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不由得你来选择,这是每个人都密切相关的经济学,你必须得懂!
作为入门书,这是不二之选。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首届中国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推荐奖
第八届全国青年优秀读物一等奖
2002年全国优秀chang销书
首届知识工程推荐书目
2004年全国优秀输出版图书奖
《经济学是什么》首版以来,累计印次近30次;
作者是国内少有的、在广大读者中有号召力的经济学学科普及学者之一;
本书是一本将科学性系统性与通俗性趣味性完美结合的经济学普及读物;
在形式上,本书图文并茂,内有70多幅插图,直观形象地帮助读者理解经济学常识。
内容简介
在市场经济中人人都应该有基本的经济学修养,这有助于每一个人做出理性的决策,更影响到个人和家庭的幸福生活指数、社会和国家的安定和谐。《经济学是什么》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实例与枯燥的经济学学科知识融会贯通,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很好地提升了读者对经济学学科和经济学现象的认知和判断。
作者简介
梁小民,1943年生,山西省人,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现已退休。退休后在多所高校担任EMBA教学工作。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被评为国jia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主要著作有《经济学原理》(译著)、《宏观经济学》(译著)、《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哈耶克经济思想述评》《微观经济学纵横谈》《黑板上的经济学》《写给企业家的经济学》《游山西 话晋商》《走马看商帮》等。
目录
阅读说明
序一 林建华
让人文情怀和科学精神滋润心田
序二 许智宏
重视人文学科 高扬人文价值
序三 乐黛云
阅读说明
总序
人文素质在哪里?——推介《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丛书
一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1 你经常处于选择之中
2 选择与制度
3 经济学家如何研究选择问题
4 如何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二 价格如何调节经济
1 通俗歌手数量与门票价格
2 一只看不见的手
3 5元票价的冲击
4 薄利多销与谷贱伤农
三 家庭的决策
1 幸福=效用/欲望
2 中彩票者完全不工作
3 “及时行乐”
4 “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5 吃第三个面包同吃第一个面包感觉是不同的
四 企业理论
1 “用手表决”和“用脚表决”
2 机会主义行为
3 精神魅力与秘密红包
五 企业的技术效率与经济效率
1 引进自动分拣机是好事还是坏事
2 一个烤面包房需几个工人操作
3 “小的是美好的”还是“大的是美好的”
4 利润最大化不是越多越好
六 企业市场竞争战略
1 养鸡专业户的会计利润
2 微软代表美国新经济
2 “农夫山泉有点甜”
4 彩电业的价格战
七 市场失灵与政府
1 路灯为所有人照明
2 可交易排污证的作用
2 “俘获”与“合理性原则”
八 收入分配:平等与效率
1 企业家赚的是正常利润
2 少数人开着宝马车去高尔夫俱乐部
3 蛋糕要作大并且分的要平等
九 宏观经济指标
1 GDP与GNP
2 你现在的工资相当于1978年的多少
3 “遗憾指数”与“不受欢迎指数”
十 长期中的宏观经济:经济增长与物价
1 “增长的路径依赖”
2 增长模型百花争艳
3 “关闭货币水龙头”
十一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 物价水平与总需求量
2 粘性价格、粘性工资和错觉理论
3 宏观经济的理想状态
十二 总需求与宏观经济
1 生命周期假说和持久收入假说
2 “加速原理”与“本能冲动”
3 某商店的玻璃被小流氓打破
4 蜜蜂的寓言
十三 货币与经济
1 万宝路香烟是不是货币
2 金融体系
3 利率与货币
十四 失业与通货膨胀
1 奥肯定理
2 “多磨一点鞋底”
3 你不能永远欺骗所有的人
十五 经济周期的理论与实践
1 “马鞍形”的经济周期
2 国家干预经济的合理性依据
3 来自外部的冲击
十六 宏观经济政策
1 “逆经济风向行事”
2 “自动稳定器”
3 格林斯潘的成功
4 反馈规则与固定规则
十七 国际贸易
1 过去与现在
2 A国的汽车与B国的粮食
3 要素禀赋
4 不同的人喜欢不同的车
5 克林顿曾限制西红柿进入美国
十八 国际金融
1 一国与别国的经济往来
2 1美元等于8.26元人民币
3 一把双刃剑
十九 开放经济中的一国宏观经济
1 “美国感冒,其他国家打喷嚏”
2 “孪生赤字”
3 最优政策配合原理
阅读书目
后记
精彩书摘
薄利多销与谷贱伤农
在以上的分析中,我们说明了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反方向变动的关系.但从经验中我们可以知道,这两者并不是同比例变动的.例如,如果中小学教科书和小说书都提价50%,谁都知道中小学教科书的需求量几乎不会减少,而小说书的需求量则会大大减少.说明需求量与价格之间数量关系的概念是需求弹性.这个概念对我们运用供求关系分析各种经济问题是十分有用的.
需求弹性又称需求价格弹性,指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用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来计算.例如,某商品的价格上升了10%,需求量减少了15%,则需求弹性为1.5(按计算应该是-1.5,为了方便取其绝对值).
不同的商品需求弹性不同.如果需求弹性大于1,则为需求富有弹性;如果需求弹性小于1,则为需求缺乏弹性.需求富有弹性是小幅度的价格变动引起需求量大幅度变动(如小说书),需求缺乏弹性是大幅度的价格变动引起需求量小幅度变动(如中学教科书).决定某种商品需求弹性大小的因素主要是需求强度和替代品的多少.一般而言,生活必需品缺乏弹性而奢侈品富有弹性,替代品越少越缺乏弹性,替代品越多越富有弹性.例如,中小学教科书就是由于必需且无替代品(指定用书)极为缺乏弹性;小说书则属于休闲的奢侈品且有许多替代品(其他休闲类书)而富有弹性.从需求弹性我们还可以推导出其他弹性:某种物品需求量变动与收入变动之间的关系是需求收入弹性;一种物品需求量变动与另一种物品价格变动之间的关系是需求交叉弹性;某种物品需求量变动与该物品广告支出变动之间的关系是需求广告弹性;某种物品供给量变动与其价格变动之间的关系是供给弹性,等等.这些弹性概念对我们分析许多现实问题极为有用,是重要的分析工具.我们来看两个例子.
例一:为什么某种化妆品降价会实现薄利多销,而小麦降价却使农民受损失.
我们知道,化妆品属于奢侈品且有众多替代品,因此,需求富有弹性.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价格变动百分比小,而需求量变动百分比大.总收益等于销售量(即需求量)乘价格.当这种物品小幅度降价时需求量大幅度增加,从而总收益增加,这就是薄利多销的含义.但小麦属于生活必需品且替代品少,因此,需求缺乏弹性.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价格变动百分比大,而需求量变动百分比小.当这种物品大幅度降价时需求量只有少量增加,从而总收益减少.这就是谷贱伤农的原因.
例二:如果对高档奢侈品征税,谁将承受这种税收的负担.
乍一看,答案很简单,谁购买这些高档奢侈品当然是谁纳税,谁承受税收负担.实际上问题并不是这么简单,直接纳税人并不一定是最后的税收承担者.有些税纳税人也是税收承担人,如个人所得税.但有些税纳税人可以把税收负担转嫁出去,如香烟的税收由生产者和经营者交纳.但可以通过提价来转移给消费者,实际最后是烟民承担了税收负担.这个问题是税收归宿问题,涉及税收负担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分摊.税收分摊则与弹性概念相关.一般来说,如果需求富有弹性而供给缺乏弹性,税收负担主要由生产者承担;如果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则税收负担主要由消费者承担.香烟就是后一种情况,而高档消费品则属前一种情况.高档奢侈品属奢侈品且有众多替代品,需求富有弹性,但在短期中生产难以减少,故而供给缺乏弹性.这样高档奢侈品的税收实际落在了生产者身上.1990年美国国会决定对豪华汽车、游艇等高档消费品征税,其目的是让消费这些物品的富人交税,以帮助穷人.结果富人不消费这些物品(用国外旅游等替代),税收由生产者承担,生产者无法经营只好解雇工人,旨在帮助穷人的政策却害了穷人,1993年不得不取消了这种税收.
以上这两个例子说明,弹性的概念对产品定价、政府制定政策都十分重要.了解了这个概念使你对许多问题的分析会更深入,能通过现象看到本质,因此,弹性概念是供求分析工具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供求由生产者与消费者决定,那么,消费者与生产者又如何决策呢? 这正是我们以下几章的内容。
前言/序言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提倡人人都读点经济学,并不是希望人人都成为以经济学为职业的经济学家.也不是因为经济学告诉了我们致富的点金术,而是因为在现代社会中人人都应该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问题.经济学家是如何思考的? 他们的思考与我们没有学过经济学
的人有什么不同?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对个人和社会有什么好处?要了解这一切,我们先要知道经济学研究什么,以及经济学家是如何研究这些问题的.
1 你经常处于选择之中
人们对经济学是什么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经济学研究经邦济世的大学问,有人认为经济学研究致富之路,有人认为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还有人认为经济学无非是一些自命为经济学家的人的智力游戏.这些说法颇像瞎子摸象一样,都抓住了一个侧面,但又都不准确、不全面.要了解经济学研究什么,还要从经济学的起源谈起.
人类社会的基本问题是生存与发展.生存与发展就是不断地用物质产品(以及劳务)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需求来自于人类的欲望.欲望的特点在于无限性,即欲望永远没有完全得到满足时.一个欲望满足了,又会产生新的欲望.用中国的一句俗话来说,就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在中文中这句话有点贬义.中国传统道德观是“存天理,灭人欲”,把人的欲望作为罪恶之源.其实,人心要足了,社会还会发展吗? 正是欲望的无限性推动了人类不断去追求,去探索,这才有了社会进步.
人的欲望要用各种物质产品(或劳务)来满足,物质产品(或劳务)要用各种资源来生产.但谁都知道,自然赋予人们的资源是有限的.一个社会无论有多少资源,总是一个有限的量,相对于人们的无限欲望而言,资源量总是有限的、不足的.这就是经济学家所说的“稀缺性”.这里所说的稀缺不是指资源的绝对量多少,而是指相对于无限欲望的有限性而言,再多的资源也是稀缺的.稀缺性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永恒问题,它与人类社会共存亡.当穷国政府为把有限的财政收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教育方面而争论不休时,富国政府也为把收入用于国防还是社会福利发愁;当穷人为一日三餐担心时,富人正在考虑是打桥牌还是打高尔夫球.这些都是稀缺性不同的表现形式.
稀缺性决定了每一个社会和个人必须做出选择.欲望有轻重缓急之分,同一种资源又可以满足不同的欲望.选择就是用有限的资源去满足什么欲望的决策.选择要决定用既定的资源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基本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经济学家称为资源配置问题.经济学正是要研究选择问题的,或者说研究资源配置问题的.正是在这一意义上,经济学被称为“选择的科学”.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在他的«经济学»中就指出:“经济学研究我们社会中的个人、企业、政府和其他组织如何进行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决定社会资源的使用方式。
我们说经济学研究选择问题或资源配置并不是说它可以直接告诉你如何去做,而是向你提供一套解决这个问题的工具和方法,告诉你解决这个问题可供选择的思路.经济学的理论并不难,难的是运用.能否用这些理论去赚大钱或经邦治国,则取决于你的“悟性”.例如,经济学告诉我们,个人或国家之间的贸易有利于双方.这就是说,通过贸易来配置资源可以增加双方的福利.这个原则很简单,但与谁贸易、如何贸易则是复杂得多的问题,不能灵活地处理这些问题,贸易的好处恐怕只是纸上谈兵.
总之,经济学产生于稀缺性,它要解决任何一个社会和个人都面临的选择或资源配置问题.因此,经济学是一门与我们每个人都密切相关的科学。这正是我们要学习经济学的基本原因。
经济学是什么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