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哲學概論》從哲學與科學、藝術、宗教等文化形式相區彆的視角討論瞭哲學的對象、哲學知識的特點,特彆是從文化意識不同功能的視角討論瞭哲學思維、哲學學科性質以及哲學方法的內容和特點。
《哲學概論》還較概括地闡述瞭哲學主要的分支、主要形態和不同傳統,並對哲學與科學、藝術、宗教等文化形式的關係進行瞭梳理。在錶述方法上,《哲學概論》盡可能介紹不同哲學傳統的較為經典的觀點,以期使讀者對哲學有一個整體的、概貌的瞭解。
《哲學概論》可作為各類民辦高校本、專科公共理論課的前期教材,亦可作為哲學愛好者學習哲學的入門參考書。
目錄
第一章 哲學概述
第一節 哲學的內涵
第二節 哲學的研究對象
第三節 哲學性質
思考題
第二章 哲學思維與哲學方法
第一節 哲學思維
第二節 哲學方法
思考題
第三章 哲學的基本內容
第一節 本體論
第二節 認識論
第三節 價值論
思考題
第四章 哲學的主要分支
第一節 邏輯學
第二節 倫理學
第三節 美學
思考題
第五章 哲學的社會功能
第一節 批判功能
第二節 整閤功能
第三節 預測和引導功能
思考題
第六章 哲學形態
第一節 哲學發展的邏輯
第二節 中國哲學
第三節 西方哲學
第四節 馬剋思主義哲學
思考題
第七章 哲學與文化
第一節 哲學與宗教學
第二節 哲學與藝術
第三節 哲學與科學技術
第四節 哲學與語言
思考題
附錄 哲學名著簡介
主要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哲學概論》:
思維是人的自我意識的自覺活動。在中文裏,“思”就是“想”;“維”有“維持”、“保持”的含義。“思”與“維”閤在一起,錶示連續的想,有一定時間長度的想。臨時的想、偶爾的想隻是“想一下”而已,都不是思維,思維是有長度的、有深度的想。
思維的生理基礎是人腦的神經係統的運動與變化,是人腦利用多種信號係統對所獲信息進行加工的活動和過程。利用語言文字符號和其他人工符號進行思維是人的特有屬性。
思維按意識形式的不同分為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邏輯思維以知性、理性活動為主,其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斷、推理。形象思維是以感性為主的活動,其基本形式是意象、想象、聯想。
思維按對象和內容的不同,可以分為日常思維、文學藝術思維、科學思維、宗教思維、哲學思維等類型。日常思維、文學藝術思維以感性的形象思維為主;科學思維以知性的形式邏輯為主;哲學以理性的辯證法並結閤形式邏輯為主;宗教思維是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的混閤。
哲學思維具有如下特點。
一、哲學思維是超越性思維
思維按其方嚮或指嚮是否開思維對象可劃分為對象性思維和超越性思維。超越性思維是超齣對象的範圍和現狀、與主體的現狀有關係等情況的思維。從日常用語看,“超越”是指主體的活動離開瞭特定的範圍、條件、現狀等的限製。哲學思維的“超越”是指思維活動離開現有的對象而指嚮對象以外。但是哲學思維的超越並非簡單的離開,而是揚棄式的離開,既基於對象又離開對象。
(一)超越當下事物而指嚮其“背後”
日常思維是就事論事,限於事物的“實然”、“己然”。哲學思維則是就事尋因、就事探果、就事論理。
1)就事尋因。離開當下的可感覺的事物而到其內部尋求尚未顯現的原因;或到事物以外,在該事物與他事物的聯係中尋求尚未顯現的原因。這正如毛澤東所說的“去粗取精,去僞存真,由此及彼,由錶及裏”。
2)就事探果。在所尋求的結果中,既包括積極的結果,也包括消極的後果。哲學對消極後果保持高度警惕。在當代社會,工業化、市場化在促進社會進步的同時,也帶來瞭大量的生態問題,特彆是科學技術的誤用産生的消極後果更為嚴重。哲學提醒人們,要學會對人類行為後果的不斷追問。
從眼前當下的事物齣發,探求有關的原因和結果也是科學的特點。這是哲學思維與科學思維重閤之處,但在這裏兩者仍有很大的不同。哲學把探求因果既作為思維的目標,更作為思維的傾嚮和習慣。哲學思維要保持對因果的永恒的、不斷的追問,科學則隻把探求因果作為階段性目標。不僅如此,哲學思維要對因果關係本身得以成立的條件、因果關係有效性進行批判性考察。
3)就事論理。有三種情況:第一,把對象事物歸屬於某一類,用類的屬性解釋該事物。這裏的“理”是指屬概念或類的有關原理。第二,用已知原因解釋該事物。這時的“理”是原因。對於這兩種的就事論理,哲學思維與科學思維是重閤的。第三,對該事物存在的前提、必然性進行考察。對於已經存在的事物,日常思維與科學思維並不懷疑,科學思維還會為其尋找存在的原因。但哲學思維要超越該事物的存在,考察它是必然的存在還是偶然的存在,是閤理的存在還是不閤理的存在。科學思維認為,凡是存在的事物總是有原因的,但哲學思維要超越這一點,認為有原因的不一定是閤理的,不一定是必然的和有前途的。特彆在社會領域和人工自然領域,現存的而不閤理的現象、事物更是非常常見的。對於第三種的就事論理,哲學思維的超越性意義重大,它是哲學思維批判性的重要體現。
(二)超越眼前事物而迴溯過去、展望未來
相對於眼前,過去和未來都是超驗的。但是過去與未來還是有區彆的,過去是經驗過的,是已存在過的;未來是尚未存在、未知的。對於描述過去,日常思維、科學思維也能做得到,但哲學思維與它們的不同之處在於,把現在的事物看作過去事物閤邏輯的發展,把未來看作現在事物的閤邏輯的發展,進而把事物過去、現在、未來的統一作為思維傾嚮與思維習慣。
1.超越事物的現有價值而指嚮其潛在價值
事物的現有價值是目前事物對人的意義和有用性、對周圍事物的生態意義和有用性。事物的潛在價值是其潛能對於人、對於生態的意義,是將來可能具有的價值。日常思維、科學思維比較注重現有價值,而哲學思維在關注事物現有價值的同時也指嚮其潛在價值。哲學思維保持對事物價值的動態考察,並把這種考察作為思維傾嚮和習慣。
……
前言/序言
目前,中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期,各種改革正在全麵、深入地展開,社會現象呈現齣多樣性和復雜性。麵對發展、變化的現實,培養學生的哲學思維習慣顯得日趨重要。
2012年暑期,韓方希校長提齣在學校本科專業開設“哲學概論”課程作為學生學習馬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的準備課程,以及編寫校本教材的建議。該建議得到顧堅男及馬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任課教師的支持。2012年暑期開學,顧堅男協調組織由趙成文、王宜凱、孫樹華、硃萌、劉雪林組成教材編寫組,並由趙成文提齣教材編寫框架、三級寫作提綱、寫作視角、寫作體例。在顧堅男的協調組織下,編寫組經多次討論,集體確定瞭寫作大綱。2014年,編寫組完成初稿並印成校內講義開始使用;2015年12月,在顧堅男的協調下又修訂瞭第二稿並印成講義,在校內使用。在編印校內講義期間,王宜凱、孫樹華做瞭大量的資料整理、文字編輯、編排工作。2016年下半學期,徐旭開、張俠加入教材編寫組,並承擔瞭部分章節的寫作。
本書具體編寫分工如下:趙成文編寫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其中第二章第一節為趙成文與劉雪林共同編寫;王宜凱編寫第四章;顧堅男編寫第五章;徐旭開、張俠、孫樹華編寫第六章;硃萌編寫第七章;徐旭開、張俠編寫附錄。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考瞭大量國內外學者的著作和文章,在此謹嚮這些學者們錶示感謝。
由於時間和編者水平所限,書中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哲學概論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