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周期关系的实证分析

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周期关系的实证分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德才 著
图书标签:
  • 金融发展
  • 经济增长
  • 周期性
  • 实证分析
  • 中国经济
  • 金融周期
  • 经济周期
  • 计量经济学
  • 金融研究
  • 经济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27004
版次:31
商品编码:1209326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6-01
页数:213
字数:27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鉴于近些年来世界金融危机周期性频发,《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周期关系的实证分析》的特色就是从周期的角度,使用交叉谱的方法,实证分析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周期关系。主要内容如下:一,从规模、结构和效率三个方面测度我国金融发展,并以此构建金融发展指数;第二,使用小波变换法将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指标分解成短、中、长和全周期四个序列;第三,使用因果关系检验、交叉谱方法和VAR模型实证分析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周期关系的存在性、领先滞后关系和影响系数的符号与大小;第四,提出均衡发展不同期限的金融市场以及均衡配置经济增长对不同期限金融融资需求的政策建议。

目录

目录
第1章 导论 1
1.1 基本概念 1
1.2 选题意义 2
1.3 研究思路 5
1.4 技术路线 5
1.5 内容安排 6
1.6 研究方法 7
1.7 创新及不足 7
第2章 相关文献综述与评价 9
2.1 金融与经济关系的文献综述 9
2.2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综述 16
2.3 文献评价 24
第3章 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概念界定 27
3.1 金融发展的概念界定 27
3.2 经济增长的概念界定 44
3.3 本章小结 45
第4章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实证测度 46
4.1 经济增长的实证测度 46
4.2 金融发展的实证测度 74
4.3 金融发展指数测度与分析 124
4.4 本章小结 128
第5章 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周期关系的实证检验 130
5.1 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周期关系实证检验概述 130
5.2 短周期序列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周期关系的实证检验 136
5.3 中周期序列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周期关系的实证检验 150
5.4 长周期序列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周期关系的实证检验 164
5.5 全周期序列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周期关系的实证检验 177
5.6 政策建议 192
5.7 本章小结 195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200
6.1 主要结论 200
6.2 未来展望 201
参考文献 203
后记 212

精彩书摘

  《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周期关系的实证分析》:
  第二,我国整个金融体系的金融资源转化效率在发展趋势上呈现先下降后平稳的折线发展特征。首先,在1992年1月~2001年2月,我国整个金融体系的金融资源转化效率一直呈现快速下降的发展趋势。根据图4.19的趋势线提供的数据,整个金融体系的金融资源效率的截距项(首端)是3.62%,逐步下降到末端的趋势值—2.08%,年均下降0.43个百分点,下降速度非常快。这说明在这个阶段我国金融业正处于快速扩张规模的成长阶段,从而导致我国整个金融体系的金融资源转化效率呈现快速下降的发展趋势。接着,在2001年3月~2014年6月,我国整个金融体系的金融资源转化效率一直呈现平稳发展态势,虽然在2007年和2009年有较高的效率,主要是受到我国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因为2007年我国达到了经济繁荣的顶点,通过金融体系的筹资量也达到了有史以来的顶点,同样,2008年发生世界金融危机,我国政府不得不在2009~2010年超发货币保证经济增长。
  ……
《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周期关系的实证分析》一书,深入剖析了中国金融体系的演进如何深刻影响并与国民经济的增长周期同频共振。本书并非孤立地看待金融或经济,而是将二者置于一个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框架之下,旨在揭示中国经济特有发展路径中的金融驱动机制与周期性波动规律。 全书围绕“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周期”这两大核心概念展开,并将其间的“关系”作为研究的主线。作者以扎实的理论功底为基础,辅以详实的数据分析,力求为读者呈现一幅清晰而全面的图景。 在“金融发展”的维度上,本书涵盖了多个关键层面。首先,它审视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广度与深度,包括银行体系、资本市场(股票、债券)、保险市场以及新兴的金融科技领域。作者考察了这些市场规模的扩张、结构的优化、效率的提升以及风险管理能力的增强。例如,对于银行体系,不仅关注了存贷款规模的增长,还深入分析了信贷结构的变化,如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中小企业融资的可得性、以及金融创新带来的影响。在资本市场方面,本书评估了其在资源配置、风险分散和价格发现方面的功能,以及市场波动性与宏观经济的关联。此外,作者还关注了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及其对金融稳定和经济周期的影响。 在“经济增长周期”的维度上,本书并非简单罗列经济增长的统计数据,而是着力于识别和解读中国经济增长的周期性特征。这包括了经济扩张期的动力来源、高峰期的特征,以及经济收缩期的诱因、持续时间和影响。作者运用多种计量经济学模型和方法,试图量化和识别经济周期中的不同阶段,并分析驱动这些周期性波动的宏观因素,如投资、消费、出口、技术进步、人口结构等。 而本书的核心价值,则在于其对“关系”的精细刻画。作者系统地探讨了金融发展在不同经济周期阶段所扮演的角色。例如: 经济扩张期: 金融发展如何通过提供充裕的信贷、降低融资成本、促进投资和消费,为经济的加速增长提供动力?金融市场的活跃是否会放大繁荣的效应,并可能埋下潜在的风险?作者会分析金融创新、信贷扩张与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之间的动态关系。 经济繁荣顶点: 在经济接近过热时,金融部门是否会过度扩张,加剧资产泡沫,并最终成为周期性调整的导火索?本书会关注信贷的非理性扩张、杠杆率的快速攀升以及金融风险的积聚。 经济收缩期: 当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时,金融体系又能发挥怎样的稳定作用?是会因为风险厌恶而收紧信贷,加剧经济下滑,还是可以通过政策调整和风险化解,为经济复苏提供支持?作者会分析金融去杠杆、不良资产处置以及宏观审慎政策在周期性调整中的作用。 金融深化与周期波动: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深化,其对经济增长周期的敏感度和影响程度是否发生了变化?本书会考察金融深化在熨平周期波动或放大周期波动方面的影响。 本书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其“实证分析”的严谨性。作者并非仅凭理论推演,而是广泛搜集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十年来,涵盖金融市场数据、宏观经济指标、微观企业数据等在内的海量真实数据。通过运用时间序列分析、面板数据分析、VAR模型、协整分析等一系列先进的计量经济学工具,对金融发展变量(如M2/GDP、社会融资规模、股票市场指数、利率水平、金融机构数量等)与经济增长周期指标(如GDP增长率、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投资增长率等)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量化检验。实证结果将直观地展现金融变量的变动如何领先、滞后或同步于经济增长周期的变化,并量化其影响的程度。 在分析方法上,本书注重区分不同金融子部门对经济周期的影响差异,以及不同宏观经济背景下,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周期的关系可能存在的非对称性。例如,银行信贷扩张对短期经济波动的短期影响,与资本市场深化对长期经济增长潜力的长期影响,可能会有所不同。 本书的潜在读者群体广泛,包括但不限于: 经济学和金融学研究者: 为学术界提供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周期关系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证依据,为相关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素材。 政府决策者与政策制定者: 为理解中国经济运行规律、制定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提供重要的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经济周期的脉搏,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金融机构从业人员: 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宏观经济周期对金融市场和业务的影响,优化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策略。 企业管理者: 帮助他们理解宏观经济环境变化与融资环境之间的关联,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宏观视角。 对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感兴趣的公众: 提供一个深入了解中国经济发展背后金融逻辑的窗口,提升对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认知水平。 总而言之,《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周期关系的实证分析》是一部立足中国现实、融合理论与实践、运用严谨的实证方法,对中国经济发展中至关重要的金融因素与周期性波动规律进行深入探索的学术著作。它不仅是对中国经济现象的描述,更是对其中深层机制的揭示,为理解中国经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分析框架。

用户评价

评分

读罢此书,我深刻体会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周期之间的关系是动态且复杂的,绝非简单的线性因果。作者在书中对中国金融体系的演变脉络进行了细致梳理,并将其与宏观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一一对应。我非常欣赏书中对于“去杠杆”和“稳增长”之间平衡的探讨。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适度控制金融风险,同时又要保证实体经济的平稳增长,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书中是否通过实证分析,揭示出不同时期采取的金融去杠杆政策对经济周期的实际影响?例如,过度的金融去杠杆是否会抑制经济增长,而不足的去杠杆则可能积累系统性风险?此外,书中对“金融科技”和“数字货币”等新兴金融形式在中国经济周期中的潜在作用是否有所展望?这些新事物无疑将对未来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周期产生深远影响,作者的见解将极具前瞻性。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周期关系的实证分析》就已经勾起了我的极大兴趣。作为一名对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试图理解,在中国这样一个高速发展且充满活力的经济体中,金融部门的演变是如何与整体经济的起伏脉搏相契合的。书中“实证分析”这四个字尤为吸引我,因为它暗示着作者并非停留在理论的纸上谈兵,而是会用严谨的数据和深入的研究来论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周期之间的复杂联系。我特别好奇作者将采用哪些具体的实证方法,是传统的计量经济学模型,还是更前沿的面板数据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甚至是因果推断的技巧?文中会不会对中国不同历史时期(例如改革开放初期、加入WTO后、以及近年的新常态时期)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周期特征进行细致的划分和对比?金融发展究竟是充当了经济增长的“润滑剂”还是“加速器”?抑或是某些时期扮演着“催化剂”,某些时期又可能成为“风险源”?书中对这些问题的解答,无疑将为我理解中国经济运行的深层逻辑提供宝贵的视角,帮助我更好地把握经济波动的内在机制。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其研究的深度和视角的新颖。作者似乎非常敏锐地捕捉到了中国金融体系在经历快速扩张和深刻变革过程中,与宏观经济周期之间相互作用的微妙之处。书中对金融发展不同维度的界定和衡量,比如金融市场深度、广度、效率以及金融机构的稳健性等,都显得尤为考究。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对“挤出效应”和“金融加速器”等理论的探讨,并试图在中国具体情境下找到实证依据。例如,书中会不会分析在信贷过度扩张的时期,金融发展是如何助长了经济泡沫的形成,从而导致更剧烈的周期性调整?反之,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时,金融体系是否能够有效发挥逆周期调节的功能,为实体经济提供必要的支持?此外,书中对于金融监管政策在经济周期中的作用是否有所涉及?比如,在经济过热时期的紧缩性监管,以及在经济低迷时期的适度宽松政策,它们又如何影响了金融发展的轨迹和经济周期的走向?这些都是我非常想深入了解的方面。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启发是,金融发展并非是一个独立于经济增长而存在的线性过程,而是与经济周期的互动中不断演化和调整的。作者在书中对中国不同金融工具(如股票市场、债券市场、银行信贷等)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所扮演的角色进行了细致的刻画。我尤其对书中关于“金融创新”如何影响经济周期波动的分析感到好奇。比如,在某些时期,金融创新可能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了经济增长,但同时也可能增加了金融风险,加剧了周期的波动性。书中是如何通过实证数据来验证这些猜想的?此外,书中是否区分了国内金融发展对经济周期的影响,以及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对中国经济周期的传导效应?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国际化,外部金融环境的变化对国内经济周期的影响也愈发重要。作者能否通过严谨的实证分析,揭示出这些复杂的相互作用机制,将为我们理解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在风险提供更全面的图景。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试图构建一个清晰的分析框架,来解释在中国这样一个独特的发展环境下,金融与经济增长周期之间是如何相互塑造的。我非常期待书中对“金融深化”与“经济周期波动”之间关系的深入探讨。作者是否会区分不同类型的金融深化?例如,银行主导型深化和市场主导型深化,它们在经济周期中可能发挥不同的作用。在银行主导时期,信贷扩张可能成为推动经济周期的主要力量,而市场主导时期,资本市场的功能则可能更为突出。书中是否还关注了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以及这些问题是如何在经济周期中被放大,从而影响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的?对于普通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而言,理解这些机制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我们如何应对经济波动,如何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和政策选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