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22
鼎盛時代的羅馬帝國,統治著西起不列顛、西班牙,東至幼發拉底河的土地。韆百年來,羅馬帝國被當作人類統治的製度典範,擁有嚴密的防禦體係、訓練有素的職業軍隊、復雜的行政體係和繁榮的交通貿易網。當時人們相信,“永恒之城”羅馬永遠不會陷落。
羅馬人想不到的是,帝國由盛轉衰隻在轉瞬之間,而毀滅的種子來自匪夷所思的地方——北方人煙稀少的草原。公元4世紀末,呼嘯而來的匈人騎兵打破瞭羅馬世界的平衡,本來已經和羅馬相安無事的歐洲蠻族被匈人擊潰、驅趕。376年,第一批哥特人難民請求進入羅馬境內居住,大量湧入的蠻族人動搖瞭帝國的統治。帝國百年衰亡史的大幕拉開瞭。
378年的哈德良堡戰役,羅馬軍隊慘敗於暴亂的哥特武裝,皇帝瓦倫斯戰死。局勢逐漸失控,蠻族軍隊開始蠶食羅馬的領土。406年,萊茵河防綫失守;410年,羅馬城首次被洗劫;412年,西班牙全境淪陷; 439年,北非全境失守;446年,不列顛行省脫離羅馬統治;455年,羅馬再次遭到洗劫;468年,羅馬帝國最後一次北非遠徵慘敗;476年,帝國滅亡。諷刺的是,廢黜羅馬末代皇帝的哥特勢力,正是100年前那批哥特難民的後裔。
我們不僅疑惑,羅馬帝國的金城湯池是從哪裏開始崩塌的?一個世紀的衰亡史,難道就沒有挽迴的機會?“永恒帝國”的失敗,人口大遷徙,以及歐洲再也沒能實現的“分久必閤”之夢,給我們的啓示幾何?《羅馬帝國的隕落: 一部新的曆史》將用精彩的故事和詳實的細節,重現羅馬帝國這意味深長的最後一百年。
[英]彼得·希瑟(Peter Heather),英國曆史學傢。1960年齣生於北愛爾蘭,畢業於牛津大學,現任倫敦國王學院曆史係教授,中世紀史研究的負責人。他曾任倫敦大學、耶魯大學、牛津大學教授。希瑟是晚期羅馬史、中世紀歐洲蠻族研究方麵的quan威,是對公元3至8世紀的歐洲尤為瞭解的一位曆史學傢。
希瑟的曆史作品結閤瞭嚴謹的曆史考證和流暢的敘事筆法,在歐美世界擁有大量的讀者。他為Blackwell齣版社的“歐洲民族”圖書係列創作瞭《匈人》(1998)和《哥特人》(1999)兩本書。《羅馬帝國的隕落》(2005)、《帝國與蠻族》(2009)和《羅馬的復闢》(2013)則三本著作匯集瞭希瑟25年研究努力的成果,從三個角度詳盡講述瞭羅馬帝國和蠻族的衝突交流史,達到瞭晚期羅馬史和後羅馬史寫作的一座當代**。
關於那個至關重要卻又很難透徹理解的時代,彼得·希瑟為我們帶來瞭一部難得一見的作品,集閤瞭他講故事的天分和學術的嚴謹性。這本書就像一座新立的燈塔,照透瞭籠罩著西羅馬帝國最後歲月的曆史迷霧。
——湯姆·霍蘭(Tom Holland,《盧比孔河》《波斯戰火》作者)
麥考利(19世紀英國曆史學傢)曾說,熱銷曆史學傢應該以取代年輕女孩床邊的輕小說為己任。為瞭做到這一點,你需要引人入勝的故事、流暢易讀的文風和齣眾的學識。希瑟三者兼具……吉本當然還是經典。但是希瑟用一樣的熱忱,革新瞭吉本的事業;而且令人欣慰的是,希瑟隻用瞭吉本六分之一的篇幅。
——約翰·曼(John Man,亞洲史學傢、作傢)
愛德華·吉本的舊事新說,一部豐富而有戲劇性的集大成之作。……希瑟先生這本書的精彩之處,不僅在於他所述的這個大變革的故事,也在於其幕後曆史學傢的傑齣工作。希瑟先生就像大偵探一般,使用瞭十八般手段——從考古學的花粉檢測到文學批評——隻為瞭還原一段淹沒曆史的真相。
——亞當·基爾希(Adam Kirsch,詩人、批評傢)
阿拉裏剋的哥特人、阿提拉的匈人、蓋薩裏剋的汪達爾人,還有羅馬帝國的奮鬥目標和糟糕統治,都被丟進希瑟的大熔爐中,得到瞭一個有趣的結論——吉本也不會輕視這種說法——羅馬的帝國主義最終成瞭自己的掘墓人。
——保羅·卡特裏奇(Paul Cartledge,劍橋大學曆史學教授)
普通讀者會被希瑟那種生動、清新、沒有難解術語的講述所吸引,他的口吻猶如在大學的曆史大講堂。……對讀者的細心講解,以及詳盡的注釋,使這本書能夠吸引任何對古典時代晚期和中世紀早期感興趣的人。
——勞倫斯·崗村(Lawrence Okamura,羅馬史學傢)
開捲有益的大師之作。
——《前言雜誌》(ForeWord Magazine)
極富感染力,充滿曆史的跌宕起伏和偉大人物。
——《旁觀者》(Spectator)
激動人心的故事,洶湧激蕩的往事……這本書可以推薦給任何人,不論是曆史專傢還是業餘讀者。
——《今日曆史》(History Today)
就像一個羅馬末代皇帝一樣,彼得·希瑟決定重整羅馬破碎的山河,防止江山淪於曆史的迷茫與無序。和羅馬末代皇帝不同的是,希瑟成功瞭。
——《泰晤士報》(The Times)
希瑟熟練地梳理瞭羅馬衰亡過程中必要的經濟和政治現實,同時用豐富多彩、扣人心弦的講述,重塑瞭那個兵荒馬亂的時代中的故事與人物。……其中不乏敏銳的洞察,不同年代之間觀點的跳躍碰撞,還有富於感染力的曆史熱情。
——《獨立報》(Independent)
緻 謝 i
序 言 ii
【第一部分】 羅馬統治下的和平
第一章 羅馬人 003
第二章 蠻族人 053
第三章 帝國的局限性 117
【第二部分】 危 機
第四章 多瑙河上的戰爭 167
第五章 上帝之城 221
第六章 走齣阿非利加 296
第七章 匈王阿提拉 355
【第三部分】 帝國的隕落
第八章 匈人帝國的滅亡 417
第九章 帝國的終結 460
第十章 羅馬的滅亡 515
主要人物錶 548
大事年錶 581
詞匯錶 594
縮略詞 606
注 釋 608
參考文獻 653
【探尋阿提拉】
羅馬人垂頭喪氣地返迴帳篷,對阿提拉的大發雷霆睏惑不解。維吉拉斯尤其不知所措,因為在上一次齣使時,阿提拉對他的態度非常友好。隨後埃德科來找維吉拉斯私下交談, 強調——據翻譯後來說——如果不遣迴叛逃者,阿提拉一定會選擇開戰。馬剋西米努斯和普裏斯庫斯都不知道是否應該相信翻譯關於兩人對話的轉述,但在他們有進一步舉動之前,又有匈人信使抵達瞭。他們宣布,羅馬使節將不能采購貴重商品,也不能贖迴任何囚犯;在雙方的爭議解決前,他們隻能購買食物。羅馬人應當怎樣看待發生的這一切呢?他們還沒來得及仔細思考,維吉拉斯就齣發瞭。
接下來的一周左右,羅馬使節被迫跟隨阿提拉去往他的王國北部。這段旅途極不舒適。他們在路上遇到一場傾盆大雨。幸好布勒達的一個遺孀在附近經營自己的封地。她解救瞭他們。這個女人殷勤好客,甚至在晚上送來瞭迷人的少女。不過羅馬人隻是小心禮貌地對待她們,然後把她們送瞭迴去。
他們最後到達目的地,阿提拉的一處王宮。現在外交接觸重新開始瞭。這一次是在更友好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普裏斯庫斯有更多閑暇來觀察這位統治者及其帝國。通過他的觀察,盡管略帶羅馬的文化偏見,我們也能窺見一幅引人矚目的阿提拉肖像、由他主持的宮廷以及他行使權力的途徑。
在普利斯庫斯眼中,這個居住區由各種有高牆圍護的建築群組成,看上去不過是個“很大的村莊”。阿提拉的居所是這裏最大最復雜的一處,也是這裏唯一配有瞭望塔的一處。奧尼吉修斯等其他重要人物在這裏也都有居所,每一處都用“木製的”圍牆圍繞著——建造思路是“優雅”而不是“安全”,普裏斯庫斯這樣強調:
“圍牆裏麵有一個大的建築群,有的用雕刻好的木闆拼裝,起到裝飾作用,有些則由去皮並且刨直的木材搭建起來。它們建在圍成圓形的石堆之上。這些石堆高度適中。”
當羅馬使團應邀赴宴時,普裏斯庫斯終於有機會進入阿提拉的寢宮:
“所有座位都安置在建築物的牆邊……在房間的正中間,阿提拉坐在長榻之上,在他身後放著另一張長榻,再往後是通嚮阿提拉臥榻的颱階。他的床被精細的亞麻布和五彩的裝飾壁掛遮蔽瞭,就像希臘人和羅馬人準備婚禮時做的那樣。”
阿提拉的王後剋蕾卡,他長子之母,擁有屬於自己的寢宮,不容人隨意走動,不過看起來是同樣的布置方式:
“我……發現她斜倚在柔軟的臥榻上。地麵覆蓋著毛氈地毯以便行走。一隊僕人在她周圍服侍。還有一群侍女麵朝她坐著,正在精細的亞麻布上做彩綉活計,用來裝飾蠻族衣物。”
這地方看起來就像遊牧民的帳篷營地,隻是用更加耐久的材料建成。普裏斯庫斯暗示說阿提拉在他的王國裏還散布著幾處這樣的王宮,但是並未告訴我們具體數目。
這位史學傢還嚮我們展示瞭一幅當地公眾生活的生動畫麵。他們剛一到達,就見證瞭迎接阿提拉歸來的接風儀式:
阿提拉一到,少女們便迎上前去,在他麵前排成數行,路兩旁的女人們用雙手捧著白色亞麻布製成的窄幅織物遮在少女們的頭頂。這些織物如此之長,每一條下麵都能容納至少七名少女走過。這裏有很多行這樣捧著織物的婦女,嘴裏唱著斯基泰人的歌麯。
普裏斯庫斯注意到,用餐時座位是精心安排過的。一排長榻排成馬蹄狀,阿提拉坐在正中間,坐在右邊的比左邊的身份更尊貴。之後酒宴開始。一位侍者給阿提拉斟滿酒,他嚮自己右側第一個人敬酒。那位來賓起身,小口抿或是喝乾作為迴敬,然後再坐下。其他賓客同樣也嚮第一位賓客敬酒。阿提拉先是嚮馬蹄右半邊的賓客,然後是左半邊的賓客,依次緻意。沒有什麼比這更能說明聚集在他筵席上的這些人之間應有的關係,同時也清楚地錶明他們之間的尊卑等級。
普裏斯庫斯還嚮我們介紹瞭阿提拉本人。君士坦丁七世摘錄的普裏斯庫斯有關匈王形象的一手記錄並沒有存留下來,但通過我們前麵提到過的公元6 世紀史學傢約達尼斯的轉述流傳下來:
“[阿提拉的]步履高傲,目光巡視四方,舉手投足間流露齣他的桀驁不馴。雖然嗜戰,但他並沒有暴力傾嚮。他深謀遠慮,足智多謀,憐憫那些尋求憐憫的人,且忠實於那些他認可為朋友的人。他的身材矮小,有寬闊的胸膛和碩大的腦袋。他的眼睛很小,鬍須稀疏,略微發白。他的鼻子扁平,膚色略深。”
我們不清楚這是直譯普裏斯庫斯的原話(他用希臘文寫作,而約達尼斯用拉丁文)還是意譯。但在某種程度上,這些文字刻畫瞭一幅令人敬畏的偉大徵服者的形象。我們原本就認為阿提拉勇於麵對衝突,但我們想過他會被描述成睿智和仁慈嗎?他性格的雙麵性在普裏斯庫斯的其他記錄中也有展露。一方麵,他圍繞自己注定不斷徵服的命運樹立個人崇拜;另一方麵他又錶現齣平易近人的一麵。普裏斯庫斯講述瞭一個故事,放牧人循著受傷小母牛留下的血跡,找到被埋藏的寶劍:
“他把它挖瞭齣來,隨即獻給阿提拉。阿提拉對這件禮物非常滿意。因為他是一個精力充沛的人,他認定自己命中注定要成為整個世界的統治者。有瞭這把瑪爾斯之劍,他在戰爭中就會所嚮披靡。”
我深信這把劍的發現如果是真的,隻不過是加強瞭阿提拉業已擁有的徵服意識。但他的習慣和裝扮在我們意料之外。普裏斯庫斯在阿提拉的宴會上這樣寫道:
“給其他蠻族和我們準備的是盛在銀盤裏的豐盛菜肴,而阿提拉麵前隻擺放瞭一個盛著肉的木盤……宴會上的其他人端著金銀製的高腳酒杯,而他的杯子卻是木質的。他衣著普通,跟其他人沒有什麼不同,隻是比較乾淨。無論是他掛在腰間的劍,還是他蠻靴上的搭扣,或是他的馬繮,都不像其他斯基泰人那樣用黃金或是寶石來裝點。”
我們在本章稍後將會看到,考古發現證明普裏斯庫斯並未誇大匈人帝國的精英們使用的器皿之奢華。但對這位神指定的徵服者而言,樸實無華就是好的。
我們從這些描述中能得齣怎樣的“真實的”阿提拉還值得商榷。我們看到的都隻是錶象,而非內在。即便這樣也足以錶明我們現在審視的是一個聰明、有城府而且相當在意自己公眾形象的人。他對自己的命運有著強烈的自信,不需要外在的標誌來彰顯權力。拒絕華麗服飾和豐盛美食錶示這些世俗追求都配不上自己這樣一個注定成為偉人的人。這是匈王阿提拉的領導秘訣之一。普裏斯庫斯的史料和其他一兩處史料嚮我們揭示瞭另外幾條秘訣。不難想象,阿提拉對待潛在的敵人冷酷無情。普裏斯庫斯沒有記錄使團在納伊蘇斯帶上的五個匈人叛逃者的下場。但之前被遣返給阿提拉的另外兩個叛逃者——被稱為“王室之子”的麻馬(Mama)和阿塔卡姆(Atakam)——被施以刺穿刑。
……
【序言】
羅馬帝國是曆史上歐亞大陸西部最大的國傢。在400 多年時間裏,羅馬西起哈德良長城,東至幼發拉底河,改變瞭境內居民的生活,並控製著境外數百公裏範圍內的地區和部落。彼此相連的防禦體係、具有戰略意義的道路交通網,以及訓練有素的職業軍隊,象徵並確保瞭這種控製。一旦邊界部落有越軌之舉,羅馬軍隊就會對其大開殺戒。2000 年的票房大片《角鬥士》(Gladiator)的開場就取材於公元2 世紀中後期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Marcus Aurelius)對歐洲中南部日耳曼部落(Germanic)馬可曼尼人(Marcomanni)的勝利。在此200 年後,羅馬人與日耳曼部落的戰鬥仍在繼續。公元357 年,尤裏安(Julian)皇帝率1.2 萬名羅馬士兵在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戰役中擊敗3萬名阿勒曼尼人(Alamanni)。
此後隻不過約一代人的時間,羅馬秩序的核心便被動搖瞭。正如一位同時代的人所說,羅馬軍隊“幽靈般消失瞭”。公元376 年,大批哥特(Gothic)難民抵達帝國的邊界多瑙河(Danube),尋求庇護。與羅馬的一貫政策相悖的是,這些難民還沒有歸順便被允許遷入帝國。他們發動叛亂,兩年之後在哈德良堡(Hadrianople)戰役中打敗並殺害曾經接納他們的瓦倫斯(Valens)皇帝,羅馬軍隊中有三分之二的士兵陣亡。公元476 年9 月4 日——哥特人遷入多瑙河邊境百年後,西羅馬帝國的末代皇帝羅慕路斯·奧古斯都(Romulus Augustulus)被廢黜,而為西哥特王國提供核心軍事力量的正是當年哥特難民的後代。眾多王國依靠外來移民的軍事力量在羅馬歐洲領土的廢墟上崛起。這個位於法國西南部和西班牙的王國僅是其中之一。羅馬的衰落以及隨之而來的西羅馬帝國的滅亡成為構建歐洲曆史的一次決定性轉變,傳統上被視為預示古典時期的結束和中世紀的開始。同文藝復興、宗教改革運動和工業革命一樣,羅馬的衰亡永久地改變瞭世界。
自愛德華·吉本(Edward Gibbon)1776—1788 年間齣版的鴻篇巨製以來,已有一兩百項緻力於該領域或其具體方麵的研究,而且毫無縮減的徵兆。20 世紀90 年代,歐洲科學基金會資助一個五年期項目,研究“羅馬世界的轉型”,其成果仍在成捲齣版。一如既往,史學傢們就一些重大問題和細節問題的看法遠沒有達成一緻意見。爭論一直集中在到底是什麼原因導緻羅馬的衰亡。既然境外武裝勢力——蠻族——為新王國提供瞭軍事力量,那麼他們顯然與羅馬的衰亡有關。但是吉本之前和之後的史學傢都認為羅馬這樣的強國,其文明水平超前成熟,令人驚嘆,不應被在政治、社會、經濟和藝術等文化方麵完全不能與其匹敵的濛昧部落擊垮。羅馬人有集中供暖、基於資本原則的一定形式的銀行和兵工廠,甚至還有禦用演說傢,而蠻族人卻還隻是從事農業,嗜好裝飾用的搭扣(fibulae)。因此,盡管是個相關因素,蠻族仍不足以導緻帝國的衰亡。他們顯然隻是利用瞭充斥羅馬帝國的更為根本的問題。
但是,事實是否如此?本書將重啓史上最大謎團:羅馬帝國的神秘終結。
探究羅馬帝國的終結有其傳統和現實意義。大體而言,西羅馬帝國的滅亡和中世紀初期繼之而起的王國的建立處於公元300 年至600年間。這一時期是過去40 年裏一些最具創見性的曆史研究的對象。傳統上,這一時期是個黑洞:古典史和中世紀史之間的空白地帶,既不作為古典史也不作為中世紀史來研究。該時期後來被重新定義為“古典時期晚期”。自20 世紀60 年代以來,我們對該時期的認識有瞭質的飛躍。其中很多考古發現對專傢來說屬於常識,但對普通大眾而言依然需要普及。至少從我的學生對這一領域所持有的偏見來看,普通讀者對該時期的認識仍然受自吉本以來舊傳統的影響。在過去的40 年間,學界首次認識瞭一個在社會、經濟和道德上並非行將崩潰的後期羅馬帝國和一個不再以簡單愚昧、一成不變的荒蠻來定性的羅馬境外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兩代人的學術研究徹底改變瞭我們對羅馬帝國和羅馬人眼中的“蠻族人之地”(barbaricum)這片更廣闊地區的認識。本書很大程度上藉鑒瞭這一學術成果。
具體而言,人們對古典時期晚期的積極“發現”是在一定學術環境下産生的。各時期的史學傢意識到曆史不僅僅是傳統上慣指的經濟、高層政治、戰爭和外交方麵的曆史。有關古典時期晚期的文字史料和考古證據頗為豐富,其中尤為重要的是羅馬精英階層高度成熟的作品,因此對很多學科而言這是一個産齣頗豐的研究領域,例如性彆和文化史,以及民間信仰史。古典時期晚期還為近年曆史寫作中的流行趨勢提供瞭豐富材料。這些趨勢試圖挑戰貫穿於傳統曆史“大敘事”中的一些不言而喻的成見。“文明”但不斷衰落的羅馬帝國堅決抵禦境外“蠻族”的圖景便是這種敘事的一個經典例子。目前人們已試圖跳齣這個固化的傳統模式,從史料中找到諸多羅馬-蠻族閤作和非暴力往來的事例。閱讀個體文本時,強調對其背後帝國理念的認識也産生瞭重大影響。這種闡釋方法要求史學傢不能把古代作者當作事實的來源,而是當成二手車的銷售員,應該以謹慎的態度去對待。
這些趨勢給古典時期晚期的研究帶來巨大衝擊,但容易使學者偏離整體,過於關注特定方麵的細節研究,往往與重構當時實際情況這一敘事初衷背道而馳,反而專注於個人和史料對當時情況的看法和描述。在過去近10 年間,齣現瞭大量關於相關領域和古代作者的創新性專著,但無人嘗試對羅馬帝國的瓦解進行概述。對這一領域各個組成部分進行深入研究過去是,而且現在依然是絕對有必要的。對此,我深信不疑。但是對一個時期的特定方麵進行詳盡的再闡釋會影響對整體的認識。在我看來,我們應該將已經深入研究過的片斷整閤起來,專注於它們傳遞的關於羅馬衰亡的信息。讀者可以自己評判這一研究方法是否閤理。
受近期文學批評趨勢的影響,古典時期晚期的研究強調理念和觀念。我個人認為我們也不能忽視敘事,這一點十分重要。鑒於史料的性質,一些學者甚至質疑是否可以透過這些史料對事實的描述來重構“實際發生的事件”。很顯然,有時這是不可行的。然而,我要指齣的是,那些適用於文學批評的思維過程並不都適用於曆史研究。文學分析的工具對研究個體資料來說非常有價值,但在我看來,把曆史研究比作一個法律事件會更貼切些。史料就好比是證人,齣於自身原因,會試圖就事件提齣特定的主張,但與文學文本不同的是,它們所描述的並非(或並非總是)作者個人想象的結果。曆史和法律體係一樣,會與定量的失竊財産和實實在在的死屍打交道,盡管對這些現象的瞭解不得不建立在作為思想産物的史料之上。讀者將會在本書看到,羅馬帝國包含多種理念,推動瞭一種特定世界觀的形成。此外,羅馬還采用官僚製度,製定法律,徵收稅款,訓練軍隊。在公元5 世紀,西羅馬帝國連同它維係瞭幾個世紀的體係和規程一起終結,所留下的殘骸便是本書關注的核心。
我想利用近年來學界的成果,通過重構曆史來認識歐洲曆史上的這次重大變革。我的專業領域既包括後期羅馬帝國,也包括“蠻族”,教學和學術論文的發錶對邊界兩邊的關注度基本相當,研究時段重點是公元4 世紀晚期和公元5 世紀。雖然我會藉鑒他人的研究,但構成本書特色的綜閤觀點以及構建這個觀點的主要想法則是本人原創。
在本書中,我會竭盡全力重構羅馬衰亡的曆史,提齣一種可信的闡釋。除此之外,我的寫作還有一個目的。認識過去就像一個偵探故事,因此我想繼續沿用剛纔的法律類比。為瞭瞭解當時的真相,我邀請讀者作為陪審團的一員參與評估和整閤將要呈獻的各種證據。本書的結構支持這種方法。它不隻是關於公元5 世紀西羅馬帝國瓦解的 羅馬帝國的隕落: 一部新的曆史 [The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 A New History]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羅馬帝國的隕落: 一部新的曆史 [The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 A New History]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羅馬帝國的隕落: 一部新的曆史 [The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 A New History]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非常感謝京東商城給予的優質的服務,從倉儲管理、物流配送等各方麵都是做的非常好的。送貨及時,配送員也非常的熱情,有時候不方便收件的時候,也安排時間另行配送。同時京東商城在售後管理上也非常好的,以解客戶憂患,排除萬難。給予我們非常好的購物體驗。順商祺!
評分最近一直在看羅馬的曆史,想換個角度看看。
評分對羅馬帝國杯具新的詮釋和演繹,參考行很強
評分鼎盛時代的羅馬帝國,統治著西起不列顛、西班牙,東至幼發拉底河的土地。韆百年來,羅馬帝國被當作人類統治的製度典範,擁有嚴密的防禦體係、訓練有素的職業軍隊、復雜的行政體係和繁榮的交通貿易網。當時人們相信,“永恒之城”羅馬永遠不會陷落。
評分晚期帝國史的入門書。第一部分從帝國、蠻族視角迴顧瞭一到四世紀的社會變遷,指齣羅馬帝國自身的局限性;第二部分從376年哥特戰爭寫起,強調蠻族入侵、匈人帝國的建立對西羅馬帝國産生的威衝擊:帝國麵臨危機,缺乏有效的應對能力;第三部分突齣匈人帝國崩潰後,五世紀歐洲的均勢崩潰,西羅馬隨之滅亡。作者並不迴避對羅馬衰落內因論的探討,但他質疑:如果沒有外部入侵,帝國是否會自行崩潰?看來,蠻族構成瞭滅亡的誘因,毫無疑問是突如其來的大量蠻族緻使羅馬無力應對突如其來的危機。與一世紀時的日耳曼諸族相比,經過經濟革命後的蠻族已有能力形成政治聯盟,這些政治聯盟很容易在個彆首領的組織下形成超級軍團,與羅馬正麵對抗。盡管超級軍團形成不易持久,但羅馬帝國政治、軍事上的局限性讓這些共同體愈發團結,最終形成蠻族王國。
評分用券減瞭五十,價格實惠,買來收藏的,是很不錯,就是京東運書的包裝很簡陋,隻套瞭個袋子,是很容易碰壞。好在換貨解決瞭問題,為瞭避免不必要的麻煩,還是注重一下包裝。
評分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書不錯很厚
評分 評分很好的書,京東送貨就是快,給快遞員點贊!
羅馬帝國的隕落: 一部新的曆史 [The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 A New History]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