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2
戏曲理论界的领军人物傅谨主编,梅葆玖顾问,丰富、严谨、珍贵的关于梅兰芳的文稿合集!
《梅兰芳全集》2016年8月由北京出版社和中国戏剧出版社联合出版,全集分为精、平两个版本,由傅谨先生主编、梅葆玖先生担任顾问并为本书作序。全集共8卷,251万字,是迄今为止关于梅兰芳的文稿收集zui齐、校订zui细的文集,其中大部分文稿是首次披露并发表。本全集仅梅兰芳的文稿就收录了267篇,远远超过梅绍武2000年主编《梅兰芳全集》的66篇。此外,全集中还收录了梅兰芳的诗词、对联、函电、信件、日记、自传、入党申请书、祭文、题词等,甚至包括专访和侧记。8卷全集的卷前都有8面彩色插页,展示了梅兰芳各个时期的珍贵照片和手记等。
本全集的主编傅谨是中国戏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戏曲研究所所长兼梅兰芳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他鉴于梅兰芳文稿长期散佚在世界各地,缺少整理,研究资料严重匮乏的情况,于2010年起动手组织编纂《梅兰芳全集》。编纂团队跑遍了日本、俄罗斯、美国和中国内地、台湾、香港等地的图书馆、纪念馆和拍卖会,查阅了几乎所有关于梅兰芳的研究论文和论著、上百种民国以来的报刊,并充分利用相关的图片和研究数据库,首次发现了一大批关于梅兰芳的文字。作者还对梅兰芳的手稿、访谈记录、发言录音等文献面向全社会征集、调查;对梅兰芳的日记、信件等到梅家实地考察;对所有收集到的文献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实地法、分析法、比较法进行分析、比较。此书的出版,为梅兰芳的研究提供了大量丰富、严谨、珍贵的文字资料。本项目被列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
傅谨,1956年生于中国浙江,1991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文艺学(美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戏剧理论、中国现当代戏剧与美学研究。2004年任北京市特聘教授,长期担任中国戏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并兼任梅兰芳艺术研究中心主任。目前还担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已经出版专著《二十世纪中国戏剧导论》《京剧学初探》《京剧学前沿》等10多部。在《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艺研究》《二十一世纪》等海内外重要学术杂志发表论文200余篇,成果逾400万字。曾获田汉戏剧奖评论一等奖、北京市文艺评论奖一等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二等奖、中国戏剧家协会曹禺戏剧奖·评论奖优秀奖、文化部全国第二届文化艺术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等学术奖项。主持并完成中国国家艺术科学“九五”规划课题“二十世纪戏剧改革发展”研究、国家艺术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国当代戏剧发展”研究。
总目录
序
前言
第一卷
编校说明
1919年3月—1927年4月
《梅母陈太君八十寿言》序
赴日演剧前的临别赠言
中国戏曲之盛衰及其技艺之变迁
花杂谈
1930年1月—1937年
《梅兰芳歌曲谱》序
促进文明人类最恳切希望的和平
——一九三零年在美国波摩那大学接受荣誉文学博士学位证书时的讲演
在哈尔飞戏院开幕仪式上的演说
欢送程砚秋赴欧游学之欢送词
国剧学会宣言
成立国剧学会的意义及使命
在国剧传习所开学仪式上的讲话
在国剧传习所之一课
梅浣华先生讲授之唱法
剧舞笔记
旦角的化装术
《国剧身段谱》序
梅兰芳谈赴俄行程
——因改道不得不婉谢日方招待
参加苏联对外文化协会午餐会答谢词
在上海各界名流欢迎游俄归来茶会上的演说
在杭州义演镜湖茶话会上的致词
在杭州义演镜湖茶话会上的答词
诚意来应付,虚心来研究
《霸王别姬》之舞剑
国剧化装术之一部
1942年—1948年
《同光朝名伶十三绝传略》序
四十年戏剧生活
缀玉轩回忆录
登台新感
我理想中的新中国
缀玉轩杂感身段表情场面应改善,改革平剧需要导演
——为《星期六画报》周年纪念而作
拍了《生死恨》以后的感想
1949年1月—12月
上海文艺界纷纷控诉《字林西报》造谣
——要求清除帝国主义文化侵略工具
在第一次全国文代会上的发言
北京带回来的朝气
我的一点意见
新中国的诞生给戏曲界带来了新生
——今后当进一步努力为人民服务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上的发言
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上的讲话
在伶联的欢迎会上——谈京剧改革
1950年1月—12月
改革旧剧的我见
加强团结 加强学习
——京剧公会正式成立
我所望于春节竞赛
解放一年来的感想
上海解放一周年感想
参加了首届文代大会给予我们很大的教育
对剧艺界的几点希望
拿出力量来抗美援朝
迎接戏曲工作会议
全国戏曲工作会议后的感想
1951年1月—12月
庆祝北京解放二周年
中苏友好万岁
灿烂的成就 光辉的历史
迎接中国戏曲研究院的成立
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典礼开会词
编写《柳毅传》的经过
中国共产党诞生三十年
共产党的恩情说不完
为抗美援朝而演唱
——做一个保卫世界和平的艺人
斩断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魔爪
国庆前夕的谈话
国庆感言
在沈阳演剧慰问志愿军伤病员时的讲话
1952年3月—12月
细菌战犯难逃正义的惩罚
争取戏改事业进一步发展
中国戏曲艺术的新方向
全国戏曲运动胜利发展的标志
向苏联伟大的艺术家们学习
苏联艺术家演出后的致词
和平一定胜利
1953年1月—12月
纪念史坦尼斯拉夫斯基
从维也纳世界人民和平大会归来
痛悼伟大的斯大林同志
告别天津市工人同志
史坦尼斯拉夫斯基印象记
和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会见
欣慰的演出
在捍卫远东和平的前哨上
在和英雄的朋友和亲人相处的日子里
1954年1月—12月
雨中清唱
我在平壤的时候
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
——欢迎朝鲜人民访华代表团
为工人演出是我最大的光荣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公布而欢呼
中国人民的大喜事
继承着瑶卿先生的精神前进
为兵服务——从朝鲜到广州
劳动人民使我的艺术创造有了新的生命
——庆祝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十七日会议上的发言
最大的幸福,最大的骄傲
我要更好地为工农兵服务
对京剧表演艺术的一点体会
不抄近路是我学戏的窍门
为戏曲事业增添更多的财富
1955年1月—12月
在中国京剧院成立大会上的发言
对迷信原子武器的先生们进一言
戏曲演员在广播中要好好地为人民服务
回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聂米洛维奇·丹钦科
——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聂米洛维奇·丹钦科音乐剧院
年鉴作
谈表演艺术的创造
为着人民,为着祖国美好的未来,贡献出我们的一切
——在梅兰芳、周信芳舞台生活五十年纪念会上的答词
摘要
加强学习,提高警惕
中印两国戏剧艺术密切相通
拥护五年计划,彻底肃清一切反革命分子
祖国戏剧界在为国家建设服务
谈谈我从艺的道路
戏剧界应怎样认识第一个五年计划,怎样为它服务
看日本歌舞伎剧团的演出
我看日本歌舞伎的演出
日本人民珍贵的艺术结晶——歌舞伎
朝鲜歌剧艺术的新成就
——看朝鲜青年艺术团演出的《孔菊与潘菊》
谈谈京剧的艺术
为创造丰富多彩的剧目而努力
1956年1月—12月
给青年戏剧工作者们的话
三件大喜事
让更多的观众看到我的戏
让我的舞台艺术和千百万群众见面
拍摄舞台艺术纪录片的一点感想
昆苏剧团的《十五贯》观后
我看昆剧《十五贯》
动人的喜剧《搜书院》
赴日访问
两心交流
——1956年7月16日在中国访日京剧代表团招待日本各界
人士宴会上的发言
中日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谈不断提高艺术水平
——在浙江戏剧家协会举行的座谈会上梅兰芳等介绍表演
艺术经验
拥护《文化娱乐税条例》
殖民者愚蠢的梦想
严肃地继承并发扬戏曲艺术传统
——在省市文艺界座谈会上的讲话
我演出《牡丹亭》
——纪念汤显祖先生
互相学习,不断学习
——在湖南戏曲艺术座谈会上的发言
警告英法帝国主义者
1957年1月—5月
《川剧旦角的表演艺术》序
要善于辨别精、粗、美、恶
如何对待传统剧目
——在武汉文艺界举行的临别座谈会上的发言
编剧表演琐谈
说 戏
赣湘鄂旅行演出手记
谈杜丽娘
(三)编导古装新戏时代
我编演古装新戏的动机,是发生于古代名画,我当时对于绘画一门,很有兴趣;在北京的画家,如姚茫父、王梦白、陈师曾、齐白石、金拱北,诸位先生,都是朝夕见面,研讨艺术,我特别是喜欢画佛,买了许多名人所画佛像,朋友中有收藏古代人物画像的,我都辗转借来临摹揣摩,于是感觉到戏剧既是表演古代事迹,似乎服装方面,有补充发明之必要,但是这种工作,甚为困难,因为并没有专门书籍可以遵循。《大清会典》上的图画尺寸,虽然很详细,然不过是一个时代的服装,不能代表古代的服饰。我跟许多有学问的朋友,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从古画里面,一鳞半爪的搜集材料,才有了一点根据。第一出着手编制的是《嫦娥奔月》。为什么要排这出戏,因为嫦娥是天仙,她的本身的服饰,没有一定标准,可以拿我们的理想,跟古代神佛画像混合起来做一种实验。于是开始配制行头道具,其困难经过,真是意想不到,身上穿的衣服,系的带穗,足下穿的鞋袜,手里拿的,一次,二次,不知经过了若干次的修改,总算粗具规模;而头上梳的头,尤其是最大问题,找了专门梳头的女工,出样子叫他梳,内眷们亦帮着研究改良,未演之前,在家中装扮若干次,请了许多名流来批评,后来,大家认为满意了,才敢出台表演。第一次的成绩圆满,自己有了把握,就继续排演《黛玉葬花》,也用古代装饰,当时很研究了一阵。有人说,《红楼梦》记述满洲贵族家庭,应该旗装说京白,这个理由是很对,不过这么演法,于话剧相宜,歌舞剧就嫌不庄重,同时贾宝玉如果穿着袍褂,未免显得俗气,更不能表现林黛玉的绝世聪明,而且著书的人,在第一回楔子里面,就声明所记事迹,朝代同地点都不可考,这是著者的一种玄妙的技术,后人种种影射揣测,其实多事。所以多数人主张用古装来表演此剧,一则可以尽量发挥林黛玉的才华,二则可以在葬花时表演种种姿势,所以第一次演出,大家都很满意,认为理想中的林黛玉,应该是这个样子。要知道这出戏何以前人未曾排演,大概就因为服装的关系吧。以后又续编红楼剧,如《晴雯撕扇》《俊袭人》等,此为古装戏之萌芽时代,以后各地纷纷摹仿排演,成为一种风气。
我对于古装有了成绩之后就进一步研究各种古代歌舞,如《天女散花》之风带舞,《麻姑献寿》之袖舞,《西施》之羽舞,《上元夫人》之拂舞,《太真外传》之霓装舞;而《霸王别姬》之剑舞,最费工夫,因为这种舞剑,是歌舞中之舞,不是武术当中的击剑舞,又要跟音乐调和,所以费的研究时间最多。
以上是我编演古装戏的经过草草的写了一个大概,追想起来这短短数十寒暑,朋友当中,热心帮助的,有的老了,有的是许久不见了,有的是离开尘世了,风流云散,真是感慨系之。 (《华文每日》1943年第9卷第9、11期,第10卷第1期)
前 言
傅 谨
梅兰芳是20世纪中国最具影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不仅在舞台表演艺术领域取得了众所瞩目的非凡成就,从20世纪20年代至今,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梅兰芳”这三个字早就逐渐成为中国传统艺术的化身和特定的符号,吸引着中国乃至于世界各界人们的目光。1949年以后,梅兰芳还担任众多行政职务,又以新的方式成为传统戏剧在新社会的象征。梅兰芳终生都在从事京剧表演事业,却又始终承担极大的社会责任。梅兰芳是20世纪中国戏剧的一个奇迹,他的思想需要系统研究,他的成就值得认真总结,他的曲折经历,更是我们认识时代变迁的重要窗口。
梅兰芳和他的京剧界同行们有太多不同。他之所以特殊,不仅因为他在京剧表演方面留了无法估量的精神财富,因为他拥有特殊的艺术影响和社会地位,还因为在同时代演员中,他奇迹般地、极为罕见地留下了许多文字形态的珍贵遗产。他的前辈演员,从程长庚到谭鑫培一代,几乎没有留下任何只言片语;他同时代的周信芳、程砚秋等人,虽然也写有一些文章,毕竟不是太多。梅兰芳不一样,在京剧史上,梅兰芳大约是最值得、最应该、也最有可能为之编一部“全集”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梅兰芳是中国现当代最重要的表演艺术家,同时他又有诸多著述存世,有关他的研究,却与他的艺术成就和地位极不相称,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至今尚未有人把他留下的著述完整系统地编印出版。因此,无论是从京剧史论研究的角度,还是从更大范围的中国现当代历史研究的角度,今天我们来编这样一部《梅兰芳全集》,尽可能完整全面地搜集所有以梅兰芳署名的著述,都将有助于梅兰芳研究的推进,为世人呈现出一个更完整的梅兰芳。诚然,梅兰芳的著述中的相当部分,此前曾经出版过,尤其是以专著形式出版的《舞台生活四十年》和《我的电影生活》及《东游记》等;1962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梅兰芳文集》,收录了多篇散见于报刊的艺术上较重要的文章。特别值得提及的,是2000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梅绍武为其父编的《梅兰芳全集》。该书包括了上述专著和文集,加上中国戏剧出版社1961年出版的《梅兰芳演出剧本选集》,还有影印的《梅兰芳演出歌谱集》。这是第一个试
图汇集梅兰芳存世文献的版本,当然,无论是论其著述还是论演出剧目,都不能用真正意义上的“全集”的标准衡量。它仍然只能算是一部“选集”,因为该书所收的演出剧目,只不过是梅兰芳所上演的剧目中极少的部分;而且除了本书所收录的谈戏说艺的文章,梅兰芳署名发表的文章,还有相当多未能收入。在这个意义上,梅兰芳的著述从未完整地整理结集出版,因此,如果说本书才是梅兰芳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全集”,并无夸饰之意。
这部《梅兰芳全集》没有收录梅兰芳的演出剧本和曲谱。不是因为剧本与曲谱对梅兰芳不重要,梅兰芳首先是京剧表演艺术家而非作家,他在表演艺术领域的成就是最突出且最重要的;而是因为,首先,他的艺术成就最主要的体现形态,并不是他所演出的剧本,而是他的舞台表演;其次,他艺术的代表作里有相当数量是传统戏,即使他的新编戏也经常有传统戏为底本,不能把梅兰芳演出的戏都视为“梅剧”;第三,这些剧本都是梅兰芳身边李释戡、罗瘿公、黄秋岳、吴震修、齐如山等多位文人的集体创作,过程中梅兰芳也不免有不同程度的参与,其著作权的归属人言人殊,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些剧本的写作不能完全归功于梅兰芳,所以收入他的全集,颇为不妥。当然,假如有机会完整地整理与搜集出版梅兰芳一生所演剧目的剧本,也是极有意义的工作,但这已经不在《梅兰芳全集》所考虑的范围之内了。
既然我们要编梅兰芳的“全集”,就应该完整地收录梅兰芳所有著述。不过有关《梅兰芳全集》的编撰,还有两点需要说明。第一,梅兰芳一生与多位文人交往,他在文字上的著述,得到文人们不同程度的协助,其中又尤以诗词为甚;因此,在不同时期,以“梅兰芳”署名的文章中均包含了文人们的贡献,却很难分辨,那些协助梅兰芳撰写文章的文人,似也无意于留下足以让后人清晰分辨的证据和资料。通常情况下,这些著述至少是经过梅兰芳首肯的,因此将它们编入“全集”,应该不违梅兰芳的原意。第二,前人所编的《梅兰芳文集》,只收其谈戏说艺的文章,这样的遴选原则固然有充足的理由。20世纪50年代,报刊上常见梅兰芳政治表态性的文章,时过境迁,这些文章是否都真实地体现了梅兰芳的思想,确实有很大的讨论空间。然而,将它们完全排除在梅兰芳的著述之外,显然也容易失之于武断。无论如何,它们都有助于后人认识与理解在那个时代梅兰芳的社会角色。
梅兰芳于1961年逝世,至今已经五十多年。由于前贤对梅兰芳的著述从未做过完整的搜集整理工作,大量文献散落各处,甚至多有佚失。这是我们计划系统地编撰《梅兰芳全集》时面临的最大的困难。在两年多时间里,我们的团队历经坎坷,翻阅了浩如烟海的原始文献,从中搜寻出数以百计此前鲜为人知的资料,并且经过艰难的甄别和比较,方才整理成目前这部达二百多万字的文集。
《梅兰芳全集》分为八卷,这里简单介绍这八卷的内容。
前三卷收录的是1919年3月至1961年梅兰芳署名发表的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单篇文章251篇,其中也包括部分梅兰芳逝世后发表的遗稿。在这一部分,还特别附录了近50篇各类报刊的梅兰芳专访,这些专访的主体都是梅兰芳的谈话,从中均能看到他的见解与思想。
从第四卷到第六卷的三卷,是最能代表梅兰芳艺术思想的《舞台生活四十年》。梅兰芳从20世纪40年代就开始计划撰写回忆录,并且以《四十年戏剧生活》和《缀玉轩回忆录》为题,在杂志上发表过零星几篇,但是因时局动荡,他撰写回忆录的计划很快中断了。直到1950年,生活重归安定,他的回忆才开始在《文汇报》上系统地连载。1952年和1954年,平明出版社分别将这些文章结集出版,是为《舞台生活四十年》的第一、二集;1958年以后,梅兰
芳改在《戏剧报》和《戏剧论丛》继续发表他的回忆录,这些文章后来被收录为《舞台生活四十年》的第三集,由中国戏剧出版社于1981年出版。需要说明的是,梅兰芳这部回忆录的第一、二集在平明出版社正式出版时,由记录整理者做了大量的修改订正,因此与报纸上连载的原文差异很大;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和1961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分别重版该书,又出现了很多新的差异。因此,这部书尤其前两集的版本相当复杂,其中或大或小的不同,部分固然是由于史料订正所致,但是也有相当部分改动,并不见得都与史实有关。为尊重历史,我们对不同版本的《舞台生活四十年》做了详尽的比对校订工作,并且将《文汇报》上连载的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全文附上,作为本书的第六卷,以最大限度地呈现出这部
重要著作的演变过程。
本书的第七卷,收录梅兰芳的《东游记》和《我的电影生活》,这两部著作同样是先在报刊连载,然后才结集成书的;从连载到成书,也有不少变化,我们均一一予以校订,在书里做了详尽的附注。该卷还收入梅兰芳生前未完成的《梅兰芳游俄记》,根据提供这份珍贵资料的许姬传的说明,这只是该书的 梅兰芳全集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梅兰芳全集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梅兰芳全集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梅兰芳全集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