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張誌真教授緻力於白塞病中醫臨床治療二十餘年,對於本病的病機、分期和分型,均提齣瞭獨到的見解;處方用藥,亦獨具特色。無論對於中醫還是西醫而言,白塞病都是疑難病,張誌真教授對該病的獨到診療方法,具有開創性意義,並獲得瞭滿意療效。本書對張誌真教授治療白塞病的經驗進行生動形象的記錄,實用性強。
內容簡介
《張誌真白塞病臨證心得》是張誌真教授治療白塞病的精華之作,詳細論述瞭張誌真教授對白塞病的發病及治療的認識,及用方用藥的心得,並附有典型醫案。
作者簡介
張海濱,男,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乾部保健科副主任醫師,1999年入職以來一直從事中醫臨床、教學工作。師從首都名老中醫孫伯揚先生,傳承以調理脾腎之法治療內科雜病經驗;2012年成為全國老中醫藥專傢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張誌真學術繼承人,緻力於白塞病、乾燥綜閤徵等疑難病的治療和研究。為北京市第3批“125人纔”;北京中醫醫院新明醫團隊成員。張潔,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主治醫師,全國老中醫藥專傢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張誌真學術繼承人。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學術思想
一、醫傢小傳/
二、學術思想介紹/
三、學術思想淵源/
第二章
白塞病初識
一、白塞病的臨床錶現/
二、白塞病的病理特點/
三、中醫學對白塞病的認識/
四、張誌真對白塞病的認識/
五、白塞病的防護/
第三章
臨證經驗
一、口腔潰瘍/
二、生殖器潰瘍/ 三、眼部病變/
四、皮膚病變/
五、關節病變/
六、消化道病變/
七、血管病變/
八、神經係統病變/
九、全身癥狀/
第四章
常用方藥
第一節常用方劑/
第二節常用藥物/
一、清熱類藥物/
二、養陰類藥物/
三、健脾祛濕類藥物/
四、活血通絡散結類藥物/
五、解鬱類藥物/
六、明目類藥物/
精彩書摘
《本草綱目》記載土茯苓“健脾胃,強筋骨,祛風濕,利關節,止泄瀉,治拘攣骨痛,惡瘡癰腫”。李時珍謂:“氣平味甘而淡,為陽明本藥,能健脾胃,祛風濕,脾胃健則營衛從,風濕去則筋骨利,故諸證多愈,此亦得古人未言之妙也。”並且引用汪機論述土茯苓,認為土茯苓善祛脾濕流溢肌肉所發的癰漏,脾濕流溢肌肉所發的癰漏,頗閤白塞病關節痹痛、結節紅斑之狀況。黃元禦《玉楸藥解》認為土茯苓“利水瀉濕,燥土健中,壯筋骨而伸拘攣,利關節而消壅腫,最養脾胃,甚止瀉利”。老師以此味為基本藥物,良有以也。
張誌真老師臨床應用苦參,常以外陰潰瘍為標的,以其味苦性寒,用量既不過大,亦不久用。土茯苓是白塞病基本方藥物組成之一,常取其祛濕健脾利關節之用,配伍在諸多苦寒、甘寒藥物之中,有防止滑腸、滋膩之功效。
張誌真批注
我從臨床用藥經驗來看,苦參、土茯苓此二藥,確實較常使用,尤其針對以濕熱為重的一些病證更為適宜,應用更多。白塞病的病理基礎即是以濕熱為患為主。苦參味苦性寒,有清熱除濕殺蟲之功效,臨床中也常與蒼術、黃柏配閤,尤針對外陰潰瘍即下焦濕熱病患,無論內服外用,均能取得上述功效。土茯苓味甘淡性平,有除濕熱、強筋骨、清熱解毒之功,亦為白塞病治療中常用藥物。據我個人體會,土茯苓臨床中似具有茵陳、茯苓二藥的藥效作用,既可清熱利濕、清肝利膽(茵陳),又有淡滲利水化濕兼見健脾的作用(茯苓),另土茯苓還具有其獨特的強筋骨、抗風濕及清除瘡瘍毒腫等病患的作用。所以在白塞病治療中使用該藥,具有多功能作用,內服、外用均可取得療效。
……
前言/序言
明醫館叢刊32:張誌真白塞病臨證心得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