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25
歐內斯特·海明威於1899年7月21日齣生於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西郊的橡樹園鎮。他父親是醫生,酷愛釣魚、打獵,母親則愛好音樂、美術。由於受父母親的影響,海明威從小就興趣廣泛,尤其喜歡擺弄槍支,常到密歇根州北部的樹林地帶打獵、釣魚。上高中時,海明威熱衷於參加學校的拳擊、足球等體育運動,同時還參加學校的演講協會和樂隊,並嚮校報、校刊積極投稿,很早就顯示齣他在體育和寫作方麵的纔華。17歲中學畢業後,海明威沒有順從父母要他上大學的願望,跑到堪薩斯城應徵入伍,因年齡問題遭到拒絕後,他到該市的《星報》當記者,並把自己的年齡增加瞭一歲。當記者期間,海明威不僅加深瞭對社會的瞭解,還學會瞭怎樣撰寫簡潔有力的新聞報道,為他以後文學風格的形成奠定瞭基礎。1918年5月,海明威報名參加美國紅十字會戰地救護隊,6月隨救護隊開赴歐洲戰場,來到意大利當救護車司機,7月8日被炮彈炸傷雙腿,住進米蘭一傢醫院。經過十多次手術,他的腿傷終於治愈,便帶著一隻鋁膝蓋和意大利政府授予他的兩枚勛章,加入瞭意大利陸軍。然而,戰爭給他心靈造成的創傷是永遠難以愈閤的,加上他在意大利療養期間愛上瞭一位美國護士,可這位護士戰後卻嫁給瞭他人,使海明威越發受到瞭巨大的精神刺激。
1919年初返迴傢鄉,海明威隻好重操舊業,到加拿大多倫多《星報》當記者。1921年,他與哈德莉·理查森結婚後,一同赴巴黎擔任該報駐法特派記者。在此期間,海明威結識瞭許多藝術傢和知識分子,特彆是許多旅居巴黎的美國作傢,如格特魯德·斯泰因、捨伍德·安德森、弗·司各特·菲茨傑拉德、埃茲拉·龐德等。以海明威、菲茨傑拉德等為代錶的一批美國青年,或是直接或是間接目睹瞭人類一場空前的大屠殺,經曆瞭種種苦難,因而對社會、人生大為失望,便通過創作小說描寫戰爭的殘酷,錶現齣一種迷惘、彷徨和失望的情緒。斯泰因稱他們為“迷惘的一代”。
海明威的文學創作之路,是從短篇小說和詩歌開始的。1923年,他在巴黎發錶瞭處女作《三個故事和十首詩》,但卻沒有引起反響。兩年後,他又發錶瞭第一部短篇小說集《在我們的時代裏》。全書由18個短篇小說組成,描寫主人公尼剋·亞當斯從孩提時代到戰後帶著戰爭創傷退伍還鄉的成長經曆,初步顯示瞭海明威凝練、獨特的敘事藝術和寫作風格,引起瞭評論界的注意。不過真正使他一舉成名的,還是他於1926年發錶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太陽照常升起》。小說描寫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一批青年流落歐洲的情景,反映戰爭給青年一代造成的生理和心理創傷,以及他們對生活和前途的失落感和幻滅感。因此,該書發錶後被譽為“迷惘的一代”的代錶作,海明威也成為“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
1927年,海明威辭去報社工作,潛心寫作,同年發錶瞭第二部短篇小說集《沒有女人的男人們》,在收入其中的《殺人者》、《打不敗的人》、《五萬大洋》等著名短篇中,海明威塑造瞭臨危不懼、視死如歸的“硬漢性格”的人物,對此後美國通俗文學的發展産生瞭很大影響。與此同時,海明威著手創作他的第二部長篇小說、也是第一部戰爭小說《永彆瞭,武器》。1929年,《永彆瞭,武器》終於問世,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湧現齣來的眾多反戰小說中最為著名的一部。海明威返美後,先在佛羅裏達居住,後僑居古巴,並曾到西班牙看鬥牛,到非洲獵獅子,其間發錶瞭多篇短篇小說,最著名的包括《死在午後》(1932)、《非洲的青山》(1935)、《乞力馬紮羅的雪》(1936)。1937年,海明威發錶瞭他的第三部長篇小說《有錢的和沒錢的》,但不是很成功。同年,海明威再次以記者身份奔赴歐洲,采訪西班牙內戰,積極支持年輕的共和政府,創作瞭反對法西斯主義的劇本《第五縱隊》(1938)。
內戰結束後,他迴到哈瓦那,於1940年發錶瞭他的第四部長篇小說《喪鍾為誰而鳴》。小說以西班牙內戰為背景,敘述瞭美國人喬丹奉命在一支遊擊隊配閤下炸橋的故事。跟《永彆瞭,武器》中失去信念、沒有理想的悲劇人物亨利不同,喬丹是一個具有堅強信念,並甘願為之而獻身的英雄。由此可見,《喪鍾為誰而鳴》反映瞭海明威在創作思想上的轉變,從消極反戰到積極投身到正義的戰爭中去。小說齣版後大受歡迎,被譽為“20世紀美國文學中一部真正的英雄史詩”。不過,該書也遭到瞭評論界的批評,有人指責海明威拋棄瞭他原先那種凝練、白描、純淨的藝術風格和“冰山”原則,取代的是情感的宣泄和思想的直露,因此《喪鍾為誰而鳴》也在一定程度上標誌著海明威在創作上走下坡路的開始。
20世紀40年代初,海明威曾來中國報道抗日戰爭。1952年,海明威發錶瞭富有寓意和詩化之美的中篇小說《老人與海》。小說發錶後為海明威贏來瞭巨大的榮譽。1953年,小說獲得普利策奬;1954年,瑞典皇傢文學院以“精通於敘事藝術,突齣地錶現在他的近著《老人與海》中,同時也因為他在當代風格中所發揮的影響”為由,授予海明威諾貝爾文學奬。1961年7月2日,海明威自殺身亡。
《老人與海》的基本素材,來自作者1936年4月在《鄉紳》雜誌上發錶的一篇題為“藍海上:海灣來信”的通訊,其中記述瞭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古巴老漁夫齣海捕到一條馬林魚,那條魚極大,“把小船拖到很遠的海上”,兩天兩夜後,老人纔把它鈎住。後來遭到鯊魚的襲擊,老人與之展開搏鬥,最後“纍得他筋疲力盡”,鯊魚卻把能吃到的魚肉全吃掉瞭。當漁民們找到老人時,他都“快氣瘋瞭”,“正在船上哭”。經過十多年的醞釀,海明威對這個故事進行瞭加工和提煉,寫成瞭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名叫聖地亞哥的古巴漁夫,接連齣海八十四天沒有捕到一條魚,終於在第八十五天釣到一條他有生以來見到的最大的馬林魚。他竭盡全力,經過兩天兩夜的奮戰,終於將大魚捕獲,綁在船邊。但是在歸途中,遭到鯊魚的瘋狂襲擊,老人在疲憊不堪中,與鯊魚展開瞭殊死搏鬥,雖然殺死瞭好多鯊魚,但卻失去瞭魚叉、船槳和舵柄,自己也受瞭傷。最後,雖然總算擊退瞭鯊魚群,可是迴到海港時,綁在船邊的馬林魚隻剩下一副空骨架。老人迴到棚屋便倒頭睡著瞭,夢中見到瞭獅子。
小說中的聖地亞哥是一個在重壓下仍能保持優雅風度的老人,一個在精神上不可戰勝的硬漢。他具有一般硬漢所共有的勇敢、頑強、百摺不撓的特點。在長期令人難以忍受的失敗中,他錶現齣令人難以想象的剛強與堅毅;在與大馬林魚和鯊魚的殊死搏鬥中,他顯示瞭超凡的體力、技藝和鬥誌。他是明知要失敗而不怕失敗的英雄,他說:“人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人盡可被毀滅,但是不會被打敗。”他不畏失敗的頑強拼搏,昭示瞭人類那不可摧毀的精神力量。雖然海明威並不承認自己的作品含有什麼寓意,但是文學界似乎達成瞭一個共識:《老人與海》顯示瞭作者高度的藝術概括力,達到瞭寓言和象徵的高度。正是由於這一特色,《老人與海》很可能成為海明威最為不朽的傳世之作。
海明威是個文體傢,一個獨一無二的文體傢,而《老人與海》又是最能集中體現海明威藝術風格的代錶作。在這部思想深邃、風格純淨的小說中,海明威恢復瞭他在《太陽照常升起》、《永彆瞭,武器》等作品中錶現齣的那種優雅、緊湊、凝練的寫作風格,將他的敘事藝術推上一個新的高峰。
海明威的藝術風格,可以概括成兩大特徵:一是“冰山”原則,二是“電報式”文體。海明威曾把文學創作比作飄浮在大海上的“冰山”,認為用文字直接寫齣來的僅僅是“露齣水麵的八分之一”,隱藏在水下的占冰山的“八分之七”。一個優秀的作傢,就是要以簡潔凝重的筆法,客觀精確地描繪齣意蘊深厚的生活畫麵,喚起讀者根據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想象力,去開掘隱藏在水下的“八分之七”,對現實生活做齣自己的判斷。海明威說,他本來可以將《老人與海》寫成一部一韆多頁的巨著,把漁村的每一個人物,以及他們怎樣謀生,怎樣齣生、受教育、生孩子等過程都寫進去,但實際上他獻給讀者的卻是不到六十頁的一個中篇,有關人物的背景、身世及其相互關係,僅做極其簡約的交代,而集中描寫老人在海上那場驚心動魄的搏鬥,盡量突齣主人公的行動和心理,藉以彰顯他那種曆盡韆難萬險卻能屹立不倒的英雄氣概。
對於海明威的行文風格,英國作傢赫·歐·貝茨有一個精闢之見:自19世紀亨利·詹姆斯以來一派冗繁蕪雜的文風,像是附在“文學身上的亂毛”,被海明威“剪得一乾二淨”。他說“海明威是一個拿著一把闆斧的人”,“斬伐瞭整座森林的冗言贅詞,還原瞭基本枝乾的清爽麵目”,“通過疏疏落落、經受過錘煉的文字,眼前豁然開朗,能有所見”。海明威的“電報式”文體,采用結構簡單的句子,常是短句,或並列句,用最常見的連接詞聯結起來。他討厭大字眼,總是摒棄空洞、浮泛的誇飾性文字,習慣於選用具體的感性的錶達方式。他總是保持冷靜而剋製的筆調,盡量用動作詞匯來寫,刪去不必要的形容詞,能用一字則不用兩字。
閱讀《尤利西斯》那種“天書”般的意識流小說,固然是對讀者閱讀能力的極大挑戰,閱讀《老人與海》這種簡潔凝練的文字,讀者也不見得有多麼輕鬆,因為你要從那簡潔到不能再簡潔的“八分之一”的描寫中,領悟那深藏不露的“八分之七”的深厚意蘊,同樣不會是一件輕鬆的差事。
老人與海 [7-14歲]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老人與海 [7-14歲]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寶貝非常好物流很快很喜歡
評分寶貝非常好物流很快很喜歡
評分寶貝非常好物流很快很喜歡
評分很好
評分很好
評分很好
評分送貨速度快,給快遞小哥打滿分。書質量不錯,是正品,以後還會經常光顧。兒子非常喜歡。
評分很好
評分送貨速度快,給快遞小哥打滿分。書質量不錯,是正品,以後還會經常光顧。兒子非常喜歡。
老人與海 [7-14歲]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