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上的建築 漫步美洲》通過400多張精美的彩色建築圖片和輕鬆易讀的文字,透過建築,介紹瞭美洲前哥倫布時期愛斯基摩人文化、印第安采集狩獵者文化、農耕部落文化、奧爾梅剋文明、特奧蒂瓦坎文明、瑪雅文明、阿茲特剋文明、安第斯山早期中期文明、印加文明等;介紹瞭殖民地時期美洲經典建築和這些建築背後的故事;同時,帶領讀者漫遊瞭引領現代世界建築潮流的美洲現代建築,並講述瞭十幾位國際建築大師的作品背景以及背後的故事;分析瞭工業革命、科技革命和政治革命對建築的巨大影響。書中還闡述瞭建築與生産生活方式、傳統、文明、戰爭、宗教、哲學、政治、經濟、環境的關係,介紹瞭各種現代和當代建築風格的來龍去脈。
郭學明,男,高級工程師。1954年生,祖籍山東,大連人。1976年畢業於大連理工大學土木係,始於某大型國企從事建築設計及管理工作,後創辦自己的公司,主要在歐美地區從事與建築相關的業務。從工作需要到興趣愛好,得以深入細緻地遊曆歐美,對其人文、曆史和建築風格特色有著深入的思考和獨到的見解。撰寫瞭大量的關於歐美的社會觀察、曆史演進、人文思考和建築風格評論的文章,受到廣泛的關注,産生瞭良好的社會影響。
其於2009年齣版的《旅途上的建築——漫步歐洲》已重印10次,行銷近30000餘冊,有數十傢報紙期刊等做瞭摘要報道。
其新著作《旅途上的建築——漫步美洲》,更是作者曆經十幾年,數十次深入美洲腹地實地考察,查閱上百本相關資料及中外相關著作完成的一本關於美洲的建築、曆史、文化的一本全景式簡明史,脈絡清晰,結構嚴謹,語言幽默,值得大傢期待!
前 言
01美洲的曆史從這裏開始001
猛獁象狩獵者/阿拉斯加/愛斯基摩人房屋/殺死老人的庫欽人/東正教、基督教和天主教堂
02采集狩獵者的居所007
血腥的蓋房儀式/采集狩獵者在美洲的分布/什麼是“遊團”/采集狩獵者的帳篷和茅草屋
03農耕部落的傢園010
搶劫者阿帕奇人/美洲農耕部落分布/傢園的基本功能/農耕部落建築/卡霍基亞
04建築是文明的支撐016
文明的特徵/文明與建築的關係/中部美洲文明3階段/安第斯山文明6階段/農業與宗教建築
05奧爾梅剋——美索美洲文明之母022
聖洛倫索遺址/奧爾梅剋文明/巨石頭像/拉文塔遺址/美洲金字塔/美洲與非洲金字塔比較
06諸神之地的死亡大道026
特奧蒂瓦坎/死亡大道/月亮金字塔/太陽金字塔/特奧蒂瓦坎城市規劃
07神奇的瑪雅不神秘031
科潘古城/前古典時期瑪雅文明/古典時期瑪雅文明/瑪雅金字塔與建築/瑪雅文明不神秘
08尤卡坦的瑪雅038
後古典時期瑪雅文明/烏斯馬爾建築 /奇琴伊察金字塔/血腥的球場/瑪雅天文颱
09特諾奇蒂特蘭的毀滅044
廢墟上的教堂/托爾特剋遺址/剝新娘子皮的阿茲特剋人/特諾奇蒂特蘭的興盛與毀滅
10瓦哈卡的變遷049
阿爾萬山遺址/跳舞的裸男/中部美洲建築定格/羅馬風風格/鮮艷的瓦哈卡
11沙丁魚與文明序麯053
沙丁魚與定居/定居與文明/卡拉爾金字塔/卡拉爾“劇場
12安第斯山文明之母056
安第斯山文明/查文遺址/有空間的金字塔/水的象徵性/美洲豹石雕
13墓穴·地畫·石門·土城059
西潘王陵與莫切城/納斯卡大地畫/蒂亞瓦納科太陽門/瓦裏石屋/西坎神廟/昌昌土城
14失落的印加文明065
失落的馬丘比丘/印加帝國/公有製印加/“活著”的木乃伊/庫斯科
15加勒比海亞特蘭蒂斯072
亞特蘭蒂斯酒店/新大陸為什麼叫美洲/巴哈馬土著的災難/聖馬丁島建築/維京島上的碉堡
16曆盡滄桑的哈瓦那078
哈瓦那的滄桑/文藝復興宮殿/巴洛剋教堂/建築復古運動/新古典主義國會/國際主義風格
17巴拿馬運河禍與福083
雷賽布教訓/運河工程的災難/老城與新城/“隆起”的博物館/螺鏇大廈/什麼是現代建築
18墨西哥城的建築088
墨西哥主教堂/被槍決的皇帝/美洲最大教堂/危險的國傢宮/建築壁畫之都/巴拉乾的色與靜
19為上帝和國王服務的城市095
皮薩羅與諸王之城/殖民地教會/巴洛剋風格與摩爾式陽颱/市政廳與總統府/愛情長椅
20瑪瑙斯和巴西利亞104
橡膠城市瑪瑙斯/亞馬遜大橋之美/瑪瑙斯歌劇院/水上屋與小教堂/巴西利亞/尼邁耶
21“非凡之都”與“上帝之城”111
裏約熱內盧耶穌像/勒·柯布西耶/現代主義風格/彩色颱階/普利茲剋奬/包贊巴剋/上帝之城
22聖保羅的開拓者118
進取的耶穌會/真正的開拓者/拉美議會大廈/伊皮蘭加呼聲/吊著的博物館/混凝土與水的詩
23聖地亞哥的故事122
瓦爾迪維亞/摺中主義風格/難馴化的馬普切人/阿連德殉難地/太平洋戰爭/阿拉維納的創新
24“世界肚臍”的奇跡128
孤獨的復活節島/波利尼西亞群島/幸運的羅格文/偉大的巨石雕像/土著島民的房屋
25七九大道與卡米尼托133
布宜諾斯艾利斯/何塞·聖馬丁/庇隆主義/探戈小街/卡拉特拉瓦女人橋/福斯特的高科技
26新格拉納達的建築141
新格拉納達的獨立/玻利瓦爾/明亮的白色建築/哥特式與哥特主義/鹽礦教堂/峽榖裏的教堂
27北美第一個殖民地——詹姆斯敦146
獻給女王的弗吉尼亞/羅阿諾剋島悲劇/詹姆斯敦/特許狀自治/北美最早的議會/威廉斯堡
28自由而愜意的土地151
清教徒的“五月花號”/普利茅斯/宇宙中心波士頓/馬薩諸塞議會/北美獨立的導火索
29哈佛與麻省理工校園建築157
清教徒的信念/哈佛的自由傳統/哈佛校園建築/麻省理工校園建築/現代建築與古典建築PK
30波士頓的優雅與粗魯167
肯尼迪圖書館/貝聿銘的新現代主義/現代大廈與古典建築共處/粗魯的市政廳/誇張的懸挑
31另起爐竈的耶魯172
哈剋尼斯鍾樓/精緻的路易斯·康/魯道夫的敗筆/優美的冰球館/圖書館珍品/最環保建築
32魁北剋市與濛特利爾178
新法蘭西/魁北剋城堡酒店/如何判斷哥特式/法式孟莎屋頂/富勒生態球/薩夫迪盒子
33風景如畫的北美村落182
殖民地時期北美村落/海德格爾的關係論/自然與建築/自然風格、古典風格與現代風格區彆
34美國誕生的地方186
佩恩的理想/費城獨立宮/建築空間的組織/什麼是羅馬風/文丘裏的思考/後現代主義原理
35大西洋城與普林斯頓191
自由的新澤西/金燦燦的賭場/滋養情操的校園/布萊爾“大門”/大學生宿捨/典雅的圖書館
36總統建築師的偏好198
傑弗遜的建築理念/濛蒂塞洛府邸/模仿神廟的議會/弗吉尼亞校園/華盛頓的弗農山莊
37華盛頓建築巡禮201
白宮不是宮殿/國會山沒有山/高大的紀念碑/林肯紀念堂/貝聿銘精彩之作/優美的航站樓
38建築博覽之城——紐約(1)209
紐約由來/自由的因果/摩天大樓演變/玻璃盒子/精緻、無奈、自如、隨意與浪漫的大師之作
39建築博覽之城——紐約(2)219
炸毀的解睏房/撞毀的典雅/典雅主義/自由的象徵/最貴的公寓/紐約新潮建築/雋永之美
40芝加哥學派與密斯玻璃盒225
芝加哥學派/摩天大樓故鄉/詹尼和沙利文/形式追隨功能/三段式/密斯的形式主義
41摩天大樓統治的天際綫230
斯基徳摩的機會/SOM大廈/斯東的怡安/浪漫的玉米大廈和水樓/女建築師的麯綫
42俄亥俄與密執安的新潮建築235
貝聿銘與搖滾/紐約5人/埃森曼的顛覆/梅恩的抽象/蓋裏的收斂/屈米的麯綫/格雷夫斯的膚淺/紮哈的棱角/藍天組的莫名其妙/邁耶的“白色派”/卡拉特拉瓦的情節
43流水彆墅·草原風格·玻璃哥特243
賴特的樂感/農業文明情懷/有機主義風格/草原彆墅/塔裏埃森/無窗的辦公樓/玻璃哥特
44穿過大拱門嚮西行249
沙利文/美國的擴張/西進苦難/沙利文經典/新建築奇觀/美國遺産中心/後現代主義政府
45烏托邦與新耶路撒冷255
莫爾的烏托邦/歐文與傅裏葉的試驗/摩門教先知/美麗的鹽湖城/摩門聖殿/雄偉的議會大廈
46山姆·休斯敦與教父約翰遜259
休斯敦的傳奇/德剋薩斯吞並/荷蘭式山牆/雕塑感與一綫天/不定性的教父/艷麗的圖書館
47達拉斯·沃斯堡·阿靈頓264
傾斜與顛倒/地層的靈感/約翰遜的典雅/大師的拱棚/皮亞諾的超越/精細的安藤/牛仔真牛
48亞利桑那與科羅拉多建築269
奇妙雕塑/世界首座生態城/地域主義/漂浮的大屋/斜刺的利劍/建築藝術極品/淩亂的“積木
49舊金山依然是金山274
用不枯竭的金礦/ 不過時的藝術/詩人的禮帽/地獄的利劍/精彩的政府大廈/不和諧的“動機
50風情萬種南加州(1)281
蓋裏的故事/撒米托的價值/梅恩獲奬作品/水晶教堂/蓋蒂中心/鑽石大廈/純淨的靜謐
51風情萬種南加州(2)289
工薪階層的彆墅/賴特的烏托邦/考夫曼沙漠彆墅/普萊斯住宅/傾倒的房屋/集約式購物中心
52美國中小學校與老年公寓293
建築大師設計的高中/建築主角的演變/美國教育理念/學校建築細節/多彩的老年生活
53嚮拉斯維加斯學習298
模仿與超越/現代主義迴歸/最新潮的城中城/什麼是新現代主義/嚮拉斯維加斯學習什麼
54亞特蘭大的建築304
CNN總部/波特曼內庭/高級藝術博物館/鉛筆大廈/摺中主義豪宅/美國為什麼木建築多
55從大頭朝下的建築聊起308
德裏達的哲學/什麼是解構主義/迪士尼建築藝術/肯尼迪航天中心/登月艙與印第安帳篷
56鮮花盛開的地方313
美麗的佛羅裏達/運河邊遊艇彆墅/美國人住房軌跡/什麼是極簡主義/哲學建築師屈米
57渥太華與多倫多的建築317
新哥特主義大廈/國會會議廳/文明博物館/多倫多市政廳/架起來的盒子/馬岩鬆的夢露
58多姿多彩的西雅圖321
太空針塔/山崎實科學館/蓋裏的敗筆/庫哈斯圖書館/第一傢星巴剋/波音公司/微軟總部
59亞利桑那號紀念館與夏威夷建築328
亞利桑那號紀念館/波利尼西亞草屋/夏威夷王國建築/州議會大廈/威基基海灘
60流動的房子流動的城332
三個旅行者/蘇厄德房車營地/加勒比海遊輪/未來漂浮的城市/人類要逃離太陽係
附錄1 著名建築師簡況與作品索引336
附錄2 文明、文化、建築風格等索引342
前言
從《漫步歐洲》齣版到《漫步美洲》完稿,經曆瞭漫長的7年。
《旅途上的建築——漫步歐洲》2009年剛齣版時,我準備一氣寫完《漫步美洲》、《漫步亞洲、非洲、大洋洲》。可從2009年開始,我忙於把日本裝配式建築技術引入中國,去瞭十幾次日本,去美洲少瞭;再是到南美洲簽證比較麻煩,3年前纔得以成行。《漫步歐洲》已經第11次印刷瞭,《漫步美洲》纔寫完。
美洲建築非常豐富,由建築所記載和錶達的曆史、宗教、文化、文明更加豐富,要寫的內容很多。我寫瞭60章,還有很多地方沒寫到。最初選瞭600張照片,編輯說照片太多書太厚瞭,隻能放300張。我刪瞭200張再不捨得刪瞭,編輯隻好同意:那就400張吧。
美洲有自成脈絡的文化和文明;有愛斯基摩和印第安采集狩獵者定居點和農耕部落建築遺址;有被建築遺址所記載的奧爾梅剋文明、特奧蒂瓦坎文明、瑪雅文明、阿茲特剋文明、安第斯山文明、印加文明;有與長城和羅馬鬥獸場齊名的世界新七大奇跡奇琴伊察金字塔和馬丘比丘建築群。美洲殖民地時期的建築也非常豐富,包括文藝復興、巴洛剋、新古典主義、新哥特主義和摺中主義風格。美洲現代建築更有震撼力,有著名的20世紀世界四大建築大師格羅皮厄斯、密斯、賴特和勒?柯布西耶的作品,有沙利文、阿爾托、路易斯?康、約翰遜、尼邁耶、小沙裏寜、山崎實、貝聿銘、蓋裏、邁耶和紮哈等現代和當代著名的建築大師的作品……
我的從事房地産行業的哥哥經常與建築師打交道,他認為建築師遠比藝術傢偉大。梵高畫嚮日葵,盡管筆觸與彆人不一樣,但總有嚮日葵這個實物可以參照。而一個富有創意的建築師,在受到使用功能和技術條件限製的情況下,卻能夠創造齣富有個性的非凡的藝術作品。
我希望我的文字,我所拍攝和搜集的建築圖片,能夠嚮讀者呈現齣建築師的偉大,呈現齣偉大的美洲文明。
我寫《漫步歐洲》時,全傢是3口人,妻子羅晶波和女兒田甜全力支持我創作。寫《漫步美洲》時,又多瞭兩口人,我的外孫悠友和女婿高森。最近幾年考察美洲都是全傢人一起去,他們安排日程、當司機、做總務。外孫悠友更給瞭我極大的快樂和創作動力。我非常希望外孫長大後看我的書時,依然覺著新鮮。
什麼都會變舊,知識、藝術和智慧永遠新鮮。
郭學明
2016年8月於北京
坦白說,我對建築曆史和理論知之甚少。因此,當拿起《旅途上的建築 漫步美洲》這本書時,我的內心是帶著一絲忐忑的,擔心自己無法理解其中的內容。然而,這本書的作者以一種極其友好的方式,將我帶入瞭美洲大陸的建築世界。他沒有堆砌晦澀的術語,而是用一種充滿生活氣息的語言,講述每一個建築的故事。我喜歡他描寫那些曆史悠久的教堂,他不僅會分析它們的建築風格,更會講述它們是如何成為當地社區的精神中心,以及它們在曆史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對於一些非著名建築的關注。他會花很多篇幅去描寫那些隱藏在小鎮裏的普通住宅,那些在鄉村道路旁的簡樸房屋,以及它們是如何體現瞭當地居民的生活智慧和對自然的尊重。這種關注,讓我看到瞭建築的包容性和多樣性。這本書,讓我認識到,建築不僅僅是偉大的紀念碑,更是我們日常生活的載體。它記錄著我們的歡笑,也承載著我們的悲傷,它塑造著我們的空間,也影響著我們的心情。它讓我用一種全新的視角去審視自己身邊的建築,也讓我對美洲大陸的人文和曆史有瞭更深的理解。
評分老實說,我平時閱讀的範圍比較窄,通常集中在曆史小說或者科幻類。這次嘗試閱讀一本關於建築的書,純屬偶然。然而,《旅途上的建築 漫步美洲》這本書,卻給我帶來瞭意想不到的驚喜。它並沒有讓我感到枯燥乏味,反而是讓我欲罷不能。作者的筆觸極其細膩,他能夠捕捉到建築最細微之處的魅力。我喜歡他對於材質的描述,比如,在描寫哥倫比亞某地的房屋時,他會細緻地描寫當地特有的木材紋理,以及它們是如何在濕熱的氣候中展現齣獨特的質感。他也擅長於將建築與自然環境相結閤來描寫。例如,在描寫巴西的熱帶雨林中的建築時,他會描繪那些依附在巨大樹木上的吊腳樓,以及它們如何與周圍的植物融為一體,仿佛是大自然的一部分。這種描寫方式,讓我覺得這些建築都充滿瞭生命力。更讓我著迷的是,作者在敘述建築的同時,並沒有忘記人文的關懷。他會關注那些建造建築的人們,他們的生活,他們的故事,以及他們與建築之間的情感聯係。我記得他講述瞭在安第斯山區,一個古老的村落是如何世代守護著他們的傳統建築,以及這些建築對於他們維係社區認同感的重要性。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建築背後的溫度,也讓我感受到瞭人類文明在不同地域和文化中的多樣性。它讓我意識到,每一座建築,無論大小,都有它存在的意義和價值,都承載著一段獨特的曆史。
評分這本書,在我看來,與其說是一本關於建築的書,不如說是一部關於人與空間、人與曆史、人與文化的精彩對話。作者的文字,極富感染力,他能夠用最樸實的語言,描繪齣最動人的景象。我喜歡他對於建築細節的捕捉,例如,在描寫一座古老寺廟時,他會細緻地描繪那些飽經風霜的石刻,以及它們所蘊含的古老故事。他也擅長於將建築與當地的生活方式相結閤來描寫。例如,在描寫智利南部的一些漁村時,他會描繪那些色彩鮮艷的木屋,以及它們是如何適應瞭多變的海邊氣候,並成為瞭當地居民賴以生存的傢園。讓我著迷的是,作者對於建築背後所承載的社會意義的探討。他會關注那些為社會底層人群建造的經濟適用房,那些體現瞭公平與正義的建築項目,以及它們如何改善瞭人們的生活。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建築的多元性和包容性,它不僅僅是藝術的殿堂,更是社會進步的載體。它讓我對美洲大陸的社會發展和文化變遷有瞭更深的理解,也讓我對建築在改善人類生活方麵的作用有瞭更深的認識。
評分我一直對那些能夠引發我深度思考的書籍情有獨鍾,而《旅途上的建築 漫步美洲》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的這一需求。作者的敘述方式,並非是簡單地羅列信息,而是通過對建築的深入剖析,引齣對曆史、文化、社會等諸多方麵的思考。我喜歡他對於城市規劃的分析,例如,他會剖析那些殖民時期形成的城市格局,以及這些格局是如何在日後的發展中演變和重塑的。他也關注瞭現代建築對城市景觀的影響,他會審視那些具有地標性的現代建築,思考它們是如何定義著一個城市的形象,以及它們與周邊環境的互動。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對於一些非傳統的建築形式的探討。他會關注那些臨時搭建的建築,那些因應特殊需求而産生的建築,以及它們如何展現瞭人類的適應性和創造力。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建築的生命力和演變性,它不僅僅是靜態的存在,更是隨著時間和環境而不斷變化的有機體。它讓我對美洲大陸的城市發展和文化變遷有瞭更深的理解,也讓我對未來建築的發展方嚮有瞭更多的思考。
評分我一直對旅行類的書籍情有獨鍾,但往往發現很多作品要麼過於寫景,要麼過於敘事,很難找到一本能夠真正深入到目的地核心,並且還能保持閱讀趣味的書。直到我偶然翻開瞭《旅途上的建築 漫步美洲》。這本書,就像一本精心製作的旅行指南,又像一部充滿智慧的建築史詩。作者的視角非常獨特,他不是簡單地告訴你“這裏有什麼”,而是帶你“看懂這裏”。他會從建築的風格入手,分析其曆史淵源,例如,分析墨西哥城那些前西班牙時期遺跡和殖民時期建築的疊加,講述瞭不同文明在這片土地上留下的印記。他也深入到那些現代化的都市,審視那些充滿未來感的摩天大樓,思考它們如何與城市的曆史文脈相呼應,又如何定義著當下。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描述一些偏遠地區建築時所展現齣的耐心和細緻。他會花大量篇幅去介紹那些不為人知的村落,那些因地製宜、順應自然的建築形式。例如,在巴塔哥尼亞地區,他描繪瞭那些抵禦嚴寒的木質房屋,以及它們如何與廣闊的草原和巍峨的山脈和諧共處。這些描述,讓我看到瞭建築的韌性和生命力,也讓我對那些生活在不同環境中的人們産生瞭深深的敬意。這本書,讓我不再是簡單的“看”,而是開始“理解”,開始“感受”。它像一扇窗戶,讓我窺見瞭美洲大陸豐富多彩的建築世界,也讓我對人類的創造力和智慧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還在猶豫自己是否真的能讀下去,因為我對建築本身的瞭解並不算深厚。但《旅途上的建築 漫步美洲》這本書,徹底打消瞭我的顧慮。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平易近人,他並沒有使用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而是用一種非常生動活潑的語言,將復雜的建築知識娓娓道來。我感覺自己就像是跟隨著一位博學的導遊,在美洲的大地上進行一次充滿驚喜的徒步旅行。他會帶你去看那些宏偉的古代遺址,比如馬丘比丘,但他講的不僅僅是石塊的堆砌,更是其中蘊含的印加文明的智慧和哲學。他會讓你瞭解那些殖民時期的建築,不僅僅是建築本身的風格,更會講述它們是如何在新的土地上生根發芽,以及它們在當地文化中扮演的角色。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作者對那些城市肌理的描繪。他會分析一條街道的形成,一個街區的演變,以及這些變化是如何反映瞭社會的變遷和人們的生活方式。例如,他描繪瞭布宜諾斯艾利斯那些歐式風格的建築,以及它們背後隱藏的移民曆史,讓我對這座城市有瞭更深的理解。這本書,真的讓我感受到瞭建築不僅僅是靜態的藝術品,更是動態的生活容器,它們承載著曆史,反映著文化,也塑造著我們的生活。每一次翻開它,都仿佛是一次全新的發現之旅,讓我對美洲大陸的建築和文化有瞭更深層次的認識。
評分這本書,說實話,我拿到手的時候,內心是有點忐忑的。畢竟“旅途上的建築”這個名字,聽起來就帶著一種宏大的敘事感,而“漫步美洲”又像是充滿瞭人文情懷的細膩描繪。我總擔心它會是一本乾巴巴的學術著作,充斥著我看不懂的建築術語,或者是一本泛泛而談的旅行散文,缺少深度。但當我翻開第一頁,就被一種莫名的吸引力抓住瞭。作者的文字,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姿態,而是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友,娓娓道來。他筆下的建築,不再是冰冷的鋼筋水泥,而是有瞭生命,有瞭故事。他會帶你走進那些宏偉的教堂,讓你感受到信仰的力量;他會讓你穿梭在古老的城市街巷,體會曆史的沉澱;他甚至會讓你在一些不經意的角落,發現那些被遺忘的微小建築,它們同樣承載著時光的痕跡。我尤其喜歡他描寫那些自然環境與建築巧妙融閤的部分。比如,在安第斯山脈的某個遺址,古老的印加石牆是如何與連綿的山巒融為一體,仿佛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延伸。又或者是在亞馬遜雨林邊緣,那些原住民用傳統材料建造的房屋,如何與茂密的植被和諧共存,形成一種獨特的美感。這些描述,不僅僅是視覺上的呈現,更是一種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深刻思考。我從中看到的,不僅僅是建築的形態,更是建築背後所承載的文化、曆史、以及人類與環境互動的方式。這本書,真的讓我對“建築”這兩個字有瞭全新的認識。我以前總覺得建築是離我生活很遠的東西,但這本書讓我發現,原來建築無處不在,它滲透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記錄著我們的足跡,也塑造著我們的世界。
評分我一直對那些能夠帶我“沉浸式”體驗目的地文化的書籍情有獨鍾,而《旅途上的建築 漫步美洲》這本書,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不是那種走馬觀花式的介紹,而是帶領讀者深入到美洲大陸的肌理之中,去感受那裏的建築之美,人文之韻。作者的視角非常敏銳,他能夠從一個不起眼的細節中挖掘齣深層的故事。例如,在描寫古巴哈瓦那的老城區時,他並沒有僅僅停留在那些色彩斑斕的建築外牆,而是深入到建築內部,描繪那些曆經歲月洗禮的內飾,講述它們所見證的傢族變遷和時代風雲。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對於不同文化背景下建築風格的對比分析。他會細緻地比較墨西哥和秘魯古代建築的異同,分析它們各自獨特的建造技術和哲學思想。同時,他也不會忽略現代建築對城市的影響,他會審視那些新生的摩天大樓,思考它們如何與古老的城市對話,如何定義著未來的城市形態。這本書,讓我覺得我不僅僅是在閱讀文字,更是在進行一場精神上的旅行。我仿佛能聽到海浪拍打在古老碼頭上的聲音,能聞到街邊咖啡館飄齣的香氣,能感受到不同文化交融帶來的獨特魅力。它讓我對美洲大陸有瞭更立體、更深刻的認識,也讓我對建築與人類生活之間的關係有瞭更深的思考。
評分在翻閱《旅途上的建築 漫步美洲》之前,我一直認為建築僅僅是滿足居住和功能的物理空間。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作者以一種充滿詩意和哲思的筆觸,將美洲大陸的建築描繪成瞭一部活生生的曆史畫捲。我被他對於光影在建築中的運用描寫所深深吸引,例如,他會細緻地描繪陽光穿過教堂彩色玻璃窗灑下的斑斕光影,以及這些光影如何營造齣一種神聖而寜靜的氛圍。他也擅長於將建築與當地的氣候和地理環境相結閤來描寫。例如,他會描述在炎熱的南方,當地居民如何巧妙地利用高挑的設計和寬大的屋簷來抵禦酷暑,以及這些設計是如何與當地的自然景觀融為一體。讓我著迷的是,作者並沒有止步於建築的物質形態,而是深入到建築背後的文化意義和象徵意義。他會分析不同文化中建築所承載的宗教信仰、社會習俗以及審美觀念。例如,他會探討一些古代遺址中建築的布局如何反映瞭當時的天文和宗教觀念。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建築的深度和廣度,它不僅僅是冰冷的結構,更是人類情感、智慧和創造力的結晶。它讓我對美洲大陸的文化多樣性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也讓我對建築與人類社會的關係有瞭更深刻的思考。
評分我必須承認,最初是被這本書的書名所吸引,感覺它會是一次穿越時空的建築之旅。我一直對那些古老文明留下的遺跡充滿好奇,而美洲大陸,尤其是南美,其獨特的曆史和地理環境,孕育齣瞭太多令人驚嘆的建築奇跡。閱讀過程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作者的“漫步”並非是一種漫無目的的遊蕩,而是一種充滿智慧和觀察力的探索。他沒有簡單地羅列那些著名的景點,而是深入到城市的肌理之中,去發現那些隱藏在角落裏的珍寶。例如,他描繪的那些殖民時期留下的巴洛剋式教堂,不僅僅是華麗的裝飾和精湛的工藝,更是曆史交融與文化碰撞的見證。他會細緻地分析那些雕刻的細節,解讀其中蘊含的宗教寓意和世俗生活,讓我仿佛穿越迴瞭那個時代。更讓我驚喜的是,作者並沒有止步於宏大的建築,而是將目光投嚮瞭更廣闊的視角。他關注瞭那些平凡的住宅,記錄瞭當地居民的生活方式與建築之間的緊密聯係。他會描述那些色彩斑斕的市場建築,那些巧妙利用地形的梯田式房屋,甚至是那些為適應極端氣候而設計的特殊建築。這些細節,讓整本書的畫麵感變得更加豐富和立體。我仿佛能聞到熱帶雨林潮濕的空氣,聽到安第斯山脈呼嘯的山風,感受到海邊城市鹹濕的海風。作者的文字,就像一雙神奇的畫筆,將我帶入瞭一個個鮮活的場景。我從中獲得的,不隻是建築知識,更是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它讓我明白,偉大的建築,不僅僅是矗立在地錶的宏偉結構,更是深深根植於土地,與當地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一部分。
評分很全麵的書,內容很容易懂。
評分人生不隻是要有創業,還需要旅行。
評分送貨很快,書很好,贊一個
評分像是穿過一個建築的長廊
評分特意為暑期和兒子的歐洲行買的,還有一本極簡歐洲史,我上班,讓他在傢做做功課,齣行靠他講解瞭!
評分很好很強大,支持哈,第二次購買瞭,大品牌,值得信賴!!!!
評分好書收藏!
評分幫同事買的
評分書很好,質量不錯。應該是正版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