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架构师修炼之道:从测试工程师到测试架构师

测试架构师修炼之道:从测试工程师到测试架构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琛梅 著
图书标签:
  • 测试架构
  • 软件测试
  • 测试工程
  • 质量保证
  • 软件质量
  • 测试管理
  • 系统测试
  • 自动化测试
  • 性能测试
  • 测试策略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32415
版次:1
商品编码:11911214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资深软件测试架构师10年测试经验结晶,帮你系统梳理测试技术,建立自己的测试体系,轻松转型测试架构师!
  深度解密四步测试策略制定法、四步测试设计制定法、软件质量评估模型、测试方法车轮图,用通俗的语言和取自一线的案例阐述各种测试技术的细节、方法和实践。
  随着测试工作经验的不断累积,很多测试者会发现自己逐渐陷入了一个职业发展的“怪圈”——对产品业务已经比较熟悉,基本的测试技术也掌握了,但是不知道接下来该如何深入,如何更好地进行测试。尽管国内不乏软件测试方面的优秀书籍,但是大多数书籍都是在讲测试管理、测试基础或者性能测试、自动化测试等专业测试技术,而描述如何把测试技术和业务结合起来,讲解如何有“策略”地进行“刚刚好”的测试的书籍却几乎没有。
  本书作者花费3年业余时间,总结了自己10多年来在确定产品“测试策略”方面的经验,集结成本书。本书系统描述了如何制定“测试策略”,并首次揭秘作者独创的四步测试策略制定法、软件质量评估模型和两份checklist——风险分析checklist和老功能分析checklist,能够帮助读者快速明确测试目标,确定测试重点和难点、测试深度和难度。其中,“软件质量评估模型”能帮助读者在项目中实时评估项目情况,调整测试策略。除此之外,本书还介绍了四步测试设计制定法、测试方法车轮图这两个模型,其能够按照被测对象的特点来提供适合的测试分析和设计方法,使得测试设计有章可循。书中提供的模板、表格还能方便地让“测试设计”符合“测试策略”,满足测试的深度和广度,可以让整个测试团队有序、系统、全面地进行测试设计。
  本书很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书中总结的各种方法均能够直接应用到测试项目中。作者已将这套方法开发成了相关课程,并在现在任职的公司的各个研发中心巡讲、推广,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对于所有从事或者欲从事测试类相关工作的读者来说,这是一本不容错过的好书!

内容简介

  本书并不是一本单纯讲述测试技术或测试管理的书籍。“测试策略”是本书的核心,本书通过大量策略把测试理念和各种测试技术串了起来,并讨论了该如何把测试技术和产品结合起来,如何确定测试目标、测试范围、测试的深度和广度、测试的重点和难点。旨在帮助广大奋斗在一线的测试工程师们系统梳理自己的测试技术并构建自己的测试体系,迅速升级为测试架构师!
  本书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4个模型”和“2份checklist”,其中4个模型是四步测试策略制定法、软件质量评估模型、四步测试设计制定法、测试方法车轮图,2份checklist指风险分析checklist和老功能分析checklist。这些内容不仅能够直接运用到实际的产品测试中,还可以帮助我们系统思考,梳理自身的测试技术,找到自己的知识短板,突破瓶颈。
  本书一共8章,分为三大部分,组织上,我们不是从技术的角度来展开的,而是以“软件测试架构师”来作为全书的主线。
  本书先从中国的软件测试行业现状入手,帮助大家分析自身的瓶颈(第1~2章),为软件测试者的职业规划提供建议——如果想在测试技术上进一步发展,可以将软件测试架构师作为职业发展的目标,并讨论作为软件测试架构师在测试过程中需要关注和不需要关注的内容。
  接下来(第3~5章)深入讲解了软件测试架构师需要掌握的基本测试技术和实用的软能力,包括软件质量模型、测试类型、测试方法、测试设计、探索式测试、自动化测试、沟通和协商以及写好测试用例的表达技法,帮读者向软件测试架构师的目标快速前进。
  最后(第6~8章)详细介绍了软件测试架构师的核心技能——测试策略该如何去分解和制定,在产品测试中如何评估产品质量并根据质量评估情况来修正测试策略,最后达到理想的测试目标,帮助读者在软件测试架构师的道路上进行自我修炼。
  书中还包含了大量对各种测试技术的总结,这些不仅可以直接运用在实际测试项目中,还可以帮助读者梳理自己掌握的测试知识,建立自己的测试体系。

作者简介

  刘琛梅,资深测试者,从事软件测试工作10年,现就职于北京神州绿盟科技有限公司,曾就职于华为(华赛),主要从事安全产品的测试工作。在华为深圳研发中心工作期间担任测试经理、软件测试架构师,目前担任绿盟科技下一代防火墙产品测试代表,对各种测试技术,安全业务均有系统深入的研究。

目录

前 言
第一部分 瓶颈:软件测试工程师该如何进行职业规划
第1章 软件测试工程师的“三年之痒” 3
1.1 软件测试发展简史 3
1.2 中国的软件测试行业 4
1.2.1 软件测试整体起点较高 4
1.2.2 软件测试的困境和迷局 5
1.2.3 迷茫的软件测试工程师 7
1.3 认识软件测试的优势和劣势 9
1.3.1 软件测试的优势 9
1.3.2 软件测试的劣势 10
第2章 软件测试工程师的职业规划 12
2.1 软件测试的职业发展方向 13
2.1.1 软件测试在管理上的发展 13
2.1.2 软件测试在技术上的发展 14
2.1.3 “角色”和“段位” 16
2.1.4 软件测试在质量领域的发展 18
2.2 软件测试工程师职业规划建议 20
2.2.1 做管理还是做技术 20
2.2.2 对测试工作“跳槽”的建议 22
2.2.3 软件测试创业 23
第二部分 突破:向软件测试架构师的目标迈进
第3章 软件测试架构师应该做和不该做的事情 29
3.1 软件测试架构师需要关注和不需要关注的事情 29
3.1.1 测试架构师在需求分析中 30
3.1.2 测试架构师在测试分析和设计中 32
3.1.3 测试架构师在测试执行中 34
3.1.4 测试架构师在测试质量评估中 35
3.2 像软件测试架构师一样的思考 36
3.3 软件测试经理可以替代软件测试架构师吗 36
3.4 系统架构师可以替代软件测试架构师吗 38
第4章 软件测试架构师的知识能力模型 40
4.1 软件产品质量模型 41
4.1.1 软件产品质量六属性 41
4.1.2 功能性 43
4.1.3 可靠性 45
4.1.4 易用性 46
4.1.5 效率 49
4.1.6 可维护性 50
4.1.7 可移植性 51
4.2 测试类型 52
4.3 测试方法 54
4.3.1 产品测试车轮图 54
4.3.2 功能测试方法 55
4.3.3 可靠性测试方法 61
4.3.4 性能测试方法 68
4.3.5 易用性测试法 72
4.4 测试设计技术 74
4.4.1 测试点不等于测试用例 75
4.4.2 四步测试设计法 77
4.4.3 对测试点进行分类 79
4.4.4 流程类测试设计:路径分析法 84
4.4.5 参数类测试设计:“输入—输出表”分析法 96
4.4.6 数据类测试设计:等价类和边界值分析法 102
4.4.7 组合类测试设计:正交分析法 107
4.4.8 控制用例粒度:测试点的组合和拆分 111
4.4.9 错误推断法 116
4.5 探索式测试 117
4.5.1 探索式测试的基本思想:CPIE 117
4.5.2 选择合适的探索式测试方法 118
4.5.3 开展探索式测试 121
4.6 自动化测试 124
4.6.1 需要知道的一些自动化测试真相 124
4.6.2 如何评估自动化的收益 126
4.6.3 自动化测试工具介绍 127
第5章 软件测试架构师的软能力修炼 130
5.1 沟通和协商 131
5.1.1 产品测试中的沟通原则 131
5.1.2 通过沟通来获得对产品测试有用的信息 134
5.1.3 和测试团队成员沟通 136
5.1.4 和领导或投资决策者沟通 140
5.2 写出漂亮的测试用例 141
5.2.1 测试用例模板 141
5.2.2 测试用例标题要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142
5.2.3 用条件而不是参数来描述测试用例标题 143
5.2.4 如果一个用例中包含有多个参数,用例中应该是每个参数的取值 145
5.2.5 不要在测试用例中引用别的测试用例 147
5.2.6 避免测试用例中包含过多的用户接口细节 149
5.2.7 明确测试步骤和预期结果的对应关系 150
5.2.8 避免在测试步骤中使用笼统的词 151
第三部分 修炼:软件测试架构师的核心技能
第6章 如何才能制定好测试策略 155
6.1 理解测试策略 155
6.2 四步测试策略制定法 159
6.3 产品质量评估模型 165
6.3.1 优秀的产品质量评估模型的特征 165
6.3.2 软件产品质量评估模型 167
6.4 测试覆盖度评估 167
6.4.1 需求覆盖度评估 168
6.4.2 路径覆盖度评估 170
6.5 测试过程评估 171
6.5.1 测试用例评估 171
6.5.2 测试方法分析 173
6.5.3 测试投入分析 174
6.6 缺陷分析 174
6.6.1 缺陷密度 174
6.6.2 缺陷修复率 176
6.6.3 缺陷趋势分析 177
6.6.4 缺陷年龄分析 183
6.6.5 缺陷触发因素分析 188
6.6.6 组合使用各种缺陷分析技术 190
6.7 风险分析技术 191
6.7.1 风险分析 192
6.7.2 风险应对 196
6.7.3 老功能分析 198
6.8 分层测试技术 201
6.8.1 V模型 201
6.8.2 设计测试层次 201
第7章 测试策略实战攻略 204
7.1 开始 204
7.2 初次使用“四步测试策略制定法” 205
7.2.1 产品质量等级 205
7.2.2 确定项目中各个特性的质量等级 206
7.2.3 对项目整体进行风险分析 206
7.2.4 确定测试策略的结构 207
7.2.5 初步确定测试分层 208
7.2.6 回顾 209
7.3 制定总体测试策略 211
7.3.1 分解产品质量目标 211
7.3.2 使用老功能分析法来对特性进行分类 214
7.3.3 基于质量和风险来确定测试深度与测试广度 215
7.3.4 确定测试优先级 218
7.3.5 确定测试的总体框架 219
7.3.6 回顾 220
7.4 制定阶段测试策略 222
7.4.1 测试设计策略 223
7.4.2 集成测试策略 230
7.4.3 系统测试策略 234
7.4.4 验收测试策略 236
7.4.5 回顾 238
第8章 版本测试策略和产品质量评估 240
8.1 开始 240
8.2 第一个版本测试策略 243
8.2.1 测试范围以及和计划相比的偏差 243
8.2.2 本版本的测试目标 244
8.2.3 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245
8.2.4 测试用例的选择 246
8.2.5 测试执行顺序 247
8.2.6 试探性的测试策略——需要大家分工合作的地方 248
8.2.7 接收测试策略 249
8.2.8 回顾 250
8.3 跟踪测试执行 251
8.3.1 跟踪测试用例执行情况 251
8.3.2 每日缺陷跟踪 256
8.3.3 调整测试策略 262
8.4 版本质量评估 264
8.4.1 使用软件产品质量评估模型来进行质量评估 265
8.4.2 版本质量评估中的缺陷分析 271
8.4.3 调整测试策略 273
8.4.4 建立特性版本质量档案 274
8.5 后面的版本测试策略 274
8.5.1 回归测试策略 275
8.5.2 探索式测试策略 280
8.5.3 自动化测试策略 283
8.5.4 回顾 286
8.6 阶段质量评估(包括发布质量评估) 287
8.6.1 阶段质量评估项目 288
8.6.2 非测试用例发现缺陷的原因分析 293
8.6.3 组合缺陷分析 295
8.6.4 遗留缺陷分析 297
8.6.5 临近发布时的缺陷修复策略 299
8.6.6 非必然重现bug的处理 299
8.6.7 总结 299









前言/序言

  Preface前言  为什么写这本书先讲两个故事吧。  一次我面试了一位有8年名企测试经验的候选者。面试中,我能感受到他对他现在做的业务很熟悉,但他熟悉的这些业务和他现在申请的职位中涉及的业务相差甚远,于是我就问了个问题:“如果我们有幸能够邀请到您加入我们的团队,您可以给我们团队带来些什么呢?”这位候选者竟然语塞——尽管他拥有8年的测试经验,但是除了业务知识,对测试本身,他却几乎没有任何思考和总结。一旦离开了熟悉的业务领域,他就又回到了“新人”的状态,之前的经验很难复用,需要重新积累。  不过这件事情更触动我的是在面试结束后和我一起面试的另一位面试官(这是一场“二对一”的面试)的话,她说她感到有点害怕,害怕8年后她也会陷入这位面试者这样的状况……第二个故事也是面试中的故事。一位有4年名企测试工作经验的候选者,已经开始在大公司里面做测试管理了。我们谈到了对测试技术的理解,他开始谈当前公司的流程,谈得很好。我接着他的话题,提了个问题:“您会在什么时候、从哪些角度去识别测试项目中的风险?以及如何处理这些风险?”这位候选者的答案是:“我们的风险就是项目延期,其他没有风险,流程上写得很清楚什么时候要识别风险,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就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发邮件给大家,包括各个领导,请他们来解决。因为这个问题我们也解决不了。”显然,他一直在被所谓的厉害的“流程”牵着鼻子走,流程中蕴藏的测试理念、方法和实际工作已经无法落地了。  这两个故事,引出了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什么是测试的核心?作为测试人员,掌握“业务知识”是必须的,但是“业务知识”并不能和“测试能力”画等号。“测试流程”或者说“测试管理”对测试来说很重要,但是否只要严格遵循它们就能做好测试了?如果上述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什么才是测试的核心?我们又该如何去积累沉淀这方面的技能?这就是我写这本书的初衷——想和大家来分享我对“测试核心”的思考,分享这其中的技术总结。  1.测试的核心是什么?我认为测试的核心不是业务、测试方法、测试设计、自动化、测试管理、测试流程等,而是“测试策略”。  我们该如何理解测试策略呢?测试策略通俗来说就是“测什么”和“怎么测”,大致包含了如下内容:  测试的对象和范围是什么?测试的目标是什么?测试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测试的深度和广度如何?如何安排各种测试活动?(先测试什么,再测试什么)如何评价测试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基于“产品的质量目标”,基于“风险”,在充分考虑“产品研发状况”的前提下来安排各种测试活动,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刚刚好”的测试。这也正是本书想要讨论的主要内容。  2.这本书的价值是什么?本书讨论的主要内容是“测试策略”,虽然现在已经有很多优秀的测试类书籍,但是讨论测试策略方面的书籍却比较少,本书可以为读者在测试策略的制定上提供很有价值的参考。  本书也讨论了测试设计、测试方法、缺陷分析、质量评估等大家熟悉的测试技术,本书还使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讨论如何在工作中使用这些技术,制定出如何适应实际情况的策略,来使测试更为有效。  另外本书还提供了一些有很强实用性的模型模板和checklist,读者可以直接在产品中使用。  本书的主要内容本书以“软件测试架构师”为线索,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瓶颈:软件测试工程师该如何进行职业规划。从当前软件测试行业的普遍困惑入手,对中国的软件测试行业、软件测试职业现状进行分析,给出软件测试的职业规划建议。特别指明了软件测试工程师在技术上的发展方向——软件测试架构师。为软件测试架构师画像,讨论作为软件测试架构师在测试过程中需要关注和不需要关注的内容。  第二部分,突破:向软件测试架构师的目标迈进。这部分又可以分为两部分,即软件测试架构师需要掌握的基本测试技术和软能力。  其中需要掌握的基本测试技术包括:  软件产品和质量模型测试类型测试方法测试设计探索式测试自动化测试软能力包括:  沟通和协商写好测试用例的技法第三部分,修炼:软件测试架构师的核心技能。在这一部分,我们首先介绍了与测试策略相关的技术:  四步测试策略制定法产品质量评估模型测试覆盖度评估测试过程评估缺陷分析技术风险分析技术分层测试技术然后具体讲解,如何运用这些测试策略编写技术和基本测试技术,包括我们的测试软技能,来制定总体测试策略、阶段测试策略;如何制定版本测试策略和对产品质量进行评估,以及在质量评估中发现问题时,该如何修正测试策略。  本书的核心思想中国软件测试行业整体起点较高,但对软件测试却普遍缺乏理解和认识。认为软件测试没有或者缺乏技术含量的居多,其中不乏领导或决策者。  软件测试在技术上可以向软件测试架构师发展,成为产品测试专家。软件测试架构师是产品测试的灵魂。  软件测试架构师需要像系统架构师一样理解产品的商业目标和用户的使用场景,要从整体上来把握测试节奏,为团队的关键测试活动(如测试设计、测试执行)提供辅导。要保证测试策略能够在整个团队中落地,而不是自己挽着袖子上。  软件产品质量模型是测试的基础。测试类型、测试方法都是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  测试点不等于测试用例。测试点通过测试设计来得到测试用例。  软件测试架构师虽然是测试团队的技术官,但是也不应该忽视沟通协商和文档写作方面的能力。  测试策略是测试的核心。  测试应该基于质量目标、基于风险,围绕研发流程,通过分层来进行“刚刚好”的测试。  本书的独特之处目前已经有很多优秀的软件测试书籍,其中不乏精品,但是我发现这些书籍大多只是单方面地讲授软件测试理念和基础,或是单方面地讲授某种测试技术。本书则规避了这一点,并不单方面讲授理念或技术,而是通过“测试策略”把理念和技术串起来了,教大家该如何来确定测试目标,确定测试范围,确定测试深度和广度、重点和难点……你可以很容易将书中的内容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本书的另外一个特点是书中使用了5个高度概括模型:四步测试策略制定法、软件质量评估模型、四步测试设计制定法、测试方法车轮图和两份checklist(风险分析checklist和老功能分析checklist)。有了这套模型工具,我们就可以对软件测试工作进行系统思考了,这样有利于我们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突破“瓶颈”。  不同于一般的测试书籍,本书在行文安排和编写视角上也别具特色:从测试的职业发展规划入手,为软件测试架构师画像,为测试者指出测试技术上的奋斗方向;然后介绍软件测试架构师需要掌握的测试技术(除了我们熟悉的测试设计技术、缺陷分析技术外,本书还特别编写了沟通交流、文档编写等软技能);最后介绍如何使用这些技术来编写测试策略,在整个测试过程中需要设计、安排哪些测试活动以进行“刚刚好”的测试。可见本书并不是以技术为主线来编写的,而是围绕“软件测试架构师”,即“人”来展开的,我希望这样的设计能够让读者在阅读本书的时候感到更为生动和实用。  本书适合谁看本书比较适合有一定经验的软件测试工程师,以及希望在测试技术上有所发展的测试人员阅读。  当然,如果您是一位初涉测试的朋友,本书在测试职业规划方面的描述、测试技术方面的总结和叙述对您来说也会是不错的参考。  如何使用本书如果您是一位有一定测试经验的软件测试工程师,目前感到在测试技术或测试发展中出现了“天花板”,有些迷茫,那么本书就再适合您不过了。建议您不要跳过一些章节,而是按顺序阅读,相信本书一定能帮您答疑解惑,使您找到自己新的发展方向,而且本书也能帮您找到突破点并在测试领域能够有突破。  如果您已经是一位软件测试架构师,那么本书的第一部分,特别是第1章和第2章,建议您直接略过,推荐您重点阅读本书的第三部分。对于本书的第二部分,您可以选择感兴趣的章节参考阅读。  如果您是一位初涉测试的朋友,建议您重点阅读本书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参考阅读第三部分。  勘误和支持我由衷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软件测试。很高兴我已经为此奋斗了10年,并很愿意再为此奋斗第2个10年、第3个10年……我写这本书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分享我的经验、我的思考和我的总结。但由于我的水平有限,编写时间仓促,书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恳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当然,如果您在阅读本书时有任何问题,也欢迎提出来,我将尽量为您提供最满意的解答。  致谢首先要感谢的是我工作时的第一位导师赵金明先生,谢谢赵先生将我带上了软件测试这条路。感谢我在软件测试之路上遇见的几位前辈,谢谢你们对我的指导和培养。还要感谢我的小伙伴、大伙伴们,谢谢你们对我的支持和帮助。  当然,我最要感谢的是我的妈妈、我的爱人和那些默默关怀我的人。在决定写这本书之前,我从来绝不会想到写书是一项如此艰难的工作,在我多次想放弃的时候,是你们让我变得勇敢、坚强,敢于坚持自己的理想,谢谢你们对我因为写作而无法陪伴你们的理解。  当然还有机械工业出版社的杨福川和孙海亮,感谢你们在我自己都快放弃的时候,还能对我不抛弃、不放弃,感谢杨福川策划对本书编写提供的非常专业的建议,感谢孙海亮编辑在我写作陷入困境时的悉心帮助和指导,真心地感谢!我唯有回馈努力、感恩和祝福!


《卓越测试之道:精通测试策略与体系构建》 内容简介 在软件开发日新月异的今天,一个高效、可靠且具备前瞻性的测试体系,是保障产品质量、驱动技术创新的关键基石。本书并非仅停留在测试技能的精进,而是将目光投向更为宏观的测试设计与架构层面,旨在为那些渴望从执行型测试转向策略型、设计型角色的技术人员,构建一套系统化的思维框架与实践指南。我们深入探索如何设计与构建能够适应复杂业务需求、支撑快速迭代的测试策略与体系,帮助读者理解测试在整个软件生命周期中的战略意义,并掌握将测试思维融入产品设计、开发流程及团队协作中的核心能力。 本书的每一章都围绕着“构建卓越测试体系”这一核心目标展开,层层递进,力求全面而深入。 第一部分:测试思维的进化与战略定位 在这一部分,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将读者从传统的“执行者”思维模式中抽离出来,培养一种更具战略高度的“设计者”和“架构师”视角。 测试的战略价值重塑: 我们将探讨测试不再仅仅是“找 Bug”的末端环节,而是产品质量的“设计师”与“守护者”。理解测试在产品生命周期中的早期介入、风险规避、成本优化以及用户体验保障等方面的战略价值,是迈向架构师角色的第一步。我们会分析不同类型软件(如SaaS、嵌入式系统、大数据平台等)对测试战略提出的不同要求,以及如何根据业务目标和市场需求来制定相应的测试策略。 质量驱动的文化构建: 卓越的测试体系离不开强大的质量文化支撑。本书将阐述如何通过建立清晰的质量标准、推行全员质量意识、促进开发与测试的紧密协作,以及引入持续改进机制,来构建一个从上至下都高度重视质量的环境。这包括如何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培训,让团队成员理解测试的重要性,并主动承担起各自在质量保障中的责任。 风险导向的测试设计: 传统的测试方法往往基于需求文档进行,容易遗漏潜在风险。本书将重点介绍如何运用风险分析方法,如FMEA(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HAZOP(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等,识别产品在设计、开发、部署及运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点,并将这些风险转化为具体的测试场景和优先级,从而实现高效且有针对性的测试投入。我们将通过实际案例,展示如何将风险评估结果转化为可执行的测试计划。 第二部分:测试策略的精细化设计与落地 在奠定了宏观的测试思维基础后,本书将深入到具体的测试策略设计层面,强调策略的灵活性、可扩展性与适应性。 多层次测试策略的构建: 任何复杂的产品都不可能仅靠单一维度的测试就能完全覆盖。我们将详细讲解如何构建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端到端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兼容性测试、易用性测试等在内的多层次测试策略。每一层测试的定位、目标、方法、工具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关系都将得到深入剖析。 面向业务场景的测试设计: 脱离业务的测试是无效的。本书将引导读者如何从用户视角出发,识别核心业务场景,并围绕这些场景设计有效的测试用例。我们将介绍用户故事地图、思维导图、场景分析等方法,帮助读者梳理复杂的业务流程,并将其转化为可执行的测试方案。 自动化测试策略的演进: 自动化是提升测试效率和覆盖率的关键。本书将不止步于自动化工具的使用,而是深入探讨如何设计一套可持续、可维护的自动化测试体系。这包括选择合适的自动化测试框架、设计高效的自动化测试脚本、建立良好的自动化测试数据管理机制,以及如何将自动化测试融入CI/CD流程,实现持续集成和持续交付。我们将讨论不同层级(UI、API、单元)自动化测试的适用场景和策略。 探索性测试与负面测试的艺术: 在自动化和结构化测试之外,探索性测试和负面测试仍然是发现隐藏缺陷的利器。本书将指导读者如何进行有效的探索性测试,培养敏锐的洞察力,并设计出能够模拟极端情况、异常输入和边界条件的负面测试用例,从而提升产品的鲁棒性。 第三部分:测试体系的构建与优化 在掌握了具体的测试策略后,本书将聚焦于如何将这些策略转化为一个稳定、高效、可扩展的测试体系。 测试环境与数据的管理: 稳定可靠的测试环境和高质量的测试数据是测试执行的基础。本书将详细讲解如何规划、搭建和维护各类测试环境(开发环境、集成环境、预发环境、生产环境),以及如何设计和管理满足各种测试需求的测试数据。我们将讨论环境配置管理、数据隔离、数据脱敏等关键问题。 测试流程的优化与标准化: 规范化的测试流程能够提高团队的协作效率,减少沟通成本。本书将介绍如何设计和优化测试流程,包括需求评审、测试计划制定、测试用例设计、缺陷管理、测试报告编写等环节。我们将强调流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和评审机制,以确保流程的有效性。 测试度量与洞察: “度量才能改进”。本书将深入探讨如何定义和收集关键的测试度量指标,例如缺陷密度、测试覆盖率、自动化执行率、测试执行时间、缺陷修复率等。我们还将讲解如何分析这些度量数据,从中发现测试体系中的瓶颈和改进机会,并提供可视化报告,帮助团队和管理者了解测试的健康状况。 团队协作与知识共享: 构建卓越的测试体系需要团队的共同努力。本书将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沟通机制、知识分享平台(如Wiki、内部技术论坛)以及跨团队协作模式,来促进测试知识的传播和团队能力的提升。我们将强调测试工程师在团队中的角色转变,以及如何扮演好“质量教练”的角色。 技术演进与未来展望: 软件技术在不断发展,测试技术也随之演进。本书将对新兴的测试技术和方法进行展望,例如AI在测试中的应用(如AI驱动的测试用例生成、AI辅助的缺陷分析)、Chaos Engineering(混沌工程)在提升系统韧性方面的作用,以及DevOps、敏捷开发模式下测试的最新实践。我们将鼓励读者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适应技术的变化。 本书特色: 体系化思维: 强调测试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而非孤立的技能集合,从战略到落地,提供系统性的指导。 实战导向: 结合丰富的实际案例和场景分析,帮助读者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可执行的操作。 前瞻性视角: 关注新兴技术和行业发展趋势,帮助读者为未来做好准备。 角色赋能: 旨在帮助测试工程师拓宽视野,提升思维层次,为承担更高级别的测试架构师角色打下坚实基础。 可操作性强: 提供具体的方法论、工具建议和实践步骤,读者可以立即应用到工作中。 本书适合所有希望在软件测试领域寻求突破,从执行者成长为策略者、设计者、体系构建者的技术人员。无论您是初具规模的初级测试工程师,还是经验丰富的资深测试专家,亦或是希望了解如何构建强大测试能力的开发或项目管理人员,都将从本书中获益匪浅。它将是您从“测试执行者”迈向“测试架构师”的理想伴侣,助您在质量保障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健。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在为团队寻找能够提升整体测试效率和质量的方案,而《测试架构师修炼之道:从测试工程师到测试架构师》这本书,简直就像及时雨。它非常系统地阐述了从初级测试工程师到高级测试架构师所需要掌握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测试度量与优化”的部分,这能帮助我们量化测试效果,找到瓶颈,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同时,书中关于“非功能性测试策略”的论述,也让我受益匪浅,比如如何有效地进行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这些往往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忽视但又至关重要的方面。它不只是告诉你“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你“怎么做”,并且提供了多角度的思考方式,让我能够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灵活地运用书中提到的各种方法论。

评分

这本书的作者显然是深谙测试之道,他并没有把测试架构师描绘成一个高高在上的神秘角色,而是将其还原为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师。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测试环境管理”和“测试数据生成”的解决方案,这绝对是每个测试团队都头疼的问题,作者给出了非常可行和创新的思路。而且,书中对于如何建立一个持续集成/持续交付(CI/CD)的测试流程,以及如何将测试融入开发早期(Shift-Left Testing)的理念,都进行了非常详尽的阐述,这对于我们这种需要快速迭代的项目来说,简直是福音。它让我意识到,测试架构师不仅仅是技术的专家,更是一位流程的优化者、质量的守护者,需要具备全局观和前瞻性。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就吸引了我,"测试架构师修炼之道",这几个字背后蕴含的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提升,更是一种职业发展的指引。作为一名在测试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工程师,我一直在思考如何突破瓶颈,如何从一名执行者转变为一名思考者、设计者。这本书就像是一幅地图,为我描绘了从迷茫的测试工程师到清晰的测试架构师的路径。它没有贩卖焦虑,而是脚踏实地地分析了在这个转变过程中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比如对整个软件生命周期的深刻理解,对不同测试策略的权衡能力,以及如何设计出可扩展、可维护的测试体系。我特别期待书中关于如何从零开始构建一套高效的自动化测试框架的章节,这对于我目前的项目来说至关重要。而且,它不仅仅是技术的堆砌,更强调了沟通、协作以及领导力在测试架构师角色中的重要性,这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全面的职业发展方向,感觉这本书能提供很多实操性的建议,帮助我少走弯路。

评分

坦白说,我一开始对这类“修炼”题材的书持保留态度,总觉得有些过于鸡汤,不够落地。但《测试架构师修炼之道:从测试工程师到测试架构师》这本书,出乎意料地给了我惊喜。它没有空泛地谈论“情怀”和“愿景”,而是非常具体地剖析了测试架构师这个角色需要承担的责任,以及为了承担这些责任,我们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修炼”。书中对于如何理解业务需求、如何设计面向未来的测试用例、如何选择合适的测试工具和技术栈,都有非常深入的探讨。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风险驱动测试”和“故障注入测试”的章节,这让我看到了测试在质量保障中更主动、更前瞻的作用,不再仅仅是被动地发现Bug。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很朴实,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更多的是经验的总结和智慧的提炼,读起来感觉很亲切,像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同行交流。

评分

作为一名对测试技术充满热情,但又对未来职业发展感到些许迷茫的测试工程师,我迫切地希望找到一本能够为我指明方向的书。而《测试架构师修炼之道:从测试工程师到测试架构师》,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这本书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层层递进地揭示了从普通测试工程师成长为一名卓越的测试架构师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测试设计模式”和“可维护性测试代码”的深入探讨,这让我看到了编写高质量测试代码的可能性,也让我明白了如何从技术层面构建一个稳定、易于维护的测试体系。此外,书中关于“跨团队协作”和“技术债务管理”的章节,也为我提供了宝贵的沟通和管理经验,让我意识到测试架构师的角色并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更需要具备良好的软技能。

评分

测试提升必备书籍?,get一本

评分

这书不错,看看很有用,平时也都会,但都没有提到这种理论层面

评分

还不错,京东配送真是又快又好,配送员帅帅的萌萌哒,别问我为什么,20字真的很累~

评分

很不错。。。。。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值得一看

评分

不错的一本书 印刷质量也不错

评分

买了两本,这本还没开始

评分

不错的一本书,个人觉得不错

评分

好 是别人推荐的 还没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