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根据电子行业技术发展及企业岗位技能需求,结合近年来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改革成果,由企业技术人员和骨干教师共同进行编写。全书共分为5章,第1章主要介绍电子制造的发展历程;第2章主要介绍电子制造的生产流程、元器件的基本认识、生产防护要求等;第3章主要介绍SMT的相关知识;第4章主要介绍PCB的插装知识;第5章主要介绍电子产品整机装配工艺等。通过学习,有助于学生掌握电子制造生产操作的基本技能,学会编制生产工艺文件,提升电子产品制造工艺能力。本书为高等职业本专科院校电子类、通信类、自动化类、机电类、制造类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开放大学、成人教育、自学考试、中职学校和培训班的教材,还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第1章 电子制造技术的发展、分级与标准化 1
学习指导 1
1.1 电子制造技术的发展 2
1.1.1 世界各国的发展情况 2
1.1.2 电子制造装联技术的发展阶段 3
1.1.3 微电子组装技术的发展方向 3
1.2 电子制造的分级与电子装联工艺的组成 4
1.2.1 电子产品的分级 4
1.2.2 电子制造技术的概念 4
1.2.3 电子制造的分级 5
1.2.4 电子装联工艺的组成 5
1.2.5 电子制造的重要性 6
1.3 电子制造的要求与标准化 6
1.3.1 电子制造的基本要求 6
1.3.2 电子制造的组织形式 6
1.3.3 电子产品生产的标准化 6
1.4 识读电子产品工艺文件 7
1.4.1 设计文件的作用 7
1.4.2 读电子产品原理方框图 7
1.4.3 读电子产品原理图 9
1.4.4 读印制电路板图 10
1.4.5 读实物装配图 11
习题1 12
第2章 电子制造的基本流程、过程防护与元件识别 13
学习指导 13
2.1 电子产品基本生产流程 14
2.1.1 电子产品的生产流程 14
2.1.2 电子制造装联过程 14
2.1.3 电子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 14
2.2 电子制造的生产防护要求 16
2.2.1 静电知识及防护 16
2.2.2 湿度敏感元件及防护 23
2.2.3 PCBA加工过程防护 29
2.2.4 绿色生产要求 30
2.3 电子元件基本识别 35
2.3.1 印刷电路板 35
2.3.2 电阻器 38
2.3.3 电容器 42
2.3.4 电感器 45
2.3.5 半导体管及集成电路 46
2.3.6 发光元件(显示元件) 57
2.3.7 电声元件 59
2.3.8 电接触件 60
2.3.9 供能元件 61
2.4 元件极性识别 63
2.4.1 SMT元件的识别 63
2.4.2 常见插装工序极性元器件的极性(方向)规定 72
习题2 75
第3章 电路板表面贴装工艺与设备 77
学习指导 77
3.1 SMT的特点与PCBA生产工艺 78
3.1.1 SMT的特点与组成 78
3.1.2 PCBA的生产工艺流程 79
3.1.3 SMT 生产线的配置 80
3.2 SMT印刷工艺及设备 81
3.2.1 印刷工艺材料 81
3.2.2 印刷原理 84
3.2.3 模板(网板) 84
3.2.4 刮刀 86
3.2.5 印刷机 86
3.2.6 影响印刷质量的工艺参数 88
3.2.7 印刷机操作 89
3.2.8 印刷机维护保养 95
3.3 贴装工艺及设备 97
3.3.1 贴装过程 97
3.3.2 吸嘴 97
3.3.3 送料器(上料器) 98
3.3.4 贴片机 99
3.3.5 保证贴装质量的要素 99
3.3.6 贴片机操作 101
3.3.7 贴片机维护保养 106
3.4 回流焊接设备及工艺 110
3.4.1 回流焊接原理 110
3.4.2 回流温度曲线的温区分布及各温区功能 110
3.4.3 回流焊温度曲线的测量 111
3.4.4 回流焊炉 112
3.4.5 焊接缺陷原因分析 115
3.4.6 回流焊炉操作 116
3.4.7 回流焊炉维护保养 119
3.5 表面贴装产品的检测方法 120
3.5.1 AOI测试 120
3.5.2 ICT 在线测试 124
3.5.3 X-Ray 测试 126
3.5.4 模拟功能测试 128
习题3 128
第4章 电路板的插装与维修 131
学习指导 131
4.1 元器件成型 132
4.1.1 电子元器件成型的目的与工具 132
4.1.2 电子元器件成型的步骤 132
4.1.3 电子元器件成型的工艺要求 133
4.1.4 电子元器件成型的验收要求 140
4.1.5 成型设备介绍 141
4.2 电路板插装 146
4.2.1 概述 146
4.2.2 插装步骤 146
4.2.3 插装工艺要求 147
4.2.4 插装验收要求 151
4.2.5 自动插装设备介绍 152
4.3 手工焊接 152
4.3.1 焊接工具及材料 152
4.3.2 手工焊接步骤 158
4.3.3 手工焊接工艺要求 160
4.3.4 检查方法及判定标准 162
4.4 电路板装焊 166
4.4.1 装焊操作准则 166
4.4.2 电路板装焊 166
4.5 波峰焊操作 173
4.5.1 波峰焊简介 173
4.5.2 波峰焊接材料 175
4.5.3 波峰焊设备 177
4.5.4 波峰焊接机理 182
4.5.5 波峰焊接工艺 185
4.5.6 小型焊接系统介绍(以HAKK0485为例) 190
4.6 电路板维修 191
4.6.1 维修工具 191
4.6.2 维修流程 194
习题4 198
第5章 电子产品整机装配与调试 203
学习指导 203
5.1 整机装配 204
5.1.1 常见紧固件 204
5.1.2 常用工具 208
5.1.3 装配工艺 211
5.2 整机检测 225
5.2.1 检测的概念 225
5.2.2 检测流程 229
5.2.3 检测方法 229
习题5 236
参考文献 238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电子制造行业取得长足发展,对企业生产管理及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出新的要求。根据近年来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及企业岗位技能需求,结合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改革新成果,由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骨干教师共同编写本书。本书内容力求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提高职业技能为核心,以拓宽理论知识面为补充,理论与生产实际相联系,着重培养学生的电子产品生产制造专业技能,遵循整体性、规范性、一致性的原则。
电子产品生产制造技术一般包含工艺技术和制造管理两个方面,工艺技术主要是指技术手段和操作技能,制造管理是指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计划管理、成本管理、工艺管理等。本书结合电子产品的制造工艺,按照实际生产流程进行叙述,其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掌握电子产品生产所需的基本知识和不同工种的岗位操作技能。在编写过程中力求语言简练,专业性强,并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以求达到最佳效果,方便读者较快地掌握生产工艺编制、生产操作与管理技能。
本书共分5章,第1章主要介绍电子制造的发展历程;第2章主要介绍电子制造的生产流程、元器件的基本认识、生产防护要求等;第3章主要介绍PCBA贴装的基本流程、相关设备、工艺及生产作业要求等;第4章主要介绍电路板插装的生产工艺要求,包括元件成型、插件、波峰焊、手工焊接、修补等;第5章主要介绍电子产品整机装配工艺等。本课程参考学时为64学时,各院校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本书由浪潮商用系统有限公司赵全良、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刘勇教授任主编,由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孟建明、浪潮商用系统有限公司李文玉、甄义永和刘庆江任副主编,由浪潮商用系统有限公司张俭进行主审。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大量国内文献,得到了同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书中可能有描述不清或疏漏之处,如有发现敬请批评指正。
为了方便教师教学,本书还配有免费的电子教学课件、习题参考答案,请有此需要的教师登录华信教育资源网(ttp://www.hxedu.com.cn)免费注册后再进行下载,在有问题时请在网站留言板留言或与电子工业出版社联系(E-mail:hxedu@phei.com.cn)。
初次翻阅这本《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调试》,我感受到了一种严谨的科学氛围,仿佛置身于一个高度自动化的工厂之中。我一直以来都对现代工业的精细化运作流程非常着迷,特别是电子产品这种集成了无数高科技元素的领域。我希望这本书能深入浅出地阐述电子产品从设计蓝图转化为实体产品的整个过程。我想了解,在流水线上,那些看似简单的组装步骤背后,隐藏着多少精密的机械臂、传感器和质量检测系统。特别是关于SMT(表面贴装技术)的部分,我对那些微小的元器件如何被精准地焊接在PCB板上充满好奇。我也想知道,在批量生产的过程中,如何保证每一件产品都达到同样的高质量标准,有哪些关键的控制点和检测方法。这本书能否为我揭示生产过程中的一些“黑科技”,比如3D打印技术在电子制造中的应用,或者柔性电路板的生产工艺。此外,调试部分我也非常期待,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开机试试”,我希望看到的是一种科学的、系统性的调试方法,能够快速定位并解决产品在功能、性能或稳定性方面遇到的问题。如果书中能包含一些关于如何优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的思路,那就更具价值了。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第一眼是被它厚实的纸张和精美的印刷所吸引,感觉非常有分量。我之所以选择它,主要是因为我对电子产品修复和维护有着浓厚的兴趣。我总觉得,能够亲手将一件“死亡”的电子产品“复活”,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我希望这本书能教会我如何更系统地分析电子产品的故障原因。比如,当一个电子设备出现无规律性的死机、突然断电或者某个功能失灵时,我希望能有明确的步骤来定位问题所在,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能凭感觉和经验去摸索。我特别期待书中能详细介绍各种常用电子元器件的特性和失效模式,比如电容、电阻、电感、芯片等,了解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以及可能出现的损坏情况。此外,我希望书中能有一些关于电路图的解读技巧,毕竟很多时候,一本电路图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线索。如果书中还能涵盖一些基本的焊接技巧、电路板维修方法,甚至是一些关于如何安全地拆解和组装电子设备的安全提示,那就太实用了。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经典电子产品的维修案例,通过这些具体的例子,来学习实际操作的经验和窍门。总的来说,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DIY电子产品维修的“武林秘籍”。
评分当我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时,我立刻联想到了那些高精尖的科技公司,以及他们背后强大的工程团队。我一直以来都对电子产品背后的研发和制造过程感到由衷的敬佩,特别是那些能够将复杂的理论转化为实际产品的工程师们。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更宏观的视角,让我理解电子产品从概念到上市的完整生命周期。我特别关注书中能否提及一些产品在设计阶段就考虑到的可制造性和可调试性,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最终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我希望书中能介绍一些行业内的通用标准和规范,例如ISO系列标准,以及这些标准在电子产品生产中的具体应用。我也对书中关于工艺优化和流程改进的部分非常感兴趣,比如如何通过数据分析来发现生产过程中的瓶颈,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案例,或者介绍一些成功的企业在生产工艺和调试方面的创新经验,那就更令我兴奋了。总的来说,我希望这本书能带我走进一个更加专业和深入的电子产品制造的世界。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吸引我,简洁却不失专业感,封面上“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调试”几个大字,让我立刻联想到那些精密复杂的生产线和令人头疼的调试过程。我一直对电子产品的制造过程充满好奇,想知道那些光鲜亮丽的手机、电脑背后是如何诞生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揭开这层面纱,让我深入了解从元器件的选择、PCB的制造、SMT贴片,到最终的组装和功能测试,每一个环节的严谨与精妙。我尤其关注书中所述的工艺流程是否具有前瞻性,能否反映当前行业最新的技术趋势,例如自动化、智能化在生产线上的应用,以及如何应对日益严峻的环保要求。我期待书中能通过大量的图示和案例,直观地展示各种生产设备的操作流程和关键技术点,让非专业读者也能轻松理解。同时,我也希望本书能在调试部分提供实用的技巧和方法,帮助我理解常见的故障排除思路,以及如何利用各种测试仪器进行高效准确的诊断。如果书中还能提及一些质量控制的理念和方法,例如六西格玛、精益生产等,那就更完美了,毕竟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是根本。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是一本既有理论深度,又不失实践指导意义的书籍,能够让我对电子产品生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带着一种工业美学,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的专业性和严谨性。我之所以对这本书产生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对电子产品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感到好奇,并且希望能够掌握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方法。我希望书中能详细阐述电子产品在经历生产和组装后,是如何进行最终的检验和调试的。特别是那些复杂的多功能电子设备,它们是如何通过一系列的测试来验证其各项性能指标都符合设计要求。我希望能了解到,在调试过程中,工程师们通常会使用哪些先进的测试仪器和设备,比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频谱分析仪等等,以及如何正确地操作和解读这些仪器的数据。我特别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故障诊断和排除的系统性方法论,比如如何根据故障现象,利用排除法来缩小问题范围,最终定位到具体的元器件或电路模块。如果书中还能包含一些关于软件调试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比如固件的烧录、软件的更新和升级,以及如何处理软件与硬件之间的兼容性问题,那就更全面了。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明白,每一个电子产品能够顺利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背后付出了多少严谨的努力和科学的调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