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对电子产品的组装、检测和调试是电子技术人员的必备技能,《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采用全新的一体化教学方式编写,以实际的工作任务为驱动,全书共八个训练任务,以典型万用表、收音机、移动电源、抢答器、声光控开关、电子显示屏、酒精测试仪、程控万年历电路为载体,通过组装与调试整机的过程,使学生了解新器件、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在现代电子产品中的应用。
《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采用全新的任务驱动式一体化教学方式,坚持“做中学、学中做”,将理论知识融人实际的工作任务中;二是采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作为任务,便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三是任务中穿插新器件、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贴片技术、传感器、单片机以及电路cAD等技术渗透到每个独立任务中。
内页插图
目录
学习任务一 万用表的组装与调试
学习活动1 明确工作任务
学习活动2 工作准备
学习活动3 现场施工
学习活动4 总结评价
拓展性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二 HXl08-2型晶体管收音机的组装与调试
学习活动1 明确工作任务
学习活动2 工作准备
学习活动3 现场施工
学习活动4 总结评价
拓展性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三 手机移动电源的组装与调试
学习活动1 明确工作任务
学习活动2 工作准备
学习活动3 现场施工
学习活动4 总结评价
拓展性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四 八位数字抢答器的组装与调试
学习活动1 明确工作任务
学习活动2 工作准备
学习活动3 现场施工
学习活动4 总结评价
拓展性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五 声光控楼道灯开关电路的组装与调试
学习活动1 明确工作任务
学习活动2 工作准备
学习活动3 现场施工
学习活动4 总结评价
拓展性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六 电子显示屏控制电路的组装与调试
学习活动1 明确工作任务
学习活动2 工作准备
学习活动3 现场施工
学习活动4 总结评价
拓展性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七 电子酒精测试仪电路的组装与调试
学习活动1 明确工作任务
学习活动2 作准备
学习活动3 现场施工
学习活动4 总结评价
拓展性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八 程控万年历控制电路的组装与调试
学习活动1 明确工作任务
学习活动2 工作准备
学习活动3 现场施工
学习活动4 总结评价
拓展性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策下,培养一支优秀的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尤其重要。大众创业,教育先行;万众创新,文化先行。没有创新的人才,不可能有创业的成功,没有创新的教育,不可能有创新的人才。办好创新教育需要改革我们的教育体系,包括理念、课程、师资、实践等,让中职学生真正具备基本的工作素质。这就必须摒弃填鸭式教育和应试教育,营造健康文明的创新文化。要将创业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切实推动“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人才培养标准与企业用人标准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要求对接”,这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对电子产品的组装、检测和调试是电子技术人员的必备技能,本书采用全新的一体化教学方式编写,以实际的工作任务为驱动,全书共八个训练任务,以典型万用表、收音机、移动电源、抢答器、声光控开关、电子显示屏、酒精测试仪、程控万年历电路为载体,通过组装与调试整机的过程,使学生了解新器件、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在现代电子产品中的应用。
本书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采用全新的任务驱动式一体化教学方式,坚持“做中学、学中做”,将理论知识融人实际的工作任务中;二是采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作为任务,便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三是任务中穿插新器件、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贴片技术、传感器、单片机以及电路CAD等技术渗透到每个独立任务中。
本书由来安县高级职业中学组织编写,周庭塘担任主编,周天平担任副主编,李文学白荣涛、陶亚喜参加编写工作。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妥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便今后进一步完善教材。
周庭塘
2015年1月
《工业革命的先声:蒸汽机与纺织业的腾飞》 引言: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技术奇点,如璀璨的星辰,点亮了前行的道路,彻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18世纪中叶,一场以蒸汽机为核心的工业革命席卷而来,将人类社会从漫长的农业时代推向了工业时代。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变革中,蒸汽机的诞生与不断革新,如同破晓的曙光,照亮了生产力的无限可能,而纺织业则成为了这场革命最先被点燃、也最为耀眼的火焰。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深入探究蒸汽机如何在工业的熔炉中淬炼成型,又如何与纺织业的时代需求紧密结合,共同谱写了一曲波澜壮阔的工业化乐章。 第一章:孕育与萌芽——早期动力探索的漫漫征程 在蒸汽机尚未成熟的时代,人类对动力的渴求从未停止。本章将追溯从古至今各种早期动力技术的尝试,从水力、风力到人力、畜力,分析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存在的局限性。我们将重点回顾那些闪烁着智慧火花的早期蒸汽动力实验,如希罗的aeolipile(风转器)和赫龙的蒸汽喷泉,虽然它们未能实现实际的动力输出,却为后世的伟大发明埋下了思想的种子。特别要关注的是,欧洲大陆上一些早期将蒸汽用于抽水以解决矿井排水问题的尝试,如帕潘(Denis Papin)的“蒸汽锅”和萨维里(Thomas Savery)的“矿工的伙伴”,这些实验尽管存在效率低下、危险性高等诸多问题,但它们实实在在地证明了蒸汽作为一种可行动力的潜力,为后来的改进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将深入剖析这些早期装置的设计理念、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在技术发展史上的意义,理解正是这些前赴后继的探索,才为蒸汽机的最终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章:划时代的革新——瓦特蒸汽机的诞生与突破 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的名字,在工业革命的历史上熠熠生辉。本章将聚焦于瓦特蒸汽机的诞生过程,详细阐述其核心的创新之处。我们将深入分析瓦特如何通过引入分离式冷凝器,彻底解决了早期纽科门蒸汽机(Newcomen steam engine)低效率和高燃料消耗的弊端,实现了蒸汽能量的更有效转化。同时,本章也将探讨瓦特如何进一步改进了蒸汽机的结构,包括平行运动机构、万向节以及行星齿轮传动等,使得蒸汽机能够提供更平稳、更持续的动力输出,并具备了更广泛的应用可能性。我们将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解析瓦特蒸汽机的各个关键部件及其工作原理,让读者清晰地理解其相对于前辈的革命性进步。此外,本章还会讨论瓦特在商业运作、专利保护以及与合作伙伴(如马修·博尔顿)的合作中所展现出的卓越才能,这些非技术因素同样是蒸汽机能够大规模推广和应用的关键。 第三章:织布的革命——纺织业的瓶颈与手工时代的困境 在蒸汽机出现之前,纺织业是人类最古老、最重要的产业之一,但也深受生产力低下、效率瓶颈的困扰。本章将详细描述18世纪英国纺织业的现状,包括手工棉纺织的各个环节:轧花、纺纱、织布以及印染。我们将深入分析当时流行的纺织工具,如手摇纺车(spinning wheel)和织布机(loom),并探讨它们在产量、质量和劳动强度方面存在的天然局限。我们将聚焦于“飞梭”(flying shuttle)的发明及其对织布效率的初步提升,以及由此引发的“纺纱危机”,即织布速度的提高导致对纱线需求的急剧增长,而传统的纺纱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通过对当时社会经济状况的描绘,我们将理解为何纺织业迫切需要一种革命性的动力来打破僵局,为蒸汽机的到来铺平道路。 第四章:机械化的浪潮——蒸汽动力与纺织机械的联姻 蒸汽机的出现,如同为纺织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催生了一系列划时代的纺织机械。本章将重点介绍蒸汽机在纺织业的应用,以及由此涌现出的各种革新性纺织机械。我们将详细讲解凯伊(John Kay)的飞梭、哈格里夫斯(James Hargreaves)的珍妮纺纱机(spinning jenny)、阿克莱特(Richard Arkwright)的水力纺纱机(water frame)以及克伦普顿(Samuel Crompton)的骡机(spinning mule)等关键发明。我们将分析这些发明如何通过机械化提升了纺纱和织布的效率,并详细阐述蒸汽机如何逐步取代水力等传统动力源,为这些大型纺织机械提供稳定、强大的动力支持。我们将描绘早期蒸汽动力纺织厂的场景,展示巨大的蒸汽机如何驱动着一排排纺纱机和织布机,将分散的手工劳动转变为集中的、大规模的工厂生产。 第五章:工厂的崛起——生产方式的变革与社会结构的重塑 蒸汽机驱动的纺织业,不仅是技术上的飞跃,更是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的颠覆。本章将探讨蒸汽机与纺织业结合所带来的深远影响。我们将深入分析工厂制度(factory system)的兴起,解析其与传统家庭作坊式生产模式的根本区别,包括劳动分工、生产效率、成本控制以及资本的集中。我们将描绘蒸汽动力纺织厂内严苛的工作环境、程式化的劳动以及随之而来的工人阶级的形成。同时,本章也将深入探讨这场变革对社会结构的影响,包括城市化的加速、传统社会关系的瓦解、新的阶级分化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和改革思潮。我们将审视蒸汽动力纺织业如何推动了英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也揭示了伴随而来的贫富差距、童工问题以及环境污染等一系列棘手难题。 第六章:全球的视野——蒸汽与纺织的跨国传播与影响 蒸汽机与纺织业的革命并非局限于英国一隅,它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深刻地改变了全球的经济格局和发展进程。本章将考察蒸汽动力纺织技术在欧洲大陆、北美以及其他地区的传播和演变。我们将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接受和发展蒸汽动力纺织技术时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它们如何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进行调整和创新。同时,本章也将探讨这场技术革命对全球贸易、殖民扩张以及国际分工产生的影响。我们将审视蒸汽动力纺织业如何成为早期全球化进程的重要推手,加速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并深刻地重塑了全球的财富分配和权力格局。 结论: 《工业革命的先声:蒸汽机与纺织业的腾飞》并非仅是一部技术史,更是一部关于人类智慧、创新精神以及社会变革的宏大叙事。通过对蒸汽机诞生历程以及其与纺织业的深度融合的详细剖析,本书旨在向读者呈现一个清晰而生动的图景:一个古老的手工产业如何被一项颠覆性的动力技术所唤醒,最终实现了生产力的爆炸式增长,并由此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工业时代。蒸汽机的轰鸣,不仅是机械运转的声音,更是人类迈向现代化进程的时代强音。本书希望通过详实的研究和深入的解读,让读者深刻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感受技术革新如何驱动社会进步,并从中汲取智慧,思考当下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