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附光盘)/审计署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系列教材

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附光盘)/审计署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系列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笑凡,曹洪泽 著
图书标签:
  • 审计
  • 数据分析
  • 计算机审计
  • 审计署
  • 中级培训
  • 教材
  • 信息安全
  • 内控
  • 风险管理
  • 财务审计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56827
版次:1
商品编码:1202546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审计署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系列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53
字数:497000
附件:光盘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配光盘)(审计署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系列教材)是近年来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提升。全书分三篇共9章,重点介绍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的理论和实务。第一篇是基础篇,主要介绍实施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的必备知识;第二篇是审计数据采集篇,主要介绍审计数据采集以及采集之后的清理、转换、验证等数据维护工作的技术方法;第三篇是审计数据分析篇,主要介绍审计数据分析的技术方法,重点阐述查询型分析、验证型分析和发掘型分析在审计中的应用。
  本书对于从事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工作的审计人员,学习研究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理论及应用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相关人员,以及对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感兴趣的其他人员有参考价值。
  随书附带光盘提供了“审计数据采集分析2012”正式版软件,可供读者在学习和工作中使用。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篇基础篇
第1章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概述1
1.1引言1
1.2七步流程法3
1.2.1调查阶段3
1.2.2数据采集4
1.2.3数据清理、转换、验证4
1.2.4建立审计中间表5
1.2.5把握总体,选择重点6
1.2.6建模分析6
1.2.7疑点延伸、落实、取证6
1.3拓展阅读6
1.3.1信息系统审计7
1.3.2“七步流程法”应用案例9
思考题13
第2章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14
2.1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存储的数据库15
2.1.1Oracle15
2.1.2Microsoft SQL Server16
2.1.3Microsoft Access17
2.1.4其他数据库19
2.2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21
2.2.1信息系统的技术架构21
2.2.2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23
2.2.3信息系统的开发流程27
2.2.4信息系统的技术文档31
2.3拓展阅读39
思考题50
第3章电子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原理51
3.1电子数据采集技术原理51
3.1.1审计接口原理51
3.1.2据库访问技术56
3.2电子数据分析技术原理72
3.2.1SQL的起源73
3.2.2SQL的特点73
3.2.3SQL基本语法74
3.3拓展阅读77
3.3.1《财经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国家标准77
3.3.2常用的T�睸QL函数80
思考题97
第二篇审计数据采集篇
第4章审计数据采集98
4.1数据采集综述99
4.1.1数据选择策略99
4.1.2数据采集策略100
4.2业务数据采集105
4.2.1非数据库数据采集105
4.2.2数据库数据采集125
4.3财务数据采集141
4.4拓展阅读141
4.4.1ERP数据采集策略141
4.4.2特殊格式文本的采集技术145
4.4.3容错数据采集技术147
4.4.4Oracle数据恢复常见问题157
思考题158
第5章审计数据维护160
5.1数据维护综述160
5.1.1数据清理策略161
5.1.2数据转换策略161
5.1.3数据验证策略163
5.2数据清理163
5.2.1数据清理原因164
5.2.2数据清理方法166
5.3数据转换168
5.3.1数据转换原因171
5.3.2数据转换方法172
5.4数据验证177
5.4.1数据验证原因181
5.4.2数据验证方法182
5.5审计中间表185
5.6拓展阅读187
5.6.1数据转换规则187
5.6.2数据转换实例190
思考题194
第三篇审计数据分析篇
第6章审计数据分析综述196
6.1审计数据分析创新197
6.2审计数据分析内容198
6.3审计数据分析模型198
6.4审计数据分析方法205
6.4.1查询型分析206
6.4.2验证型分析206
6.4.3发掘型分析206
6.5拓展阅读207
6.5.1常用PL�睸QL函数207
6.5.2PL/SQL Developer在64位服务器上的配置211
思考题214
第7章查询型分析215
7.1查询型分析特点215
7.2查询型分析技术216
7.2.1表连接技术216
7.2.2子查询技术219
7.3查询型分析应用221
7.3.1账户信息查询221
7.3.2固定资产折旧审计224
7.3.3某烟厂销售收入真实性审计225
7.3.4车辆购置附加费审计230
7.3.5企业生产成本审计235
7.3.6中央税收收入审计241
7.4拓展阅读248
7.4.1家电以旧换新合规性分析249
7.4.2铁路货运计划审批导向性和合规性分析255
7.4.3超规划撤并学校疑点分析260
7.4.4借助地理信息挖掘学校环境污染线索分析265
7.4.5运用各类学校撤并数量加权分析确定选点276
思考题291
第8章验证型分析292
8.1联机在线分析处理技术292
8.1.1多维分析技术293
8.1.2OLAP的关键特性296
8.1.3OLAP的实现方式297
8.1.4OLAP的实现技术300
8.2数据仓库技术301
8.2.1数据仓库的概念301
8.2.2数据仓库的特征301
8.2.3数据仓库的体系结构303
8.2.4数据仓库的数据组织方式304
8.3拓展阅读305
8.3.1OLAP系统K�睠uber305
8.3.2ETL系统K�睩usion310
思考题313
第9章发掘型分析314
9.1数据挖掘概念315
9.2数据挖掘特点315
9.3数据挖掘分类316
9.4数据挖掘方法316
9.5数据挖掘应用319
9.6数据挖掘工具320
9.7数据挖掘辨析321
9.8拓展阅读322
9.8.1数据挖掘系统K�睲iner323
9.8.2商业智能329
思考题338
附录“审计数据采集分析2012”简介339
A.1功能简介339
A.2操作说明340
A.2.1启动和退出软件340
A.2.2主窗口340
A.2.3主菜单及其用法341
A.2.4工具栏的内容及用法344
A.3典型界面344
A.3.1数据库登录345
A.3.2项目视图345
A.3.3数据视图345
A.3.4查询生成器346
A.3.5数据导入向导347
A.3.6数据分析工具347
A.3.7项目(组)模板管理器348
A.3.8数据结构汉化349
参考文献352

前言/序言

  《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按审计署计算机中级培训大纲对“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课程的要求编写而成。是继2001年出版的《计算机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2010年出版的《计算机数据审计》之后再次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的“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课程的配套教材。
  审计署在“十三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就审计信息化发展目标提出“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方式,进一步要求审计人员能够充分利用内部电子数据和外部电子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问题,更好地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为了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本书以介绍计算机审计实践的流程化方法“七步流程法”为切入点,紧密结合被审计单位信息化发展的实际,紧紧围绕审计数据采集——审计数据清理、转换、验证——审计数据分析这一主线,系统研究了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的内容和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实施计算机数据审计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本书按照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实务操作的逻辑来安排篇章结构,介绍的知识与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实务紧密结合。第一篇是基础篇,包含第1~3章,主要介绍计算机审计实践的流程化方法“七步流程法”,被审计单位对电子数据的存储技术和管理技术,审计接口原理、数据库访问技术、SQL语言等电子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原理,力求使读者掌握实施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工作的必备的基础知识。第二篇是审计数据采集篇,包含第4~5章,主要介绍审计数据采集、清理、转换、验证的策略、原因及技术方法,力求使读者对于审计数据采集、清理、转换、验证的全过程从理论上得到提高,在实践中获得指导。第三篇是审计数据分析篇,包含第6~9章,主要介绍审计数据分析的技术方法,重点阐述查询型分析、验证型分析和发掘型分析在审计中的应用,通过大量的分析实例,力求使读者掌握审计数据分析的内容、模型和主要技术方法。
  本书有两大特色:一是通过介绍新版审计软件“审计数据采集分析2012”在实现采集XML文件、汉化数据库表结构、容错采集电子数据等方面的新功能,使在审计软件的帮助下切实提高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效率成为可能;二是本书每章都提供拓展阅读部分,方便不同基础的读者选择学习,也给学有余力的读者提供了进一步拓宽视野、强化学习成果的途径。
  本书内容翔实、实用性强,力求为审计一线业务人员提供一本实用的培训教材,使他们能够快速掌握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用本书介绍的技术和方法有效开展工作。本书穿插介绍了许多实用的专题,包括数据采集的容错方法、数据库表结构的批量汉化方法、Oracle数据库DMP文件恢复法、SAPERP数据采集方法等,同时还对审计实践中经常用到的T|SQL函数、PL|SQL函数给出了详细的使用说明,目的是使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时,可将本书当作一本备查的工具书,易学、易懂、易用,能够快速上手入门。
  本书由吴笑凡、曹洪泽编写。全书成稿后由吴笑凡统稿,曹洪泽进行了修改。
  审计署计算机技术中心杨蕴毅主任审定了全书。
  神舟通用数据技术有限公司孙磊工程师为本书提供了技术支持,审计署南京特派办万建国、姜小舜、马社亮、杨海荣、安景琦、孔伟宁、余向阳、谢彭峰、高瞻、嵇旭珍、汪姬、沈晔华等同志为本书的编写提供了许多有益帮助,谨向他们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的理论和实践都在不断发展,加上作者的水平和经验有限,书中有些问题的研究尚不透彻,有些内容还有待于在审计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有些观点还值得商榷,真诚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16年9月于北京

《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附光盘)/审计署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系列教材》图书简介 本书系审计署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系列教材之一,旨在系统性地介绍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的方法、技术和实践。在当前数字化浪潮席卷各行各业的背景下,审计工作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海量数据的涌现,为提升审计效率、拓展审计深度、实现精准审计提供了可能,同时也对审计人员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分析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书紧密围绕审计工作的实际需求,以培养具备计算机审计中级能力的专业人才为目标,力求为读者提供一套全面、实用、易于掌握的学习资源。 本书内容涵盖以下几个核心维度: 一、审计数据采集的技术与方法 数据是审计的基石,而高效、准确的数据采集是后续分析的前提。本书深入剖析了各类审计数据采集的渠道、策略和技术。 数据源识别与评估: 详细阐述如何识别审计项目中可能涉及的各类数据源,包括但不限于财务信息系统、业务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税务申报系统、电子政务平台等。针对不同数据源的特性,指导读者进行有效性、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等方面的评估,从而选择最适合的采集方式。 数据采集工具与技术: 介绍多种主流的数据采集工具和技术,如数据库直连查询(SQL)、API接口调用、文件导入导出(Excel, CSV, TXT等)、屏幕抓取、网络爬虫技术(适度应用于特定场景)、以及与企业内部系统集成的ETL(Extract, Transform, Load)工具等。本书不仅讲解工具的基本操作,更侧重于在审计场景下的应用技巧和注意事项。 数据抽取与转换: 强调数据在采集过程中的预处理环节。讲解如何根据审计目标,从海量数据中抽取所需字段和记录,并对数据进行初步的清洗、格式转换、编码转换等操作,以消除潜在的错误和不一致,确保数据的可用性和分析的准确性。 数据安全与合规性: 关注数据采集过程中的安全与合规问题,包括数据访问权限管理、敏感信息脱敏、数据传输加密、以及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内部控制要求等。 二、审计数据分析的核心理论与实践 数据采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发现舞弊、疑点、风险和管理建议。本书致力于构建读者扎实的数据分析能力。 数据分析基本原则与流程: 介绍数据分析的基本逻辑,包括明确分析目标、设计分析方案、实施数据分析、解释分析结果、以及撰写审计报告等环节。强调分析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避免盲目和低效的分析。 常用数据分析方法: 详细讲解审计中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如: 描述性分析: 运用统计学方法(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频率分布等)对数据进行汇总和描述,了解数据的基本特征和分布情况。 比较分析: 将不同期间、不同单位、不同指标的数据进行对比,揭示差异和变化趋势。 趋势分析: 通过时间序列分析,识别数据的长期、短期变化规律,预测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因子分析与关联分析: 探索数据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影响因素,识别潜在的风险点。 异常值检测与识别: 运用统计学模型或可视化技术,找出与整体数据模式显著偏离的异常数据,这些异常值往往是舞弊或错误的信号。 比率分析: 计算和分析各类财务比率和经营比率,评估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风险水平。 穿行测试与抽样分析的辅助: 讲解如何利用数据分析结果,更有效地设计和执行穿行测试,并指导如何进行科学的审计抽样,提高抽样效率和结论的可靠性。 数据分析工具的应用: 介绍并示范如何使用Excel、SQL、SPSS、R、Python等主流数据分析工具解决实际审计问题。本书将重点讲解这些工具在数据清洗、数据转换、统计分析、数据可视化等方面的具体操作和应用案例,指导读者掌握从数据导入到结果输出的全流程。 大数据分析技术入门: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本书也对大数据分析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介绍,包括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基本概念,为读者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三、审计数据分析的应用案例与实务指导 理论结合实践,方能学以致用。本书通过大量的实际审计案例,展示数据采集与分析在各类审计项目中的应用。 财务审计中的数据应用: 聚焦收入、成本、费用、资产、负债等关键财务科目的数据分析,讲解如何利用数据揭示虚报收入、成本操纵、费用虚增、资产不实等舞弊行为。 绩效审计中的数据应用: 演示如何利用业务数据、项目数据、管理数据等,对被审计单位的政策执行、项目管理、预算使用、资源配置等进行绩效评估。 合规性审计中的数据应用: 讲解如何通过数据分析,检查被审计单位是否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合同约定等。 信息系统审计中的数据应用: 侧重于信息系统日志、交易数据、权限设置等数据的分析,评估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完整性、可用性。 案例分析与问题解决: 每个案例都将详细介绍审计目标、数据采集过程、分析思路、具体操作步骤、发现的问题以及审计建议,帮助读者理解并掌握数据分析解决审计问题的能力。 四、光盘内容 本书附带的光盘包含丰富的辅助学习资源,旨在进一步提升学习体验和实践效果。 案例数据: 提供与书中案例相匹配的模拟审计数据,方便读者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工具软件试用版/示例: 部分常用数据分析工具的试用版或示例文件,帮助读者快速上手。 操作视频教程: 针对书中的关键技术和工具使用,提供简明扼要的视频操作演示。 模板与工具集: 提供常用的数据分析模板、检查表、宏命令等,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本书特色: 系统性与实用性并重: 体系完整,逻辑清晰,内容紧贴审计工作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操作性强: 强调动手能力培养,提供丰富的案例和光盘资源,指导读者一步一步完成数据采集与分析过程。 前沿性: 引入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概念,为读者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适应性: 适用于审计署及各级审计机关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也适合其他从事审计、财务、内部控制等工作的专业人员学习。 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将能够系统掌握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的核心知识和技能,有效运用各种工具和方法,提升审计工作的科学性、精准性和效率,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审计工作的要求,成为一名优秀的计算机审计专业人才。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审计视角。 审计署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系列教材的定位,让我意识到数据在现代审计中的核心地位。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如何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信息的论述。例如,如何利用统计学方法来发现数据中的异常值,如何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来识别潜在的舞弊行为,以及如何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来发现业务流程中的薄弱环节。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算法和模型,并给出详细的应用场景和操作指南。光盘里的配套工具,我还在深入研究。我希望能够利用这些工具,实现更高效、更精准的数据分析,从而提升审计的价值。例如,我希望能用它来自动化一些重复性的数据检查工作,或者构建一些预测模型来预警潜在的风险。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数据审计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操作,更是对业务流程和风险控制的深入理解。我将继续努力,将书中的知识融入到我的审计工作中,为提升审计质量贡献自己的力量。

评分

这是一本非常扎实的教材,内容详实,结构清晰。 审计署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系列教材的 title,预示着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我特别看重书中关于数据采集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的解决方案。例如,如何处理不同数据库格式的数据,如何应对网络传输中的数据丢失,以及如何确保数据在采集过程中的完整性。这些都是在实际工作中非常容易遇到的问题。我对书中关于数据预处理的论述也十分欣赏,例如数据去噪、特征选择、以及数据归一化等技术,这些都能够有效地提升后续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我还在思考书中关于数据驱动型审计的案例分析,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审计应用,并最终服务于审计目标。光盘中的内容,我还在逐步学习和实践中。我希望光盘能够提供一些可以实际操作的数据集,让我能够边学边练,将书中的知识真正地转化为能力。我相信,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能够更自信地应对数字化时代下的审计挑战,成为一名更优秀的审计人员。

评分

翻开这本书,我感受到一股浓厚的学术氛围,同时又不失实践的指导意义。 审计署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系列教材的title,让我对其内容有了更高的期待。我特别看重书中关于数据质量管理和数据治理的论述。在我看来,没有高质量的数据,一切数据分析都是空谈。书中的一些关于数据清洗、标准化、以及数据校验方法的介绍,对于我来说,是极其宝贵的。我还在思考书中关于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章节。在数据采集和分析的过程中,如何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如何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审计人员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数据安全控制措施的建议,以及如何进行数据合规性审计的指导。光盘里的配套资源,我还在逐步探索中。我希望光盘中的工具能够帮助我实现一些自动化审计任务,例如自动化的数据校验,自动化的风险评估等。这不仅能够节省我的时间,更能够减少人为错误的可能性。此外,书中关于审计数据分析报告的撰写,也给我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如何将复杂的数据分析结果,以清晰、简洁、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给管理层,是一门艺术。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学习路径,我将努力将其中的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提升自己的审计能力。

评分

一本关于数据审计的工具书,虽然我还没有机会将光盘里的内容完全消化,但从书本的结构和理论阐述来看,它确实是为审计人员量身打造的。 审计署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系列教材的定位,让我对这本书的实用性充满了期待。在当前数字化浪潮席卷一切的背景下,传统的审计模式已经难以应对海量、复杂的数据。这本书的出现,恰逢其时,它似乎在尝试填补这一关键的技能空白。我特别关注的是书中关于数据采集的技术细节,例如如何高效地从各种异构系统中抽取、清洗和转换数据,这部分内容是整个审计流程的起点,也是最容易出错和耗费精力的地方。作者在这一章节的处理上,我认为是比较细致的,至少在理论层面给出了清晰的思路和方法论。当然,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远比理论复杂,但有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总比盲目摸索要好得多。书中的案例分析部分,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但从目录上看,涵盖了财务审计、运营审计等多个领域,这有助于我理解不同场景下数据审计的应用。我对书中关于风险导向的数据采集策略的论述也很感兴趣,如何根据审计风险点来设计数据采集方案,从而提高审计效率和有效性,这无疑是提升审计工作价值的关键。光盘的配备,无疑是这本书的一大亮点,它提供了一个实践的平台,让我有机会将书中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我期望光盘中的工具能够简化数据处理流程,提供可视化分析的能力,甚至是一些自动化审计脚本,这将极大地减轻我的工作负担。当然,我也知道,学习一个全新的工具需要时间和精力,但这本书的定位和内容,让我愿意投入其中。

评分

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审计专家对话。 审计署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系列教材的定位,赋予了它一种权威性和实用性。我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在撰写这本书时,充分考虑了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特别是关于数据采集的章节,其中提到的多源异构数据整合方法,以及如何应对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如今信息碎片化的时代,如何从不同的数据源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确保其合规性和安全性,是审计人员必须面对的难题。我对书中关于数据采集的流程设计,特别是如何根据审计目标和风险点来定制采集策略,非常感兴趣。这不仅关乎效率,更关乎审计的有效性。我还在思考书中关于数据质量控制的论述,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数据质量评估和改进机制。在我看来,数据质量是数据审计的基石,没有高质量的数据,再复杂的分析也无从谈起。我期待光盘中的内容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工具,帮助我进行数据质量的初步评估,甚至是一些自动化数据清洗的脚本。此外,书中关于审计数据共享和协作的探讨,也让我受益匪浅。在团队协作日益重要的今天,如何实现审计数据的安全共享,提升团队的协同效率,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总的来说,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帮助我更好地应对数据审计的挑战。

评分

作为一名审计工作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提升我数据分析能力的途径。 这本《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附光盘)》无疑满足了我这方面的需求。审计署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系列教材的 title,已经说明了其专业性和实用性。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数据挖掘和模式识别的内容。在海量的数据中,往往隐藏着一些不寻常的模式,这些模式可能是潜在的风险点,也可能是舞弊行为的线索。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算法和方法,例如聚类分析、关联规则挖掘等,并结合审计实例进行讲解。例如,如何利用聚类分析来识别异常的交易模式,或者如何利用关联规则来发现不同账户之间的潜在勾结。光盘里的配套软件,我对其抱有很高的期望。我希望它能够提供一个易于操作的数据分析平台,让我能够快速地导入数据,进行各种分析,并生成直观的可视化报告。甚至,我希望光盘里能够包含一些预设的审计分析模型,可以直接应用于常见的审计场景。此外,书中关于数据驱动型审计的理念,也让我深受启发。如何将数据分析贯穿于审计的各个环节,实现从“经验型”审计向“数据型”审计的转变,是未来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对书中关于如何建立数据驱动型审计框架的论述,充满了期待。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资源,我将努力将其中的知识融会贯通,应用到实际的审计工作中。

评分

我一直认为,审计工作需要与时俱进,而数据分析能力的提升,是审计工作与时俱进的关键。 这本《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正是这样一本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目标的书籍。审计署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系列教材这个定位,保证了其内容的专业性和针对性。我非常欣赏书中关于数据采集技术多样性的介绍,从数据库直连到API接口,再到爬虫技术,书中都给出了详细的阐述。这让我意识到,在不同的场景下,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数据采集策略,以最高效、最安全的方式获取所需数据。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大数据采集和处理的章节,例如如何处理PB级别的数据,如何利用分布式计算框架来加速数据处理。这对于我们应对日益增长的数据量非常有帮助。我还在琢磨书中关于数据挖掘在审计风险识别中的应用,如何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来预测潜在的财务风险,例如欺诈风险、信用风险等。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算法模型,并给出如何解读和应用这些模型的指导。光盘里的软件,我还没有完全掌握,但初步试用下来,感觉功能强大,操作也相对直观。我希望能够利用光盘中的工具,实现更加精细化的数据分析,从而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实践的平台,我将从中汲取养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在内容编排上,下了不少功夫。 作为一本面向审计署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的教材,它并没有将重点仅仅放在理论的讲解,而是巧妙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特别欣赏书中在讲解数据清洗和转换时,所提供的各种案例和处理技巧。在实际的审计工作中,数据的“脏乱差”是常态,如何有效地将原始数据转化为可分析的状态,直接关系到审计的成败。书中的一些关于数据标准化、去重、缺失值处理的建议,对于我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帮助。我还在琢磨书中关于数据可视化部分的论述,如何通过图表来直观地展示数据中的模式和趋势,从而帮助审计人员更快地发现问题。对于我这种“视觉型”的学习者来说,这部分内容尤其重要。我也注意到书中提到了构建审计知识图谱的可能性,这让我眼前一亮。如果能够将审计领域的知识以结构化的方式进行组织和关联,无疑能够极大地提升审计人员的知识管理和应用效率。光盘里的内容,我还没有来得及深入研究,但从目录来看,它应该包含了大量的实操案例和工具。我希望这些工具能够简化我的数据处理流程,例如提供一些预设的数据模型和分析模板,甚至是可以快速生成审计报告的辅助工具。我相信,通过学习这本书,我能够更好地掌握现代审计技术,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评分

当我翻开这本《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我脑海中浮现的不是枯燥的理论,而是一幅幅生动的审计场景。 审计署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系列教材这个头衔,让我明白这绝非一本泛泛而谈的书籍,而是有着明确的指向性和实践性。我尤其看重书中关于数据分析方法的论述,特别是那些能够帮助我们洞察潜在风险和舞弊行为的统计学和机器学习技术。在数据量爆炸的今天,人工审阅已经显得力不从心,而掌握高效的数据分析工具和方法,就如同拥有了敏锐的“数字之眼”,能够穿透迷雾,直击本质。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算法和模型,例如异常检测、关联分析等,并辅以清晰的解释和应用指导。光盘中的配套资源,我对其寄予厚望,我期待它能够提供一些经过封装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工具,甚至是一些可供二次开发的脚本,这样我就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进行定制化开发。目前,我对一些高级分析技术,如文本挖掘在审计报告中的应用,以及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来识别潜在的非合规行为,都充满了好奇。这本书能否在这方面给予我启示,是我非常期待的。此外,书中关于数据治理和数据质量管理的内容,我也认为至关重要。缺乏高质量的数据,再先进的分析技术也只是空中楼阁。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建立和维护数据质量的框架和最佳实践。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高效、更智能审计世界的大门。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它是一本“动手做”的书。 审计署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系列教材的定位,决定了它不可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数据可视化在审计中的应用。如何将复杂的数据关系,通过图表、仪表盘等方式直观地展现出来,从而帮助审计人员快速识别关键信息和异常情况。这对于我这种更偏向于直观理解信息的人来说,是极大的帮助。我还在琢磨书中关于数据挖掘在审计中的应用,例如如何利用这些技术来发现潜在的内部控制缺陷,或者如何识别不寻常的交易模式。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代码示例,或者是一些可供参考的分析流程。光盘里的软件,我还在深入研究。我希望能够利用它来实现更高级的数据分析,例如构建预测模型,或者进行一些探索性的数据分析。我相信,通过这本书和光盘的配合,我能够极大地提升我在数据审计方面的实践能力。同时,我也认识到,数据审计是一项持续学习的领域,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和技能。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坚实的起点,我将继续在这条道路上探索前进。

评分

应对考试用的,内容丰富。

评分

书很好,正版,新,我需要的。

评分

好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评分

考试用书,看着很舒服,最新版本

评分

考试用书,看着很舒服,最新版本

评分

好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评分

不错

评分

不错

评分

书很好质量很不错值得购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