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3
◎应对变化,你需要学习不被替代的工作方法!算法和机器人正在取代人类很多重复性工作,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人类的价值与位置是“创意”,因为创意是从无中生有。
◎管理创意人员、创意生产的系统方法!对于管理人员来说,未来的员工都将成为创意人员,如何激发个体的创意,顺利实现创意的生产,《创意,未来的工作方式》将提供一套有系统、可实践的方法!
◎陈春花、徐小平、吴晓波、许知远、吴声等联合推荐!
知识工作者已成过去,创意工作者才是未来
工作的本质是创意
纵观我们身处的世界,除了自然美景,世间或伟大或平凡的事物,几乎都是人观念革新的产物,它们多数是我们在工作过程中群体创意的产物。
从工业时代到知识时代,大多数人通过掌握新知、持续学习,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回报;但进入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为标志的新时代,单纯的学习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人的要求。算法和机器人正在取代人类很多重复性工作,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人类的价值与位置是“创意”,因为创意是从无中生有。
现在,我们要做的不再只是学习和利用外部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发挥自身的创意潜能,掌握群体创意的法则。
《创意,未来的工作方式》对百年以来的价值创造群体变迁进行梳理,作者结合自身的丰富实践经验指出,创作者、程序员、管理者、创业者是未来创意人的典型原型,并总结提炼群体创意管理的四要素:个体的创意、创意的组织、创意的体系、创意的产品。本书还提供了一系列创意管理工具、创意思考方法,可作为我们创意工作和生活的的指引。
方军,资深互联网人,跨界于技术、管理与内容。曾任创业邦执行总裁、现代传播集团CTO。曾任职于搜狐网和《经济观察报》、《清华管理评论》,有超过15年的互联网与知识产业从业经验。喜欢读书和编码,持续多年研究创意相关议题,自2010年起在《第一财经周刊》等财经媒体开设专栏探讨创意管理。
导 言 我们都是创意工作者
第一章 创意:未来的工作与生存方式
Part 1: 创意管理四要素:从灵感到产品
第二章 创意个体的挣扎
第三章 把创意变成产品
第四章 让创意与组织相容
第五章 建立创意的体系
Part 2: 创意管理方法论:掌握创意的工具
第六章 怎么找到正确的问题
第七章 怎么将创意落实
Part 3: 创意思维方式:思考的技术
第八章 面对外部:向外感受创意的压力
第九章 面对内心:从内心发现创意之源
第十章 面对他人:创意领导之道
第十一章 面对失败:创意就是应对失败的过程
第十二章 结语:创意管理五力
附录:创意养成地图:创意管理75 本书
后记
创意,未来的工作与生存方式
人的创意是当下的核心资源,如何认识和发掘人的创意资源,这个议题被从不同的层面提出和探讨,比如在经济社会、创新创业、公司管理等方面。在创意产业被关注的鼎盛时期,知名经济学家理查德·佛罗里达在《创意阶层的崛起》a一书中提出“我们现在的经济是一个由人类创意提供动力的经济”,他揭示和定义了一个占美国工作人口30%的创意阶层(creative class),让世人第一次深刻感受到可能出现的社会变革。从社会群体意义上,他特别提出,“创意人士不再被视为传统的破坏者,而是成为新的社会主流”。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创业热潮席卷全球,越来越多的杰出人才加入创业大潮。“精益创业”运动在埃里克·莱斯同名著作的推动下,深受中国高科技创业者欢迎。埃里克·莱斯从自己的互联网产品开发和创业经历出发,提出创业管理方案,他试图解决的是一个宏大议题:“这些(创新创业)失败最令人痛心的地方,不仅在于造成了员工、企业和投资人的经济损失,还在于它造成了我们文明中最宝贵资源的巨大浪费——对于人们的时间、热忱和技能的浪费。”
谷歌现任执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在和互联网最聪明的几万人才一起工作多年后,他总结谷歌工程师们的特质,并命名当下公司最需要的关键群体——“创意精英”(creative genius)。理查德·佛罗里达关注的是整体的社会与经济层面,埃里克·莱斯关注的是怎么有效利用人的创意资源,埃里克·施密特关注的则是在公司组织中怎么管理这个群体:“创意精英是一个极其难以管理的群体,在老旧的管理体制中尤其如此,因为无论你付出多少努力,都无法管理这些人的想法。如果你无法管理创意精英的想法,就必须学会管理他们进行思考的环境,让他们乐于置身其中。”
在创意方法、创造力、大脑与人工智能等领域,也有很多围绕如何发掘人的创意潜能的看法。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创始院长、设计公司IDEO联合创办人戴维·凯利推动“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成为备受关注的公司群体创意创新方法,他把设计师们熟悉的观察、原型等方法普及推广到商业和日常生活领域。台湾知名舞台剧导演赖声川也以所著的《赖声川的创意学》把戏剧领域的创意思维方法推而广之。
在这样的大势之下,围绕创意有两个核心议题:怎么激发个体的创意潜能?怎么激发群体的创意潜能?关于激发个体的创意潜能有很多著作,但关于群体的创意方法还有待研究。本书试图以激发群体的创意潜能为主要目标,将各个领域的经验汇集成创意管理模型。在深入讨论之前,我们要先尝试“重新定义创意”:
· 回顾创意的群体
· 界定创意人的“原型”
· 定义创意的管理
与狭义的和惯常的创意定义不同,以下在讨论创意时,关注的不是新想法的迸发,而是如何把想法变成体系;关注的不是个体的创意过程,而是群体的创意,也就是一群人共同建立体系的过程。我们所缺的从来都不是创意或想法,而是如何把想法变成体系,体系由很多人组成、运作,最终产生成果。这里所说的创意人指的是那些“解决问题的人”和“构建系统的人”,无论他是艺术家、工程师、管理者、创业者,还是程序员、运营人员、写作者等。创意工作的本质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系统地解决问题。
在《精益创业》一书中,埃里克·莱斯特别强调了体系在互联网和高科技创业中的意义。100多年前,弗雷德里克·泰勒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写下一个现在依然有价值的观点,强调了体系的价值。他写道:
我们将来会认识到,我们的领导者们必须是培养形成的,就像天生胜任一样,而且,任何一个伟大人物(处于旧的人事管理体制下的)都无法和一批经过适当组织而有效协作的普通人一竞短长。
过去,人是第一位,将来,体系必须是第一位的。这并不意味着不再需要伟大人物。恰恰相反,任何好的体系的第一目标必须是发掘第一流的人才,并在系统管理之下,使最佳人才能比以前更有把握、更迅速地提升到领导岗位上来。
创意的群体
我们需要放长眼光,从工业化以来工作群体(也是社会的主要创造群体)的变迁来看现在及未来的创意群体究竟是谁。理查德·佛罗里达的区分较为简单直接,他按获得酬劳的方式把100年来的工作群体变迁分为劳工阶层、服务阶层和创意阶层,分别对应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创意经济三种经济形态。不过,如果更细致地按时间顺序描绘出工作群体的变换、学者们对他们的命名,我们会对创意的群体有更深入的认知。
以雅虎1996年首次公开募股为标志,互联网产业历经泡沫、破灭和发展,已经将过往设想的信息社会变成活生生的现实。以阿里巴巴、百度、腾讯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已经深入影响了众多产业、经济发展以及几乎每个人的生活。互联网创业也影响了很多人。网景(Netscape)创始人、硅谷知名风险投资家马克·安德森在2011年发出惊人宣言,“软件正在吞噬整个世界”。2016年,由算法驱动的阿尔法围棋(AlphaGo)打败韩国围棋九段李世石,这是继20年前人工智能在人机大战中战胜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之后的又一个标志性事件。互联网、软件、算法、数据、计算能力等的影响与日俱增,其背后的主要群体(程序员们)也应被归入创意人的行列。
自工业革命以来,工作群体,也就是主要的价值创造群体,大体经历了如下的8个典型人群,我们可以通过对他们的回顾了解人的创意所发挥的作用:
· 工厂工人
· 办公室工作人员/白领
· 经理人
· 服务业工作者
· 知识工作者
· 狭义创意产业工作者
· 程序员
· 高科技创业者
现代社会的第一个组织化生产与创造的群体是“工厂工人”,从他们开始,我们进入了大规模制造的时代。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工厂是组织化生产的象征,工人是工作群体的形象。工厂发展的关键节点是亨利·福特所创造的汽车生产流水线。对如何管理工人的典型理论是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通过对工人动作的记录、分析和优化来提高效率。
最初,对流水线上的工人有个基本假设,就是他们只要带着手来就够了。这一点很快就发生了变化。但除此之外,工厂与工人再没有什么变化,并且仅有的一点变化也慢慢地隐入社会发展的背景之中。近几十年来唯一的重大变化是日本式工厂管理(特别是丰田精益生产)的兴起,它把工人视为有智能、有能动性的人,生产线也从由“机器”主导变成由“人”来主导,因而有人把日本式工厂称为“创意工厂”。
取代工人中心角色的是办公室里的工作人员,在20世纪50年代,威廉·怀特曾用“组织人”界定这一群体。其后这一群体不断扩大,现在依然是组织化创造事物的主要力量。在灯火通明、四季如一的写字楼里工作的人,是现在我们对主流工作者的印象,就像20世纪很长一段时间工人占据城市工作者主流一样。这个群体常常被通俗地称为“白领”,但由于办公室工作者或白领涵盖的范围过广,已经失去界定工作方式的意义,而常被用来进行生活方式的界定。
服务经济已经成为社会的主要经济产业,消费服务业和专业服务业都在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位置。服务经济的工作者,除了部分专业服务业如广告、咨询等少数领域外,并没有鲜明的群体工作特征。广告、咨询等领域是创意驱动的,它们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也被广泛地推介到行业之外。
与工厂生产同期出现的重要角色是管理者,后来的组织人的典型形象也是管理者、经理人。管理者是工作者的一个横切面,这个群体横贯组织的上中下,承担管理职责,涵盖从创始人、董事会、CEO(首席执行官)、各级管理者直到基层的一线管理者。
现在,管理已经变成理论与实践极其丰富的领域,是整个社会的显学之一。管理发展的关键节点有三个:(1)德鲁克定义管理;(2)明茨伯格界定高层管理者的角色;(3)科特区分管理与领导,并定义领导的职能为变革。在过去100年中,管理最强的潮流是,认为管理可以和具体业务分开,把理性化引入其中。这种潮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一整套培养管理者的商学院MBA(工商管理硕士)课程。商学院体系化地培养经理人的课程虽然不断受到一些挑战,比如曾经有流行观点认为设计学院将取代商学院,但商学院的地位始终牢固。在互联网公司快速发展之后,公司对管理人才的需求发生剧烈变化,传统行业也被互联网影响,需要转型和变革,这个从需求端而来的变化可能会促进商学院的变化。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工厂工人、办公室工作人员、服务业工作者、管理者这四个群体之外,新工作群体在不断涌现,组织化生产创造的核心群体正在发生变化,许多研究者试图通过命名来界定这种群体的新变化。
最早出现,也曾经是处于最显要地位的是“知识工作者”,这一概念由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盛行于20世纪末。当时大众普遍认为,知识成为核心生产资源,我们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工作者的自我认知,影响了很多人的工作方式和成效。
同样抓住更多眼球的是设计、艺术、传媒、服务、广告、营销等狭义创意产业领域,这个领域既有“明星”,又能被直接地感受到。我们的讨论一直使用“创意”“创意人”“创意工作者”“创意管理”这些词,也正是受到了狭义创意产业工作者的影响,他们的一些思维和工作特征可能是未来创意群体的关键特征。虽然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是商业人物,但他身上汇聚了人们对狭义的创意产业工作者的很多想象。
……
序 我们都是创意工作者
除了自然美景,世间伟大或平凡的事物几乎都是人的观念变革的产物,其中多数是我们在工作过程中群体创意的产物。
我们每个人都是“创意工作者”。进入21世纪时盛行的“知识工作者”说法,已经不能反映我们的现在与未来。从工业时代到知识时代,我们要掌握新知,我们强调持续地学习。进入新时代,只是学习新知识还不够,我们需要运用创意,创意是无中生有。
我们正在进入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为标志的时代,算法和机器人正在取代我们的很多重复性工作,留给人类的是创意的位置。
我们现在要关心的问题不再是如何学习和利用外部的知识,而应关注我们自身的创意潜能:怎么在工作中发挥创意?怎么在工作中达成创意成果?适合创意的工作方式是什么样的?
我将用一整本书来回答这些问题,探讨创意和未来工作的关系。我们将一起定义创意管理,一起了解创意方法论,一起思考创意。但在开始之前,我们先看几个基本问题:谁是创意工作者?我们相信自己有创意吗?我们为什么会浪费自己的创意?
谁是创意工作者
每个人都是创意工作者。
艺术家是创意工作者,设计师是创意工作者,小说家、作家是创意工作者。
广告人、传媒人、视频导演、教师、商业领袖、创业者、经理人、产品设计师、营销人、商务经理、工程师、互联网创业者、程序员、产品经理、运营人员……都是创意工作者。
一言以蔽之,所有人都是创意工作者。创意工作者的划分标准不是行业、专业、工作形式,而是他/她是否在运用自己的创意潜能。
当然,对创意工作的内核我们有界定,创意工作的本质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系统地解决问题。
系统地解决问题,是最高级别的创意。这也是为什么我会认为,创业者、程序员是典型的创意工作者。
我们相信自己有创意吗
很多人觉得没法发挥创意,其实这是因为他们不相信自己有创意潜能。他们不相信自己有从无到有创造的能力,自己有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己有系统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意是我们的本能,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奇思妙想,但渐渐地,我们会压制自己的不同想法,不再说出来,更不用说将之实现。我们把创意的责任交给了他人,而且不知道自己已经做了这样的选择。
实际上,在谈到学习时,我们也处在类似的情境中。有些人到了一定阶段之后,就会抗拒新事物,不愿意学习,不相信自己还有学习能力。组织中的人,不相信组织可以通过学习持续地改善,认为自己把工作做了就可以了。正确的看法应该是,我们永远都能学习新事物。
我们都有学习的能力。看看周围,我们现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是在五年前、十年前根本就不存在的。
我们都有创意的潜能。当面对一个问题时,我们应相信自己可以用更有创意、更优雅、更高效、更系统的方式解决它。相信,就有创意。
我们为什么会浪费自己的创意
很多时候,我们还会浪费创意。当我们浪费食物、浪费资源时,我们很不安,但当浪费创意潜能这一我们最宝贵的资产时,我们却无动于衷:不断的低水平重复;产品设计被废弃;未经深思的创业很快失败;开发的软件程序无法改进,不得不废弃或重写……这里讨论的被浪费的创意,都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从我们头脑中的创意狂想落实成了有形的事物,不是人们的白日梦。我们所忧心被浪费掉的是已经让很多人付出了创意努力的东西。
产生这种浪费的原因是我们没有掌握创意管理的方法。我定义的创意管理四要素就是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我们怎么激发个体创意,我们怎么组织人,我们怎么建立体系,以及我们怎么把创意凝聚到“产品”中。
这一步步的过程,就是把创意想法逐步夯实,凝聚众人的智慧,变成实在的事物。
创意还要掌握方法论,创意的本质就是思考。因此在创意管理的四要素之后,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分别探讨创意方法论和创意思维方式。我希望自己能以这样的努力帮助人们不再浪费创意潜能。
我们都是创意工作者。未来,我们因创意而获得生存的理由。
创意,未来的工作方式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创意,未来的工作方式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全新包装挺好
评分全新包装挺好
评分价格实惠,购物只选京东。
评分速度快,送货很及时。
评分可分开第四栋金鑫经典的就是拉开
评分物美价廉不错不错哦哦哦
评分慢慢看
评分很不一样的书籍,全新的角度,看后很受启发
评分还没开始看,书和物流不错。
创意,未来的工作方式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