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高等院校文科教材。书中结合社会发展分章论述中国语言学的演进、变化,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学家、语言学著作,评述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学成果。
第一章绪论1
一、 中国语言学史研究的对象和任务1
二、 正确对待语言学史中的继承问题7
三、 研究语言学史要以马克思主义爲理论指导10
第二章先秦时期的语言研究13
一、 概述13
二、 先秦诸子关于语言、文字问题的讨论29
三、 荀子的语言学思想35
荀子?正名(节録)40
第三章秦汉魏晋时期的语言研究43
一、 概述43
二、 我国古代第一部语言学专着《尔雅》54
尔雅注序郭璞67
三、 扬雄的语言观及其《方言》一书的成就69
方言注序郭璞94
扬雄答刘歆书95
刘歆与扬雄书98
四、 许慎的语言观及其《説文解字》一书的成就100
説文解字序许慎119
五、 探求汉语语源的专着《释名》125
六、 汉末魏晋时期的语言研究134
第四章南北朝至明代的语言研究149
一、 概述149
二、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韵书170
切韵序陆法言199
顔氏家训?音辞篇顔之推204
三、 宋代的韵书211
四、 元明时代的北音韵书251
五、 宋元时代的等韵学271
六、 宋明时期的古音研究298第五章清代的语言研究307
一、 概述307
二、 顾炎武的古音学研究308
音学五书序顾炎武317
三、 古音学研究的全盛时期319
六书音均表序戴震338
四、 古代语言学的继承和发展354
广雅疏证序段玉裁394
五、 语法研究的兴起396
第六章“五四”运动後的中国现代语言学411
一、 “五四”运动和中国现代语言学的産生411
二、 语文改革新领域的开拓420
附録扬雄《方言》的研究427
主要参考书目511
後记517
再版後记521
对于《中国语言学史》这本书,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它所展现出的学术脉络的严谨与清晰。作者在梳理中国语言学发展史时,并没有简单地罗列人物和著作,而是将不同时期、不同学派的思想进行有机串联,揭示了它们之间的继承与发展关系。例如,在探讨宋代学者的音韵研究时,作者不仅介绍了他们的主要成就,还着重分析了他们如何继承了前代的学说,又如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见解,为后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对于沈约等人提出的“四声八病”理论,作者用非常详尽的篇幅进行了剖析,并引用了大量当时的文献资料作为佐证,让我对这一理论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刻理解。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一些学术争议时所展现出的客观公正的态度,他既不回避不同观点的存在,又能以史为据,分析各方言论的合理之处。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使得这本书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也为我提供了一个学习如何进行历史研究的范例。读这本书,我不仅学到了关于语言学的知识,更学到了如何以一种批判性思维去审视和分析问题。它教会我,在面对复杂的学术问题时,要追根溯源,多角度思考,才能得出更全面、更准确的结论。
评分《中国语言学史》这本书所带来的启发,远不止于对语言学本身的认知。作者在讲述中国语言学发展历程时,巧妙地将其置于中国古代思想史、文化史的大背景之下,展现了语言学研究与时代思潮、社会现实之间的紧密联系。我深切感受到,古代学者们在探究语言文字时,往往不仅仅是为了文字本身,更是为了理解宇宙万物,探寻人生哲理。例如,书中关于老子《道德经》中对“道”的阐释,以及其对语言的看法,让我看到了早期哲学思想与语言研究的交织。同样,佛教传入中国后,对汉译佛经的研究,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语言学的发展,这一点在书中得到了精彩的呈现。作者并非孤立地讲述语言学的知识,而是将其置于一个宏大的文化框架中,让我得以窥见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思想世界和人文关怀。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任何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其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国语言学史》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语言学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以及它在中国历史与文化中的独特地位。
评分坦白说,起初翻阅《中国语言学史》时,我略感畏惧,毕竟“语言学史”几个字听起来就十分“硬核”。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被书中精妙的理论阐述和丰富的史料细节所深深吸引。作者在介绍各个学派的观点时,善于运用类比和图示,将复杂的学术概念转化为易于理解的语言。我尤其欣赏作者对“六书”理论的讲解,他不仅梳理了历代学者对“六书”的不同解释,还通过大量具体字例,生动地展示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法的魅力。读到这里,我才真正体会到汉字作为一种表意文字的独特智慧。此外,书中对不同时期语言学研究方法的演变也进行了深入探讨,从早期的训诂、考据,到后来的音韵、文字学,作者都给予了细致的梳理和分析,让我对中国语言学研究的学科发展有了清晰的认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一部学术专著,更是一本引导读者走进语言学殿堂的入门指南。它让我明白,即使是看似高深的学术领域,也能够通过恰当的引导,变得如此迷人。
评分《中国语言学史》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可谓是跌宕起伏,充满惊喜。作者在讲述每一段历史时,都像一位技艺精湛的说书人,能够抓住最引人入胜的细节,将古籍中冰冷的文字转化为鲜活的图景。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述古代学者们探求文字奥秘时的那种“痴迷”劲儿,他们如何在简陋的条件下,花费数十年甚至一生去校勘文字、考证音义,那种精神令人肃然起敬。书中的故事性很强,读起来一点也不觉得枯燥。例如,关于古代学者们为了辩论某个字的发音,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因此而结下深厚友谊的故事,读来让人忍俊不禁,又深感那时的学术风气是多么的纯粹和热烈。作者在叙述中穿插了大量的历史轶事和人物传记,让我在学习语言学知识的同时,也对中国古代的文化和社会生活有了更直观的了解。这本书让我觉得,历史不应该是板上钉钉的陈词滥调,而应该是充满人情味和生活气息的鲜活故事。《中国语言学史》让我体会到,学习历史,不仅仅是为了了解过去,更是为了从中汲取智慧,感悟人生。
评分这本《中国语言学史》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原本以为语言学史这种学术研究会枯燥乏味,没想到作者的笔触如此生动,仿佛将我带回了那个古老的时代,亲身经历中国语言学从萌芽到发展的漫长历程。我尤其喜欢关于汉代《说文解字》的部分,作者 not only 详细介绍了许慎的生平及其治学精神,更是深入浅出地解读了《说文》的字形结构、部首分类以及训诂方法。读到这里,我才明白,原来那些看似简单的汉字背后,蕴含着如此深厚的文化和智慧。作者的叙述逻辑清晰,层层递进,从对文字的朴素认知,到对文字音、义、形的系统研究,再到各种学派的论战与融合,都描绘得淋漓尽致。我能感受到作者对中国古代语言学家的尊重和热爱,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自豪感。对于我这样一个对语言文字充满好奇但又非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它不仅普及了知识,更点燃了我对传统文化研究的兴趣。我常常在阅读后,会拿起身边的古籍,尝试着用书中介绍的方法去理解那些古老的文字,仿佛在与古人对话,这种体验非常美妙。它让我明白了,语言学并非仅仅是枯燥的符号游戏,而是连接古今、传承文明的宝贵桥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