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4大特点
● SOLIDWORKS 公司官方授权在中国大陆出版的原版培训教程
● CSWP全球专业认证考试培训教程
● 迄今为止科学而体系完整的一套SOLIDWORKS系列培训教程
● 丛书累计销量超40万册,多次荣登同类书排行榜榜首
4大改进
● 修正部分素材文件和教程不对应的问题
● 修正部分模板不匹配问题
● 修正按操作步骤执行无法达到教程中效果的问题
● 修正个别术语和软件不匹配的问题
配套资源:
●典型实例,手把手教您SOLIDWORKS操作技能
●配套练习素材免费下载,满足学习、练习需要
内容简介
《SOLIDWORKSSimulation基础教程(2016版)》是根据DSSOLIDWORKS公司发布的《SOLIDWORKS2016:SOLIDWORKSSimulation》编译而成的,是使用Simulation软件对SOLIDWORKS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的入门培训教程。本书提供了基本的有限元求解方法,是机械工程师快速有效地掌握Simulation应用技术的必备资料。本教程有配套练习文件,方便读者学习和培训,详见“本书使用说明”。本套教程在保留了英文原版教程精华和风格的基础上,按照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进行编译,配套教学资料齐全,适于企业工程设计人员和大专院校、职业技术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使用。
作者简介
陈超祥先生, 现任DS SOLIDWORKS�k公司亚太区技术总监
陈超祥先生早年毕业于香港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后获英国华威克大学制造信息工程硕士及香港理工大学工业及系统工程博士学位。多年来,陈超祥先生致力于机械设计和CAD技术应用的研究,曾发表技术文章二十余篇,拥有多个国际专业组织的专业资格,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分会委员。陈超祥先生曾参与欧洲航天局“猎犬2号”火星探险项目,是取样器4位发明者之一,拥有美国发明专利(US Patent 6,837,312)。
胡其登先生, 现任DS SOLIDWORKS�k公司亚太区技术总监
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先后获得“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专业工学学士、工学硕士学位。毕业后一直从事3D CAD/CAM/PDM/PLM技术的研究与实践、软件开发、企业技术培训与支持、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深化应用与推广等工作,经验丰富,先后发表技术文章20余篇。在引进并消化吸收新技术的同时,注重理论与企业实际相结合。在给数以百计的企业进行技术交流、方案推介和顾问咨询等工作的过程中,对如何将3D技术成功应用到中国制造业企业的问题上,形成了自己的独到见解,总结出了推广企业信息化与数字化的实践方法,帮助众多企业从2D平滑地过渡到了3D,并为企业推荐和引进了PDM/PLM管理平台。作为系统实施的专家与顾问,在帮助企业成功打造为3D数字化企较早实践中,丰富了自身理论与实践的知识体系。
胡其登先生作为中国较早使用SOLIDWORKS软件的工程师,酷爱3D技术,先后为SOLIDWORKS社群培训培养了数以百计的工程师。目前负责SOLIDWORKS解决方案 在大中国地区全渠道的技术培训、支持、实施、服务及推广等全面技术工作。
目录
序
前言
本书使用说明
绪论有限元简介1
0.1SOLIDWORKS Simulation概述1
0.2有限元分析概述1
0.3建立数学模型2
0.4建立有限元模型3
0.5求解有限元模型3
0.6结果分析3
0.7FEA中的误差4
0.8有限单元4
0.8.1SOLIDWORKS Simulation中的单元类型4
0.8.2在实体和壳单元中选择6
0.8.3实体及壳单元中的草稿品质与高品质6
0.9自由度7
0.10FEA计算7
0.11FEA结果解释 7
0.12测量单位8
0.13SOLIDWORKS Simulation的使用限制9
0.14总结10
第1章分析流程11
1.1模型分析的关键步骤11
1.2实例分析:平板11
1.3SOLIDWORKS Simulation的界面12
1.4SOLIDWORKS Simulation选项14
1.5预处理16
1.5.1新建算例16
1.5.2夹具18
1.5.3外部载荷19
1.5.4符号的大小及颜色21
1.5.5预处理总结21
1.6划分网格22
1.6.1标准网格22
1.6.2基于曲率的网格23
1.6.3基于混合曲率的网格23
1.6.4网格密度23
1.6.5网格大小23
1.6.6圆中最小单元数23
1.6.7比率23
1.6.8网格质量24
1.7后处理26
1.7.1结果图解26
1.7.2编辑图解26
1.7.3波节应力与单元应力27
1.7.4显示向量图解选项27
1.7.5修改结果图解27
1.7.6其他图解29
1.8多个算例35
1.8.1创建新的算例35
1.8.2复制参数35
1.8.3检查收敛与精度37
1.8.4结果总结38
1.8.5与解析解比较38
1.9报告39
1.10总结40
1.11提问40
练习1.1支架41
练习1.2压缩弹簧刚度47
练习1.3容器把手49
第2章网格控制、应力集中与边界条件51
2.1网格控制51
2.2实例分析:L形支架51
2.3不带圆角的支架分析52
2.3.1运行所有算例54
2.3.2局部网格精细化分析54
2.3.3网格控制54
2.3.4结果比较57
2.3.5应力奇异性57
2.4带圆角的支架分析58
2.4.1压缩配置58
2.4.2自动过渡59
2.5实例分析:焊接支架62
2.6理解边界条件的影响63
2.7总结64
2.8提问64
练习2.1C形支架64
练习2.2骨形扳手70
第3章带接触的装配体分析74
3.1接触缝隙分析74
3.2实例分析:虎钳74
3.3使用全局接触的虎钳分析75
3.3.1零部件接触76
3.3.2观察装配体结果79
3.3.3手柄接触80
3.3.4所需的力81
3.4使用局部接触的虎钳分析81
3.4.1局部接触81
3.4.2局部接触类型81
3.4.3无穿透局部接触条件83
3.4.4接触应力86
3.5总结86
3.6提问86
练习双环装配体87
第4章对称和自平衡装配体90
4.1冷缩配合零件90
4.2实例分析:冷缩配合90
4.2.1项目描述90
4.2.2对称90
4.2.3关键步骤91
4.2.4特征消隐91
4.2.5刚体模式92
4.2.6冷缩配合接触条件93
4.2.7在局部坐标系中图解显示结果94
4.2.8定义圆柱坐标系94
4.2.9保存所有图解97
4.2.10“什么错”特征98
4.3带软弹簧的分析98
4.3.1软弹簧98
4.3.2惯性卸除98
4.4总结99
第5章带接头的装配体分析及网格细化100
5.1连接零部件100
5.2接头100
5.3实例分析:万向节101
5.4项目描述102
5.5第一部分:使用草稿品质的粗糙网格进行分析102
5.5.1远程载荷103
5.5.2螺栓的紧密配合106
5.5.3螺栓预载106
5.5.4局部相触面组109
5.5.5旋转和轴向刚度112
5.6第二部分:使用高品质网格分析116
5.6.1在薄壁特征上需要的实体单元数量117
5.6.2高宽比例图解117
5.6.3雅可比119
5.7总结123
练习5.1链扣(第一部分)123
练习5.2链扣(第二部分)134
练习5.3升降架装配体136
练习5.4带有基座的分析(选做)142
练习5.5点焊——实体网格142
练习5.6螺栓接头147
第6章兼容/不兼容网格151
6.1兼容/不兼容网格划分:接合接触151
6.2实例分析:转子151
6.2.1项目描述151
6.2.2兼容网格151
6.2.3不兼容网格154
6.2.4不兼容接合选项155
6.2.5周期性对称158
6.2.6讨论159
6.3总结160
练习手钳160
第7章薄件分析170
7.1薄件170
7.2实例分析:带轮170
7.3第一部分:采用实体单元划分网格171
7.4第二部分:细化实体网格174
7.5实体与壳单元的比较174
7.6第三部分:壳单元——中面曲面175
7.6.1细壳与粗壳的比较176
7.6.2壳网格颜色177
7.6.3更改网格方向178
7.6.4壳单元对齐178
7.6.5自动重新对齐壳曲面179
7.6.6应用对称约束181
7.6.7变形结果184
7.7结果比较185
7.8实例分析:搁栅吊件185
7.9总结190
7.10提问191
练习7.1支架191
练习7.2使用外侧/内侧表面的壳网格195
练习7.3边焊缝接头198
练习7.4容器把手焊缝203
第8章混合网格——壳体和实体205
8.1混合网格205
8.1.1接合壳体和实体网格206
8.1.2混合网格支持的分析类型206
8.2实例分析:压力容器206
8.2.1项目描述206
8.2.2分析装配体206
8.2.3模型准备207
8.2.4材料209
8.2.5体积模量和切变模量211
8.2.6连接有间隙实体211
8.2.7失败诊断214
8.2.8小特征网格划分214
8.3总结218
8.4提问218
练习混合网格分析218
第9章壳单元——传送架分析224
9.1项目描述224
9.1.1单元选择224
9.1.2梁单元224
9.1.3连接及断开的接点226
9.1.4横梁接点位置227
9.1.5横梁接点类型227
9.1.6渲染横梁轮廓229
9.1.7横截面的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230
9.1.8弯矩和剪力图表232
9.2总结235
9.3提问235
第10章混合网格——实体、梁和壳
单元23610.1混合划分网格236
10.2实例分析:颗粒分离器236
10.2.1项目描述236
10.2.2关键步骤236
10.3总结245
练习10.1柜子245
练习10.2框架结构刚度251
第11章设计情形253
11.1设计算例253
11.2实例分析:悬架设计253
11.2.1项目描述253
11.2.2关键步骤253
11.3第一部分:多载荷情形254
11.3.1多个设计算例255
11.3.2设计情形结果258
11.4第二部分:几何修改261
11.5总结265
练习矩形平台265
第12章热应力分析270
12.1热应力分析简述270
12.2实例分析:双层金属带270
12.2.1项目描述270
12.2.2材料属性271
12.2.3输入温度275
12.2.4平均应力276
12.2.5提问281
12.3在局部坐标系中检查结果(选做)281
12.4保存变形后的模型282
12.5总结282
第13章自适应网格283
13.1自适应网格概述283
13.2实例分析:悬臂支架283
13.2.1项目描述283
13.2.2几何体准备284
13.3h�沧允视λ憷�286
13.3.1h�沧允视ρ∠�287
13.3.2h�沧允视ν冀�289
13.3.3收敛图表289
13.3.4回顾h�沧允视η蠼�289
13.3.5应变能误差并非应力误差291
13.4p�沧允视λ憷�291
13.4.1p�沧允视η蠼夥椒�291
13.4.2h�驳ピ�与p�驳ピ�的概念292
13.4.3方法比较294
13.5h�驳ピ�与p�驳ピ�总结294
13.6总结295
第14章大位移分析296
14.1小位移与大位移分析的比较296
14.2实例分析:夹钳296
14.3第一部分:小位移线性分析297
14.3.1结果讨论298
14.3.2小位移及大位移分析中的
接触结果298
14.4第二部分:大位移非线性分析299
14.4.1永久变形300
14.4.2SOLIDWORKS Simulation Premium300
14.5总结300
14.6提问301
附录302
附录A网格划分与解算器302
附录B用户帮助311
前言/序言
DS SOLIDWORKS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三维机械设计、工程分析、产品数据管理软件研发和销售的国际性公司。SOLIDWORKS软件以其优异的性能、易用性和创新性,极大地提高了机械设计工程师的设计效率和质量,目前已成为主流3D CAD软件市场的标准,在全球拥有超过210万的用户。DS SOLIDWORKS公司的宗旨是:To help customers design better products and be more successful——让您的设计更精彩。
“DS SOLIDWORKS公司原版系列培训教程”是根据DS SOLIDWORKS公司最新发布的SOLIDWORKS 2016软件的配套英文版培训教程编译而成的,也是CSWP全球专业认证考试培训教程。本套教程是DS SOLIDWORKS公司唯一正式授权在中国大陆出版的原版培训教程,也是迄今为止出版的最为完整的SOLIDWORKS公司原版系列培训教程。
本套教程详细介绍了SOLIDWORKS 2016软件和Simulation软件的功能,以及使用该软件进行三维产品设计、工程分析的方法、思路、技巧和步骤。值得一提的是,SOLIDWORKS 2016不仅在功能上进行了600多项改进,更加突出的是它在技术上的巨大进步与创新,从而可以更好地满足工程师的设计需求,带给新、老用户更大的实惠!
《SOLIDWORKS Simulation基础教程》(2016版)是根据SOLIDWORKS公司发布的《SOLIDWORKS 2016:SOLIDWORKS Simulation》编译而成的,是使用Simulation软件对SOLIDWORKS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的入门教程。本书提供了基本的有限元求解方法,并对有限元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了讲解。
本套教程在保留了原版教程精华和风格的基础上,按照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进行编译,使其变得直观、通俗,让初学者易上手,让高手的设计效率和质量更上一层楼!
本套教程由DS SOLIDWORKS公司亚太地区资深技术总监陈超祥先生和大中国区技术总监胡其登先生共同担任主编
,由杭州新迪数字工程系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志杨负责审校。承担编译、校对和录入工作的有蒋成、黄伟、李明浩、熊康、叶伟、张曦、周忠等杭州新迪数字工程系统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杭州新迪数字工程系统有限公司是DS SOLIDWORKS公司的密切合作伙伴,拥有一支完整的软件研发队伍和技术支持队伍,长期承担着SOLIDWORKS核心软件研发、客户技术支持、培训教程编译等方面的工作。在此,对参与本书编译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表示诚挚的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着疏漏和不足,恳请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
陈超祥 胡其登
2016年1月
SOLIDWORKS Simulation 2016 基础教程:开启您的工程仿真之旅 内容概述: 本书全面深入地讲解了 SOLIDWORKS Simulation 2016 版本中的各项核心功能和工作流程,旨在帮助工程技术人员、学生以及任何对机械设计和仿真感兴趣的读者,快速掌握结构、热应力、模态、屈曲、频率等基础仿真分析技术。通过大量的实例演示和详实的步骤说明,本书将引导您从零开始,逐步理解仿真分析的基本原理,熟练运用 SOLIDWORKS Simulation 进行模型准备、网格划分、载荷施加、求解器设置、结果查看与解读,并最终将仿真结果有效地应用于产品设计优化和故障诊断。 本书亮点: 紧扣 2016 版本: 本书严格基于 SOLIDWORKS Simulation 2016 版本进行编写,确保内容的时效性和操作的准确性,让您学习到的知识可以直接应用于实际工作。 从基础到进阶: 循序渐进的教学设计,从最基础的静态结构分析入手,逐步深入到更复杂的动态分析和热分析,为读者构建扎实的仿真基础。 海量实战案例: 涵盖机械零件、装配体、薄壳结构等多种典型工程对象的仿真分析案例,涉及应力、应变、位移、温度、频率等关键工程参数的计算,让您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详细的操作步骤: 图文并茂,每一步操作都配有清晰的截图和详尽的文字说明,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跟随,避免因操作失误而产生困惑。 深入的原理讲解: 在讲解软件操作的同时,穿插了必要的有限元分析(FEA)基本理论知识,帮助读者理解仿真结果的物理意义,建立正确的分析思维。 结果的解读与优化: 不仅教您如何获得仿真结果,更重要的是教您如何正确解读这些结果,识别潜在的设计缺陷,并利用仿真数据指导设计优化,实现产品性能的提升。 常见问题与技巧: 总结了在使用 SOLIDWORKS Simulation 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常见问题,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实用的操作技巧,帮助您提高工作效率。 目标读者: 机械工程师与设计师: 希望通过仿真技术验证设计方案、优化产品性能、缩短研发周期的工程师。 CAD/CAE 软件初学者: 对工程仿真领域感兴趣,但缺乏相关基础和实践经验的初学者。 大中专院校学生: 学习机械设计、工程力学、材料力学等相关专业的学生,作为课外学习或毕业设计的辅助工具。 产品研发与制造从业者: 需要了解产品在实际工作条件下可能承受的载荷和应力,以评估其可靠性和安全性的人员。 第一部分: SOLIDWORKS Simulation 概览与基础 本部分将带领您认识 SOLIDWORKS Simulation 的强大功能,了解其在现代工程设计流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您将学习如何启动仿真模块,熟悉用户界面和各项菜单命令,并理解仿真分析的基本流程,包括模型准备、网格划分、载荷和约束的定义、求解器设置以及结果的显示与导出。 1.1 SOLIDWORKS Simulation 简介 仿真分析在现代工程设计中的重要性 SOLIDWORKS Simulation 的主要功能模块概述 软件安装与基本配置 1.2 用户界面与工作流程 熟悉 SOLIDWORKS Simulation 的用户界面布局 仿真分析的通用工作流程 创建和管理仿真研究 1.3 模型准备与检查 导入和准备几何模型进行仿真 检查模型是否存在几何缺陷(如缝隙、重叠面) 使用 SOLIDWORKS 的检查工具 1.4 有限元基础知识 有限元方法的基本概念 单元类型与网格划分的重要性 网格质量对仿真结果的影响 1.5 网格划分技术 自动网格划分与手动网格控制 网格尺寸、阶数和类型选择 局部网格细化与粗化 网格收敛性分析初步介绍 第二部分: 静态结构分析 静态结构分析是 SOLIDWORKS Simulation 中最常用、最基础的分析类型,用于计算在恒定载荷作用下,零件或装配体的应力、应变和位移。本部分将详细讲解如何进行静态结构分析,并指导您如何正确施加各种载荷和约束。 2.1 静态结构分析设置 创建静态结构分析研究 定义材料属性(线性弹性材料、非线性材料初步介绍) 选择分析类型(线性静态、非线性静态) 2.2 载荷施加 力 (Force) 压力 (Pressure) 扭矩 (Torque) 位移 (Displacement) / 远程位移 (Remote Displacement) 固定约束 (Fixed Geometry) 悬挂约束 (Fixed Support) 圆柱面约束 (Cylindrical) / 球面约束 (Spherical) 边界面约束 (Edge) / 点约束 (Vertex) 重力 (Gravity) 惯性载荷 (Inertia Relief) 施加自定义载荷(温度载荷、应变载荷等) 2.3 边界条件与连接 固定约束 (Fixed) 位移约束 (Displacement) 弹簧支撑 (Spring) 装配体中的配合(配合仿真) 接触定义(无穿透、粘合、分离、摩擦接触) 2.4 结果查看与解读 位移图 (Displacement) 等效应力图 (Equivalent Stress) - Von Mises, Tresca 主应力图 (Principal Stress) 剪切应力图 (Shear Stress) 应变图 (Strain) 载荷与位移的动画显示 结果的单位与量纲分析 查看最大应力、最小应力、最大位移等关键数值 2.5 案例分析:轴的应力分析 设计轴的简化模型 施加轴承反力、齿轮啮合力等载荷 分析轴的应力分布,确保其强度 2.6 案例分析:支架的应力分析 创建复杂形状的支架模型 考虑各种固定方式和受力情况 优化支架结构,减轻重量并提高承载能力 第三部分: 模态分析与频率响应 模态分析是研究结构固有振动特性的重要方法,可以帮助我们预测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振型,从而避免共振。本部分将讲解如何进行模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介绍频率响应分析。 3.1 模态分析基础 模态分析的基本原理 固有频率 (Natural Frequency) 与振型 (Mode Shape) 模态分析在避免共振中的作用 3.2 模态分析设置 创建模态分析研究 定义计算的模态数量 影响模态分析结果的因素(质量、刚度) 3.3 模态分析结果 查看各阶固有频率 显示各阶振型 振型可视化与动画演示 3.4 案例分析:悬臂梁的模态分析 分析悬臂梁的最低几阶固有频率和对应振型 理解固有频率与梁的长度、截面形状、材料的关系 3.5 频率响应分析入门 介绍什么是频率响应分析 如何将模态分析结果用于频率响应分析 简单演示频率响应分析的应用场景 第四部分: 热应力分析 当结构受到温度变化时,材料会发生热胀冷缩,从而产生热应力。热应力分析对于评估结构在温度变化下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4.1 热应力分析基础 热应力分析的原理 温度变化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4.2 热应力分析设置 创建热应力分析研究 定义材料的泊松比和热膨胀系数 施加温度载荷(整体温度、温度分布) 定义稳态热分析结果作为热载荷 4.3 热应力分析结果 查看热应力分布 查看热位移分布 结合静态结构分析结果进行评估 4.4 案例分析:发动机部件的热应力分析 模拟发动机工作时的温度分布 分析高温对发动机部件产生的应力 指导材料选择和结构设计 第五部分: 屈曲分析 屈曲是指在压力载荷作用下,细长杆件或薄板结构突然发生较大的几何变形,导致承载能力急剧下降。屈曲分析用于预测结构的屈曲临界载荷。 5.1 屈曲分析基础 屈曲的物理现象与临界载荷 屈曲分析与稳定性 5.2 屈曲分析设置 创建屈曲分析研究 施加稳定的压力载荷 定义固定约束 5.3 屈曲分析结果 计算屈曲因子 (Buckling Factor) 显示屈曲模式 (Buckling Mode) 5.4 案例分析:细长柱的屈曲分析 模拟压力作用下的细长柱 预测其发生屈曲的临界载荷 指导结构设计以提高稳定性 第六部分: 高级主题与工作技巧 本部分将介绍 SOLIDWORKS Simulation 中一些更高级的功能和实用的工作技巧,帮助您更高效、更准确地进行仿真分析。 6.1 薄壳分析 薄壳结构仿真分析的特点 使用薄壳模型进行分析 壳单元的设置与参数 6.2 模拟运行优化 如何选择合适的求解器 网格细化策略与收敛性分析 利用并行计算提高求解速度 6.3 仿真报告生成 创建详细的仿真报告 报告中包含的关键信息和图表 导出仿真结果到其他格式 6.4 常见问题解答与故障排除 网格错误处理 载荷与约束的常见问题 收敛性问题分析 结果异常的排查方法 6.5 SOLIDWORKS Simulation 的未来展望 新版本中的潜在功能更新 仿真在产品生命周期中的作用 通过本书的学习,您将能够自信地利用 SOLIDWORKS Simulation 2016 进行各种基础工程仿真分析,为您的产品设计和研发注入强大的仿真动力,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开发成本,最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