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系统论:自生系统论

第三代系统论:自生系统论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5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日] 河本英夫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22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ISBN:9787511731487
版次:1
商品编码:12021997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6-10-01
用纸:轻型纸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问,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并优化系统观点看问题,世界上任何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整个世界就是系统的集合。系统论的任务,不仅在于认识系统的特点和规律,更重要地还在于利用这些特点和规律去控制、管理、改造或创造一系统,使它的存在与发展合乎人的目的需要。也就是说,研究系统的目的在于调整系统结构,协调各要素关系,使系统达到优化目标

内容简介

本书探讨了作为第一代系统论的开放性的动态平衡系统、第二代的开放性的非动态平衡系统,即自组织系统,以及第三代的自生系统论。

自生系统论是先进的系统论。本书描写的是这一系统的基本结构。

作者简介

河本英夫,1953年生,学术博士。东京大学大学院理学系研究科毕业(1982年),现为东洋大学文学部哲学科教授。除本书外,还著有《系统现象学》(新曜社、东京、2006年)、《哲学——震撼你的大脑》(日经BP社、东京、2007年)、《厌恶的力量》(NHK出版、东京、2010年)、《临床自生系统》(青木社、东京、2010年)、《受损的系统如何创发和再生》(2014年,东京,新曜社出版)、《“我”的哲学》(2014年、东京、角川书店出版)等著作。主要研究领域:系统论、混沌理论、现象学、精神医学、理学疗法等。

目录

目 录

一 动态平衡系统 第一代系统论

1 系统论前史………………………………………………………… 3

机械论和生机论……………………………………………………… 3

有机构成的成立—对还原主义的否定……………………………… 6

2 动态平衡系统……………………………………………………… 10

有机构成的意义和内容…………………………………………… 10

内稳态理论—自我维持的有机体………………………………… 15

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 17

3 多阶层关系论……………………………………………………… 20

从亚里士多德到凯斯特勒的“子整体冶………………………… 20

居维叶和比沙……………………………………………………… 22

哈特曼的阶层关系论……………………………………………… 23

作为基本观点的“关系冶………………………………………… 26

4 结构主义生物学…………………………………………………… 28

对多元论和严密科学的兼顾……………………………………… 28

五大命题…………………………………………………………… 29

对结构主义生物学的质疑………………………………………… 31

多元主义的诸问题………………………………………………… 33

多元主义和现实性准则…………………………………………… 36

二 自组织 第二代系统论

1 生成过程………………………………………………………… 41

个体出现———先成论和渐成论…………………………………… 42

化学的分子形成和辩证法………………………………………… 48

2 动态非平衡系统…………………………………………………… 52

结晶化和相变……………………………………………………… 52

普里戈金的“耗散冶结构原理…………………………………… 55

免疫系统和“自我冶……………………………………………… 59

系统的边界………………………………………………………… 61

3 谢林的自然哲学…………………………………………………… 65

关系主义的方法…………………………………………………… 65

“先验的过去冶和“精神冶………………………………………… 68

谢林的动力学……………………………………………………… 71

有机体论和谢林的维(potenz) …………………………………… 74

物质构成的两种倾向……………………………………………… 75

两极性……………………………………………………………… 76

4 阶层的形成………………………………………………………… 79

要素的相互作用形成阶层………………………………………… 79

圆环的形成引起阶层的形成……………………………………… 82

核聚变反应………………………………………………………… 86

自催化系统………………………………………………………… 87

超循环……………………………………………………………… 90

系统的共生………………………………………………………… 96

阶层间的变动……………………………………………………… 98

自组织系统的函数化……………………………………………… 99

三 自生系统论 第三代系统论

1 自生系统论的视角…………………………………………… 104

自生系统论的四个特征…………………………………………… 106

系统中既无输入也无输出………………………………………… 108

围绕神经系统的诸解释和问题…………………………………… 110

因运动而存在的系统……………………………………………… 117

2 自生系统的结构………………………………………………… 121

结构的定义………………………………………………………… 121

产出过程的网络…………………………………………………… 123

产出过程与构成元素间的循环…………………………………… 125

系统的实现———位相学的结构分析……………………………… 129

3 运动系统的规范………………………………………………… 135

柏格森和克里普克提出的问题…………………………………… 135

近代科学规范化的局限…………………………………………… 138

没有设计图的规范化—工匠们的例子…………………………… 140

四 自生系统论的展开

1 系统的自由与普遍性………………………………………… 147

多元性与位相空间………………………………………………… 147

系统与环境………………………………………………………… 149

结构变换与系统分化的自由……………………………………… 151

自由性与普遍性的诸特征………………………………………… 152

卢曼的“复杂性的简化冶的问题点……………………………… 156

2 心性系统的位相空间—认知的行为存在论…………………… 160

心性系统的概要…………………………………………………… 160

神经特殊能量学说………………………………………………… 163

魏克斯库尔的《透过动物看世界》……………………………… 167

位相空间的形成…………………………………………………… 169

3 系统的耦合……………………………………………………… 172

系统间关系………………………………………………………… 172

相互渗透…………………………………………………………… 175

社会系统—产出交流的网络……………………………………… 180

自我参照性运动…………………………………………………… 182

心性系统与社会系统的相互渗透………………………………… 184

自生系统论中的自我与他者……………………………………… 186

4 自我参照与观察系统…………………………………………… 189

自动参照产出的表象……………………………………………… 189

时间意识的诞生…………………………………………………… 193

构成元素间的系列化……………………………………………… 195

语言的导入………………………………………………………… 197

自我意识的产出与观察者的出现………………………………… 199

观察者与自我参照………………………………………………… 203

心性系统的结构构筑……………………………………………… 206

观察者的局限与观察系统………………………………………… 207

终章 系统的日常 围绕卡夫卡的《审判(Der Process)》…… 210

后 记………………………………………………………………… 220

精彩书摘

第一代系统论°

一动态平衡系统第一代系统论第三代系统论——自生系统论°

1系统论前史机械论和生机论生命现象和物质现象不同,这是不言自明的常识。零部件坏掉的汽车自己不会修理,而蜥蜴的尾巴却能不断再生。昆虫和一味陈旧下去的汽车不同,自身会完成戏剧性的蜕变。当试图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找出生命的特异性,去发现有机体内固有的原理时,就产生了与“物质”或“精神”都不相同的“生命”这一第三领域。这是18世纪末的事情。当把无法归结于物质法则的有机体的活力和产出性主题化,并对建立秩序的精神法则提出异议时,“生命”便作为一种固有的广大领域浮出水面。把有机体中固有原理作为一种与物质性要素性质完全不同的东西进行探究时就会产生“生机论”。一般来说,所谓生机论,指的是觉察到应该探究的固有现象领域,并且关于这一现象只能用比喻性来叙述的悬空状态。有关生机论诸形态的分类整理,请参考以下文献。E. Benton, “Vitalism in 19C Scientific Thought : A Typology and Resssesment,” Stud. Hist. Phil. Sci, Vol. 5(1974).18世纪末,为抵抗笛卡尔(Rane Descartes)的机械论,出现了一群绚丽多姿的“生机论”。X.比沙(X.Bichat)、赖尔(Lyell)、奥腾里特、J.米勒(J.Müller)、J.李比希(Justus von Liebig)和伟大的科学家们察觉到新的生命现象,可以说开始了比喻性的探究。然后19世纪末,出现了以杜里舒(Hans Driesch)、伯格森(Henri Bergson)为核心的“新生机论”。一到世纪末“生机论”便会出现,这只不过是历史的偶然。但是正是因为偶然,历史才反复重演。到了20世纪末,出现“生机论”也属自然,而且有着期待崭新生机论的时代氛围。然而,既然如此,按照历史固定规律,第一次是悲剧,第二次是喜剧,第三次连玩笑都谈不上。其实,在第一次的悲剧中,问题已经得已解决,并且指出了它的明确方向。当把带来生命现象的固有性的有机体原理视为有机体内存在着的实体性要素时,便产生了与机械论水火不容的生机论。假如在有机体内虚构诸如“生命力”、“有机化力”或者“产出力”等实体性要素条件,认为通过这些要素条件就能带来生命现象的话,那么它无论如何都无法和机械论和解。这是因为这些生命中特有的各种力量,从一开始就被定义为无法通过“机械性运动”消失。当然,不管如何解剖有机体,都不能从有机体体内找出这些实体性要素。但是即使在解剖学上无法实证,也不能放弃这些生命原理。理由有两个:第一、按照动力学构想,“力”本身是非空间性的,并且可以看做是把物质带到空间内的原理。和斥力、引力一样,因为力不是空间内的存在,而是将物质空间化的原理,因而通过解剖学怎么寻找也无法找到。杜里舒(Hans Driesch)的“隐德来希”就是这种非空间性原理。第二、力学中有弹力,化学中有亲和力,即使元素分解,也无法亲眼看到这些力。解剖学上无法亲眼目睹,不是特别不利的证据。第一个理由是它和力学论(机械论)这种把有机体的空间性存在状态本身作为问题,把空间内物质作为前提的理论,从构思时起就南辕北辙。因此,生机论不仅仅没有消失,而且本来也没有和机械论相对立。第二个理由是它对应的是这样一种事态,既然经验科学性探究在没有前提下无法进行,那么保留了某些靠经验科学性探究无法解释的某些前提。但是这种事态既然能在一切经验科学里产生,所以在这里本来就不存在机械论和生机论的对立范式。因而,虽然生机论没有消失并有反复出现的可能性,但是它没有和机械论相对立。在生机论和机械论这种错误的对立范式下,曾有过各种各样试图消除这种对立的计划。其中有一种解释是,诸如生命力、有机化力、产出力等有机体的原理,不是存在于有机体内的实体性要素,而只是为了赋予经验性研究方向的“方法论式原理”。效仿康德(Immanuel Kant)《第三批判》的有机体论,撤退到方法论式原理这一紧急避难所中。简而言之,这些原理不是构成对象的“构成原理”,而仅仅被看做是主观的、给予经验性探究方向的“控制原理”而已。由于生命现象和物质现象的差异明显,并且生命现象中没有既定的固有原理,因此可以认为把有机体中虚构的“力”,简单地理解为方法论式原理是合情合理的。也就是主张通过今后的经验科学性探究或许可以阐明生命中的固有原理。这种理解方法,看似是把问题转移到今后的经验性探究发展中,却只不过是把问题推迟到以后罢了。更糟糕的是,即使没有这种方法论式原理,生理学以及生物学的经验性探究也会不断发展,事实上已经有了发展。而“方法论式原理”这个紧急避难所中的勉强救济,几乎徒劳无功。那么,我们必须重新思考生机论和机械论这种错误的对立模式争论的焦点在哪里。生命现象和物质现象不同是显而易见的。有机体和机械不同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就有机体是否就是一种单纯的机械性东西这一问题,可以立刻回答:不是。但是,有机体和机械为何不同,这一问题却不易回答。并且即使想从有机体中寻找出固有原理,也无法简单地和经验性探究结合起来。在现象的解释能力这一点上,机械论有着压倒性优势。机械论不是断言生命仅仅是机械,而是以现实的机械为榜样来解释生命现象的一种解释观点。诸如把心脏比作水泵,把眼睛比作镜头的一种解释方式。既然是以机械为榜样来解释生命现象,所以这种解释可以和物理、化学规律全面接触。但尽管如此,心脏具备水泵所没有的某些东西,眼睛也具备镜头所没有的某些东西。在解释现象这一点上,机械论在同时代水准上给予了最大限度的解释,与此相反,生机论却一直主张不就此罢休。这是在生机论和机械论错误的对立模式下出现的情况。机械论展现了对生命现象最大限度的解释,而生机论则指出了这一解释的局限。机械论在解释经验科学现象的能力方面,有压倒性优势,这大半是必然的。这不是因为在今天的科学中,机械论有着优势。而是因为机械这种榜样的设置实在是个高明的设定。理由有以下两点:第一、机械在不断地进化。机械论的解释能力相应也在不断升级。笛卡尔、牛顿、康德用时钟作为机械的典型例子。时钟通过一个个齿轮的运动带动其精确地走动。时钟体现了笛卡尔所发现的运动量保存规律。而让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感动的水车则成为18世纪末机械的典型例子 。水车将势能转化为动能。产生了能量的形态转变。19世纪中叶,工场成为机械的典型例子。克罗德反复把工场比作生命。工场购入原材料生产出完全不同的产品。因此工场进行着物质代谢。20世纪前期机械的典型例子是福特型的传送带生产线。诸如柠檬酸循环类的生物化学反应系统被模式化为传送带型的反应循环。然后20世纪后半叶的机械典型例子是计算机。从中可以看到,即使是机械论,随着机械的进化,机械论本身也在进化。机械论随着机械的进化得到了更加强有力的解释榜样。第二个理由是机械既然是人类制造出的,那么人类所拥有的能力就会以某种方式被纳入到机械中。因此,通过把机械作为榜样,人类可以从所谓的视觉上发现自身各种各样的能力。既然机械是作为代替身体机能的工具而被制造出来,那么身体机能本身就会被客体化。在这里重要的一点是机械并不是单纯地把人类的身体机能转移过来。制造出铁锹代替手,单从挖洞这个功能上看,铁锹比手能干。把人类的计算能力转移到计算机上,单看计算功能,计算机比人脑厉害。因为人类在机械上实现的是比自身所拥有能力更强的东西。这种事态过去被盖伦(Arnold Gehlen)称为“过剩代替”请参考[德国]A.盖伦:《技术时代的灵魂危机》,[日本]平野具男译,法政大学出版局,1986年12月。。这时,把机械当作榜样就变成是观察在机械中被扩大了的功能。既然是用机械这种放大镜观察生命机能,那么机械论在一开始就处在有利的位置上。事实上,正是在过剩代替中隐藏了人类超越自身能力形成自身文明的秘密。由此我们可以明白所谓“名副其实的科学技术”从本质上说是不可能的。有机构成的成立—对还原主义的否定就这样,机械论自身完成了多次蜕变,将解释现象的能力提升到了极限。由此,生机论和机械论的对立,假设即使有这种对立的话,也不具有实质上的现实性。所遗留的唯一争论是围绕生命现象是否可以被还原成机械这一点。被认为是生机论和机械论对立的真正争论点其实无非就是围绕还原的争论。只要能巧妙地处理好还原论,那么生机论和机械论中的那些对立,都能够得以消除。而这一课题最终将由自生系统来完成。在第一期生机论的鼎盛期,出现了否定要素还原论,即还原论最原始的理论构想。这是对还原论最初的突破口。也就是有机构成(Organization)的概念。为了把有机体的固有性用有机构成明确表示出来,有必要满足以下的条件。(1)不能导入与物理、化学上固定了的物质要素性质截然不同的、特殊的要因。(2)但是必须在结构上写明生命现象和物质现象间的差异。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诞生的“生物学”,就拥有了能满足这两个必要条件的构想。这就是有机构成。请参考[法国]M.福柯:《词汇和事物》,[日本]渡边,[日本]佐佐木译,新潮社,1974年6月,第八章第三节。虽然福柯以居维叶为题材论述了这个概念,但居维叶的构想并不是这个概念的主要内容。请参考[法国]F.雅各布:《生命的理论》,[日本]岛原,[日本]松井译,MISUZU书房,1977年11月。有机构成在物质要素成为复合体的时候,显示出如同维持要素特定配置那样拥有统一性的构成化水准。当物质要素成为复合体,维持特定的水准时,产生了物质现象中所不能见到的新现象。而衡量这个独自构成化水准的东西正是有机构成。正是有机构成才体现了生命的特性。之后贝塔朗菲(Bertalanffy)在《一般系统论》中用得最多、并将其置于系统论中心位置的就是这一概念,而给自组织系统的、组织化本身指明方向的也是这个概念。并且自生系统中,导入这一概念作为运动系统的模式。有机构成无论是对生命论还是对系统论来说都是一个关键的概念。事实上,有机构成曾是两个世纪以前的流行语。这一概念在居维叶(Georges Cuvier)、若弗鲁瓦·圣伊莱尔(Geoffroy Saint-Hilaire)、维克达居尔(Félix Vicq d'Azyr)、比沙、拉马克(Lamarck)、康德、谢林(Schelling)的著作中,无一例外地出现在叙述生命现象时的焦点叙述中。由于Organization一词,有体制、有机性、有机体制、组织、组织体制等多种译法,因此很难让人意识到是同一个概念,而且由于每个人又试图在这一用语中添加各种各样的内容,因此不容易察觉到这一流行语的存在。附带提一下,几乎在同一时期,“system”这一个词语在使用中也添加了极其多样的意义和内容。但是这个词语无一例外都被译成了“系统”。因此,很难看清楚现在的系统论和德国主观唯心论中频繁使用的“system”之间的关系。既然欧美人使用同一个词,那么这两者在系谱上的联系应该更加鲜明了。由于有机构成的导入,因此已经能够清楚地解释生命的固有性是如何形成的了。而且,由于不是在有机体中引进特殊的要因,所以凭借有机构成来把握生命现象,便可以顺利地与依靠物理及化学来进行经验性探究相结合。但是一个先决条件是由有机构成带来的现象不能还原成各种要素的物理、化学性质。简而言之,就是放弃最基本的还原论。由于有机构成是要素的复合体,所以只有在复合体不能还原成要素这个先决条件下,才可以确保生命的固有性。正是这个过于简单的方针为生物学所采用,也是系统论得以全面展开的根据。这时,在存在中同时导入了多阶层性。既然明确区分了各个要素的水平和复合性构成的水平,因此如果贯彻这一理论,则根据复合性的程度区分 第三代系统论:自生系统论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第三代系统论:自生系统论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第三代系统论:自生系统论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第三代系统论:自生系统论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质量不错,京东活动买书好实惠

评分

我个人认这,这些书不是值得有。

评分

不知所云~ 翻译得不好~ 没有老美的书 浅显易懂。美国人的逻辑性要强些。

评分

评分

总体说来性价比还是不错的,那就给个赞吧。

评分

在京东上买书还是很划算,送货非常快

评分

书还没看 从目录来看还不错。618的优惠也还可以。一次买了好几本

评分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在关注系统论哲学,该书展示了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值得阅读。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第三代系统论:自生系统论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