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一个人的出版史》是出版人俞晓群从事出版数十年的“日知录”。全书通过其丰富而生动的编辑出版笔记,为我们鲜活地展现了一位出版从业者在这个大时代中的学习、成长、生活与生命历程,也从某一个角度为我们描摹了一幅近三十年的中国出版史。而其中交织的“各种人物如此之多,人物的层次如此之高,文化热点如此之丰富,资料汇集如此之生动,实在太有意思了”(王充间语)。全书另附有珍贵书信往来照片若干。《一个人的出版史(3 2003-2015)/视野书系》为此系列的第三本,自2003年开始,至2015年为止。
作者简介
俞晓群,男,1956年9月生,辽宁丹东人,沈阳师范大学数学系学士,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出版人。1982年大学毕业后进入出版社,1993年全面主持辽宁教育出版社的工作。曾任辽宁教育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2003年担任辽宁出版集团副总经理。2009年7月担任海豚出版社社长。
他提出“书香社会”的出版理念,主持策划了很多具有很高思想与学术价值的丛书,如“国学丛书”、“书趣文丛”、“新世纪万有文库”、“万象书坊”、“海豚书馆”等,从国外引进“探索书系”、“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系列图书”、《工商管理大百科全书》、《牛津少年儿童百科全书》等世界品牌图书。担任辽宁教育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时主持出版《新世纪万有文库》,全书着眼于文化的普及和传播,按常备、实用、耐读、易存的原则,在海内外各学科专家的指导下,将中外名著的珍善版本,精选收入文库。计划从1996年至2005年的十年中,每年出书百种,积累至千册。共分三个书系:传统文化书系,近世文化书系,外国文化书系。
目录
序 能量来自辛勤 沈昌文
序 梁由之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后记
精彩书摘
《一个人的出版史(3 2003-2015)/视野书系》:
9月20日
8月《人书情未了》付印。
9月3日,我为《中国图书商报》“人书情未了”专栏,写了最后两篇文章《巴金的眼泪》和《鲁迅与图书广告》。13日,我47岁生日那天,拿到了《人书情未了》样书,感谢柳青松、袁启江、刘国玉、张国际等人,还有人民出版社暨东方出版社黄书元、刘丽华。当夜我反复把玩,郑在勇的设计,封面淡灰色,上面压上一束菊花,雅致得很。19日,在北京国际书展期间,为《人书情未了》出版,我们请来几位领导小坐,有沈昌文、刘杲、黄书元等。
另外止庵为《人书情未了》写的跋,文字极好,感谢。录于下:
写跋的吃亏之处在于有话不能先说,虽然我所要说的,比起写序的两位,本来分量也轻得多。谈及著作者为出版人的贡献,不如刘先生深刻;谈及对于著作者个人的认知,不如沈先生透彻。那么这些就都略过不谈。我只是中国出版事业的受益者而已,对于这一事业本身尚且缺乏宏观把握;我与著者也谈不上多么熟悉,我只是他在辽宁教育出版社任职期间所出若干图书的一个读者——也就是说,我之W作为中国出版事业的受益者,其中有一部分是实实在在受益于俞先生的。不如就此稍讲几句,尽管卑之无甚高论,其真诚处却不输于刘沈二先生也。
刘先生序中有云:“文化是出版的魂,是出版的命。”这话说得很确切,但是求诸当今中国各出版社,似乎并非一概通行。即便级别相当、性质相近的出版社,所体现的“文化”也有多寡不同,而在“文化”这一笼统的说法之中,尚有层次高低的差别。这牵涉到许多方面,其中之一,大概与主其事者自身的文化素质不无关系。讲得明确一点,出版的文化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出版人的文化,所以说“魂”说“命”。也许一身系焉。斯人主一室,则一室可能有文化;主一社,则一社可能有文化。或谓标举“文化”未免玄虚,则以见识,襟怀,品位,勇气,胆量,敏锐程度,策划能力,经营能力等等一并论之,亦无不可。具体体现出来,即是所出的那些书也。多少年来我作为辽教社的忠实读者,对此深有体会。
诸如我所见到的“新世纪万有文库…‘书趣文丛”等,都是明显例子。“书趣文丛”所收皆为新著,价值或许有待时间考验,然而其中至少古林翁的一册《书边杂写》,我敢断言是经典之作,可以泽及后世。“新世纪万有文库”包括“传统文化书系”“近世文化书系”和“外国文化书系”,其中“传统”一辑不无拾遗补缺之功;“近世”一辑,有些品种湮没已久,因此重获刊行,有的甚至是首次付梓。现在“文库”出到第六辑,势头似乎不如开头那么盛了。对此我不免感到悲哀,也许读者的口味已经变了,不复像我们当年那样求“博”,转而求“专”——“文库”的推出,本来旨在适应前一种要求,而后一种要求,我怀疑只是急功近利打的幌子而已。不管怎样,将来一定有人记起这套书对于中国文化的积累和保存曾经起过何种重要作用,那么自会感念俞先生和辽教社的一片苦心的。
……
一个人的出版史(3 2003-2015)/视野书系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