和二年本、《群書治要》天明本校勘整理而成,並將原闕的三捲重新從原書中節錄,以補原闕之憾,更便於當前人們學習和汲取該書的智慧。
魏徵(580年-643年),字玄成,唐初傑齣的政治傢、思想傢、史學傢。河北巨鹿人。貞觀元年(627年),升任尚書左丞。貞觀二年(628年),魏徵被授秘書監,並參掌朝政,在此期間,受命編撰《群書治要》,於貞觀五年(631年)編輯成書。貞觀七年(633年),魏徵代王珪為侍中。貞觀十年(636年),魏徵奉命主持編寫《隋書》、《周書》、《梁書》、《陝書》、《齊書》(時稱五代史)等,曆時七年。貞觀十二年(638年),魏徵看到唐太宗逐漸怠惰,懶於政事,追求奢靡,便奏上著名的《十漸不剋終疏》,列舉瞭唐太宗執政初到當前為政態度的十個變化。貞觀十六年(643年),魏徵病逝傢中。太宗親臨吊唁,痛哭失聲,並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我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
群書治要 校訂本(套裝上下冊)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群書治要 校訂本(套裝上下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群書治要,購物車裏放瞭一年,今天終於到貨瞭,不論是厚度還是深度都是需要時間來沉澱它,失而復得的書冊一定要好好品味一下其中的奧妙與精髓!中華傳統聖賢文化是不可不知不可不學的一門知識學問!加油↖(^ω^)↗,為自己為同誌???
評分沒看,不知該不該推薦,活動價先存著。期待中華書局可以快點做活動啊!
評分感恩上淨下空老教授慈悲救世!
評分後,曾於1616年(日本元和二年)正月命令用活字排印。但此時的《群書治要》已經缺失捲第四、捲第十三和捲第二十,殘存四十七捲瞭。半年後,《群書治要》印成五十一部,每部凡四十七冊。不幸的是,此時德川傢康突然去世,印本隻是分贈給瞭德川傢康的後裔尾張、紀伊兩傢藩主。事實上等於沒有公開發行,所以流傳在外間的不多。1781年,也就是日本天明元年,尾張藩主傢的大納言宗睦,有感於《群書治要》未能流布,便從楓山官庫中藉得原“金澤文庫”藏僧人抄本《群書治要》,重新校刊。
評分是正版,絕對經典。就是書皮略有些髒
評分感恩上淨下空老教授慈悲救世!
評分這兩本書裝幀真漂亮,黃色配色封麵應該是寓意皇室用
評分封麵非常好 金黃色的緞麵 摸在手裏感覺太好啦
評分618活動200—100瘋狂屯書,這套算下來太劃算瞭,一次買瞭四百多塊錢的,書質量挺好,慢慢看,京東快遞依然給力,點贊!就是單買的書還是用塑料袋包裝的,很容易磕角,建議京東都用硬包裝!
群書治要 校訂本(套裝上下冊)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