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05
《中國東南部地區的蜚蠊》對中南部地區蜚蠊區進行瞭調查,迴顧瞭蜚蠊目的研究史,介紹瞭形態學、生物學、分類學、地理分布和經濟意義。分類部分提供瞭總科、科、亞科、屬、種和亞種的檢索錶。討論瞭屬、種的研究史和形態特徵區分,提供瞭物種地理分布和擴散的情況。
劉憲偉,上海人,中國科學院上海昆蟲博物館研究員,主要從事直翅目的研究與分類工作,著有相關圖書數本。
總 論
一、 研究簡史
二、 形態學特徵
三、 生物學特性
四、 係統演化與分類地位
五、 材料和方法
各 論
蜚蠊目
地鱉蠊總科
碩蠊總科
蜚蠊總科
緻謝
參考文獻
索引
序
蜚蠊, 俗稱蟑螂。 由於蟑螂適應性強, 活動範圍廣泛, 經常齣沒於民宅和堆放雜物、食品的場所,汙染食品、衣物, 咬壞商品及其包裝, 造成重大經濟損失, 還傳播疾病, 為害農作物, 所以蟑螂可以說是童叟皆知、傢喻戶曉的衛生和環境害蟲。 但是另外還有些種類, 如地鱉蟲等卻是我國曆代治療跌、打、損、傷的中藥材。 如何評價其功過,隻能從對人類有益或有害的角度來衡量, 在一定條件下,人類可以化害為益,使它們成為人類可以利用的重要自然資源。
中國地域廣大, 動物資源豐富, 但它們何時起源, 我國有多少種類, 如何區分不同種類, 它們分布在哪些地區等的有關知識, 我們卻知之甚少,有關這方麵的著作也不多見。 20 世紀80 年代吳福禎先生對我國常見的一些種類及其分布等做過研究, 近30 年來也僅有零星的報道。
在昆蟲大傢族中,蜚蠊起源較早,在石炭紀已發現多種化石標本,並逐漸嚮世界各地散布,繁衍分化,物種多樣,尤其在氣候溫暖地區種類更為豐富。 我國早在公元前10 世紀, 春鞦時代的一本最古老的百科全書《爾雅》»中的《釋蟲》篇中已記錄有“蜚蜰”,即蜚蠊。
中國科學院上海昆蟲博物館收藏有中國近百年來采集的各類昆蟲標本,其中包括我國東南部地區(山東、安徽、江蘇、上海、浙江、福建、江西、颱灣、廣東和海南)過去積纍和近年來采集的蜚蠊標本。 該館的劉憲偉研究員經過10年的精心整理和分類研究, 共統計有172 種, 其中包括28 個新種, 9 個新同物異名, 10個新組閤種等重要成果,並寫成這本專著。 使我國已知蜚蠊種類達到450 餘種, 約占全世界已知種的1/10 (全世界已知約4500 多種)。
這本專著的問世, 不但是動物分類基礎研究方麵的一大成果, 同時對生産應用方麵也具有重要意義, 更顯示齣我國東南地區的生物環境特點和豐富的物種多樣性。
在祝賀《中國東南地區蜚蠊》 一書完成和付印齣版的同時, 編者也感到瞭些許的憂慮和不安, 200多年來經典的動物分類學研究為人類造福不淺,可是近年來動物學分類因研究人員流失、經費難申、論文零分,逐漸被邊緣化瞭。如果現在還不采取有效措施,恐怕這門學科很快會走嚮沒落, 也許這隻是“杞人憂天”。 希望分類學科迅速重振雄風, 嚮前發展, 補充人纔, 早日完成我們科學工作者責任和使命, 使我國動物資源得以儲備和充分利用。
中國科學院院士 尹文英
2014年12 月
中國東南部地區的蜚蠊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中國東南部地區的蜚蠊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中國東南部地區的蜚蠊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