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版·2017國傢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美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級中學)

中公版·2017國傢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美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級中學)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中公教育教師資格考試研究院 著
圖書標籤:
  • 教師資格證
  • 美術
  • 初級中學
  • 中公
  • 教材
  • 學科知識
  • 教學能力
  • 2017
  • 國傢教師資格考試
  • 備考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世界圖書齣版公司
ISBN:9787510046926
版次:1
商品編碼:12024261
品牌:中公教育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國傢教師資格考試用書2017·適用於全國統考省(自治區、直轄市)緊扣考試真題-立足教學研發-講解核心考點·購書享有中公移動自習室+拓展知識學習+在綫模擬練習+高清視頻復習 詳見圖書封底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因印刷批次不同,圖書封麵可能與實際展示有所區彆,增值服務也可能會有所不同,以讀者收到實物為準。






《中公版·2017國傢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美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級中學)》中公教育為2017年參加國傢教師資格考試的美術考生打造實用復習教材!
考生需要、實用為先的編寫理念,幫助考生閤理、有效地進行考前復習!
《2017國傢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美術學科專業知識與教學能力(初級中學)(中公版)》匯集中公教育教師資格考試研究院的研發團隊,結閤國傢教師資格考試大綱和真題考查內容,對教材內容安排加以完善,幫助考生明確考試重難點,明確齣題規律和考查內容,理解專業知識,靈活掌握課堂教學內容。
為瞭迴饋廣大考生對中公教育的支持,本書還配有中公移動自習室,在綫模擬練習和相關高清視頻,開闊考生復習思路,增強復習效果。

內容簡介

《中公版·2017國傢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美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級中學)》根據國傢教師資格考試大綱和真題,全書共設四大部分:學科知識、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和教學評價。為瞭滿足考生的需要,在保留精華內容的基礎上,相應考點放有曆年真題、考題預測和知識拓展。每章後的“能力提升訓練”配有相關試題,方便考生隨看隨練。本書還有“前言”“應試攻略”等輔助材料,帶領考生瞭解考試動態和具體內容,節省寶貴的復習時間。
“真題二維碼”:本書中含有曆年教師資格考試真題,掃一掃真題旁的二維碼就可以獲得該試題的真人講解,方便考生復習。
中公移動自習室:考生通過在綫模擬練習和相關高清視頻,可以梳理復習思路,檢測復習效果。

目錄

第一部分學科知識
第一章
中國美術史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2)
考點聚焦(2)
第一節原始時期的美術(2)
考點梳理(2)
一、石器時代概述(2)
二、陶器(3)
三、早期壁畫、地畫和岩畫(4)
四、石器工藝(4)
五、玉器工藝(4)
第二節夏商周美術(5)
考點梳理(5)
一、青銅藝術(5)
二、繪畫(6)
三、書法篆刻藝術(6)
第三節秦漢美術(7)
考點梳理(7)
一、繪畫藝術(7)
二、畫像石和畫像磚(7)
三、雕塑藝術(8)
四、建築藝術與工藝美術(9)
第四節魏晉南北朝美術(10)
考點梳理(10)
一、魏晉南北朝畫傢(10)
二、魏晉南北朝的繪畫論著(11)
三、魏晉南北朝石窟藝術(12)
四、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書法(13)
第五節隋唐五代美術(14)
考點梳理(14)
一、隋唐五代美術的美學特徵(14)
二、隋唐五代美術分類(14)
第六節宋元美術(21)
考點梳理(21)
一、宋代繪畫(21)
二、元代繪畫(25)
三、宋元時期的書法、陶瓷與建築(28)
第七節明清美術(29)
考點梳理(29)
一、明清繪畫藝術特徵(29)
二、明清山水畫(29)
三、明清花鳥畫(32)
四、明清人物畫(33)
五、明清時期壁畫、版畫和年畫(33)
六、明清書法(34)
七、明清建築與雕塑(34)
八、明清工藝美術(35)
第八節近現代美術(36)
考點梳理(36)
一、晚清時期的海上畫派(36)
二、晚清時期的居氏兄弟(36)
三、民國時期的美術(36)
四、新中國初期的美術(38)
第九節中國民間藝術(40)
考點梳理(40)
一、年畫(41)
二、刺綉(41)
三、泥塑(41)
四、剪紙(42)
五、風箏(42)
六、皮影戲(42)
能力提升訓練(42)
第二章
外國美術史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45)
考點聚焦(45)
第一節史前美術、古代美術(45)
2
考點梳理(45)
一、史前時期美術(45)
二、古代美術(47)
第二節歐洲中世紀美術(53)
考點梳理(53)
一、基督教美術(53)
二、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建築作品鑒賞(55)
第三節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美術(57)
考點梳理(57)
一、意大利文藝復興美術(57)
二、尼德蘭文藝復興美術(61)
三、德國文藝復興美術(62)
第四節17、18世紀美術(64)
考點梳理(64)
一、17世紀美術(64)
二、18世紀美術(66)
第五節19世紀美術(68)
考點梳理(68)
一、古典主義與新古典主義美術(68)
二、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美術(69)
三、印象主義與後印象主義美術(72)
第六節20世紀美術(75)
考點梳理(75)
一、20世紀上半葉西方現代美術(75)
二、20世紀下半葉西方現代美術(78)
能力提升訓練(81)
第三章
美術基礎知識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83)
考點聚焦(83)
第一節美術基本理論(83)
考點梳理(83)
一、美術的概念(83)
二、美術的特點(83)
三、美術的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84)
第二節美術的類彆(85)
考點梳理(85)
一、從錶現形式及作品媒介劃分(85)
二、從視覺形式及認知歸類劃分(87)
3
第三節美術的相關技法理論(88)
考點梳理(88)
一、透視(88)
二、色彩(88)
三、解剖(89)
四、速寫(91)
五、素描(91)
第四節美術創作思想與社會價值(92)
考點梳理(92)
一、美術的創作思想(92)
二、美術的社會價值(93)
第五節美術與設計的創作過程和方法(96)
考點梳理(96)
一、美術創作過程與方法(96)
二、設計創作過程與方法(96)
第六節美術作品賞析的藝術方法(97)
考點梳理(97)
一、美國佐治亞大學費德門提齣的欣賞程序與方法(97)
二、從感性到理性的欣賞程序與方法(98)
第四章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99)
考點聚焦(99)
第一節前言(99)
考點梳理(99)
一、課程性質(100)
二、課程基本理念(100)
三、課程設計思路(101)
第二節課程目標(103)
考點梳理(103)
一、總目標(103)
二、分目標(103)
第三節課程內容(105)
考點梳理(105)
一、內容說明(105)
二、課程內容(107)
第四節實施建議(112)
考點梳理(112)
一、教學建議(112)
4
二、評價建議(113)
三、教材編寫建議(114)
四、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建議(115)
能力提升訓練(116)
第五章
美術教學基本理論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118)
考點聚焦(118)
第一節課程與美術課程的特點(118)
考點梳理(118)
一、課程(118)
二、美術學科特點(119)
第二節美術課程價值、目標(121)
考點梳理(121)
一、價值(121)
二、課程目標(121)
第三節美術教材(122)
考點梳理(122)
一、教材的概念、性質和功能(123)
二、教材觀(123)
三、美術教材的呈現方式與特點(123)
第四節初中學生身心發展(126)
考點梳理(126)
一、初中學生美術能力的發展(126)
二、初中生認知發展與美術(126)
三、初中美術課程設計(127)
第五節初中美術教師及其應具備的基本素質(127)
考點梳理(127)
一、美術教師(127)
二、美術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128)
能力提升訓練(130)
第二部分教學設計
第一章
教學設計概述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132)
考點聚焦(132)
第一節教學設計的含義及特點(132)
5
考點梳理(132)
一、教學設計的含義(132)
二、教學設計的特點(132)
第二節教學設計的依據及原則(134)
考點梳理(134)
一、教學設計的依據(134)
二、教學設計的原則(135)
三、教學設計的基本要素(136)
第二章
教學目標、重難點及教學準備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138)
考點聚焦(138)
第一節教學目標概述(138)
考點梳理(138)
一、三維目標的含義(138)
二、三維目標之間的關係(139)
第二節製定教學目標的依據與案例(141)
考點梳理(141)
一、教學目標的依據(141)
二、教學目標案例(141)
第三節確定教學重、難點(142)
考點梳理(142)
一、教學重點(142)
二、教學難點(142)
第四節教學準備(144)
考點梳理(144)
一、教具準備(144)
二、學具準備(144)
能力提升訓練(144)
第三章
美術教學中的策略、方法及手段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146)
考點聚焦(146)
第一節美術教學策略(146)
考點梳理(146)
一、美術教學策略的基本認識(146)
二、教學策略的選擇(148)
第二節教學方法與手段(150)
6
考點梳理(150)
一、教學方法的概述(150)
二、常用美術教學方法(150)
三、教學手段的選擇與設計(153)
四、教學策略與教學方法的區彆(154)
五、現代化教學(154)
能力提升訓練(155)
第四章
美術教學過程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156)
考點聚焦(156)
第一節教學過程概述(156)
考點梳理(156)
一、教學過程概述(156)
二、教學內容(157)
第二節教學環節的劃分(158)
考點梳理(158)
一、教學環節概述(158)
二、新課導入(159)
三、新課教學(160)
四、鞏固提高(課堂小結)(162)
五、課外作業(162)
六、闆書(163)
第三節教學設計的教學思路(164)
考點梳理(164)
一、教學思路(164)
二、教學思路的目的(164)
三、教學思路的地位(165)
四、教學思路的編寫(165)
第四節教案概述及案例分析(167)
考點梳理(167)
一、教案的概念(167)
二、教案案例(167)
能力提升訓練(176)
7
第五章
教學資源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192)
考點聚焦(192)
第一節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192)
考點梳理(192)
一、課堂教學資源的概述(192)
二、校內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192)
三、校外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193)
四、自然和社會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193)
五、信息資源的開發與利用(194)
第二節教學資源的整閤(195)
考點梳理(195)
一、教學資源利用的針對性(195)
二、教學資源的關聯性(195)
能力提升練習(196)
第三部分教學實施
第一章
教學實施概述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198)
考點聚焦(198)
第一節教學實施的含義與方法(198)
考點梳理(198)
一、教學實施及學習任務(198)
二、教學實施的方法(199)
第二節教學實施的組織形式及原則(199)
考點梳理(199)
一、教學實施的組織形式(199)
二、教學實施的原則(200)
第二章
美術課堂的教學藝術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203)
考點聚焦(203)
第一節美術教學方法(203)
考點梳理(203)
一、不同學習領域的美術教學方法(203)
8
二、案例(205)
第二節初中美術教學藝術(221)
考點梳理(221)
一、創設情境(221)
二、激發興趣(223)
三、提問的藝術(224)
第三節初中學生的學習方法(225)
考點梳理(225)
一、自主學習(225)
二、閤作學習(225)
三、探究學習(226)
能力提升訓練(228)
第三章
美術教學的現代化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231)
考點聚焦(231)
第一節現代化美術教學概述(231)
考點梳理(231)
一、美術教學中的現代化教學(231)
二、現代化教學的應用(231)
第二節美術教學課件的製作(232)
考點梳理(232)
一、多媒體課件的內容與構成(232)
二、多媒體課件的製作方法(233)
第三節初中電腦美術課程教學實施(236)
考點梳理(236)
一、電腦美術課程設立的重要性(236)
二、初中電腦美術課程的特性(237)
能力提升訓練(237)
第四部分教學評價
第一章美術教學評價概述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240)
考點聚焦(240)
第一節美術教學評價的含義、功能與分類(240)
考點梳理(240)
9
一、美術教學評價的含義(240)
二、美術教學評價的功能(240)
三、美術教學評價的分類(241)
第二節美術教學評價存在的問題與改革(244)
考點梳理(244)
一、美術教學評價存在的問題(244)
二、美術教學評價改革(245)
能力提升訓練(246)
第二章
美術教學評價的應用與反思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248)
考點聚焦(248)
第一節美術教學評價的應用(248)
考點梳理(248)
一、提倡多主體評價(248)
二、注重錶現性評價(249)
三、注重質性評價,提倡成長記錄評定(250)
四、采用多種評價方式進行評價(250)
五、檔案袋評價的應用(250)
第二節學生的學習評價與作業評價(253)
考點梳理(253)
一、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評價(253)
二、學生作業的評價(255)
第三節教師的教學反思(256)
考點梳理(256)
一、教學反思的含義、內容及方法(256)
二、教學反思的作用(257)
能力提升訓練(258)
全國教師資格證統考輔導課程(259)
中公教育全國分部一覽錶(262)

精彩書摘

  瞭解中國不同曆史時期美術門類的主要成就。如:陶瓷藝術、青銅藝術、雕塑藝術、繪畫藝術、工藝美術、書法篆刻、民間美術、建築藝術等。
  1.本節知識在曆年考試中以主、客觀題形式進行考查。
  2.在曆年的考試中,中國美術發展的基本脈絡、書畫傢及代錶作、主要流派及各時期美術門類的主要成就是考查重點。考生尤其需要識記各時期對美術發展起到推動和轉摺作用的名傢及風格、各種藝術形式的代錶作品及其含義。
  3.通過欣賞古今知名雕塑、建築能辨彆其時期和作者。
  4.瞭解民間藝術的發展脈絡、重要發源地和重要人物及作品。
  節原始時期的美術
  史前時代,由於當時人們以石器作為主要的生産工具,所以在曆史學上又叫石器時代,屬於社會發展史上的原始社會階段。以石器製作的程度不同,可分為舊石器、新石器兩個時期。
  一、石器時代概述
  舊石器時代主要特徵是使用打製石器,人們利用自然的石塊進行打獵和防禦野獸。新石器時代,是以使用磨製石器為標誌的人類物質文化發展階段。新石器時代的文化,主要錶現在陶器、玉器、骨器等工藝品上。重要的遺址有:黃河中遊的仰韶文化,代錶器物有“人麵魚紋彩陶盆”;黃河上遊的馬傢窯文化,代錶器物“舞蹈紋彩陶盆”;黃河下遊的大汶口文化,代錶器物有玉鏟;黃河中下遊龍山文化,代錶器物為黑陶中的蛋殼高柄杯;長江下遊的良渚文化,代錶器物有玉琮等。新石器時代共分六期:齊傢期、馬廠期、辛店期、寺窪期、沙井期、仰韶期。
  石器時代工藝美術發展的重要標誌是新石器時代的石器和玉器。約在7000年前,南方河姆渡文化的人們,把玉石有意識地製成裝飾品,由此發展瞭中國的玉文化。
  二、陶器
  陶器在新石器時代為突齣,其中具代錶性的有仰韶文化的彩陶、馬傢窯文化的彩陶和龍山文化的黑陶。仰韶文化彩陶因時間、地區的差異而被考古學傢分成不同的類型,主要為半坡類型、廟底溝類型等。馬傢窯文化彩陶,可分為先後連續的四種類型,分彆是石嶺下類型、馬傢窯類型、半山類型和馬廠類型。
  陶器用途:主要是用於飲食,如鉢、碗、盤之類。有的用於炊事,還有一部分用於祭器。
  特點:從造型上看,實用性與藝術性緊密結閤;從裝飾上看,紋樣內容豐富,錶現手法多樣以及構成方式靈活。
  1.仰韶文化彩陶
  仰韶文化的彩陶,根據其時間和地點的不同,彩陶器的器形與紋飾可以分為數種類型,其中以半坡類型和廟底溝類型的彩陶藝術成就高。
  (1)半坡類型的彩陶藝術
  仰韶文化半坡類型的彩陶,主要分布於甘肅東部和陝西關中地區。陶器以捲唇盆和圓底的盆、鉢及小口細頸大腹壺、直口鼓腹尖底瓶為典型器物,造型比較單純。代錶作品有“人麵魚紋彩陶盆”(圖1-1-1)、“三魚紋彩陶盆”等。其紋飾主要有:動物紋,以魚、蛙、鹿及鳥為裝飾對象,尤以人麵魚紋、魚紋、魚鳥結閤紋多見,生動精彩,變化多端,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幾何紋,多從抽象化的動物紋、植物紋、編織紋演變而來,早期彩陶有寬帶紋、三角紋、麯摺紋、斜綫紋等。編織紋,有綫紋、籃紋、繩紋等。另外,在彩陶鉢口沿的黑色寬帶紋上,飾有各種符號,可能代錶著各種特殊的意義或某種特定的記號。
  圖1-1-1
  (2)廟底溝類型的彩陶藝術
  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彩陶,分布區域為甘肅、青海、陝西、山西、河南等省。器形仍以盆、鉢、瓶為主,另外還齣現瞭甕、罐等,造型多平底,大口、麯壁、小底,形體多呈倒三角形,給人以挺秀、飽滿、輕盈而又穩定的感覺。代錶作品有“鸛魚石斧圖彩陶缸”。其紋飾有:植物紋,多呈鏇花紋、葉狀紋;動物紋,較少見,有蛙、鳥等形象;編織紋,有綫紋、籃紋、繩紋;幾何紋,主要由圓點、鈎葉、弧綫三角和麯綫等組成的帶狀花紋。
  2.馬傢窯文化彩陶
  馬傢窯文化器形仍以盆、鉢、罐、壺為主,尖底器已基本消失。其紋飾有人物紋,見於青海大通縣上孫傢寨齣土的舞蹈紋彩陶盆;動物紋,有蝌蚪紋、蛙形紋;具有時代特徵的為漩渦紋和波浪紋,紋飾鏇轉、起伏,給人以強烈的運動感。代錶作品有“舞蹈紋彩陶盆”(圖1-1-2)。
  圖1-1-2圖1-1-3
  3.龍山文化的黑陶
  黑陶是指在器物燒成的後一個階段,從窯頂徐徐加水,使木炭熄滅,産生濃煙,有意讓煙熠熏黑,而形成的黑色陶器。它是繼彩陶之後,中國新石器時代製陶業齣現的又一個高峰。其分布區域以山東和蘇北地區為主,性質類型較彩陶明顯增多,主要有罐、盆、盂、鬲、瓶、豆、鬻、杯、鼎等。其造型較彩陶有所見長,設計新穎巧妙,樣式繁多,獨具風格。黑陶有黑、光、薄、棱、鼻五個特點。代錶器物為蛋殼高柄杯(圖1-1-3)。
  三、早期壁畫、地畫和岩畫
  壁畫:遼寜牛河梁紅山文化女神廟中齣土的壁畫殘片和寜夏固原麻黃剪子齊傢文化遺址中齣土的用紅彩繪製的幾何紋壁畫殘片。
  地畫:甘肅秦安大地灣仰韶文化晚期房基遺址地麵上發現的人物和動物繪畫形象。
  岩畫:內濛古陰山岩畫,寜夏賀蘭山岩畫,雲南滄源岩畫、廣西左江岩畫、江蘇連雲港岩畫等。
  四、石器工藝
  新石器時代的石器特徵是:(1)普遍齣現磨製石器,器型規整、定型。(2)復閤工具開始齣現。(3)流行石鏟、石鐮等農業生産工具。(4)齣現作為祭祀禮器的生産工具以及其他石器裝飾品。
  新石器時代石器工藝的代錶是:廣東石峽文化的石器,山東龍山文化的石錛、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的石飾製品等。
  五、玉器工藝
  東北遼河、華北黃河和華南長江中下遊三大流域是玉器工藝集中的發源地區。在新石器時代晚期,以龍山文化、良渚文化、紅山文化等為代錶的玉器製作已相當興盛。如內濛古紅山文化的碧玉龍(圖1-1-4)、浙江良渚文化的玉琮(是權力的象徵)。
  第二節夏商周美術
  夏商周是我國的奴隸社會時期,隨著社會分工的擴大,青銅冶鑄、製陶、玉石骨牙雕刻、髹漆及紡織等手工藝的技藝日益精湛。為瞭維護奴隸主貴族及新興封建貴族的統治,滿足其奢侈生活的需要,工藝美術及雕塑、繪畫、書法、建築等均獲巨大發展,其中以青銅器的藝術成就為突齣,故有青銅時代之稱。
  一、青銅藝術
  (一)青銅器的起源及鑄造
  中國的青銅器起源於黃河流域,到夏商周時期,它既是生活用具和生産工具,也是王權神授的象徵,另外青銅的使用還促進瞭各個地區間的各種交流。中國的青銅器到商周時期鑄造工藝已經達到比較成熟的水平,齣現瞭塊範鑄造和失蠟法等成熟的青銅鑄造技術。
  (二)青銅器的應用
  青銅器在當時為奴隸主貴族所壟斷和享用,商代晚期已形成瞭較完備的青銅器種類,大體可分為禮器(炊煮器、盛食器、酒器、水器)、樂器、兵器、工具以及車馬器等。
  一些用於祭祀和宴飲的青銅器被賦予特殊的意義,成為禮製的體現,稱為禮器。青銅禮器象徵著奴隸主的,並具有區分尊卑貴賤的功能。當時的奴隸主貴族主要在幾個方麵使用禮器:用於祭祀祖先和鬼神,商代的奴隸主製作大量的青銅器用於祭祀,這些青銅器的種類和形製與前代相比大大增加,而且有的體量較大。體現和維護奴隸主階層的等級製度,高等級是天子九鼎,以下是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依次遞減。作為分封、賞賜、戰爭的見證物,這主要是通過青銅器上的銘文來實現的。
  (三)青銅器紋飾與形製的發展
  商代後期,青銅器的鑄造工藝更加精湛,器型豐富,青銅器的紋飾主要分為動物紋飾(造型及主體裝飾)和幾何紋飾(底紋或細部)兩大類,流行饕餮紋(或稱獸麵紋)、雲雷紋、龍紋、虎紋、象紋、人麵紋等紋飾。安陽殷墟齣土的後母戊方鼎、安徽阜南齣土的龍虎紋尊、湖南寜鄉齣土的四羊方尊(圖1-2-1)及人麵紋方鼎等,皆具形製凝重結實、紋飾繁麗雄奇的特徵。
  青銅器特徵:根據動物形態造型,被稱為“尊”;將人或動物形象與青銅器造型融為一體;以主體動物形象作為青銅器的附件。
  春鞦中期,齣現模印法與失蠟法等新工藝。河南新鄭齣土的蓮鶴方壺,具有社會大變革時代的藝術特色。
 
《藝海拾貝:初中美術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本書旨在為初中美術教師提供一份集理論指導、實踐參考與創新思考於一體的教學指南。我們深知,在當前的教育環境下,教師不僅需要紮實的學科知識,更需要靈活多變的教學策略來點燃學生的藝術熱情,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與創造力。《藝海拾貝》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它不拘泥於單一的教學模式,而是從多個維度齣發,引領教師走進一個充滿活力與可能性的初中美術課堂。 一、 夯實專業根基:重溫美術學科的廣度與深度 本書的開篇,我們將帶領讀者重新審視初中美術學科的核心內容。這並非簡單的知識點羅列,而是對其內在邏輯、發展脈絡以及在初中階段的教學側重點進行深入剖析。 中國傳統美術的傳承與創新: 我們將重點探討中國傳統美術的經典元素,如中國畫的筆墨韻味、書法的美學意境、傳統工藝的匠心獨運等。在教學上,我們會提供如何在課堂中巧妙引入這些元素,激發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的方法。例如,如何引導學生欣賞古代繪畫中的寫意之法,理解綫條的力量與生命的張力;如何教授基礎的書法技法,體會漢字的結構美和韻律感;如何介紹剪紙、泥塑等傳統民間藝術,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同時,我們也會關注如何將傳統元素與現代審美相結閤,鼓勵學生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創作齣具有時代感的作品。 西方美術的經典迴顧與啓迪: 從古希臘羅馬的雕塑藝術,到文藝復興的輝煌,再到印象派、現代藝術的變革,我們將帶領讀者梳理西方美術史上的重要流派和代錶人物。但這並非曆史陳述,而是著眼於這些藝術風格和理念如何能夠為初中生的藝術啓濛提供養分。我們會探討如何將巴洛剋時期的戲劇性、印象派的光影變幻、立體派的幾何解構等概念,用生動有趣的方式傳達給學生,幫助他們理解不同的藝術語言和錶現方式。例如,通過分析濛娜麗莎的微笑,講解達芬奇的寫實技巧與人文關懷;通過體驗莫奈的畫作,感受光綫與色彩在自然中的瞬息萬變;通過模仿畢加索的立體主義風格,鍛煉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結構思維。 現當代藝術的多元視角: 麵對日益多元化的當代藝術,本書將幫助教師理解其背後的觀念與思潮。我們將關注波普藝術的流行文化符號,行為藝術的觀念錶達,裝置藝術的空間體驗等。重點在於引導教師思考,如何將這些看似“抽象”或“前衛”的藝術形式,轉化為初中生可以理解和參與的教學內容。例如,引導學生分析安迪·沃霍爾的作品,理解流行文化與藝術的界限;鼓勵學生嘗試用生活中的物品進行裝置創作,體驗觀念錶達的樂趣;探討攝影、影像等新興媒介在藝術創作中的作用,拓展學生的藝術視野。 設計藝術的實用性與創造力: 除瞭純粹的藝術欣賞,本書還將強調設計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方麵的潛力。我們將涵蓋平麵設計、産品設計、服裝設計、建築設計等基礎概念,並提供將這些知識融入課堂教學的實踐建議。例如,如何引導學生分析海報設計中的色彩搭配和信息傳達;如何讓學生嘗試為校園設計一個標誌;如何指導學生進行簡單的服裝款式草圖設計,理解綫條與廓形的關係。這些內容旨在讓學生認識到,藝術不僅僅是“畫畫”,更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創造性活動。 藝術鑒賞與批評的素養培養: 藝術鑒賞和批評是提升學生藝術素養的關鍵。本書將提供一套係統的方法論,指導教師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藝術作品分析。這包括引導學生關注作品的形式要素(綫條、色彩、構圖、質感等)、內容主題、情感錶達、文化背景等,並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的見解。我們將提供一係列的鑒賞範例,從古典到現代,從繪畫到雕塑,從建築到攝影,幫助教師熟悉不同類型的作品分析技巧。同時,我們也會強調鼓勵學生進行開放性的討論,尊重不同觀點,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獨立判斷能力。 二、 教學創新引擎:點燃課堂活力與學生潛能 理論的深度最終要落實到生動的教學實踐中。《藝海拾貝》的第二部分,將聚焦於如何在初中美術課堂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他們的參與度,並最終培養他們的藝術纔能。 情境化教學:創設引人入勝的學習環境: 我們將打破傳統“講授—練習”的模式,提倡創設多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做中學”、“玩中學”。例如,可以將課堂變成一個“美術偵探社”,讓學生通過分析作品綫索,推斷藝術傢的身份和創作背景;可以將課堂變成一個“設計工作室”,讓學生扮演設計師的角色,解決實際的設計問題;可以將課堂變成一個“時空穿越站”,讓學生通過模仿不同時代的作品風格,體驗藝術演變的過程。生動的情境設計能夠有效降低學生的學習門檻,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項目式學習(PBL):驅動學生的自主探究: 項目式學習是一種以問題為導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本書將提供一係列可供藉鑒的初中美術PBL案例,從“設計我的夢想傢園”到“創作一本圖畫故事書”,從“改造校園雕塑”到“拍攝一部微電影”,這些項目都旨在讓學生在解決真實問題的過程中,整閤知識、提升技能、發展閤作與溝通能力。我們將詳細闡述PBL的設計流程,包括問題界定、資源搜集、方案製定、成果展示等環節,幫助教師指導學生完成富有挑戰性且富有成效的學習體驗。 跨學科融閤:拓展藝術的邊界與價值: 藝術並非孤立存在,它與科學、曆史、文學、技術等領域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本書將提供具體的跨學科教學案例,展示如何將美術與數學中的幾何原理結閤,與物理中的光影現象結閤,與曆史中的時代背景結閤,與文學中的故事情節結閤。例如,在學習透視原理時,可以結閤數學中的點、綫、麵知識;在創作版畫時,可以探究物理學中的壓力與痕跡的關係;在進行曆史題材繪畫創作時,可以深入研究相關曆史文獻和文物。這種融閤不僅能加深學生對各學科的理解,更能凸顯藝術的綜閤價值。 多元化評價:全麵衡量學生的藝術成長: 傳統的評價方式往往過於單一。本書將倡導多元化的評價理念,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錶現,而非僅僅是最終的作品。我們將介紹過程性評價、錶現性評價、反思性評價等多種方法,鼓勵教師利用觀察記錄、作品分析、學生自評、同伴互評、錶現性任務等多種方式,全麵瞭解學生的藝術潛能、創造性思維、閤作能力和情感態度。這有助於建立一個更公平、更積極的學習評價體係。 技術賦能:擁抱數字時代的藝術教學: 現代科技為美術教學帶來瞭前所未有的機遇。本書將探討如何在課堂中有效利用數字技術,例如3D打印技術用於雕塑創作,數字繪畫軟件用於二維創作,VR/AR技術用於沉浸式藝術體驗,社交媒體平颱用於作品展示與交流等。我們將提供具體的工具介紹、操作指南以及成功案例,幫助教師剋服技術障礙,將科技融入美術教學,拓展學生的創作可能性,並提升教學的效率和趣味性。 三、 教學反思與專業成長:永不止步的探索之路 優秀的教師從來不是教書匠,而是終身學習者。《藝海拾貝》的最後一章,將緻力於引導教師進行深入的教學反思,並規劃個人的專業成長路徑。 教學案例的深度剖析: 本書將精選一批來自一綫教師的優秀教學案例,並進行深入的解構和分析。這些案例覆蓋瞭不同的教學主題、不同的教學對象、不同的教學難點,旨在為讀者提供可模仿、可藉鑒的範本。我們將引導讀者思考案例的設計思路、實施過程、預期效果以及可能存在的改進空間。 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 我們將提供一係列切實可行的教師專業發展策略,包括但不限於參加學術研討、閱讀專業書籍、觀摩優秀教學視頻、開展教學研究、進行同行交流、撰寫教學論文等。我們將強調構建學習型教師社群的重要性,通過協作與分享,共同提升專業素養。 新課標解讀與前瞻性思考: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新的教學理念和評價標準也在不斷更新。本書將對現行初中美術課程標準進行解讀,並就未來美術教育的發展趨勢進行前瞻性思考,幫助教師提前適應教育變化,把握學科發展方嚮。 《藝海拾貝:初中美術教學的實踐與探索》是一本集理論性、實踐性和前瞻性於一體的著作。它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是一份與您並肩同行的夥伴。我們希望通過本書的閱讀,能夠激發您更多的教學靈感,幫助您在初中美術教學的道路上,播撒下更多藝術的種子,收獲更加豐碩的教育成果,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藝術的殿堂裏,找到屬於自己的那片光芒。

用戶評價

評分

當我開始啃“美術學科知識”這部分時,尤其是涉及到藝術史和鑒賞理論時,我感覺這本書就像一個非常勤奮的圖書管理員,把所有重要的文獻摘要都搬瞭過來。從西方文藝復興到近現代藝術流派,再到中國傳統繪畫的演變脈絡,信息的密度是毋庸置疑的。清晰的圖文對照是它的優點,不少關鍵作品的插圖印刷質量尚可,能大緻還原作品的色彩和細節。但是,問題也隨之而來——知識點的堆砌感略強。它傾嚮於羅列事實、定義和時間節點,比如某個流派興起於哪一年,代錶人物是誰,核心主張是什麼,這些信息點密集地排列在一起,對於記憶來說確實有幫助,但對於培養真正的“藝術感悟力”和“學科思辨能力”卻幫助有限。很多時候,我需要停下來思考,為什麼這種藝術形式會在那個特定的曆史背景下産生,它與前一個流派的衝突點在哪裏,這些深層次的關聯在書中往往是一筆帶過,用一句概括性的話就結束瞭。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它能像一個優秀的導覽員,引導我去看懂畫背後的時代精神,而不是僅僅讓我去背誦一串藝術傢名單和作品年代。所以,對於理論基礎的夯實,它無疑是稱職的,但對於培養那種能應對開放性試題的“活的知識”,可能還需要讀者自己多做聯想和比較。

評分

這套教材的封麵設計得相當簡潔明快,那種傳統的紅藍配色,一眼就能看齣是教輔書的調性,雖然談不上驚艷,但勝在信息傳達直接。我拿到手的時候,首先關注的是它的“新舊程度”,畢竟是2017年的版本,對於一個追求時效性的考試來說,心裏難免打鼓。拿到書後翻閱瞭一下目錄,感覺內容編排上還是下瞭不少功夫的,章節劃分得比較細緻,覆蓋麵看著挺全,從基礎的美術史論到具體的教學設計方法,都盡可能地囊括進去瞭。特彆是對於初級中學這個階段的要求,似乎做瞭針對性的權重分配,這讓人覺得備考的方嚮性更清晰瞭一些。不過,深入研究後發現,對於一些跨學科的理論探討,比如藝術心理學在中學課堂的應用,內容顯得有些理論化,缺乏實際案例的支撐,這對於急需“實操指南”的考生來說,可能需要自己額外去搜集資料來輔助理解。整體來說,這本教材更像是一本“知識的羅列者”,它把你需要知道的東西都擺在瞭你麵前,但至於如何將這些知識“點石成金”地轉化為考場上的高分答捲,還需要讀者自己去揣摩和消化,它提供瞭框架,但填充血肉的工作還得自己來完成。這本書的厚度也挺可觀,拿在手裏沉甸甸的,這多少給瞭我一些心理安慰,總覺得內容量大纔算靠譜,但閱讀起來的體驗,尤其是紙張的質感,確實不盡如人意,反光略重,長時間閱讀眼睛容易疲勞。

評分

我對教材的係統性做過一個橫嚮比較,與其他同類教輔相比,這套書在“考核重點”的把握上,似乎更貼閤當年的考試趨勢。特彆是關於“課程標準解讀”和“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闡述部分,它引用瞭不少官方文件中的原話,顯得非常權威和貼閤政策導嚮。這對於應試者來說至關重要,因為教師資格考試很大程度上是在考察你是否理解並能貫徹最新的教育理念。然而,這種對“官方話語”的過度依賴,也帶來瞭一個小小的副作用:語言的嚴謹性有時候犧牲瞭可讀性。很多句子都寫得非常“書麵化”,充滿瞭教育學術語,初次接觸這些概念的考生可能會感到晦澀難懂,需要反復閱讀纔能真正理解其內涵。例如,在論述“學科核心素養的達成路徑”時,行文略顯冗長和繞圈子,如果能用更直白、更有畫麵感的語言來闡述,會更有利於我們這類急於吸收知識的考生。總而言之,這本書在“規範性”上做得極好,絕對能幫你建立一個符閤考試要求的知識框架,但如果你的目標是成為一個真正富有激情的教育者,那麼你可能需要在閱讀這本書的同時,去尋找那些更有溫度、更能激發教學熱情的補充材料,這本書更像是“考試的通行證”,而非“教學的指南針”。

評分

最終,從實用性的角度來審視,這本教材的價值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閱讀它的時機和方法。如果是在考前一個月拿來做最後的知識點查漏補缺,它絕對是高效的,因為它內容全麵,檢索方便,你很容易就能找到自己薄弱的知識模塊。但如果是在備考初期就將其作為唯一的學習資料,可能會讓你産生一種“我已經掌握瞭一切”的錯覺。因為書本的排版雖然清晰,但提供的練習題(如果有的話,但這本書的側重點似乎不在大量習題上)和自我檢測的環節相對較少,更多的是知識點的陳述。這種“單嚮輸齣”的模式,要求讀者必須具備很強的自我驅動力和歸納總結能力。我個人在學習過程中,不得不準備大量的筆記本來把書中的知識點重新“加工”成思維導圖或記憶卡片,因為直接記憶書上的大段文字效率並不高。所以,這本書更像是教科書的濃縮版,它為你提供瞭原材料和藍圖,但如果你想順利通過考試,你必須自己成為那個高效的“建築師”和“品控師”,利用它提供的資源,打造齣屬於自己的、符閤考試要求的知識體係。它是一份紮實的“參考資料”,但遠不是“保姆式服務”。

評分

說實話,我買這本書最大的目的就是想搞清楚“教學能力”這塊到底怎麼準備,畢竟知識點是死的,應用纔是活的。翻到教學設計那部分時,我本來期待能看到一些非常前沿或者至少是經過多年實踐檢驗的“萬能模闆”,畢竟初中美術課的課堂形態變化多端,從素描靜物到版畫實踐,再到藝術鑒賞,每種課型需要的教學策略都韆差萬彆。然而,這本書給齣的設計框架顯得有些中規中矩,像是教科書裏摘錄的標準流程,雖然邏輯嚴密,但在實際操作層麵,缺少瞭一些靈活性和“亮點”。比如,對於如何在新課標背景下融入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書中涉及的篇幅和深度都略顯不足,更像是提綱挈領,而非深入剖析。我個人希望看到更多不同課型下,教師提問的藝術、小組閤作的組織技巧,以及如何處理課堂突發狀況的經驗分享。這本書在這方麵更像是理論指導,而不是實戰手冊。它告訴你“應該怎麼做”,但沒有細緻地告訴你“在具體情境下,你手中應該拿起哪一個工具”。因此,對於那些動手能力和課堂管理經驗相對薄弱的考生來說,僅靠這本書可能需要補足“實戰演練”這塊短闆,它更偏重於“知其所以然”,而對“如何巧妙地去做”的著墨略少,這使得它在實操層麵的指導價值打瞭一些摺扣。

評分

書本還行,紙張文字清晰,送貨速度挺快,滿意

評分

書 的 質 量 很 好!!

評分

剛到的,挺快,質量看著也不錯,好好學習!!!

評分

但是書的質量不錯,印刷還有紙品都挺好的。隻是單獨買幾本拼在一起的話沒有套裝便宜。不便宜啊。

評分

希望可以過!!!!!!!!!!!!!!!

評分

昨天下單今天上午就到瞭,真的非常快。包裝完好,字跡清晰。期待看完考上!

評分

希望能有用吧。發貨很快。

評分

一下買瞭十來本,比書店便宜,當天到貨。買書就選京東瞭

評分

?。。?~。。?~?。??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