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地台西缘及南缘寒武纪地层及三叶虫动物群

鄂尔多斯地台西缘及南缘寒武纪地层及三叶虫动物群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袁金良,张文堂,朱兆玲 著
图书标签:
  • 鄂尔多斯地台
  • 寒武纪
  • 地层
  • 三叶虫
  • 古生物
  • 地质学
  • 地质构造
  • 生物地层学
  • 古地理
  • 内蒙古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04197
版次:1
商品编码:1208234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古生物志 总号第199册 新乙种第36号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1-01
页数:548
字数:13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详细记载陕西、山西、宁夏、内蒙等地的7条寒武系剖面,系统描述三叶虫5目,28科93属,225种(未定种),其中10新属,1新亚属,50新种,自上而下可划分为14个三叶虫带。根据三叶虫属种的地质时限和地理分布,将本区的寒武系与国内外同期地层进行了精确对比。探讨了中朝地台西区寒武系岩相变化规律以及中朝地台区寒武纪三叶虫的分类及演化趋向

目录

目录
一、绪言 1
二、鄂尔多斯地台寒武系研究简史 3
三、鄂尔多斯地台西缘及南缘寒武纪地层 4
四、尔多斯地台西缘及南缘寒武纪三叶虫属种的地层分布及分带 22
五、鄂尔多斯地台西缘及南缘寒武系岩相变化 35
六、华北地台区寒武纪三叶虫的分类及演化趋向 36
七、系统古生物学描述 47
三叶虫纲 Trilobita Walch,1771 47
球接子目 Agnostida Salter,1864 47
球接子亚目 Agnostina Salter,1864 47
胸针球接子科 Peronopsidae Westergrd,1936 47
胸针球接子属 Peronopsis Hawle et Corda,1847 47
球接子科 Agnostidae MCoy,1849 48
砂球接子亚科 Ammagnostinae pik,1967 48
砂瘤球接子属 Ammagnostus pik,1967 48
美球接子属 Formosagnostus Ergaliev,1980 49
古盘虫亚目 Eodiscina Kobayashi,1939 (emend. Jell in Whittington et al.,1997) 50
古盘虫科 Eodiscidae Raymond,1913 50
中华佩奇虫属 Sinopagetia Zhang et Yuan,1981 50
沟佩奇虫属(新属) Sulcipagetia Yuan et Zhang,gen. nov. 52
耸棒头虫目 Corynexochida Kobayashi,1935 54
耸棒头虫亚目 Corynexochina Kobayashi,1935 54
叉尾虫科 Dorypygidae Kobayashi,1935 54
库廷虫属 Kootenia Walcott,1889 54
拟油栉虫属 Olenoides Meek,1877 63
叉尾虫属 Dorypyge Dames,1883 64
光盖虫亚目 Leiostegiina Bradley,1925 66
光盖虫科 Leiostegiidae Bradley,1925 66
短袍虫属 Meropalla pik,1967 66
拟庄氏虫属 Chuangioides Chu,1959 66
孙氏盾壳虫科 Sunaspidae Zhang et Jell,1987 67
孙氏盾壳虫属 Sunaspis Lu in Lu et Dong,1952 67
小孙氏盾壳虫属 Sunaspidella Zhang et Yuan,1981 69
光滑盾壳虫属 Leiaspis Wu et Lin in Zhang et al.,1980b 72
古孙氏盾壳虫属(新属) Palaeosunaspis Yuan et Zhang,gen. nov. 73
褶颊虫目 Ptychopariida Swinnerton,1915 74
钝锥虫科 Conocoryphidae Angelin,1854 74
毕雷氏虫属 Bailiella Matthew,1885 74
噢卡瑟氏虫属 Occatharia lvaro,2007 76
褶颊虫科 Ptychopariidae Matthew,1887 77
贺兰山盾壳虫属(新属) Helanshanaspis Yuan et Zhang,gen. nov. 77
清水河虫属 Qingshuiheia Nan,1976 78
始褶颊虫属 Eoptychoparia Rasetti,1955 80
三湾虫属 Sanwania Yuan in Zhang et al.,1980a 81
原波曼虫属 Probowmania Kobayashi,1935 82
小原波曼虫属 Probowmaniella Chang,1963 85
小丹寨虫属 Danzhaina Yuan in Zhang et al.,1980 87
小水峪虫属 Shuiyuella Zhang et Yuan in Zhang et al.,1980b 89
原波曼形虫属 Probowmanops Ju,1983 91
小乌海虫属 Wuhaina Zhang et Yuan,1981 91
后围眼虫属 Metaperiomma An in Duan et al.,2005 93
乌海盾壳虫属(新属) Wuhaiaspis Yuan et Zhang,gen. nov.94
东方褶颊虫属 Eosoptychoparia Chang,1963 96
雪松虫科 Cedariidae Raymond,1937 97
陌南头虫属 Monanocephalus Lin et Wu in Zhang et al.,1980b 97
副甲劳虫属 Parajialaopsis Zhang et Yuan in Zhang et al.,1980b 100
卢氏宽壳虫科 Luaspididae Zhang et Yuan,1981 101
卢氏宽壳虫属 Luaspides Duan,1966 101
井上虫科 Inouyiidae Chang,1963 106
井上虫属 Inouyia Walcott,1911 106
井上虫亚属 Inouyia (Inouyia) Walcott,1911 106
球井上虫亚属 Inouyia (Bulbinouyia) Yuan in Yuan et al.,2012 107
沟井上虫亚属(新亚属) Inouyia (Sulcinouyia) Yuan et Zhang,subgen. nov. 108
先井上虫属 Catinouyia Zhang et Yuan,1981 110
拟井上虫属 Parainouyia Lin et Wu in Zhang et al.,1980b 112
中卫虫属 Zhongweia Zhou in Zhou et al.,1982 114
假井上虫属 Pseudinouyia Zhang et Yuan in Zhang et al.,1995 116
窄井上虫属(新属) Angustinouyia Yuan et Zhang,gen. nov. 119
武安虫科 Wuaniidae Zhang et Yuan,1981 120
武安虫属 Wuania Chang,1963 120
芮城盾壳虫属 Ruichengaspis Zhang et Yuan in Zhang et al.,1980b 123
拟武安虫属 Wuanoides Zhang et Yuan,1981 124
小太子虫属 Taitzuina Zhang et Yuan,1981 126
宽劳伦斯虫属 Latilorenzella Kobayashi,1960b 128
淮南虫属 Huainania Qiu in Qiu et al.,1983 129
侯马虫属 Houmaia Zhang et Wang,1985 130
大野营虫属 Megagraulos Kobayashi,1935 132
谜团虫科 Ignotogregatidae Zhang et Jell,1987 134
五虎山虫属 Wuhushania Zhang et Yuan,1981 134
拟斯氏盾壳虫属(新属) Paraszeaspis Yuan et Zhang,gen. nov. 136
野营虫科 Agraulidae Raymond,1913 138
似野营虫属 Plesiagraulos Chang,1963 138
原始小奇蒂特尔虫属 Protochittidilla Qiu,1980 142
拟小奇蒂特儿虫属 Parachittidilla Lin et Wu in Zhang et al.,1980b 143
毛孔野营虫属 Poriagraulos Chang,1963 145
后野营虫属 Metagraulos Kobayashi,1935 146
劳伦斯虫科 Lorenzellidae Chang,1963 148
劳伦斯虫属 Lorenzella Kobayashi,1935 148
井上形虫属 Inouyops Resser,1942 150
矛刺井上虫属 Lonchinouyia Chang,1963 152
晋南虫属 Jinnania Lin et Wu in Zhang et al.,1980b 153
似围眼虫属 Plesioperiomma Qiu,1980 155
裂头虫科 Crepicephalidae Kobayashi,1935 156
截尾虫属 Temnoura Resser et Endo,1937 156
群星虫属 Asteromajia Nan et Chang,1982b 157
异尾虫属 Idioura Zhang et Yuan in Zhang et al.,1980b 159
四角尾虫属 Tetraceroura Chang,1963 159
牛心山虫属(新属) Niuxinshania Yuan et Zhang,gen. nov. 160
原附栉虫科 Proasaphiscidae Chang,1963 161
原附栉虫属 Proasaphiscus Resser et Endo in Kobayashi,1935 161
中条山盾壳虫属 Zhongtiaoshanaspis Zhang et Yuan in Zhang et al.,1980b 166
伊朗虫属 Iranoleesia King,1955 168
伊朗虫亚属 Iranoleesia (Iranoleesia) King,1955 168
小原附栉虫亚属 Iranoleesia (Proasaphiscina) Lin et Wu in Zhang et al.,1980b 170
迈克盾壳虫属 Michaspis Egorova et Savitzky,1968 173
小山西虫属 Shanxiella Lin et Wu in Zhang et al.,1980b 174
小山西虫亚属 Shanxiella (Shanxiella) Lin et Wu in Zhang et al.,1980b 174
稷王山虫亚属 Shanxiella (Jiwangshania) Zhang et Wang,1985 176
岗德尔虫属 Gangdeeria Zhang et Yuan in Zhang et al.,1980b 177
小光颊虫属 Lioparella Kobayashi,1937 179
河南虫属 Honania Lee in Lu et al.,1963a 183
大眼虫属 Eymekops Resser et Endo in Kobayashi,1935 183
裸甲虫属 Psilaspis Resser et Endo in Kobayashi,1935 184
豫晋虫属 Yujinia Zhang et Yuan in Zhang et al.,1980 187
燕山虫属 Yanshaniashania Jell in Jell et Adrain,2003 188
小荷叶岭虫属 Heyelingella Zhang et Yuan in Zhang et al.,1980b 189
小东北虫属 Manchuriella Resser et Endo in Kobayashi,1935 190
江苏头虫属 Jiangsucephalus Qiu in Nan et Chang,1982b 191
道坪虫属 Daopingia Lee in Yin et Lee,1978 192
拟小山西虫属(新属) Parashanxiella Yuan et Zhang,gen. nov. 193
假裂头虫属 Pseudocrepicephalus Chu et Zhang in Chu et al.,1979 195
登封虫科 Tengfengiidae Chang,1963 196
登封虫属 Tengfengia Hsiang,1962 196
登封虫亚属 Tengfengia (Tengfengia) Hsiang,1962 196
鲁国虫亚属 Tengfengia (Luguoia) Lu et Zhu,2001 197
贺兰山虫科 Holanshaniidae Chang,1963 198
贺兰山虫属 Holanshania Tu in Wang et al.,1956 198
原刺头虫属 Proacanthocephala zdikmen,2008 200
沟肋虫科 Solenopleuridae Angelin,1854 200
拟沟肋虫属 Parasolenopleura Westerg�|rd,1953 200
沟颊虫属 Solenoparia Kobayashi,1935 201
沟颊虫亚属 Solenoparia (Solenoparia) Kobayashi,1935 202
似沟颊虫亚属 Solenoparia (Plesisolenoparia) Zhang et Yuan in Zhang et al.,1980b 207
沟颊形虫属 Solenoparops Chang,1963 209
千里山虫属(新属) Qianlishania Yuan et Zhang,gen. nov. 211
小粗糙虫属 Squarrosoella Wu et Lin in Zhang et al.,1980b 214
歧途小金刺虫属 Erratojincella Rudolph,1994 215
高颊虫属 Hyperoparia Zhang in Qiu et al.,1983 217
小拱顶虫属(新属) Camarella Zhu,gen. nov. 219
壮头虫科 Menocephalidae Hupé,1953a 220
长清虫属 Changqingia Lu et Zhu in Qiu et al.,1983 220
拟捲尾虫属(新属) Eiluroides Yuan et Zhu,gen. nov. 221
李三虫科 Lisaniidae Chang,1963 222
李三虫属 Lisania Walcott,1911 222
原李三虫属(新属) Prolisania Yuan et Zhu,gen. nov. 224
瘤太子虫属 Tylotaitzuia Chang,1963225
拟豫晋虫属 Parayujinia Peng,Babcock et Lin,2004b 226
附栉虫科 Asaphiscidae Raymond,1924 227
光颊虫属 Lioparia Lorenz,1906 227
小礼泉虫属(新属) Liquanella Yuan et Zhang,gen. nov. 229
小无肩虫科 Anomocarellidae Hupé,1953a 230
小无肩虫属 Anomocarella Walcott,1905 230
光滑北山虫属 Liopeishania Chang,1963 230
光滑北山虫亚属 Liopeishania (Liopeishania) Chang,1963 231
诸暨虫亚属 Liopeishania (Zhujia) Ju in Qiu et al.,1983 232
东方无肩虫属(新属) Orientanomocare Yuan et Zhang,gen. nov. 233
陶思沟虫属(新属) Taosigouia Yuan et Zhang,gen. nov. 234
双刺头虫科 Diceratocephalidae Lu,1954a 235
圆劳伦斯虫属 Cyclolorenzella Kobayashi,1960 235
九龙山虫属 Jiulongshania Park,Han,Bai et Choi,2008 236
平鲁盾壳虫属 Pingluaspis Zhang et Wang,1986 237
栉虫目 Asaphida Salter,1864 238
鄂尔多斯虫科 Ordosiidae Lu,1954 238
太子虫属 Taitzuia Resser et Endo in Kobayashi,1935 238
博山虫属 Poshania Chang,1959 238
影子盾壳虫属(新属) Sciaspis Zhu,gen. nov. 239
刺尾虫科 Ceratopygidae Linnarsson,1869 240
似植轮虫属 Haniwoides Kobayashi,1935 240
无肩虫科 Anomocaridae Poulsen,1927 241
切尾虫属 Koptura Resser et Endo in Kobayashi,1935 241
始切尾虫亚属 Koptura (Eokoptura) Yuan in Yuan et al.,2012 241
锦西壳虫属 Jinxiaspis Guo et Duan,1978 242
两狼山虫属 Lianglangshania Zhang et Wang,1985 245
中华无肩虫属(新属) Sinoanomocare Yuan et Zhang,gen. nov. 246
似无肩虫属 Anomocarioides Lermontova,1940 247
孟克虫科 Monkaspidae Kobayashi,1935 248
孟克虫属 Monkaspis Kobayashi,1935 248
裂肋虫目 Lichida Moore,1959 249
德氏虫科 Damesellidae Kobayashi,1935 249
海勃湾虫属 Haibowania Zhang,1985 249
蝴蝶虫属 Blackwelderia Walcott,1906 250
副蝴蝶虫属 Parablackwelderia Kobayashi,1942b 253
宽甲虫属 Teinistion Monke,1903 254
参考文献 256
属种索引 293
英文摘要 303
图版说明 495

精彩书摘

  《鄂尔多斯地台西缘及南缘寒武纪地层及三叶虫动物群》:
  词源 striata,—us,—um,拉丁语,具条纹的,指新种的鞍前区和眼前翼上具条纹。
  正模 头盖NIGP62985—453(图版73,图1),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岗德尔山东山口,寒武系第三统徐庄阶Poriagraulos nanus带。
  材料 1块头盖标本。
  描述 头盖突起,近乎四方形,长13.0 mm,两眼叶之间宽17.0 mm;背沟在头鞍两侧窄深,在头鞍之前较浅;头鞍短,突起,截锥形,前端圆润,约为头盖长的1/2,中线位置有低的中脊,前侧角有一对前坑,在前坑与第四对头鞍沟之间形成一对小凸起,具四对窄深的侧头鞍沟,第一对(S1)深长,向后斜伸,第二对(S2)窄长,位于头鞍相对位置的中部,微微向后斜伸,第三对(S3)窄长,位于眼脊内端稍下方,近乎平伸或微向前内方斜伸,第四对(S4)短,位于眼脊内端,微向前内方斜伸;颈环突起,宽度均匀,中后部有一小的颈疣,颈沟窄而清楚,两侧向前斜伸;固定颊宽,平缓突起,向背沟和后边缘沟平缓下倾,在两眼叶之间为头鞍宽的6/7;眼脊粗壮,突起,白头鞍前侧角稍后微向后斜伸,眼叶中等偏长,弯曲呈弓形,位于头鞍相对位置的中后部,略大于头鞍长的1/2;前边缘沟浅,鞍前区宽,平缓突起,前边缘较宽,微向前上方翘起,中部下凹,后缘呈脊状突起;鞍前区和眼前翼上有放射状条纹:后侧翼窄(纵向),宽(横向);后边缘沟浅窄,后边缘窄,平缓突起;面线前支自眼叶前端强烈向外分散向前伸,至琢沟呈圆弧形向内斜切前边缘于头盖的前侧缘,后支短,向侧后方斜伸。
  比较 新种与模式种Tengfengia latilimbata Hsiang,1962的主要区别是头盖较横宽,头鞍前侧角处有一对小凸起,四对窄长的侧头鞍沟,粗壮的眼脊,壳面没有大小不同的瘤点。
  产地层位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岗德尔山东山口(N228),胡鲁斯台组Poriagraulos nanus带。
  ……
《鄂尔多斯地台西缘及南缘寒武纪地层及三叶虫动物群》图书简介 本书深入探讨了鄂尔多斯地台西缘及南缘地区寒武纪地层的地层学特征、沉积环境演化,并对该区发现的三叶虫动物群进行了系统、精细的生物地层学和古生物学研究。本书内容涵盖了该区域寒武系自下而上各统、阶的地层划分、岩性组合、沉积相类型及其与构造背景的相互关系,同时对数千枚三叶虫化石标本进行了形态学描述、分类命名及生物地理学分析,力求构建一个详实可靠的寒武纪地层格架与演化序列。 第一部分:区域地质背景与地层学基础 本书首先对研究区的地质构造背景进行了概述,重点阐述了鄂尔多斯地台作为克拉通内部稳定地块的形成与演化历史,特别是寒武纪地台边缘的活动性及其对沉积记录的影响。对研究区内出露的寒武系地层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考察记录与室内薄片分析。 1. 区域构造地质环境: 详细描述了研究区所处的华北板块西缘及南缘的构造格局。阐述了前寒武纪基底的性质、出露范围,并分析了寒武纪沉积旋回与区域性地壳运动的耦合关系。特别关注了与山西隆起、阿拉善地块等相邻构造单元的接触关系,这些关系直接控制了寒武纪沉积盆地的形态与物源供给。 2. 寒武系地层划分与对比: 本书遵循国际地层委员会的最新建议,并结合中国北方区域地层划分方案,对研究区寒武系进行了系统的地层学研究。 下寒武统: 重点剖析了研究区下寒武统(包括早期、中期、晚期)的沉积序列。在西缘地区,通常以一套以浅海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为主的组合为代表,详细记录了从底砾岩、砂岩到灰岩、泥灰岩的岩性变化规律。在南缘地区,则可能出现更厚的海相碳酸盐岩层段。对关键的界线层位,如与震旦系(新近纪)的接触关系,无论是整合接触还是不整合接触,均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和沉积学描述。 中寒武统: 详细研究了中寒武统的沉积特征,该统常代表了海侵作用的延续或调整期。在部分地区,可能出现海平面上升背景下的深水页岩或台地相灰岩。对标志性的岩层组合,如富含特定化石或具有特定地球化学特征的层位,进行了物性分析。 上寒武统: 阐述了上寒武统的沉积特征,该统的沉积往往受区域性构造升降和海平面变化的影响更为显著,可能出现海退或火山活动的记录。对灰岩、白云岩的相序演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分析了其与古生物群落的对应关系。 3. 沉积环境与相带分析: 基于岩相、沉积构造(如交错层理、泥裂、钙质结核等)以及微相分析(如颗粒组成、泥晶、化石碎片含量),本书重建了鄂尔多斯地台边缘在寒武纪不同时期的古沉积环境。分析了从潮坪、浅滩到台地斜坡、乃至盆地深处的沉积相演化序列。对硅质岩、白云岩的成因机制进行了探讨,以揭示古海洋水文地球化学条件。 第二部分:寒武纪三叶虫动物群的生物地层学与古生物学 本书的核心内容是对研究区寒武纪地层中发现的数千枚三叶虫化石标本的系统研究,旨在利用三叶虫为地层提供精确的生物地层划分和时代归属。 1. 生物地层学框架构建: 指数化石的确定与应用: 筛选并确定了数种在研究区具有良好代表性和地层指示意义的三叶虫属种,作为划分寒武纪主要阶和亚阶的生物地层标志。例如,不同种类三叶虫(如特定类型的帽状属、特定眼饰的物种)在垂直分布上的精确位置被记录,用于构建高分辨率的生物地层序列。 组合带划分: 根据优势三叶虫的出现、繁盛和绝灭事件,在关键剖面上建立了详细的“三叶虫组合带”,并将其与国内外已建立的寒武纪标准序列(如澳大利亚、中国典型地区)进行精确对比和校正。 2. 三叶虫的系统古生物学描述: 本部分是对研究区发现的主要三叶虫类群进行的物种级别详细描述。 形态学特征: 对每一物种(包括新建立的属种)的头甲、胸部、尾甲的结构、轮廓、眼的大小与位置、眼饰的类型(如柱状眼、扁平眼)、节段划分、以及中轴和肋的形态进行了精确的、定量的形态学描述。 分类系统: 遵循最新的古生物学分类体系,对所发现的化石进行了属种的归属和定名。重点关注了该地区特有的、对古地理格局有指示意义的“特有种”或“区域性物种”。 优势类群分析: 详细研究了如裂肋目、节肢目、鲎形目等不同目在不同地层段的演化趋势和生态适应性变化。例如,对早寒武世大量涌现的具复杂眼饰三叶虫的演化脉络进行了细致的考察。 3. 古生物生态学与生物地理学: 古生态重建: 通过分析特定三叶虫物种的形态特征(如厚壳与薄壳、眼的大小与光照强度、体型结构与底栖习性)与相应岩相的对应关系,推断寒武纪海洋生物的古生态结构。探讨了台地边缘(如浅滩)与盆地(如深水区)三叶虫群落的生态差异。 生物地理学意义: 对比分析了鄂尔多斯地台西缘及南缘发现的三叶虫与其他古地理单元(如华北板块内部、阿拉善地块、西域地块)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研究成果为古板块拼合模型和寒武纪全球生物区系划分提供了重要的古生物学证据,揭示了该地区在寒武纪全球海洋生物扩散与区域隔离中的独特地位。 总结与展望 本书综合运用地层学、沉积学和古生物学方法,为鄂尔多斯地台西缘及南缘寒武纪地质历史提供了迄今为止最详尽的科学记录。研究成果不仅为区域地质填图和资源勘探(如与油气、矿产相关的地层对比)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丰富了对全球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及其环境背景的认识。未来的研究将集中于更精细的同位素定年技术在关键地层界面上的应用,以期对三叶虫演化速率进行更精确的校准。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对地质和生命演化史略有涉猎的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深入了解特定区域早期生命形态的著作,《鄂尔多斯地台西缘及南缘寒武纪地层及三叶虫动物群》这本书无疑给了我极大的惊喜。作者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对鄂尔多斯地台西缘和南缘的寒武纪地层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研究。书中对不同地质单元的划分、岩性描述、以及沉积环境的推断,都展现了作者对区域地质背景的深刻理解。这不仅为我们理解该区域的古地理格局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也为后续的三叶虫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地质基础。而书中对三叶虫动物群的专题研究,更是本书的亮点所在。作者不仅对该区域发现的各类三叶虫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描述,还对其形态特征、生物地理分布、以及古生态环境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通过对这些三叶虫化石的解读,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寒武纪时期生物多样性的演变,以及地球生命的早期进化历程。书中配有大量的精美化石图片和地质图件,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古老的地质时代,亲眼目睹那些奇特生命的繁荣与变迁。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通往远古世界的大门!我一直对地球的早期生命形态充满好奇,而《鄂尔多斯地台西缘及南缘寒武纪地层及三叶虫动物群》这本书,就像一本详细的地图,指引着我们去探索那段波澜壮阔的生命演化史。作者在对鄂尔多斯地台西缘和南缘的寒武纪地层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梳理了这一时期复杂多变的地质构造和沉积环境,这为理解当时古地理格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令人兴奋的是,书中对三叶虫动物群的详尽描述,那些早已消失在地球深处的奇特生物,通过作者精细的描绘和分析,仿佛又重新活了过来。那些形态各异、尺寸悬殊的三叶虫,它们曾经如何生活?如何繁衍?又如何在这个星球上留下它们生命的痕迹?这些问题都在书中得到了细致的解答。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化石产地的地理位置、地层柱状图的详细标注,以及对每一类三叶虫的分类、鉴定、埋藏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深入探讨。每一次翻阅,都仿佛亲身站在那片古老的土地上,用手指触摸着亿万年前的岩石,感受着那些微小生命曾经的辉煌。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的专著,更是一部引人入胜的自然历史画卷,让我对地球的过去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彻底刷新了我对远古生物的认知。我一直对地球早期生命充满好奇,《鄂尔多斯地台西缘及南缘寒武纪地层及三叶虫动物群》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地质向导,带着我深入探索了鄂尔多斯地台西缘和南缘这片神秘土地的寒武纪地层。作者的叙述详尽而生动,从地层的形成过程到沉积环境的演变,都为读者构建了一个清晰的古地理图景。最令我惊叹的是书中对三叶虫动物群的精彩呈现。那些曾经统治着早期海洋的奇特生物,如今只能在化石中寻觅它们的踪迹,而这本书,则以最科学、最细致的方式,将它们重新带到我们眼前。书中对各种三叶虫的详细描述,无论是它们那令人着迷的外骨骼结构,还是它们在那个时代所扮演的生态角色,都让我为之着迷。每一次阅读,我都能感受到作者对这份古老遗产的热爱和尊重,以及他们为解开生命演化之谜所付出的努力。这本书不仅是一份科研成果,更是一次对生命起源的深情回望,让我更加敬畏自然的神奇与伟大。

评分

对于任何对古生物学,尤其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感兴趣的读者来说,《鄂尔多斯地台西缘及南缘寒武纪地层及三叶虫动物群》这本书绝对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作者深入研究了鄂尔多斯地台西缘及南缘的寒武纪地层,为我们勾勒出了那个古老时代的地貌和沉积特征。书中对不同地层单元的详细阐述,包括其岩石类型、厚度变化以及沉积序列,都为理解该区域的地质演化过程提供了关键信息。而本书的核心内容——三叶虫动物群的研究,更是让我大开眼界。那些形态各异、结构精巧的三叶虫,它们是寒武纪海洋的代表性生物。作者不仅对这些三叶虫的分类系统进行了严谨的梳理,还对其形态学特征、演化关系以及生态习性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书中对每一种三叶虫的详细描述,包括其头部、胸部和尾部的结构,以及附肢和眼睛的特征,都充满了科学的严谨性。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了解了鄂尔多斯地区寒武纪的三叶虫种类,更对三叶虫作为古生物学研究的重要窗口有了更深的认识,它们是解读地球生命史的无声证人。

评分

这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对我来说,它更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奇妙旅程。我一直对“古生物”这个词汇充满了浪漫的想象,而《鄂尔多斯地台西缘及南缘寒武纪地层及三叶虫动物群》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对那个遥远时代的探索欲望。作者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将鄂尔多斯地台西缘和南缘这片古老区域的寒武纪地层一一剖析,如同侦探般追踪地质演变的蛛丝马迹。书中对不同地层单元的岩性特征、沉积序列、以及可能的地质事件进行了细致的描述,这些信息对于构建该区域寒武纪时期的地质历史框架至关重要。而最让我着迷的,莫过于书中对三叶虫动物群的详尽解读。那些如同宇宙飞船般奇特的三叶虫化石,它们承载着生命起源的秘密。书中对不同三叶虫类群的形态特征、演化脉络、以及在特定地层中的分布规律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让我得以窥见那个生命大爆发时代的壮丽景象。读这本书,我仿佛能看到那些古老的海洋中,三叶虫们在海底自由游弋,它们是那个时代的主宰,也是地球生命史上的重要篇章。每一个化石的细节,每一次分类的讨论,都充满了作者的匠心独运,让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科学探索的魅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