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涉及電子産品質量與産品標準、電子産品檢驗,包括電子元器件的進料檢驗、電子産品生産過程檢驗以及電子産品開發的型式檢驗等。本書共分為電子産品檢驗基礎、電子産品檢驗工藝、檢測儀器使用、産品檢驗、電子産品檢驗質量記錄電子産品檢驗結果的分析與處理。 本書可作為中職學校電子信息技術專業及高職高專電子技術類專業"電子産品檢驗技術”課程的教材,也可作為電子産品檢驗人員的培訓教材。
第1章 電子産品檢驗概述 (1)
1.1 質量檢驗基礎知識 (2)
1.1.1 質量管理發展過程中的質量檢驗 (2)
1.1.2 質量檢驗基本概念 (3)
1.2 質量檢驗中的標準化 (5)
1.2.1 標準和標準化 (5)
1.2.2 標準的分類和分級 (6)
1.2.3 ISO 9000族標準簡介 (9)
1.2.4 質量管理體係簡介 (11)
1.3 電子産品檢驗概述 (12)
1.3.1 電子産品檢驗的定義和形式 (12)
1.3.2 抽樣檢驗 (13)
1.3.3 電子産品檢驗活動內容 (15)
1.3.4 電子産品檢驗工作的一般流程 (17)
1.3.5 電子産品檢驗中規範和標準的作用 (18)
知識拓展 (18)
本章小結 (21)
習題7 (22)
第2章 電子産品檢驗工藝 (24)
2.1 概述 (24)
2.1.1 電子産品生産與檢驗工藝 (24)
2.1.2 檢驗工藝文件 (25)
2.1.3 檢驗規程 (27)
2.2 來料檢驗工藝規範 (29)
2.2.1 來料檢驗的對象及實施 (30)
2.2.2 來料檢驗流程圖案例 (31)
2.2.3 來料檢驗工藝規範案例 (31)
2.3 過程檢驗工藝規範 (38)
2.3.1 過程檢驗的三種形式 (38)
2.3.2 過程檢驗工藝規範案例 (39)
2.4 最終檢驗和齣貨檢驗規範 (42)
2.4.1 交收試驗 (43)
2.4.2 定型試驗 (44)
2.4.3 例行試驗 (45)
2.4.4 電子整機産品檢驗工藝規範案例 (45)
2.5 遵守檢驗規範,培養嚴謹作風 (50)
2.5.1 嚴格執行檢驗工藝 (50)
2.5.2 培養嚴謹的工作作風 (51)
本章小結 (51)
習題7 (51)
第3章 産品的技術條件標準和測量方法 (53)
3.1 概述 (53)
3.1.1 檢驗標準簡介 (53)
3.1.2 調幅收、錄音機基本組成和原理 (54)
3.2 收、錄音機質量檢驗規則 (55)
3.3 收音機的技術條件和測量方法 (56)
3.3.1 收音機基本參數和技術要求 (56)
3.3.2 調幅廣播收音機測量方法 (59)
3.4 錄音機的技術條件和測量方法 (63)
3.4.1 錄音機的基本參數和技術要求 (63)
3.4.2 錄音機測量方法 (65)
本章小結 (67)
習題7 (68)
第4章 檢測儀器使用規範 (69)
4.1 檢測儀器使用要求 (69)
4.1.1 對檢測儀器及其組成的要求 (69)
4.1.2 檢測儀器使用規範的基本格式和內容 (70)
4.2 電子産品檢驗實訓儀器使用規範 (71)
4.2.1 函數信號發生器(YB1600型)的使用規範 (71)
4.2.2 高頻信號發生器(SG1051S型)的使用規範 (72)
4.2.3 通用示波器使用規範 (73)
4.2.4 交流毫伏錶(DA-16型)使用規範 (74)
4.2.5 失真度測量儀(QF4110型)使用規範 (76)
4.2.6 電子計數器(YZ-2003型)使用規範 (77)
4.3 其他相關儀器和設備簡介 (78)
4.3.1 測量濾波器(843型收音機、錄音機測量濾波器)使用規範 (78)
4.3.2 測試帶簡介 (78)
4.3.3 抖晃儀簡介 (79)
4.3.4 用電安全性能檢測用儀器簡介 (79)
本章小結 (80)
習題7 (80)
第5章 檢驗測試工裝介紹 (81)
5.1 生産環境測試工裝的概念 (81)
5.1.1 檢驗測試工裝標準化 (81)
5.1.2 檢驗測試工裝的設計 (82)
5.1.3 檢驗測試工裝的驗證 (83)
5.1.4 檢驗測試工裝的管理 (84)
5.2 檢驗測試工裝簡介 (85)
5.2.1 PCBA在綫測試工裝簡介 (85)
5.2.2 典型電子産品性能指標測試工裝簡介 (86)
5.2.3 電子産品檢驗實習測試工裝簡介 (90)
本章小結 (91)
習題7 (91)
第6章 産品檢驗 (92)
6.1 産品檢驗實訓的控製 (92)
6.1.1 熟練使用檢驗環境 (92)
6.1.2 檢驗實訓質量審核程序 (92)
6.2 “安全檢查”項目測試 (94)
6.2.1 電氣強度試驗方法 (95)
6.2.2 泄漏電流測定方法 (95)
6.2.3 絕緣電阻測定方法 (95)
6.3 調幅收音部分若乾性能指標測試 (95)
6.3.1 測量條件 (95)
6.3.2 信噪比測量操作指導書 (95)
6.3.3 噪限靈敏度測量操作指導書 (97)
6.3.4 頻率範圍(中波)測量操作指導書 (98)
6.3.5 整機電壓諧波失真測量操作指導書 (99)
6.3.6 最大有用功率測量操作指導書 (100)
6.3.7 實習檢驗報告 (101)
6.4 錄音機部分主要性能指標測試 (101)
6.4.1 測量條件 (101)
6.4.2 帶速誤差測量操作指導書 (101)
6.4.3 抖晃率測量操作指導書 (102)
6.4.4 全通道信噪比測量操作指導書 (103)
6.4.5 全通道諧波失真測量操作指導書 (106)
6.4.6 全通道頻率響應測量操作指導書 (107)
6.4.7 實習檢驗報告 (108)
本章小結 (109)
習題7 (109)
第7章 電子産品檢驗質量記錄 (110)
7.1 檢驗誤差知識和數據處理 (110)
7.1.1 誤差及其分類 (110)
7.1.2 誤差錶示方法 (112)
7.1.3 數據處理 (113)
7.2 檢驗結果的判定 (115)
7.2.1 全數值比較法 (116)
7.2.2 修約值比較法 (116)
7.2.3 兩種方法的比較和選用原則 (116)
7.3 電子産品檢驗質量記錄 (117)
7.3.1 檢驗質量原始記錄 (117)
檢測原始記錄 (119)
7.3.2 檢驗報告 (120)
7.3.3 儀器設備、測試工裝使用狀況記錄 (124)
7.3.4 電子産品檢驗實習質量記錄 (126)
本章小結 (128)
習題7 (128)
附錄A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代號 (129)
附錄B 我國現行地方標準代碼 (132)
附錄C 相關標準代號和名稱 (133)
參考文獻 (136)
本教材是根據教育部2015年頒布的中等職業教育國傢規劃教材《電子産品測試與檢驗》教學大綱編寫的。本教材力圖填補中等職業教育電子整機檢驗崗位訓練這一空白,首次在綜閤性實踐教學中實現質量檢驗過程,編寫內容充分體現現代科學的教育思想,重視與生活、社會、生産的聯係,並根據電子技術日新月異、發展迅速的特點,盡可能反映當前電子信息産業的新技術、新知識、新工藝,更加突齣實用性和新穎性。同時,在教材的編寫過程中,編者認識到電子産品檢驗是質量管理體係下的一種技術活動,而對這個活動的過程認識和訓練是電子産品檢驗實習的重點。因此,強調過程控製,使學生主動參與這個控製過程,就會使他們在模擬狀態下真正感受、理解標準和規範,為其走嚮實際崗位打下基礎。
作為首次進行此類課程的探索和研究開發,在沒有先例可供參考、沒有經驗可供藉鑒的情況下,本教材來自幾年的教學應用,大量來自生産一綫的真實、具體的檢驗工藝規範案例,充實瞭電子産品檢驗工藝知識,完善瞭質量檢驗記錄內容,增加瞭電子産品檢驗實習質量記錄,緊扣實習教學。本書簡化瞭專業性太強的理論內容,知識講解淺顯易懂,注重實際應用,充分結閤實際崗位訓練要求,實習環節可操作性強。隨著經濟和科技的發展、教育改革的深化,對中職學校教學內容和體係的改革提齣瞭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廣大師生在教學應用中,結閤教學實踐和電子技術的發展,對教材不斷提齣瞭一些寶貴的意見和建議。為此,我們在調查研究及進行多次教學實踐的基礎上,不斷對本教材進行潤色,主要的原則是:為更加完整、係統地體現當代電子企業産品檢驗工藝過程,在內容上有選擇地增加瞭過程檢驗質量文件、PCB裝配焊接檢驗規程規範、部件組裝檢驗規程、SMT的製程巡檢規程等重點環節的典型企業案例。考慮到可操作性,盡管檢驗實習仍基於收、錄音機的電性能指標的測試,但為瞭更好地貼近企業實際應用,特增加瞭“液晶彩色電視機整機檢驗規範案例”。另外,其他章節也對數據、圖錶及知識進行瞭更新和補充。
根據教學實際情況並參考大綱的要求,本教材課時分配參考見下錶。
序 號 課程教學內容 學 時 數
閤計 講課 實驗和實訓 機動
1 電子産品檢驗概述 10 6 4
2 電子産品檢驗工藝 8 6 2
3 産品的技術條件標準和測量方法 6 4 2
4 檢驗儀器使用規範 6 4 2
5 檢驗測試工裝介紹 8 6 2
6 産品檢驗 18 2 12 4
7 電子産品檢驗質量記錄 14 4 6 4
總計 70 32 18 20
本教材此次編寫工作由鄭州工業安全職業學院高級工程師硃鳴獨自承擔,硃鳴編寫瞭全書的各個章節並完成瞭全書的統稿工作。當然,此次編寫工作是基於全係教師多年努力的結果,同時,河南信息工程學校高級講師、電子專業省級學術帶頭人管莉作為本次編寫的主審,在提綱製定和稿件細節方麵做瞭大量的工作,對全書進行瞭精心審閱並提齣瞭寶貴意見,在此謹緻謝意!
為瞭方便教師教學,本教材還配有教學指南、電子教案及習題答案(電子版),有此需要的教師可登錄華信教育資源網(http://www.hxedu.com.cn)下載,或與電子工業齣版社聯係,我們將免費提供(E-mail:yhl@phei.com.cn)。
由於電子技術飛速發展,電子整機産品和生産工藝不斷更新,新的檢測儀器、檢驗方法不斷齣現,加之編者水平和經驗有限,書中難免有錯誤和不妥之處,熱忱歡迎讀者批評指正,以利修改。
編 者
2015年5月
作為一名電子産品愛好者,我一直對新産品上市前進行的各種測試流程充滿瞭好奇。我總覺得,一款優秀的産品背後一定有著無數次的“失敗”和“改進”。這本書的標題正中我的下懷,我猜想書中會詳細介紹各種電子産品的設計驗證、功能測試、性能評估等環節,甚至可能會涉及一些實驗室的場景和測試設備。然而,當我拿到書後,我發現這本書的專業性超齣瞭我的想象。書中大量篇幅都在闡述各類測試的理論基礎,比如統計學在可靠性分析中的應用,各種失效模型,以及如何進行故障模式與影響分析(FMEA)。我甚至看到瞭關於電子元器件的加速壽命試驗、失效率的計算公式等等。這些內容對於我來說,雖然聽起來很重要,但卻非常抽象,缺乏直觀的感受。我更希望看到一些具體的産品案例,比如,一款經典智能手機是如何通過多輪壓力測試來優化其續航能力的,或者一款高品質音頻設備在進行信噪比測試時,技術人員是如何操作的。這本書更像是一本研究報告,充滿瞭嚴謹的學術論證,而不是一本能讓普通愛好者窺探産品幕後故事的讀物。
評分作為一名對電子産品維修領域略有涉獵的愛好者,我一直想尋找一本能夠幫助我理解電子産品故障診斷和維修流程的書籍。我猜想這本書的“檢驗”部分,可能會包含一些常見電子故障的分析方法,或者如何使用萬用錶、示波器等工具進行電路檢測。我期待書中能有實際的電路圖分析,或者針對具體産品的維修案例。然而,這本書的重點完全不在故障診斷和維修。它更多地是關於電子産品在齣廠前如何保證其質量和可靠性的“預防性”措施。書中詳細闡述瞭各種環境測試、應力測試、以及壽命測試的標準和方法,比如如何進行高加速壽命試驗(HALT)來找齣産品的潛在弱點,或者如何進行電磁兼容性(EMC)測試以確保産品不會乾擾其他電子設備。雖然這些內容對於提高産品質量至關重要,但對於我想要學習如何“修復”已經齣現故障的電子産品的目標而言,這本書的內容顯得不太對口,它更像是關於“如何製造齣不易壞的電子産品”,而不是“如何修理已經壞掉的電子産品”。
評分我是一位科技公司的初級産品經理,我一直想通過閱讀來提升自己對電子産品開發流程的理解,特彆是關於産品如何從設計階段過渡到批量生産的關鍵環節——測試與檢驗。我希望這本書能為我提供一些實用的指導,比如在産品設計時需要考慮哪些測試要求,如何與測試團隊有效溝通,以及常見的測試項目和流程是什麼。我翻開這本書,期待能看到一些關於産品需求分析、測試用例設計、以及測試報告解讀的內容。然而,書中更多的是對基礎電子原理和器件特性的深入剖析,以及各種測試方法的理論框架。例如,書中詳細介紹瞭不同類型集成電路的測試方法,如直流參數測試、交流參數測試、以及功能和時序測試。雖然我理解這些基礎知識對於進行準確的測試至關重要,但對於我目前的産品管理崗位而言,這些內容顯得有些過於“底層”和“理論化”。我更需要的是能夠幫助我理解“為什麼”和“如何做”的實操性知識,而不是深入研究“是什麼”和“是什麼原理”。
評分我是一位對智能傢居領域非常感興趣的普通用戶,一直以來都想深入瞭解我們傢中使用的各種智能設備是如何保證安全和穩定運行的。這本書的標題“電子産品測試與檢驗”聽起來就與我的興趣點非常契閤,我滿心期待著能從中找到關於智能音箱、智能門鎖、掃地機器人等産品的測試標準和方法。然而,當我收到書後,仔細閱讀瞭目錄和部分章節,纔發現這本書的側重點完全不在我所期望的消費級電子産品上。它更多地聚焦於一些工業級、軍用級或者非常基礎的電子元件的可靠性測試、環境適應性測試、電磁兼容性測試等。書中有大量的篇幅在介紹各種嚴苛的測試條件,比如高低溫循環、振動衝擊、鹽霧腐蝕等等,這些都是為瞭確保産品在極端環境下也能正常工作。雖然我欣賞作者對嚴謹科學精神的追求,但對於我來說,這些內容與我日常生活中對電子産品的認知有些脫節,我更想知道的是,我的手機在跌落測試中是如何通過的,或者我的智能電視在長時間使用後會不會齣現屏幕老化的問題。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非常有吸引力,金屬質感的藍色搭配簡潔的字體,一看就知道是技術類的專業書籍。我一開始隻是齣於好奇,想瞭解一下電子産品是如何被“檢驗”齣來的,畢竟我們日常使用的手機、電腦、傢電,背後都有著嚴謹的測試流程。然而,當我翻開第一頁,就被裏麵詳盡的圖錶和復雜的公式給鎮住瞭。書中深入探討瞭各種電子元器件的失效機理,比如半導體的漏電流、電容器的介質擊穿、以及PCB闆上的微短路等等,這些內容對我來說簡直是天書。我能感受到作者在這一領域有著深厚的學術造詣,但對於像我這樣的普通讀者,缺乏電子工程的基礎知識,閱讀起來的門檻實在太高瞭。雖然我理解這是專業書籍的特性,但我仍然期待書中能有一些更易於理解的案例分析,或者用更通俗的語言來解釋一些核心概念,哪怕隻是簡略地介紹一些常見的測試方法和儀器,也能讓我對“電子産品測試與檢驗”有一個初步的感知。目前看來,這本書更像是為行業內的專傢或者即將從事相關工作的學生準備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