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
《中公版·2018公务员录用考试专项教材:言语理解与表达》是由中公教育公务员考试研究团队在充分研究国家及地方公务员考试大纲与言语理解与表达历年真题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
????本书具有以下四大特色:
????1.融合教学经验,传授备考策略。本书融合中公师资多年教学经验,设置“中公教你如何备考”板块,从题型解读、考情详析、备考攻略三个方面指导考生备考。?
????2.优化知识体系,实现讲练结合。本书结合言语理解与表达的考查内容,将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同时在讲解基础知识的同时,配备典型真题、专项巩固练习和专项自测训练,实现讲练结合。
????3.巩固强化技巧,提升实战能力。本书以真题为蓝本,研究考试规律,总结出了各题型的解题技巧,帮助考生把握做题规律,做到举一反三。
????4.扫码即听微课,视频讲解伴学。本书在典型真题部分实现“一题一码”的同时,在“中公教你如何备考”和各部分开头“视频讲解”板块均设置了二维码,考生扫码即可观看对应视频。
????购书享有移动自习室:核心考点轻松学+在线题库任意练+考友圈答疑解惑+视频直播免费看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8公务员录用考试专项教材:言语理解与表达》是由中公教育公务员考试研究团队在充分研究国家及地方公务员考试大纲与言语理解与表达历年真题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本书根据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众多、考点繁杂的特点,整体分为四个部分——逻辑填空、阅读理解、语句表达和扩展题型,并将每个部分的核心考点细分为多个专项。
????各专项内容基本按照“讲解基础知识、提供知识导读、设置专项点拨”的模式展开讲解,由浅入深,夯实解题基础。同时,配以“典型真题、专项巩固练习和专项自测训练”让大家熟悉各专项考点的具体考查方式,并进行针对性训练和测试,查漏补缺,另外,在所有典型真题部分,实现了“一题一码”,扫码即可听微课,学习对应题目内容。
????同时,在本书开头还设置了“中公教你如何备考”板块,在每部分开头设置了“视频讲解”板块,而且均配备了同步视频,只要扫描二维码即可观看。
目录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解读(1)
言语理解与表达考情详析(3)
言语理解与表达备考攻略(5)
走进逻辑填空(7)
专项一把握辨析实词的角度(7)
一、从意义方面入手辨析(8)
1.词义的侧重点(8)
2.词义的轻重程度(9)
3.词语的适用对象(10)
二、从色彩方面入手辨析(12)
1.词语的感情色彩(12)
2.词语的语体色彩(14)
3.词语的形象色彩(15)
三、从用法方面入手辨析(18)
1.词语的习惯搭配(18)
2.词语的语法功能(20)
专项自测训练(21)
专项二警惕成语的设错陷阱(27)
1.望文生义(27)
2.褒贬误用(29)
3.张冠李戴(31)
4.谦敬错位(32)
5.轻重失度(34)
6.侧重失当(35)
7.语法错误(37)
8.重复赘余(38)
专项自测训练(40)
专项三掌握常考关联词的用法(46)
一、常见关联词的类型(46)
二、易混关联词的区别(49)
专项自测训练(51)
专项四掌握逻辑填空的解题方法(55)
一、对应分析法(55)
1.解释关系(56)
2.反对关系(58)
3.并列关系(60)
4.递进关系(61)
5.顺承关系(63)
二、语素分析法(64)
1.相异语素分析法(65)
2.扩展组词法(66)
3.反义推导法(67)
三、选项分析法(68)
1.相同语素选项(69)
2.形象色彩选项(70)
3.专业术语选项(70)
专项自测训练(72)
专项五熟悉常见词语的意义和用法(78)
一、核心词表——常考近义词语30例(78)
二、核心词表——常考易误成语50例(87)
走进阅读理解(95)
专项一主旨归纳(95)
一、关键词语识别法(95)
1.总结词(95)
2.强调词(97)
3.高频词(98)
4.关联词(100)
5.态度词(101)
6.引出研究成果的词语(102)
7.表引用的词语(104)
二、文段结构分析法(105)
1.总分结构(105)
2.转折结构(111)
3.并列结构(114)
三、错误选项排除法(117)
专项自测训练(122)
专项二细节判断(129)
一、常见错误选项类型(129)
1.过于绝对(129)
2.偷换概念(130)
3.无中生有(131)
4.混淆时态(132)
5.以偏概全(133)
6.逻辑混乱(134)
7.推断错误(136)
8.颠倒黑白(137)
二、需注意的五类词语(138)
1.表肯否的副词(138)
2.表数量及数量变化的词语(138)
3.时间词(139)
4.并列词与表选择关系的词语(139)
5.表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关联词语(140)
专项自测训练(140)
专项三推断下文(148)
一、关注尾句(148)
1.提出一个概念(148)
2.指出一种现象(149)
3.得出一个结论(149)
二、排除三种信息(150)
1.排除前文信息(150)
2.排除本文信息(151)
3.排除无关信息(151)
三、锁定材料结构(151)
1.对比(151)
2.转折(152)
专项自测训练(152)
专项四词句理解(156)
一、遵循就近原则(156)
二、层次划分法(157)
三、修辞提示法(158)
四、代入验证法(159)
专项自测训练(159)
专项五标题添加(163)
一、提炼议论文标题的方法(163)
二、提炼说明文标题的方法(163)
三、提炼散文标题的方法(164)
四、提炼新闻标题的方法(165)
五、提炼寓言标题的方法(166)
专项自测训练(167)
专项六寓意理解(171)
一、尾句提示法(172)
二、对比推导法(173)
三、排除法(174)
专项自测训练(175)
专项七文章阅读(179)
一、题型简介(179)
二、考点精讲(182)
三、解题指津(192)
四、真题详析(198)
专项自测训练(213)
走进语句表达(219)
专项一语句排序(219)
1.关注首尾句(219)
2.抓住关联词(220)
3.重视指代词(221)
4.注意逻辑顺序(222)
5.注意承启关系(223)
专项自测训练(224)
专项二语句填充(230)
1.话题统一(230)
2.前后照应(231)
3.句式一致(232)
4.意境协调(233)
专项自测训练(234)
专项三病句辨析(239)
一、病句的七大类型(239)
二、病句辨析方法(244)
1.结构分析法(244)
2.词语标识法(244)
专项自测训练(246)
专项四标点使用(251)
1.问号(251)
2.顿号(252)
3.逗号(253)
4.冒号(254)
5.引号(255)
6.省略号(256)
7.括号(257)
8.书名号(258)
专项自测训练(259)
专项五修辞运用(262)
十种常见修辞格(262)
专项自测训练(265)
专项六句法结构(268)
一、句子的六大成分(268)
二、五大特殊句式(269)
专项自测训练(272)
走进扩展题型(275)
专项一字词注音(275)
专项自测训练(280)
专项二错别字(282)
专项自测训练(285)
专项三词语使用(287)
专项自测训练(289)
专项四语气辨析(291)
专项自测训练(292)
专项五诗词鉴赏(294)
专项自测训练(298)
专项六文言知识(300)
专项自测训练(307)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308)
精彩书摘
中公教你如何备考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解读
言语理解与表达是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必考题型,无论是国考还是省考,其占比都举足轻重。那么言语理解与表达究竟是什么,又考查什么内容呢?在2017年国考大纲中是这样描述的: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内容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常见的题型有:阅读理解、逻辑填空、语句表达等。”
通过2017年国考大纲我们可以看出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阅读理解、逻辑填空和语句表达上,而在地方省考中还会出现部分扩展题型。接下来我们将对各种题型进行介绍。
1.逻辑填空
逻辑填空,又称选词填空,是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重要题型,主要考查内容为实词、成语、虚词,考查形式包括一空、两空、三空等。
【2017·国家】实际上,靠强制手段和利益驱使评上的“文明城市”,只不过是罢了。只有每一位市民发自内心地“文明城市”理念,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做文明有礼的城市人,“文明城市”自然。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自欺欺人认同水到渠成B.沽名钓誉拥护不期而至
C.装腔作势赞同实至名归D.掩耳盗铃维护名副其实
本题综合考查了实词和成语。第一空,句意为靠强制手段和利益驱使评上的“文明城市”并不是真正的“文明城市”。“装腔作势”指拿腔拿调,故意做作想引人注意或吓唬人。填入与句意不符,排除C。第二空,与“理念”搭配,“维护”不恰当,排除D。第三空,“水到渠成”比喻有条件之后,事情自然会成功;“不期而至”指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对应“只有……自然……”的表述,此处强调的是功到自然成,“水到渠成”填入更恰当。故本题选A。
逻辑填空的考查形式为给出一个句子或一个文段,去掉其中的一个、两个或更多的词语,要求考生结合所给句子或文段的语境以及所供选择的词语的含义,来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填入句子或文段的空缺处,使其意思表达得最准确、完整。该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实词、成语、虚词的含义及用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对语境的分析能力等。更多内容详见本书第一部分。
2.阅读理解
在公务员考试中,阅读理解包括片段阅读和文章阅读两种题型,其中片段阅读为国家公务员和多数地方公务员考试阅读理解部分的主要考查内容,占比较大。片段阅读的考点包括主旨归纳、细节判断、词句理解、推断下文、标题添加和寓意理解等。
【2017·国家】自明清以来,大众对于国史最熟悉的段落,大概是“三国”,这主要得力于罗贯中所写的史传文学《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据实指陈,非属臆造”,但题材取舍、人物描写、故事演绎则广纳传说和野史素材,并借助艺术虚构。在受众那里,《三国演义》经常被当作三国信史,故清代史家章学诚称其“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以至观者往往为之惑乱”。这种“惑乱”,就是信史与史传文学两者间的矛盾性给读者带来的困惑。“文”与“史”固然不可分家,但又不能混淆,也不能相互取代。一旦以“文”代“史”,便会导致“惑乱”。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A.史传文学的生命力在于适度的史学真实性
B.史传文学是文学性与史学价值的对立统一
C.人们应避免落入以“文”代“史”的窠臼
D.“文史分家”是评价史传文学的重要标准
本题考查主旨归纳。文段以《三国演义》为例说明信史和史传文学两者之间的矛盾性会给读者带来困惑,由此引出对“文”“史”关系的论述,由“‘文’与‘史’……不能混淆,也不能相互取代。一旦以‘文’代‘史’,便会导致‘惑乱’”可知,文段主要说的是不能以“文”代“史”。故本题选C。
片段阅读的形式为给出一个文段,提出一个问题,要求考生结合文段内容,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该题型主要考查考生把握文段主旨观点、提炼文段细节信息等能力。更多内容详见本书第二部分。
文章阅读是阅读理解的另一种题型,通常只出现在部分省(市)的考试中。但时隔14年,2017年国考文章阅读强势回归。这类题目一般是给出一篇文章,然后给出几个小题,要求考生根据文章的理解来回答问题。其考查内容涉及逻辑填空、语句排序、语句填充、主旨观点、细节判断、词句理解、推断下文、标题添加等。解答这类题目需要准确把握文章内容,并结合各题型的对应解题方法来寻找正确答案。
3.语句表达
语句表达是近年来公务员考试中的常考题型之一,虽然题量较阅读理解和逻辑填空少,但其却是一类复杂的题型。它包含的小题型较多,常见的有语句排序、语句填充、病句辨析、标点使用、修辞运用和句法结构等。
【2017·国家】现在许多学者在讨论“全球变暖”这一话题时,常将其作为“科学问题”来讨论。实际上,在涉及这种超长时段的复杂问题时,现在许多标准的科学验证方法都是有局限性的,因而从历史的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有其特殊意义。但众所周知,历史学家在建构历史时,必须依赖史料之外的东西,而“全球变暖”涉及长时段的气候变迁,文字记载往往十分缺乏,只能通过地质材料间接推测;而且地球不是人类,它的行为和规律,不可能借助“史料之外的东西”来推测。所以,。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全球变暖”目前仍然是科学所无法确定的问题
B.将“全球变暖”视为一个历史问题显然是不妥的
C.讨论“全球变暖”比通常的历史学课题难度更大
D.积累丰富准确的地质材料形成证据链很难实现
本题考查语句填充。文段首先指出将“全球变暖”作为“科学问题”来讨论其实并不恰当,而从历史的角度来讨论有其特殊意义,接着以“但”转折说明关于“全球变暖”的文字记载十分缺乏,且又不能借助“史料之外的东西”来推测,也就是说从历史角度来讨论全球变暖具有一定难度。A、D两项未提到“历史”这一重要信息,排除。B项与前文“从历史的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有其特殊意义”相悖,排除。故本题选C。
语句表达考查形式多样,其中以语句排序和语句填充最为常见,病句辨析次之。其他小题型,诸如标点使用、修辞运用和句法结构等,在公务员考试中涉及较少,解答这些小题型,只需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即可。更多内容详见本书第三部分。
4.扩展题型
扩展题型是指阅读理解、逻辑填空、语句表达之外的其他题型,在国考中不会出现,而在个别地方公务员考试中会有零星涉及,主要包括字词注音、错别字、词语使用、语气辨析、诗词鉴赏、文言知识等。
【2016·上海】下列各句语气最委婉的一句是:
A.一下暴雨就开启“看海”模式,这无疑应该引起城市管理者的重视。
B.一下暴雨就开启“看海”模式,这难道不应该引起城市管理者的重视吗?
C.一下暴雨就开启“看海”模式,这是不是应该引起城市管理者的重视呢?
D.一下暴雨就开启“看海”模式,这恐怕不能不引起城市管理者的重视了。
本题考查语气辨析。A项“无疑应该”语气非常肯定;B项“难道不应该”反问加强了语气;D项“不能不”双重否定表肯定,语气较强。C项“是不是”有商量的意味,语气最委婉,故当选。
扩展题型中,字词注音、错别字、词语使用、语气辨析均属于语文基础知识类题目,本身较为简单,靠平时的积累和一定的语文基础即可解答,而诗词鉴赏和文言知识则需要考生具备相关的素养才能解答。考生可根据真题,有选择性地进行复习。更多内容详见本书第四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考情详析
言语理解与表达是国家和地方公务员考试的必考题型,只是在内容的考查和题量的分配上有所区别。以下是2016—2017年国考和部分省(市)考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题型题量分布状况。
【全新修订·重磅上市】 《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全攻略》 —— 洞悉考情,精炼考点,助您精准制胜! 【图书特色】 本套《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全攻略》凝聚了长期一线教学经验和对历年考情考制的深入研究,旨在为广大公务员录用考试的考生提供一套全面、系统、高效的学习方案。本书紧密围绕“言语理解与表达”这一核心科目,聚焦考试的重点、难点、考点,力求用最精炼的语言、最清晰的脉络,帮助考生掌握得分技巧,提升解题能力,最终在考试中脱颖而出。 一、 紧扣最新考试大纲,精准把握命题趋势 本书编写团队深入研究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最新大纲,对近几年考试真题进行海量数据分析,精准提炼出考试的核心考点、高频考点以及易考的“陷阱点”。我们关注考试形式的变化,也关注考察能力的深化。无论是传统的逻辑填空、片段阅读,还是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的语句表达、病句辨析等题型,本书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讲解和分析,确保内容与考试要求同频共振,让您的备考不走弯路,直击考点。 二、 体系化梳理,构建完整知识框架 “言语理解与表达”看似零散,实则蕴含着严谨的逻辑和规律。本书打破题型壁垒,从宏观到微观,系统地梳理了言语理解与表达的知识体系。 核心能力解析: 开篇即对“言语理解与表达”所考察的核心能力进行深度剖析,包括但不限于:准确理解词语含义、辨析句子逻辑关系、把握文章主旨、推断作者意图、理解隐含信息、运用语言的准确性、连贯性、得体性等。理解这些基本能力,是掌握各类题型的基础。 题型化精讲: 针对公务员考试中常出现的各类题型,如: 逻辑填空: 重点讲解词语辨析的原则(语境、感情色彩、搭配、词形等),分析实词、虚词的辨析方法,归纳高频词语的用法及易混淆点,提供“语境代入法”、“排除法”、“对比法”等实用技巧。 片段阅读: 详细解读各种提问方式(主旨句、细节理解、推断判断、细节辨误、代词指代、词语理解等),教授识别文段结构(总分、分总、总分总、并列、递进、转折等),传授“黄金三句法”、“排除法”、“同义替换法”等快速定位答案的技巧。特别关注对隐含信息和作者态度的推断。 语句表达(含病句辨析): 系统梳理病句的常见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简洁、不连贯、不得体、歧义等),提供具体的修改思路和纠错方法,并结合最新真题讲解,帮助考生迅速准确地找出并改正病句。 其他题型: 对可能出现的其他题型,如数字、图表信息分析等,也进行了必要的介绍和解题思路的梳理。 专题突破: 针对考生普遍感到困难的专题,如:逻辑关系(因果、并列、转折、递进、假设、条件等)的辨析、虚拟语气、情感色彩的判断、作者态度的推断、常识判断在言语理解中的应用等,进行专项突破训练,彻底扫清理解障碍。 三、 真题案例贯穿,学以致用强化实效 理论知识的学习最终要落脚于解题。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每讲的知识点、方法论都紧密结合近几年国家及各省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真实试题进行阐释和讲解。 精选真题: 我们从海量的历年真题中精选出最具代表性、最能体现命题规律的题目,作为案例进行深度剖析。 题目解析详尽: 每一个真题的解析都力求做到: 准确锁定考点: 指出该题考查的是哪个知识点或哪种能力。 分析题干信息: 引导考生如何快速从题干中提取关键信息。 剖析选项特征: 分析四个选项的异同,以及它们与题干的关联度。 揭示解题思路: 详细阐述使用何种方法、遵循何种逻辑来排除错误选项,找到正确答案。 点明易错点: 提示考生在做这类题目时容易出现的思维误区,帮助考生避免“二次错误”。 举一反三: 通过对真题的深度解析,帮助考生掌握“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将掌握的知识和技巧迁移到其他类似题目上,提升解题的效率和准确率。 四、 科学的训练体系,循序渐进提升能力 为了让考生在掌握知识点之后能够有效地进行巩固和提升,本书设计了科学的训练体系: 章节随练: 在每一章节的知识点讲解之后,都配有精心设计的随练题目,供考生即时巩固所学内容。 专题强化: 针对核心考点和易错点,设置了专题性的强化练习,帮助考生进行针对性训练,逐个击破难点。 模拟演练: 在图书的最后部分,我们会提供高质量的模拟试卷,帮助考生在模拟考试环境中检验学习效果,提前适应考试节奏,熟悉考场氛围,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 五、 语言通俗易懂,排版科学清晰 我们深知,学习的过程应该是轻松且高效的。因此,本书在语言表达上力求通俗易懂,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用最贴近考生理解的方式进行讲解。同时,本书在排版设计上也煞费苦心,采用清晰的层次结构、醒目的标题、多样的字体和颜色区分,使得重点内容一目了然,提升阅读体验,减轻学习压力。 【本书内容构成】 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精要解析 第一章: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考察深度解析 第二章: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高频考点梳理 第三章:言语理解与表达核心解题方法论 第二部分:逻辑填空题型精讲与突破 第四章:实词辨析:词义、词性、搭配、感情色彩 第五章:虚词辨析:常见虚词的用法与辨析 第六章:语境填空:逻辑关系与语体风格 第七章:逻辑填空专项训练与易错点分析 第三部分:片段阅读题型精讲与突破 第八章:片段阅读题型分类与识别 第九章:主旨观点题:快速定位与精准概括 第十章:细节理解与推断判断题 第十一章:细节辨误与隐含信息解读 第十二章:片段阅读专项训练与高分技巧 第四部分:语句表达与病句辨析精讲 第十三章:语句连贯与语序调整 第十四章:病句类型识别与修改方法(一):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 第十五章:病句类型识别与修改方法(二):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简洁、不连贯、不当 第十六章:语句表达与病句辨析专项训练 第五部分:模拟演练与备考指导 第十七章:高分模拟试卷(一) 第十八章:高分模拟试卷(二) 第十九章:模拟试卷答案与解析 第二十章:备考策略与临场指导 【适用人群】 参加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考生 参加各省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的考生 备考事业单位、三支一扶、特岗教师等其他公职类考试中涉及言语理解与表达科目的考生 希望系统提升自身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社会人士 【温馨提示】 本书为独立编写,内容严谨,体系完整。学习本书,请务必按照章节顺序,循序渐进。建议考生在学习过程中,结合历年真题进行练习,并对照本书的解析,深入理解解题思路。持之以恒,必有所获! 让我们一起,用知识武装头脑,用技巧征服考场,用实力圆梦公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