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大众读物、法律读者,法制史研究者,法理学、人权研究者 国内作者的研究包括齐延平的《自由大宪章研究》,还有历史学领域多位学者的论文。译著方面有霍尔特的《大宪章》出版,但该书主要借助了麦克契尼的研究,因此省略掉了很多背景和过程,这给读者理解大宪章这个主题造成了很大困难。本书则正好是为了填补这个空白,帮助读者理解大宪章的历史背景、签订过程、内容以及后续的发展。
内容简介
本书为英国著名大宪章麦克奇尼教授在约翰王大宪章700周年之际所著《大宪章:文本评注与历史导读》一书的历史导读部分。该导读详细介绍了1215年、1216年、1217年和1225年四个大宪章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各自的内容和彼此间的关联,对其形式、内容、性质、价值、缺陷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包括爱德华一世对大宪章所获成果的巩固。此外,作者还对1215年大宪章现存的几个版本及历史上的重要评注进行了介绍。本书在附录中还收录了麦克奇尼教授关于大宪章的重要演讲以及甄克斯对大宪章神话的批评,希望对读者全面了解大宪章有所助益。
作者简介
威廉·夏普·麦克奇尼(1863~1930),苏格兰学者,历史学家,曾任宪法和宪法史专业讲师,1916~1927年在格拉斯哥大学任地产转让讲席教授(Chair of Conveyancing),退休后被授予名誉法学博士学位。著有《大宪章:文本评注与历史导读》一书。该书首次精细地审视了1215年大宪章的每个章节,并被认为是导致大宪章问题上辉格史观衰落的主要原因。
李红海,法学博士,北京大学法学院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英国法律史和英国普通法,曾出版专著《普通法的历史解读》,译著《英国普通法的诞生》《英国律师职业阶层的起源》和《英格兰宪政史》等。
精彩书评
大宪章之“大”,端在如下事实:在其制定者已经死去并为人们遗忘很久之后,它却成为了捍卫宪政自由的护盾和卫甲。时间愈久,民众的崇敬之情赋予它的力量就愈大,逐渐地,它成为了专制政府之反对者可以据守的稳固阵地。除了起初历次颁布所带来的不菲益处,其道德影响力也逐步为英格兰民族精神之提升做出了贡献,更藉此巩固了国家自由之根基。
——麦克奇尼
我们今天感叹大宪章之伟大,但不应忘记它仍然只是英国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英国宪政的成功虽然与其密切相关,却也远非大宪章本身毕其功于一役的,后世历代英国民众的拼搏奋斗、赴汤蹈火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过值得敬佩和艳羡的是,英国人将大宪章作为了一个很好的起点或台阶,并对之进行了充分的挖掘和利用,从而建成了今天的宪政伟业。
——李红海
现今,其主要价值已不似1215年那般是承载着当下,也非如1628年或者1688年一样是面向着未来,而是成为了一个再造过去的有益途径。
——麦克奇尼
大宪章不只是一个历史文本,更是一个历史事件。它不只发生在13世纪,而是与此前的时代密切相关,并绵延至后来的中世纪、近代,直至今天,而且还将继续影响未来。它甚至也不只局限于英格兰,因为它从一开始就和欧陆紧密联系在一起,后来更是扩及世界多地。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宪章已经成为了一种跨越时空的历史现象!
——李红海
目录
001 缘起与说明
004 体例说明
001 历史与神话:800年的传奇(代前言)
003 一、1215年大宪章
022 二、1216年、1217年和1225年大宪章
025 三、中世纪:静默的威严
026 四、都铎时期:冰火两重天
027 五、17世纪:神话的开始
030 六、光荣革命之后:辉格史观及其挑战
033 七、大宪章的世界影响
033 八、他山之玉何以攻石:大宪章可能对中国的镜鉴意义
048 第一章 导致大宪章产生之事由
050 一、威廉一世到亨利二世——主要问题:君主制
057 二、威廉一世到亨利二世——地方政府问题
060 三、威廉一世到亨利二世——政教关系问题
062 四、理查一世与约翰王
069 五、危机的年代:1213~1215年
077 六、兰尼米德及其后
089 第二章 封建负担所致怨怼与大宪章
089 一、危机的直接原因
093 二、国王与封建义务
118 三、王室司法与封建司法
133 第三章 大宪章:形式与内容
133 一、大宪章的原型:早期的宪章
144 二、大宪章:形式与法律性质
149 三、大宪章:内容与特点
158 四、大宪章:价值评估
166 五、大宪章:缺陷
169 六、大宪章:传统解读下的价值
171 七、大宪章:传统上与陪审制的关系
176 第四章 大宪章:历史续篇
176 一、对大宪章的再颁布和确认
195 二、大宪章与爱德华一世的改革
200 第五章 大宪章:原始版本、印刷版本与评注
200 一、大宪章手稿与相关文献
211 二、早先的版本与注释
218 附录一 大宪章(1215~1915)
——大宪章700周年之际向皇家历史学会及大宪章庆典委员会的致辞
235 附录二 大宪章的神话
前言/序言
缘起与说明
本书的面世跟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2015年是大宪章签署800周年,全球很多地方都在以不同的方式予以纪念。作为这个领域的研究者,我也希望能够以某种方式表达自己对大宪章的复杂情感——毕竟,很多研究者不一定能赶上800周年这样的机遇——因此,才有了这部作品。
研究者对于自己研究对象的心情并不总是一样的,但大宪章之于我,犹如一件圣物之于信徒。我知道自己算不上任何意义上的大宪章专家,但为之做些力所能及之事却并不需要动员,这并非应景之举,也不是为了讨好或反对什么,而是一种纯粹的、自然的情感:简单说,这是我的一个心结,我觉得为了它,自己应该做点什么。因此,无论是在大宪章签署的6月15日举办研讨会,还是在各地进行各种形式的宣讲,参加各种大宪章的研讨,都是为了解开这个结,让自己释然。这本书,自然也是所有这些努力中的一部分。
1680年,一位叫爱德华·库克(Edward Cooke)——并非我们所熟悉的那个作为普通法斗士的柯克爵士——的出庭律师说:“我相信,普通人中一百个人里不见得有一个人知道大宪章为何物。”为此,他出版了一本小册子,目的是使大宪章能够为更广泛的公众所知晓。而今天,我们的情况可能跟库克描述的并没有太大差别,因此一直以来,我也希望能够找到一本合适的大宪章入门读物,以便让更广泛的读者了解大宪章的前世今生、风雨历程。我曾参与过霍尔特(Holt)《大宪章》的翻译,但觉得那本书虽为经典之作,一般的读者却未必有耐心将之读完,而且读完后也未必能对大宪章有全面完整的了解。2015年春季学期,在给法律史专业的法学硕士研究生开设的课程中,我带着几个学生认真研读了麦克奇尼(McKechnie)教授的这一导读,觉得它非常适合一般读者阅读,以了解大宪章的基本情况,遂产生了将之翻译出来的想法。于是在我的提议下,几位同学经过努力,终于完成了翻译工作;而我则对全部书稿进行了逐字逐句的统校,以尽可能地保证翻译的质量。
需要提醒读者的是,本书正文的5章实际上是麦克奇尼教授专著《大宪章:文本评注与历史导读》[Magna Carta: A Commentary on the Great Charter of King John, with an Historical Introduction, by William Sharp McKechnie (Glasgow: Maclehose, 1914)]一书中的导读部分,并不包括其正文。正文部分为麦克奇尼对1215年大宪章63个条款的详细解读,内容丰富,篇幅宏大,非一时所能译就,而且一般读者也未必愿意深入阅读。
麦克奇尼教授是大宪章研究学术史上的重要代表,他对大宪章的解读和研究开创了一个时代和一种风格,堪称大宪章700周年之际研究大宪章的执牛耳者。与20世纪中后期另一重要的大宪章专家霍尔特(大宪章750周年之际)相比,他更注重法学的视角,而霍尔特则更多属于史学的路径。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麦克奇尼对大宪章的研究,本书还以附录的形式收录了麦克奇尼在大宪章700周年之际向皇家历史学会及大宪章庆典委员会的致辞。当然,对于大宪章的价值和意义也有不同的声音,这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甄克斯(Jenks)在1914年发表的《大宪章的神话》一文,本书也以附录的形式予以收录,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和理解大宪章。
再者,麦克奇尼的导读主要集中在1215年的大宪章,对1216年、1217年和1225年的大宪章也有涉及,但对此后大宪章的发展则未予关注,而后者可能也是中国读者感兴趣的部分。因此,编译者不揣冒昧,勉力写了一个大约可归为这个导读的导读的东西,对大宪章签署的背景、过程以及后续各个时期的主要发展进行了梳理,希望能够帮助读者理解。
本书出版过程中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在此,我首先要感谢几位译者,他们的努力是本书能够顺利面世的基本保证。其次,要感谢贺卫方老师对本书书名的翻译和封面设计所提出的极富建设性的意见。笔者原先对麦克奇尼著作标题的翻译冗长而结构散乱,如今则直接采用了贺老师的翻译,不仅言简意赅,而且结构平衡得当;贺老师还热心地提供了一些珍贵的图片作为封面设计之用,使本书又上了一个台阶,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感谢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的彭江编辑,他的热情和担当使得中国的学术界也为大宪章的800周年纪念留下了一点痕迹。本书涉及很多拉丁文的翻译,这些主要是由康宁博士负责完成的,她多年的拉丁文学习在这里派上了用场;高远负责查阅了书中对《圣经》部分语句的引用;书中还涉及一些法文,清华大学法学院的瞿见同学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历史是一面镜子,外域的历史同样如此。以多种镜子比照,也许才能更全面、完整地认识自己。希望本书不仅只是补充知识,还能够提供一面不同的历史之镜!
李红海
2015年12月15日
大宪章的历史导读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