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民国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它是古代中医与现代中医的转折点。这一时期造就了很多集理论与临床于一体的中医大家,他们扎实的中医基本理论功底与丰富的临证实践,加上难得的中西汇通的开放思想,使其学术思想与临证实践对于当代中医极具指导意义!本套丛书甄选其中特色鲜明,且临证特点突出的7位医家,将其具有临证指导意义与价值的药学论著与方剂学论著汇编成册,希望通过此种方式使读者深刻领悟各医家遣方用药的奥旨,以便用于自己的临床实践中。其中包括《孟河大家丁甘仁方药论著选》《绍派伤寒何廉臣方药论著选》《临床大家张锡纯方药论著选》《医药学家曹炳章方药论著选》《岭南名医卢朋著方药论著选》《医学大家秦伯未方药论著选》《理论大家恽铁樵方药论著选》。适合中医临床从业人员、中医药院校在校学生、中医药爱好者阅读使用。
内容简介
《临床大家张锡纯方药论著选》节选自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从药物与医方两方面进行论述。
药物部分精选了79味常用药物,从性味归经、煎服方法、配伍化裁到诸家论述等方面进行介绍。张氏以《神农本草经》为宗,旁参他家本草论著,并结合实践,去伪存真。对所载药物,多附录临证验案进行阐发,论证结合,相得益彰。
医方部分收方176首,分为治阴虚劳热方、治阳虚方、治大气下陷方等33个类别。其中,既有自制之方,又有化裁古人之方,还收录他人验方,中西合璧,囊括内科、外科、妇科和儿科常见疾病的治疗,汇集其多年临证经验之精华。论述医理,深入浅出,条分缕析。方后所附验案,有理有据,不拘一格。
张氏崇古尊经,《临床大家张锡纯方药论著选》中对医理的阐发均溯源《内经》《难经》,在药性药用的认识上推崇《神农本草经》,而在组方配伍上取法《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并能对历代医家的经验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张锡纯(1860-1933)。字寿甫,河北省盐山县人,近代中医学界的医学泰斗,中西医结合实践的先驱者,创立的许多有效的制方,部分制方为现代方剂学所收录。
丛书总主编 王致谱
王致谱,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内民国医史文献研究专家。同时具有丰富中医临床经验。重视中医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对各种常见病的诊疗有丰富的阅历。他推崇民国名医丁甘仁、何廉臣、张锡纯等医家学术思想。整理出版多部民国医家中医药著作,收到读者广泛好评。
目录
药物详解
1.石膏解
2.人参解(附:人参形状考)
3.西洋参解
4.黄芪解
5.山萸肉解
6.白术解
7.赭石解
8.山药解
9.地黄解
10.甘草解(附:甘草反鲢鱼之质疑)
11.朱砂解
12.鸦胆子解
13.龙骨解
14.牡蛎解
15.石决明解
16.玄参解
17.当归解
18.芍药解
19.芎劳解
20.大黄解
21.朴硝、硝石解(附:朴硝炼玄明粉法)
22.厚朴解
23.麻黄解
24.柴胡解
25.桂枝解
26.三七解
27.滑石解
28.牛膝解
29.远志解
30.龙胆草解
31.半夏解
32.瓜蒌解
33.天花粉解
34.干姜解
35.生姜解
36.附子、乌头、天雄解
37.肉桂解
38.知母解
39.天门冬解
……
处方学
精彩书摘
《临床大家张锡纯方药论著选》:
1.石膏解
石膏之质原为硫养轻钙①化合而成,其性凉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为清阳明胃腑实热之圣药,无论内伤、外感用之皆效,即他脏腑有实热者用之亦效。《神农本草经》原谓其微寒,其寒凉之力远逊于黄连、龙胆草、知母、黄柏等药,而其退热之功效则远过于诸药。《神农本草经》谓其微寒,则性非大寒可知。且谓其宜于产乳,其性尤纯良可知。
盖言其性不甚寒凉,可用于产后也。乃后世注《神农本草经》者,不知产乳之乳字原作生字解,而竟谓石膏能治妇人无乳,支离殊甚。要知产后无外感之热,石膏原不可用。若确有外感实热,他凉药或在所忌,而独不忌石膏,以石膏之性非大寒,乃微寒也。是以汉季张仲景所著《金匮》中有竹皮大丸,治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中有石膏。夫乳中者,生子之时也,其烦乱呕逆必有外感之实热也,此实通《神农本草经》石膏主产乳之义以立方也。
石膏,医者多误认为大寒而煅用之,则宣散之性变为收敛(点豆腐者必煅用,取其能收敛也),以治外感有实热者,竟将其痰火敛住,凝结不散,用至一两即足伤人,是变金丹为鸩毒②也。迨至误用煅石膏偾③事,流俗之见,不知其咎在煅不在石膏,转谓石膏煅用之其猛烈犹足伤人,而不煅者更可知矣。于是一倡百和,遂视用石膏为畏途,即有放胆用者,亦不过七八钱而止。夫石膏之质甚重,七八钱不过一大撮耳。以微寒之药,欲用一大撮扑灭寒温燎原之热,又何能有大效。是以愚用生石膏以治外感实热,轻证亦必至两许;若实热炽盛,又恒重用至四五两,或七八两,或单用,或与他药同用,必煎汤三四茶杯,分四五次徐徐温饮下,热退不必尽剂。如此多煎徐服者,欲以免病家之疑惧,且欲其药力常在上焦、中焦,而寒凉不至下侵致滑泻也。盖石膏生用以治外感实热,断无伤人之理,且放胆用之,亦断无不退热之理。惟热实脉虚者,其人必实热兼有虚热,仿白虎加人参汤之义,以人参佐石膏亦必能退热。盖诸药之退热,以寒胜热也,而石膏之退热,逐热外出也。是以将石膏煎服之后,能使内蕴之热息息自毛孔透出,且因其含有硫养轻,原具发表之性,以之煮汤又直如清水,服后其寒凉之力俱随发表之力外出,而毫无汁浆留中以伤脾胃,是以遇寒温之大热势若燎原,而放胆投以大剂白虎汤,莫不随手奏效。其邪实正虚者,投以白虎加人参汤,亦能奏效。
盖石膏之所以善治寒温者,原恃其原质中之硫养轻也。若煅之,其硫养轻皆飞去,所余之钙经煅即变质,若误服之,能将人外感之痰火及周身之血脉皆为凝结锢闭。是以见有服煅石膏数钱脉变结代,浸至言语不遂,肢体痿废者;有服煅石膏数钱其证变结胸,满闷异常,永不开通者;有服煅石膏数钱其周身肌肉似分界限,且又突起者。盖自有石膏煅不伤胃之语,医者轻信其说以误人性命者实不胜计矣。故凡用生石膏者,宜买其整块明亮者,自监视轧细(凡石质之药不轧细,则煎不透)方的。若购自药房中难辨其煅与不煅,迨将药煎成,石膏凝结药壶之底,倾之不出者,必系煅石膏,其药汤即断不可服。
且尝历观方书,前哲之用石膏,有一证而用至十四斤者(见《笔花医镜》);有一证而用至数十斤者(见吴鞠通医案);有产后亦重用石膏者(见徐灵胎医案,然须用白虎加人参汤,以玄参代知母,生山药代粳米)。然所用者皆生石膏也。
【附案】子某,七岁时,感冒风寒,四五日间,身大热,舌苔黄而带黑。孺子苦服药,强与之即呕吐不止。遂单用生石膏两许,煎取清汤,分三次温饮下,病稍愈。又煎生石膏二两,亦徐徐温饮下,病又见愈。又煎生石膏三两,徐徐饮下如前,病遂全愈。夫以七岁孺子,约一昼夜间,共用生石膏六两,病愈后饮食有加,毫无寒中之弊,则石膏果大寒乎?抑微寒乎?此系愚初次重用石膏也。故第一次只用一两,且分三次服下,犹未确知石膏之性也。世之不敢重用石膏者,何妨若愚之试验加多以尽石膏之能力乎?
……
前言/序言
在中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民国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它是古代中医与现代中医的转折点。在此时期,由于西医的强势造访,并携着“科学”以高姿态来论;中医除了以理论之,更注重的是以临床实效来争取话语权。因此,这一期造就了很多集理论与临床于一体的中医大家,如张锡纯、丁甘仁、恽铁樵等。他们的中医学著作,除了阐明中医学理,也大都具有较强的临床指导作用。而在这些著作中,最能体现他们临床经验与学术精华的,则集中在他们对药物应用与处方的阐释方面。为了能够更便于学习民国医家的学术经验,并将之用于临床与研究,我们此次精选了民国时期有代表性的七位名医:丁甘仁、张锡纯、恽铁樵、何廉臣、曹炳章、秦伯未、卢朋著,并将他们的药学与方剂学著作汇编成册,使读者更易于把握他们的临床经验与学术要点。通过方药互参,更便于临床医生将前辈们的经验转化到实践应用中,这对于传承民国中医学术和发扬中医的临床实用性都将起到良好作用。
此次的方药选集囊括了中医方药学著作的诸多层面,例如在方剂著作方面,不但有医家们的处方经验集,还有方剂学的教材讲义、方剂的科普通俗读物、膏方集、中成药手册等。所选的著作也均是方药学中该方向的代表性著作,如卢朋著的《方剂学讲义》,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方剂学教材;秦伯未的《膏方大全》,在当时的膏方著作中几乎无出其右者。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编校中,曹炳章的《规定药品考正》与《经验随录方》,系由曹氏的手稿首次整理问梓,弥足珍贵。因时间与水平有限,还望读者们对此次编校的不足予以指正。
临床大家张锡纯方药论著选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