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以安全科学、系统科学和人体科学为核心,强调人、机、环境三大类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与制约,十分重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阐述,强调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新颖性,全书共13章,涵盖了以下七大方面的内容:①人的特性及其数学模型;②机的特性以及人机界面的设计;③环境特性以及作业空间的设计;④人—机—环境系统的总体性能分析与安全评价计算;⑤安全人机工程学基础理论的应用;⑥人因失误事故的典型案例与分析;⑦人—机—环境系统的展望与发展。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理工类安全工程专业、人机与环境工程专业、系统工程专业、工业工程专业的本科教材,也可供有关教师、科技人员以及研究生学习参考。目录中标注“*”的章节,可作为研究生课程的讲授内容,对本科生可不作要求。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1章安全人机工程学概述及其研究方法
1.1人—机—环境系统及工程概论
1.2人机工程学及安全人机工程学
习题
第2章人因失误事故模型
2.1事故致因理论
2.2基于人体信息处理的人因失误事故模型
2.3事故的统计规律与预防原则
习题
第3章人机系统中人的基本特性与热感觉
3.1人的物理特性
3.2人的生理特性
3.3人的心理特性
3.4*人的数学模型
3.5*人—机—环境系统中人体热调节的数学模型
3.6*人体热舒适模型
3.7人的热感觉及相关的评价指标
习题
第4章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分析
4.1人体作业时能量交换的特性
4.2作业时人体的调节与适应
4.3作业能力的动态分析
4.4作业疲劳及其测定
4.5提高作业能力与降低疲劳的措施
习题
第5章人的自然倾向与人的可靠性概论
5.1习惯与错觉
5.2精神紧张与躲险动作
5.3人为差错
5.4人的生理节律
5.5人的可靠性模型及其研究方法
5.6人可靠性的基本数据
习题
第6章机的特性研究及其数学模型
6.1机的可操作性以及机的动力学特性分析
6.2*机的易维护性以及基本维修性指标
6.3机的本质可靠性
习题
第7章人机界面的安全设计
7.1信息显示装置的类型及其特点
7.2显示装置的设计
7.3控制器的设计
7.4显示器与控制器的工效学设计
习题
第8章环境特性的研究及作业空间的设计与改进
8.1环境的分类以及环境的基本特性
8.2作业空间设计的基本要求
8.3作业空间分析
8.4安全作业研究与标准化作业
8.5工作座椅的静态舒适性设计原理
8.6微气候及其改善
8.7职业危害以及职业安全与健康
8.8航空航天作业中的宇宙辐射及其防护
习题
第9章人机系统功能匹配以及安全防护装置设计
9.1人机功能关系
9.2人机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和要点
9.3安全防护装置设计
习题
第10章人—机—环境系统的分析与评价
10.1人—机—环境系统总体性能的指标、任务与理论基础
10.2系统的建模与辨识
10.3人机系统的连接分析方法
10.4人机系统故障树分析评价法
10.5人机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10.6系统安全综合评价法
习题
第11章安全人机工程学基本理论的应用
11.1视频显示装置的安全人机工程学
11.2汽车运输作业中的安全人机工程学
11.3航天人—机—环境系统中的安全人机工程学问题
11.4车辆人—机—环境系统中乘员热舒适性的数值计算
习题
第12章人为失误事故的典型案例与分析
12.1人为失误的定义及分类
12.2北京东方化工厂储罐区爆炸特别重大事故分析
12.3上海高桥石油化工公司炼油厂液化气爆炸事故
12.4南京金陵石化公司炼油厂爆炸事故分析
12.5飞机一等飞行事故
12.6汽车交通特大事故
12.7轮船搁浅沉没重大事故
12.8TNT生产线硝化车间特大爆炸事故
12.9上海沪东造船(集团)有限公司特大吊装事故
12.10贵州省马岭河峡谷风景区索道失控坠落特大事故
12.11河南平顶山十矿瓦斯爆炸特大事故分析
12.12皖北矿务局刘桥一矿重大火灾事故
12.13湖南省武冈市红旗煤矿特大透水事故
12.14全国煤矿安全状况概述
12.15美国锅炉压力容器事故的状况与分析
12.16人为事故的预防
习题
第13章绿色和智能化人—机—环境工程的分析与展望
13.1环境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13.2人—机—环境系统总体性能评价的4项指标
13.3数字化人—机—环境安全工程
13.4信息化人—机—环境安全工程
13.5虚拟场景下人—机—环境安全工程
13.6智能化人—机—环境安全工程
13.7基于认知神经科学的显示界面设计及多学科人—机—环境系统优化
习题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安全人机工程学是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以及人机与环境工程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它从安全的角度出发,以人、机、环境三大要素所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以安全、高效、经济三者为主要评价指标,以系统科学和人体科学(包括人体工程学、工程心理学等)为基础理论、以系统工程方法为工具深入细致地研究人、机、环境系统的最优组合,它是一门典型的新兴交叉学科。显然,安全人机工程学既是一种设计思想和理论,又是一种有效的系统综合设计与评价技术,因此这门科学已成为推动工业生产发展的新技术动力,它的发展与完善倍受工程界与科学技术界的关注与重视。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我们始终以安全科学、系统科学和人体科学为核心,十分重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阐述,非常强调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新颖性和整体构思的完整性。全书分13章,涵盖了以下六大方面的内容:
(1)人的特性及其数学模型,主要研究人在工作中的生理、心理特征,内容包括人的基本特征与热感觉,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分析,人的自然倾向以及人的可靠性模型等。这些内容是人机工程学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是研究人—机—环境系统的基础和设计依据。
(2)机的特性以及人机界面的研究,内容包括机的可操作性、机的易维护性、机的本质可靠性、显示器与控制器的设计原则与方法、人机功能匹配研究、典型安全防护装置的设计等。
(3)环境特性以及作业空间的研究,内容包括作业空间分析、工作座椅的舒适性设计、微气候的评价与人热舒适性的计算、职业危害以及相关的防护等。
(4)人—机—环境系统的总体性能分析与安全评价计算,内容包括总体性能与总体指标的确定、系统的建模与辨识、人机系统可靠性的分析、系统故障树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系统的安全综合评价方法等。
(5)基础理论的应用以及人为失误而导致的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内容包括视频显示装置的安全设计、汽车运输作业中的驾驶行为分析、航天作业中的安全人机问题、车辆人机环境系统中乘员热舒适的计算问题以及12个人为失误典型重大事故案例的分析等。
(6)绿色和智能化人机环境工程的分析与展望,内容包括环境生态健康与可持续发展、人机环境系统总体性能评价的四项指标、数字化人机环境安全工程、信息化人机环境安全工程、虚拟场景下人机环境安全工程、智能化人机环境安全工程、基于认知神经科学的显示界面设计以及多学科人机环境系统的优化。
全书图文并茂,给出了300多幅插图及附表。另外,书后还列举了612篇参考文献,这些文献列出了许多相关领域中世界著名科学家写的名著,这就为学有余力的读者进一步阅读、学习安全人机工程学方面的专著、教材等文献,提供了一个较为完整、全面的目录。此外,编著者通过对多年教学实践与长期科学研究成果的提炼、升华,认真编写了每章的习题,这些题目对加深理解书中所讲授的基本内容、密切与现代科研方向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
本书由北京理工大学、中原工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四位教授,在几十年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并且经历了多年的教学实践之后编写定稿的。2007年该书出版至今,累计重印了6次,深得众多高校和社会各界读者们的厚爱。第2版主要增加了第13章,对人机环境系统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同时对人机环境系统总体性能的评价指标由三项变为四项,增加了“环保”这个重要指标。另外,在显示界面设计时,强调了脑科学、认知神经科学、意识神经科学、工程心理学的作用。注意了脑电、心电、眼动等重要指标在分析驾驶员脑力负荷时所起的重要作用。显然,这些新内容的增加开阔了读者对人机环境系统认识的新视野。编写中力求文献新、数据全、方法先进、适应面广、理论体系完整、思想逻辑性强,能使初学者尽快掌握这门课程的整体核心框架并达到学到手、会应用的基本目的。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人—机—环境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龙升照教授对本书编写所给予了大量的关心与大力的支持,龙教授是钱学森先生亲自指导并于1981年创建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理论的创始人之一。他自1993年起至今一直坚持举办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研究进展大会并得到钱学森先生的高度评价与赞扬,钱先生曾两次亲笔写贺信给龙教授肯定他为学科的发展所做的重大贡献。本书编著者万分感谢他在百忙中细致地审阅了本书,并提出了十分宝贵的指导性意见。同时要提到的是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积极组织专家对本书的编写大纲和书稿进行审纲和审稿工作,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著者的水平有限,本书难免存在一些缺点与不足,敬请各位专家及广大读者批评指正。如有需要请和主编王保国联系。
编著者
安全人机工程学(第2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