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海报:
内容简介
基辅战役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大的一场合围战,整个战役历时约3个月,苏联共损失65万人有余。主要从苏军角度出发,描写1941年7月至9月间发生在乌克兰西南方向的激烈战斗,详细介绍了基辅战役期间苏德双方战场形势和兵员的变化。本书还在历史照片、苏军兵力配备表、各筑垒地域简介、苏联红军主要装备插图、苏军将领人物生平等的辅助下,呈现了苏军在基辅战役期间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作者简介
张向明(彼得堡的肥天鹅),早年曾留学俄罗斯圣彼得堡,毕业于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由于在俄罗斯生活和学习多年,对俄罗斯产生了浓厚的感情。作者从小受家人熏陶,酷爱阅读历史书籍,对二战历史研究颇深。曾在“凤凰历史?兰台说史”中发表文章《切尔诺贝利发生了哪些荒唐的错误》。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战争拉开帷幕
第二章 乌曼包围圈
第三章 围困基辅城
第四章 战斗仍在继续
第五章 德军的“新计划”
第六章 灾难的原因
第七章 包围圈内的战斗
第八章 试图突围
第九章 品尝苦果
第十章 战役总结
注释
附录
附录一 基辅战役中的苏联主要高级军官
附录二 平斯克(第聂伯河)区舰队的功绩和命运
附录三 战斗在基辅的内务人民委员部部队
附录四 筑垒地域
附录五 参加基辅会战的苏军主要装甲装备
附录六 克莱斯特上将指挥的德军第1装甲集群麾下各装甲师和摩托化师的师标
参考资料
精彩书摘
乌曼战役改变了基辅周边地区的战争格局。由于德军未能从西面突破苏军的筑垒地域,德军南方集团军群指挥官伦德施泰特元帅决定从南北2个方向绕过基辅筑垒地域,从背面攻占基辅。主要实施打击的是位于马林方向、日托米尔以西的德军第6集团军,他们将从苏军第5集团军的后方实施打击。同时,他还计划将德军第6集团军和第1装甲集群的部分单位投入突破苏军第26集团军部署在法斯托夫至塔拉夏一线的防御阵地的行动中,进而从南面攻占基辅。
7月16日,苏军第5集团军的部队遭受了德军的严厉打击。德军不断增兵,试图巩固在马林方向取得的战果。
西南方面军司令员基尔波诺斯上将决定从马林东北地区的布鲁西洛夫调集步兵第27军的兵力,以及从同样位于布鲁西洛夫方向的白采尔科维以东地区调集第26集团军的兵力予以增援。这些部队原本计划是用于消灭基辅郊外的德军以及掩护方面军主力部队从别尔季切夫—奥斯特罗波利—列季切夫防线67撤下来的。
7月16日黎明时分,一轮炮火准备后,苏军步兵第27军的单位向德军发起了进攻。他们花费了4天时间从30公里外的拉多梅什利68—马卡罗夫69防线赶来,路途上顽强抵抗并战胜了德军的拦截。苏军山地步兵第28师第144团第3连在舍佩连科少尉的率领下,作为先锋部队的一部分封锁了基辅交通要道—斯塔维谢村70附近的日托米尔公路。情报显示,村内停着许多德军坦克,而且此时德国人正在村庄中沉睡。苏军战地指挥员下令用燃烧瓶(又称“莫洛托夫鸡尾酒”)摧毁德军的坦克。被枪声惊醒的德国人用机枪和单兵武器从屋内对屋外的苏军予以还击。
一边倒的战斗持续了一整天,苏军共摧毁了26辆坦克,消灭了100多名德军士兵,但苏军的损失也相当严重:苏军的先锋部队仅存几名战士,指导员米哈伊洛夫和舍佩连科少尉都壮烈牺牲了,他们倒在了用集束手榴弹炸毁坦克的途中,身中数弹壮烈殉国。但他们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在己方主力部队赶来前,设法将德军阻滞在村中。
胜利并没有维持多久,紧接着苏军的部队便遭遇了败仗。苏军步兵第27军被迫从别拉亚克林尼察71防线撤往瓦布利亚村72。
苏军步兵第27军和第5集团军在别尔季切夫地区采取的积极行动削弱了德军集群,并牵制住了对方5个师。第26集团军从7月16—22日在白采尔科维至法斯托夫方向顺利采取了行动,特别是在法斯托夫、白采尔科维、塔拉夏爆发的激烈战斗。苏军第26集团军的反击为先前提到的第6集团军和第12集团军的后撤争取了时间。
而与此同时,基辅周边地区却相对平静。
基辅筑垒地域指挥部没有足够兵力和预备队将城市周边打造成一个强大的防御圈,因此在组建和训练民兵部队的同时,他们还积极训练、组建和部署情报机构,为开展敌后谍报工作做准备。为此,基辅筑垒地域指挥部组建了一支专门的情报组,负责在德军后方开展密切的侦察行动。
7月26日,基尔波诺斯上将乘车离开了设在瓦西里科夫市73的方面军左翼的步兵第64军指挥所,而西南方面军新任参谋长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图皮科夫(Василий Иванович Тупиков)少将于次日抵达了斯维亚托希诺。同日,前任参谋长普尔卡耶夫中将动身前往莫斯科的苏军大本营。
7月30日,德军动用了3个步兵师的兵力对苏军第26集团军步兵第64军麾下的步兵第165和第175师防区的交界处—位于平丘基居民点至文尼察斯塔维村(село Винницкие Ставы)的一块东西走向的狭窄地段实施了一次有力的打击。德军渴望沿着白采尔科维至基辅的公路,从南面攻入基辅城。
由于苏军步兵第165师师长在指挥、调度上的无能,对下属的放任不管,导致了该师的几个营在战斗中陷入包围圈,与师主力分隔开来这一严重后果。为了避免被包围和消灭,7月31日早晨,步兵第165师麾下被断绝联系的部队被迫向与其东北面毗邻的步兵第175师的侧翼阵地靠拢。在未受到德军强攻的情况下,步兵第175师和马特金少将的混成支队(下辖坦克营、摩托化步兵营和炮兵团)主动向基辅筑垒地域的南部防区退却。而步兵第165师退到了第聂伯河对岸,占领了从博尔特尼奇村(село Бортничи)至沃隆科夫村(села Воронков)的地带。与此同时,西南方面军的其他阵地上发生了激烈战斗。
必须要指出的是,这些部队和另外一些苏军部队一样一溃千里,几乎直接就退到了乌克兰边境,他们士气低落,迅速穿越横跨第聂伯河的大桥向后方撤退是他们的唯一目标,但是他们最终被阻截部队拦了下来,用来加强基辅城的防御。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战士在德军进攻时都能有勇气进行顽强抵抗。相当多的情况下,当德军发起进攻时,个别单位(营级)会一触即溃,从自己守卫的战壕中跑出来,逃离战场。其中的几个事例便发生在基辅筑垒地域南部防区的正面—霍多索夫卡村(село Ходосовка)和塔拉索夫卡村地区。
次日,德国人沿着瓦西里科夫至基辅的公路集结。同时另一集群推进到了卡涅夫市,试图打破苏军第26集团军的阻截并从东南面向基辅前行。
7月30日,在克列门尼谢村南面的一座永备火力点附近发生了激烈的战斗。这座永备火力点就是基辅筑垒地域中最著名的一座—第131号机枪永备火力点。
第131号永备火力点中总共有11名驻军,他们的指挥官瓦西里·彼得罗维奇·亚库宁(Василий Петрович Якунин)非常年轻,当时只有19岁,而其他的战士几乎也都未满20岁。
7月31日早晨,28处永备火力点(包括第131号永备火力点)的政委—高级指导员(政工系军衔,该军衔低于营级政委,高于政治指导员)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萨福诺夫(Михаил Иванович Сафонов)来到第131号永备火力点,亲自仔细检查了驻军的战备情况。萨福诺夫只称赞了战士们,并未做任何批评。当天下午,步兵第600团的部队和炮手们几乎拼光了。撤退中,苏军炮手们艰难地携带着武器穿过灌木丛和树林,而推进中的德军拦住了他们的退路。此时,第131号永备火力点开火,掩护己方部队撤退。位于德军右侧的这座苏军永备火力点向外喷射的火舌不断地收割着德军的生命,不久德国人便撤退了。这使得苏军的这个步兵团的残部能够顺利撤退到新的阵地并重新构筑阵地。
第二天,德国人占领了克列门尼谢村(基辅州基辅—斯维亚托希诺地区的村庄)。这一天内,永备火力点内的苏联守军击退了德军的数次进攻,显然他们决定留下来,战斗到最后。
不久,德国人分散部署在永备火力点四周,并开始围攻。德国人用迫击炮攻击它的装甲门,但很快就发现这只是徒劳而已,因为迫击炮弹根本无法击穿厚重的装甲板。夜晚,德国人的侦察兵爬上了该永备火力点的顶部,一边敲打一边大喊道:“罗斯,投降吧!”但守军置之不理。一次,德国人试图带着炸药包接近永备火力点,但是被守军发现,他们大胆地主动出击,用手榴弹和机枪扫射,粉碎了德军的这一企图。
据当时在场的目击者称,最后时刻,驻军们唱起了《瓦良格之歌》。该永备火力点喷出的火舌吞噬了将近100个德军士兵的生命。
关于这场战斗的另一种说法是:在永备火力点的装甲门上未找到任何的火焰喷射器留下的诸如金属边缘融化、污渍、烧黑等痕迹(德军在攻击一些基辅筑垒地域永备火力点时会采用这种使用火焰喷射器的攻坚战术)。
最有可能造成这一结果的是,当驻军弹药耗尽时,德军工兵炸毁了永备火力点的装甲门和后部的射击孔(战后可见爆炸的痕迹),然后引爆了通往下层的舱口。在一段留存下来的历史影像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永备火力点被破坏时其实仍有幸存的战士,而且我们还能看到永备火力点内壁的墙上刻有其中一位英雄米哈伊尔·费多罗维奇·马克西莫夫(Михаил Федорович Максимов)的名字,这显然是守军战士们留下的。最终苏军将其余驻军战士的档案从“阵亡”改成了“失踪”。
5名战士驻守在第131号左侧的第127号机枪永备火力点中,他们整整阻挡了德军3天,没有让其穿越该永备火力点附近河上的堤坝。德军从列斯尼基村附近一举突破了苏军防御,从霍多索夫卡村村后接近了该永备火力点。苏军步兵们在慌乱中撤退了,周边所有的永备火力点几乎都被遗弃并“沉默了”,唯独第127号机枪永备火力点仍然在向外喷吐着火舌。当驻军弹药耗尽,它也“沉默了”。德国人设法破开了它的装甲门,并从该永备火力点内抬出了5名红军战士,其中仍有3人是活着的。此时他们已经无法自行行走,德国人把他们抬到汽车上,之后就也再没有了他们的消息。时至今日,这些被抬出来时还活着的士兵们的经历已鲜为人知,留下的只有只言片语:他们中间有一个是来自波尔塔瓦74的老士官(军衔是大士,大士是苏军士官中的最高军衔),名叫米哈伊尔·卡尔诺维奇(Михайл Карнович),他是一个黑发高个儿的鞑靼人;非常年轻的丹科·洛佐夫斯基(Данько Лозовский),他来自布希沃季察;个儿不高、性格认真的瓦西里·舒米洛夫(Василий Шумилов),战争时期他的妻子和孩子在斯摩棱斯克。
据未经证实的资料显示,这种永备火力点在设计时,出口的阀门被设置在外面,而且战时驻军是被锁在里面无法撤离的。
7月31日,德军沿着瓦西里科夫至基辅的公路集结。在此方向,德军第244营的突击炮遭遇了苏军的攻击,其中一辆被苏军俘获后重新投入战斗,这辆突击炮被证实曾在基辅市欧洲广场的爱乐音乐厅和歌剧院附近出现过。
与此同时,向基辅城推进的德军另一个集群则试图阻止苏军第26集团军从东南方向向基辅退却。
8月1日14点,德军朝别洛哥罗德卡村—霍多索夫卡村—姆雷加村一线的苏军阵地发起了进攻。但结果是自身损失惨重,并且未获得实质性的进展。当日夜间和第二天,德军对格洛谢耶沃森林进行了侦察和探索。德军在此处空降了伞兵,结果被巡逻的苏联民兵连队及时发现,他们朝半空中的德国伞兵射击,德国伞兵最终被民兵们彻底消灭。德军借着苏军退却的机会,趁乱急袭基辅的行动未能取得成功。
8月3日早晨,经过一轮猛烈的炮火覆盖打击和空中轰炸后,德国人再一次向苏军阵地发起了进攻。他们的主攻方向是维塔波奇托瓦亚村至基辅公路上的一处狭窄地段,这里是苏军步兵第147师和步兵175师防御阵地的交界处。
苏军步兵第175师负责别洛格罗德克村东南部的防御,马特金少将的混成支队则负责第聂伯河的防御。这些天,基辅筑垒地域的指挥部被转移到了附近的姆雷加村,西南方面军司令员下令步兵第64军军长济诺维·扎哈罗维奇·罗格兹尼(Зиновий Захарович Рогозный)少将将麾下的步兵第165师调往第聂伯河东岸,与摩托化步兵第7师一起组织防御,防止德军从城市南面渡过第聂伯河。
前言/序言
1941年7—9月间,苏联乌克兰境内西南方向发生了一场重大的保卫战。在那个艰难的岁月里,英勇的苏联红军各级指战员们为保卫乌克兰首府基辅,在该城以及周边区域内顽强地抗击了德军从各个方向的进攻。尽管苏军各级指战员和当地居民付出了诸多努力,但这次战役却仍以悲剧收场—几支苏联红军惨遭德军包围歼灭。然而此刻,伟大的苏联卫国战争才刚刚开始……
笔者研究该战役3年有余,阅读学习了大量相关书籍,翻阅考证了众多中外文献资料,查找地图考证了大量的苏联地名,包括俄文作战命令原始资料、苏军部队单位战史、苏德双方将领日记和回忆录等。在写作时,也参考了俄罗斯国防部档案馆解密资料,边写边学习,历时1年有余,经过反复推敲修改,才终于写成此书。
本书以苏军视角详细描述了这场被希特勒称为“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的围歼战”。在汗牛充栋的中文二战军事战役书籍中,以苏军视角介绍东线战场战役的却很少,特别是基辅战役,所以填补以往军事历史书籍的空白,这也是笔者创写的初衷。另外,本书还详细介绍了被西方称为“斯大林防线”的苏联防御工事上的各筑垒地域的修建历史背景、配属和作战情况,介绍了参加基辅会战的海军平斯克区舰队的命运、参战苏军主要将领的生平及命运等。
本书秉持揭秘历史、呈现军史知识的宗旨,谨以翔实鲜见的史料、客观的笔触,向读者呈现出这场战役中的那些鲜为人知的战事,揭秘西南方面军悲剧的全过程。但因作者水平有限,以及认知上的局限,书中定然会有谬误以及不足之处,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军迷、史学爱好者们批评指正。
最后,由衷感谢长期以来支持我,给予我鼓励和帮助的各历史群的朋友们,如赵国星(二手翻译小熊猫)、挖坑专家我蓝马、赵玮(天聪汗)、孟持(古德里安)、冯经龙(彼得雷鸟斯)……此外,还特别感谢对我写作提供帮助、指导的董旻杰(本垒打)先生。特别鸣谢在本书出版过程中,给予我极大帮助的朱章凤和王晓兰女士、刘晓和何单先生。同时,这本书我要献给我的家人,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我想自己不可能坚持到现在,因此,谢谢了!
基辅1941:史上最大的合围战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