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管理问题10大解析

中国管理问题10大解析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5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陈春花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11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48386
版次:1
商品编码:12042852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陈春花管理经典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4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所有的人都知道成功的方法,只有成功者去做

能够关注最基本的要素并身体力行,那么成功的就是中国企业


内容简介

商业和企业的成长对于中国的重要意义并非在于它摧毁了一个旧传统,而在于它在建立一个新世界。但是,在这个新的商业世界里,有没有切实的对于管理真实的理解,有没有系统运作企业管理的能力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前20年中国企业是靠运气吃饭的年份,后20年中国企业则是靠实力说话的年份,获得实力的基础就是回归到最基本的层面去下功夫。

管理需要回到它基本的特性中,源于实践又超实践。从管理概念到组织概念的再思考,从组织结构的辨析到企业文化的再造,再到转型时期的管理,本书希望能够澄清管理者在这些基本的管理问题上的混淆;从企业领袖到职业经理人的角色判断,本书希望能够为管理者界定生存的空间;从企业特性的判断到企业战略的选择,本书希望能够回到战略的基本意义上,即在符合企业特性的基础上做战略的选择;对于中国企业未来方向的思考只是想回到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中。

“所有的人都知道成功的方法,只有成功者去做”。也许我无法确定中国的企业能够具有什么样的竞争力而使得自己能够持续发展,但是如果企业能够像老鹰一样“蜕变”,能够关注最基本的要素并身体力行,那么成功的就是中国企业。


作者简介

陈春花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先后出任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联席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山东六和集团总裁。


目录

总序 比使命更重要的是行动
前言
第一大问题 管理的解析001
如何正确理解管理002
对组织管理的理解我们只对了一半007
我所提倡的管理观014
向上管理 向下负责018
企业组织的管理内容023
集体决策 个人负责029
第二大问题 组织的解析035
组织内的关系是奉献关系036
个人与组织共建生态系统041
处在不确定的商业世界045
第三大问题 组织结构的解析052
组织结构局限性053
组织结构的功效058
总部与分部的价值创造063
海外分支机构的管理问答068
第四大问题 企业文化的解析077
中国领先企业的管理模式078
中国企业仍停留在企业家文化的阶段085
企业文化的若干管理问题089
对文化的认识与理解094
第五大问题 企业转型的解析103
转型需要重新定义企业的管理方式104
中国的“大象”能够跳舞109
企业文化转型与竞争优势111
第六大问题 企业领袖的解析120
中国企业家素养121
中国企业家群体特征(1984~2004年英雄领袖的时代)126
企业家能力的要求131
第七大问题 经理人的解析138
营销经理人:请“思想”让路139
职业经理人的“七项修炼”143
第八大问题 企业特性的解析149
企业是独立的生命体150
寻找像老鹰一样的企业156
第九大问题 战略的解析162
回归经营本质的基本元素163
回到战略务本166
战略思维就是选择不做什么175
第十大问题 中国企业未来的解析179
中国企业的持续竞争力问题180
中国企业的成长方向190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200

前言/序言

  前 言

  2005年开始,我从山东六和集团总裁的位置上退下来,回到华南理工大学开始纯粹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但是对企业管理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反而更加清晰地在脑海中涌现。每一天,我总是为全新的企业成长感到欣喜、快乐,同时每一天也在为退出市场的企业感到惋惜、痛苦。今天的管理者面对太多的诱惑和困惑,以至于无法辨认该如何去做。

  最初促使我做这些思考的是《经济观察报》的方军,方军以他对中国企业的敏锐观察,建议我对中国企业的组织与管理做一些理论的回归研究。之后是《21世纪经济报道》的黄晨霞、《21世纪商业评论》的刘晓希、《中国商业评论》的王孟龙、《中国经营报》的吴威,这些财经媒体的专业人士不约而同地谈到这些问题,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这些思考的重要性。之后遇到闻洁老师,她的热情和敬业促使我完成这个思考。

  确切地讲,这些思考不是在2004年之后所做的,在我1995年开始讲授《组织行为学》和《企业文化管理》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这么多年的讲学和研究,使得我深信西方那些著名的经典理论和方法是正确的,并成功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验证,今天我重新用中国管理的实践和中国企业管理的视角来思考,只是想从另一个角度,试图展开全新的思想威力,让这些经典的西方理论能够与中国的企业管理现实相结合,也许我未能够全面和深入地窥见这些经典理论的全部,但是我相信我会指出如何正确地理解这些理论在中国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这一次我所做的努力是把我认为对于中国企业管理来说最重要理论的全新理解表达了出来,并且试图就这10个问题对管理者的用处提供尽可能客观的评价。记得在一次回答相关提问的时候,我认为中国企业的下一个10年短板在系统战。我感觉中国企业有三个问题比较明显,首先是企业的系统能力比较弱,其次是流程能力不够,最后是分配制度不完善。在分配问题上,中国企业至今都没有解决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分享价值上没有上升到一个足够的高度。

  不少人认为,这20多年来,商业和企业的成长对中国的重要意义并非在于它摧毁了一个旧传统,而在于它在建立一个新世界。但是,在这个新的商业世界里,有没有切实的对管理真实的理解,有没有系统运作企业管理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前20年中国企业是靠运气吃饭的年份,后20年中国企业则是靠实力说话的年份,获得实力的基础就是回归最基本的层面去下功夫。

  在这本书中我更倾向于贡献自己的思想,并且试图就这些思想对管理者的用处提供尽可能客观的评述。这些思想一方面源自于管理理论,源自于管理教学和研究,另一方面又源自于管理实践以及对相关学科的思考和分析。所以,我并不认为这些思想是独一无二的方法和评价,管理需要回到它基本的特性中,源于实践又超越实践。

  从管理概念到组织概念的再思考,从组织结构的辨析到企业文化的再造,再到转型时期的管理,本书希望能够澄清管理者在这些基本的管理问题上的混淆;从企业领袖到职业经理人的角色判断,本书希望能够为管理者界定生存的空间;从企业特性的判断到企业战略的选择,本书希望能够回到战略的基本意义上,即在符合企业特性的基础上做战略的选择;对于中国企业未来方向的思考只是想回到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中。

  我记得有一句经典的名言,我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所有的人都知道成功的方法,只有成功者去做。”也许我无法确定中国企业具有什么样的竞争力而使得自己能够持续发展,但是如果企业能够像老鹰一样“蜕变”,能够关注最基本的要素并身体力行,那么成功的就是中国企业。

  陈春花

  总 序

  比使命更重要的是行动最近,管理学一级期刊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AMJ)的许多编辑发表了一篇号召研究学者提出更多适合东方情境的管理理论及构念的文章。这篇文章回顾了近几十年发表的管理学文章在理论创新及贡献上的不足以及对西方理论过度偏重的情况,分析了东方与西方社会在管理情境上的一些不同之处,呼吁更多产生于东方式独特管理情境、能够解决社会实际突出问题的创新性理论及构念。

  自己在管理学研究领域已经走过了20多年,其实AMJ编辑关注的话题,也是我一直关注的话题,我总是感觉中国管理研究没有如中国企业实践那样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中国管理研究学者也没有如中国企业家那样勇于拿出自己的观点以及创造出自己的价值。

  在我自己的认知里,管理研究贡献价值需要三个条件:一是企业实践的优秀案例;二是对重大规律性问题的认识;三是人文关怀。这三个条件在过去30多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已经显现出来,或者可以说中国管理研究贡献价值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但是为什么中国管理研究本身却没有同步创造价值呢?有人认为是语境的问题,有人认为是研究范式的问题,这些也许是问题,但是我觉得其核心问题是中国管理领域“知”与“行”脱节的问题。

  最有意思的现象是,管理学者研究的话题只是去满足西方管理期刊的要求,并不理会现实的中国企业所面对的困难与挑战。企业家与经理人回到商学院读书,更重要的目的是结识人际网络与构建新的商业机会,甚至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在公众传播中直接表明观点,认为经济学家、商学院教授没有用。我不想去评价谁对谁错,客观存在的现实是,管理学者的研究与企业家的实践之间有着一个巨大的鸿沟,管理学研究成果企业家并不去在意,企业家青睐的期刊和书籍,管理学者也不屑一顾,这种现象本身就可以说明问题。

  德鲁克精辟地阐述了管理的本质:“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的权威性就是成就。”管理经典正是源自于对管理实践的关注与洞察,并通过与实践的互动来引领实践,此即管理经典的实践性。基于这一特征,这些经典的研究成果在两个关键方面为我们的管理实践和管理研究贡献了价值:问题的框定与复杂问题的简单化。我们始终可以受益于那些引领管理实践变化并创造出无数价值的经典研究成果: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解决了劳动效率最大化的问题,韦伯的行政组织与法约尔的管理原则解决了组织效率最大化的问题,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解决了激励与满足感之间的关系问题,波特的竞争战略解决了如何获得企业竞争优势的问题,德鲁克让我们了解到知识员工的问题。这些经久的研究,正是基于对管理实践中重大问题的提炼,与西方企业有效的互动,带动了西方管理实践的高速发展,并引领了世界管理的方向。

  如果我们所有人可以回到最基本的问题上思考,可能所有的问题都变得很简单。从这个意义上讲,在近百年的管理实践中,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迁,科学技术生产力如何发展,管理大师在那些经典研究成果中所提出来的管理问题依然存在,他们所总结的管理经验依然有益,他们所研究的管理逻辑依然普遍,他们所创造的管理方法依然有效。这一切首先基于这些研究都是面向管理实践的,其实践性的本质决定了这些研究对管理实践活动的深刻洞察和归纳提炼,从而推动实践成效的提升。因此,实践性正是这些经典管理研究成果的价值贡献的首要内涵。

  管理一定是来源于实践的,没有管理实践的成效,我们无法真正获得管理经验的总结和理论。因此,中国管理学领域的学者需要从事更多的启蒙工作、学习的工作,把西方的管理理论传送到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

  无论是管理实践还是管理研究,很多人非常努力地在尝试着新的管理理论。20世纪40年代,人际关系训练被看作是组织成功的关键;50年代,德鲁克提出的目标管理理论又被视为解决管理问题的新方法;进入70年代,我们看到了企业战略;90年代,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更多的新方法层出不穷。当进入21世纪的时候,我们认为管理创新理论引领变化。其实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对于中国企业来讲,所有的管理理论和方法都是需要面对和接受的。但是,我们往往无奈地发现中国企业活得很苦,因为付出非常多却没能得到相应的回报。这其中的根本问题就是管理的基本到底是什么?我们的管理发挥了什么作用?当我们对管理的基本理解不够的时候,后面所有的东西都是没有价值的。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升效率,这是德鲁克和我们的共识。也就是说,管理从根本意义上是解决效率的问题。那么,我们的效率从哪里来?管理的逻辑如何?这是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从管理演变的历史来看,管理演变的第一个阶段是科学管理阶段,代表人物是泰勒,这个阶段所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使劳动效率最大化;管理演变的第二个阶段是行政组织管理阶段,代表人物是韦伯和法约尔,这个阶段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使组织效率最大化;管理演变的第三个阶段是人力资源管理阶段,包括人际关系理论和人力资源理论,这个阶段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使个人效率最大化。因此,如果对管理所谈的效率做细致的划分,就是劳动效率、组织效率和个人效率。先解决劳动效率,然后解决组织效率和个人效率,当顺序颠倒时我们会发现管理无效。因为个人效率需要支付条件,而支付条件是需要组织给出的,如果没有劳动生产力的产出就不可能有组织效率,没有组织效率就不可能有个人效率。

  选择泰勒、法约尔、福列特的经典研究成果,是因为我们对管理理论研究的一个认识:管理理论研究的命题来源于对重大实践问题的认识。泰勒正是认识到提高工人劳动生产率是极其重大的问题,才有了以分工理论为核心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正是关注到组织效率的问题,才有了一般管理的5个要素和14条原则。福列特则是前瞻性地关注到了科学管理中被忽视的人性因素的相关问题,通过在企业管理咨询的实践中对现实进行细致的观察和研究,从而在发挥个人效率的问题上为我们提供了启示。回顾这些管理经典时我们发现,管理大师回答了对管理的最基本理解:效率。正是这样的理论研究,推动了西方近现代的高速发展。

  做了一个管理理论演变的梳理和回顾,只是想说明“知”与“行”之间是完全合一的,如果无法做到这一点,只能是知与行未做到位。只能说管理学者对实践的问题并未观察到位,只能说明立志于从事管理研究的学生与学者,没有要求自己成为一个时代问题的密切观察者,没有让自己融入社会实践中,没有走到企业中去,没有亲身经历一些组织的变革与挑战,所以无法发现问题、无法贡献有价值的研究。

  中国传统哲学,一直在讨论“无为”与“有为”的问题,古人有言“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老子说“无为而治”,《金刚经》说“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你会发现,哪怕是谈论“无为”,也是为了“有为”。

  儒家的思想是把欲望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孔子因此删诗书、定礼乐。在孔子生活的时代,各诸侯国之间不断打仗,根本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但是对于文化而言,如果没有安定的社会基础是很难保存的。因此,孔子为了保存宝贵的文化遗产,删诗书、定礼乐,教书授徒。

  孔子有七十二贤人,三千弟子,这些弟子后来都成了文化的主将,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孔子删诗书、定礼乐,就能保存文化了吗?我想是的,因为诗书礼乐是文化的形式,如果没有一定的形式,任何一个事物也难以保存。汉代班固《汉书·艺文志》上说“六艺之文,乐以和神,仁之表也;诗以正言,义之用也;礼以明体,明者著见,故无训也。书以广听,知之术也;春秋以断事,信之符也”。因此,孔子在战事纷纷的年代要保存一些规范,从而达到延续文化的目的。

  但是,规范只是形式而已,它不是文化的精义所在,重要的是在于对规范目的的体认。倘若没有体认到规范的目的,规范则会变成累赘和负担,且会限制人们。可以说,对目的的体认要通过规范,但不能限于规范。这也是孔子的目的所在。因此,孔子提出“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仁义”,这些都是规范,也可以说是教条。

  孔子并不像宋儒以及后世所刻画的那样死板,他的生活是充满欢乐和幽默的。这一点,如果贯通起来看,而不是读格言似的,读一下《论语》就能体会得到。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这个“一”就是他的目的。倘若明白了它,则会觉得规范不是呆板的,而是活动的,又是“不逾矩”的,所谓“自然而然”地合于“道”。可惜,后世往往把规范看得最高,也看成是最终的。这让我联想到一些研究论文,几乎都是符合规范却没有意义和价值。

  因此,把对规范“度”的把握放在第二位,正是孔子所说的“智者过之,愚者不及”而“过犹不及”的错误,把“仁义道德”变成了一种枷锁,导致了人们的唾弃,以致出现了“五四”时期对传统文化的冲击。这个错误不在孔子,而应在于后世对孔子思想的曲解。我觉得,很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下传统文化,挖掘出传统文化的精义所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把欲望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也即规范的存在是非常重要的,只是我们要怎样理解的问题。

  道家讲“清静无为”,不理会欲望。为什么?因为人总在追求之中,倘若因此而不断奔波,则永不能“清静”,因此,道家要求人们“虚无”,把欲望淡漠,不去管它,从而达到“清静无染”。应该说,这也是儒家的目的。但是,倘若青年之初就讲“清静无为”,很容易导致散乱,一切都不在乎。真正的道家是“无为而无不为”的,这个“无为”不是什么事都不干,而是能认清时代的潮流,从而能“无不为”。因此,道家的目的是好的,但必须从扎实的规范做起。

  佛家要求认清欲望的面目,从而“止于所当止,发于所当发”,也就是不但对规范要认清,对它的目的也要认清,从而能够正确、合理地处理一些事情。但是,倘若认不清呢?只有从规范做起。

  因此,可以说规范是初步的必经之路,故而圣人都提出所谓的“戒律”。只是我们不能体会到戒律的目的而执着于戒律了,或对它认识不够而废弃了戒律,从而导致了一些弊病。

  正如班固所说“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西方社会就有这种倾向。因此,“度”的把握非常重要。最好是能够知道什么时候该怎么办,但这很难。正如释家所说,“因人施教”,首先要自己眼光正确,能指出别人或社会的弊端,并能提出解决的办法。

  在治世方面,儒、道两家的思想比较突出。儒家是“一以贯之”,也就是一种“傲骨”。不论在什么情况下,社会安定也好,混乱也好,总希望尽自己的心力拯救社会,“救世济人”,所以国破家亡时往往有儒家的忠臣出现。孔子就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例子,这是儒家的观点。道家的思想则主要在乱世时方能显示,我们看历史也会发现,每当社会安定了,儒家思想必定被重新召起,因为这是社会安定治理的必由之路,而到了乱世,道家思想则占上风。道家思想善于把握关键,能把时代的洪流疏导,在洪流的下游挖一些渠道,从而能比较容易地处治它,事半功倍,“无为而无不为”,这是一种好办法。但这洪流冲击力的大小,我们怎样判断呢?也就是我们怎样决断我们用什么方法呢?这不仅需要多读历史书,因历史有重演的味道,孔子也说“温故而知新”,还要善于观察社会,从而达到“因人施教”,事半功倍。

  知行合一不仅是一种理想,更应该是一种行动习惯,无论是我们的先贤,还是近现代西方管理大师,他们的贡献可以引领我们去完成属于我们的时代使命,而比使命更重要的是行动。

  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所总结出的管理理论,启蒙了包括我在内的中国企业经营者与管理研究学者,我们花了整整20年引进、学习与消化,同时运用到中国企业管理实践中。正是这20年学习的努力,终于在今天,中国领先企业站到了世界舞台上,并逐步成为全球领先者,伴随而来的,就是中国管理研究领域,也会有机会站在世界舞台上,并成为引领者。

  “每一代人都需要新的革命。”托马斯·杰斐逊留下了这样的遗嘱,它令一代又一代不同国籍与文化背景的人激动。对于我而言,正是这个时代,赋予一个中国企业蓬勃发展的机遇,整整一代中国企业家与中国企业的崛起与发展,让全世界各地的人看到一个生机勃勃、日益强大的中国。当我可以置身于这鲜活之中,中国企业以及企业家所尝试、探索、学习以及创新的实践,充盈了每个研究的话题,预示着可能出现的崭新理论,投身其中,让我有着取之不尽的源泉。所以从我踏入管理学研究领域那一天开始,整整20年的见证,让我能够一次又一次地去寻找属于中国领先企业的研究价值,才有了这些作品呈现给大家。

  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及华章公司,感谢前总经理周中华、副总经理王磊、前副总经理张渝涓女士10年来的一贯支持;感谢我的策划编辑袁璐先生细致而又全面的帮助,在我写作过程中经常与我讨论和交流;感谢程琨编辑极为仔细、认真地为丛书的每本书校对;感谢在过去20多年的时间里,愿意与我一起深入研究的那些领先的中国企业、企业家及团队成员,如新希望、美的、TCL、华为、广东威创、创维、南方航空、星光集团等,他们的成长时间以及持续的发展,让我得以在实践的第一线真切理解和感受;感谢一直陪伴着我的研究伙伴,如曹洲涛、乐国林、赵海然、刘祯、宋一晓、马胜辉、陈鸿志等;感谢引领我的两位导师苏东水教授、赵曙明教授,正是你们的引领与陪伴,我才可以坚持做下去;感谢我所遇到的所有学生,你们的实践、疑惑以及勇气给了我驱动力量;感谢华南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北京大学三所大学给了我滋养的支持;最后感谢我的家人,他们一直默默地支持,才会让我毫无顾虑地去做各种尝试。

  感恩在我从教30周年的日子里,机械工业出版社及华章公司帮助我整理和出版了这套丛书,虽然这不是我过去30年所研究和写作的全部,但是已经 中国管理问题10大解析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中国管理问题10大解析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管理问题10大解析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中国管理问题10大解析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尚来恭候学长的从天而降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还没来得及仔细阅读,陈春花老师的书内容比较深刻,揭露了很多企业内部应该变化的东西,很喜欢?

评分

不错,应该是正版的,物流很快。

评分

催单

评分

被推荐。确实不错

评分

陈教授的书,关注已久。陈教授既是西学东用的学者,又是认真实践理论的企业家,探索的即是理论又是实践真知,不矫揉造作,不文字堆砌…浅显易懂。

评分

好好学习,提升自己。

评分

【微信:学友报到 Q995572468】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中国管理问题10大解析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