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學奬得主
遲子建長篇小說力作
《額爾古納河右岸》後10年
再寫紅塵中的精靈,白雪下的罪惡,群山之巔的太陽火
愛與痛的命運交響麯罪惡與贖罪的靈魂獨白
每個故事都有迴憶卑微的心也有夢想
《群山之巔》是著名作傢遲子建暌違五年之後,zui新長篇小說。寫作曆時兩年,是嘔心瀝血、大氣磅礴之作。
這部小說比《額爾古納河右岸》更蒼茫雄渾,比《白雪烏鴉》更跌宕精彩。
小說分“斬馬刀”、“製碑人”、“龍山之翼”、“兩雙手”、“白馬月光”、“生長的聲音”、“追捕”、“格羅江英雄麯”、“從黑夜到白天”、“舊貨節”、“腎源”、“暴風雪”、“毛邊紙船塢”、“花老爺洞”、“黑珍珠”、“土地祠”等十七章,筆觸如史詩般波瀾壯闊,卻又詩意而抒情。
中國北方蒼茫的龍山之翼,一個叫龍盞的小鎮,屠夫辛七雜、能預知生死的精靈“小仙”安雪兒、擊斃犯人的法警安平、殯儀館理容師李素貞、綉娘、金素袖等,一個個身世性情迥異的小人物,在群山之巔各自的滾滾紅塵中浮沉,愛與被愛,逃亡與復仇,他們在詭異與未知的命運中努力尋找齣路;懷揣著各自不同的傷殘的心,努力活齣人的尊嚴,覓尋愛的幽暗之火……
“寫完《群山之巔》,我沒有如釋重負之感,而是愁腸百結,仍想傾訴。這種傾訴似乎不是針對作品中的某個人物,而是因著某種風景,比如滔天的大雪,不離不棄的日月,亙古的河流和山巒。但或許也不是因著風景,而是因著一種莫名的虛空和徹骨的悲涼!所以寫到結尾那句:‘一世界的鵝毛大雪,誰又能聽見誰的呼喚’,我的心是顫抖的。”
——遲子建
遲子建,女,1964年元宵節齣生於漠河。1984年畢業於大興安嶺師範學校。1987年入北京師範大學與魯迅文學院聯辦的研究生班學習,1990年畢業後到黑龍江省作傢協會工作至今。1983年開始寫作,已發錶以小說為主的文學作品六百餘萬字,齣版有八十餘部單行本。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僞滿洲國》《越過雲層的晴朗》《額爾古納河右岸》《白雪烏鴉》,小說集《北極村童話》《白雪的墓園》《嚮著白夜旅行》《逝川》《清水洗塵》《霧月牛欄》《踏著月光的行闆》《世界上所有的夜晚》,散文隨筆集《傷懷之美》《我的世界下雪瞭》等。齣版有《遲子建長篇小說係列》六捲、《遲子建文集》四捲、《遲子建中篇小說集》五捲、《遲子建短篇小說集》四捲以及三捲本的《遲子建作品精華》。曾獲得di一、第二、第四屆魯迅文學奬,第七屆茅盾文學奬,澳大利亞“懸念句子文學奬”等文學奬。作品有英、法、日、意、韓等海外譯本。
“你的小說(《群山之巔》)構建瞭一個獨特、復雜、詭異而充滿魅力的中國北世界——”
——文學評論傢,《收獲》雜誌主編程永新
一斬馬刀/1
二製碑人/15
三龍山之翼/30
四兩雙手/46
五白馬月光/62
六生長的聲音/74
七追捕/90
八女人花/105
九格羅江英雄麯/121
十從黑夜到白天/142
十一舊貨節/162
十二腎源/180
十三暴風雪/198
十四毛邊紙船塢/219
十五花老爺洞/241
十六黑珍珠/274
十七土地祠/300
後記每個故事都有迴憶/325
一斬馬刀
龍盞鎮的牲畜見著屠夫辛七雜,知道那是它們的末日太陽,都怕,雖說他腰上彆著的不是屠刀,而是心愛的煙鬥。
隻要太陽好,無論鼕夏,辛七雜抽煙鬥是不用火柴的。他的兩個褲兜,分彆裝著一麵拳頭般大的凸透鏡,和一遝樺樹皮。抽煙鬥時他先摸齣凸透鏡,照嚮太陽,讓陽光趕集似的簌簌聚攏過來,形成燃點,之後摸齣一條薄如紙片的樺樹皮,伸嚮凸透鏡,引燃它,再點燃煙鬥。當然,取天火不那麼容易,陽光燦爛的夏日,凸透鏡瞬間就把火給他盜來瞭,而隆鼕時節,北風呼嘯,太陽精氣不足,火來得就慢。不過辛七雜也不怕慢,他說用太陽火燒的煙鬥,有股子不尋常的芳香,值得等待。那麵凸透鏡在他身上,像他雇來的長工,被吆來喝去,盡興使喚著。
除瞭煙鬥和凸透鏡,辛七雜的寶貝還有形形色色的屠刀——那是他賴以為生的傢把什,他也不能不愛吧。但他的這種愛,卻是牲畜們的恨!他在龍盞鎮做瞭幾十年屠夫,身上那股揮之不去的血腥氣,對有著靈敏嗅覺的牲畜來講,就是一條隱秘流淌的死亡之河,再熟悉不過瞭。所以他去江邊,在岸邊吃草的牛馬羊見瞭他,不管身處的草地多麼肥美,也要揚蹄奔嚮彆處;他走在街巷中,曬太陽的豬見瞭他,趴著都哆嗦,有的甚至遺下尿來;而鄰傢的狗逢瞭他,不是縮頭縮腦地溜迴主人身邊尋求庇護,就是討好地湊嚮他,用舌頭舔他的鞋子,好像在為自己爭取永久的死亡豁免權。辛七雜不穿皮鞋,不然,他都不用擦皮鞋瞭。
辛七雜不宰也不吃傢禽,說它們弱小無力,對它們下手下嘴太殘忍,所以龍盞鎮的雞鴨鵝是不在乎他的。雞看見他,照舊溜達它的;鴨子也敢晃著膀子與他並行;而那公主似的大白鵝覓食時,發現他的褲腳沾著牲畜的碎肉,會毫不客氣地探齣長脖子,取而食之。
辛七雜的屠宰用具齊全,殺豬刀,殺牛刀,宰羊刀,剔骨刀,颳毛刀,解牛刀等,大大小小,形製不同,但無一不是鋒利的。
他愛惜屠刀,從來都是自己磨刀。青灰的長方形磨刀石,擺在屠宰棚西北角,像塊巨硯。他磨刀時,將方腳矮闆凳放在磨刀石上,橫跨著它,像在馴馬。
這些手工打製的屠刀,都齣自王鐵匠之手。如今王鐵匠還活著,可他的鐵匠鋪早就黃攤兒瞭。跟鐵匠鋪一樣消失瞭的,還有供給製時期的供銷社、糧店,以及彈棉花和鋦缸鋦碗的鋪子。而這些店鋪,在三十年前的龍盞鎮,還是名角。
屠刀也得吃喝,也要睡覺,這是辛七雜一貫的說法。屠刀吃什麼呢?在辛七雜眼裏,它們最愛牲畜的油脂,所以屠刀越使越鋒利,而放置久瞭,就會餓齣銹來。屠刀睡覺時呢,跟人一樣得蓋被子,被子要輕便、隔潮、透氣,不然它們會喘不過氣來。辛七雜用過屠刀,擦拭乾淨後,會將它們依次擺放在屠宰棚南窗的鬆木條桌上,濛上一塊油漬漬的白麻布。南窗照見月亮,屠刀上的白麻布便透進月光瞭,辛七雜說月光是最好的擦刀布。
有兩把刀,辛七雜近年是不碰的,一把是七寸長的殺豬刀,還有一把是斬馬刀。辛七雜最初宰豬,都是百八十斤的,七寸的屠刀遊刃有餘。後來的豬呢,即便屬於綠色養殖,買來的飼料中,也難免有各類添加劑,一頭當年的豬,少說也能長到二百斤,用七寸刀結果它們,明顯局促瞭。為瞭打製九寸殺豬刀,辛七雜還破費不少,給王鐵匠買瞭一箱高粱燒酒,讓他迴到廢棄的鐵匠鋪,重啓烘爐。王鐵匠的力氣江河日下,拉風箱時氣喘如牛,在鐵砧上鍛打燒得紅通通的屠刀時,掄鐵錘的胳膊像遭遇瞭狂風的樹,顫抖不已。所幸他技藝未失,淬火迴火恰到好處,那把九寸殺豬刀,形態大方,刀身厚薄適中,亮白如雪,刀尖弧度優美,鋒利無比,為他續寫著一個鐵匠的傳奇。九寸殺豬刀在握,辛七雜為它鑲嵌上柞木刀柄後,又求綉娘鎸刻花紋。
辛七雜使用的屠刀的木柄,為防滑而鎸刻的花紋,均齣自綉娘之手,這把九寸殺豬刀當然不能例外。為此,他給綉娘送去瞭兩斤自製的牛肉乾,一包花茶。辛七雜曬的牛肉乾味道好,但是齣名的難嚼。彆看綉娘上年紀瞭,牙齒仍是衝鋒陷陣的勇士,消受得起。綉娘也沒白吃肉乾和茶,她給這把殺豬刀,雕刻瞭兩隻展翅的鷹!鷹那剛健的羽翼,在刀柄留下細密幽深的紋理,華美,耐用。九寸殺豬刀齣世後,七寸殺豬刀雖說還和其他屠刀一起擺在桌上,但已派不上用場瞭。
另一把閑置起來的屠刀是斬馬刀,不過它不在屠宰棚,而是掛在辛七雜傢廳堂的牆上。王鐵匠說斬馬刀是舊時步騎兩用的戰刀,殺人的兵器,殺馬並不適用,所以當年辛七雜讓他打製斬馬刀時,他抵製過,說這樣的刀命相不好。但最終他拗不過辛七雜,或者說抵禦不瞭他接二連三奉上的酒肴,打製瞭這把刀。它形製如劍,一拃來寬,長約一米,水麯柳的刀柄上,鎸刻的盡是天上奇跡:閃電紋和彩虹紋。為瞭試鋒刃,辛七雜曾和王鐵匠攜其入林,砍嚮一片春天的紅柳。刀起刀落之際,一片紅柳倏然摺腰,倒伏在林地上,宛如落霞。辛七雜將斬馬刀磨得雪亮,掛在廳堂的牆上。那麵牆從此就擁有瞭一道永恒的月光,從未黯淡過。辛七雜說,他手中的屠刀,沒有不沾血跡的,他要擁有一把乾乾淨淨的屠刀,不然睡不踏實。
這把沒沾過一滴血的斬馬刀,那些年殺倒的,不是紅柳,就是碧草,鋒刃橫溢著植物的清香氣,好像他傢吊著一隻香水瓶。
不過,自從辛七雜的父親辛開溜說他在山中發現瞭一條白蛇後,辛七雜的老婆就不讓他拿斬馬刀齣去瞭,說白蛇都是得道成仙的,萬一傷及它,神靈降罪,傢裏就會遭殃。
……
我必須承認,我是一個對邏輯推演和嚴謹論證有近乎偏執要求的人。許多被譽為“經典”的作品,在深入閱讀後,總會在某些關鍵節點的論證上顯得疲軟,或者過度依賴某種未經證實的假設進行跳躍。這本書在這一點上,給瞭我極大的驚喜。它構建的知識體係,如同精密計算過的鍾錶齒輪,每一個部分都咬閤得天衣無縫。作者對於原始資料的引用極為審慎,不僅列齣瞭齣處,更輔以大量的交叉驗證,甚至對那些互相矛盾的記載,也毫不避諱地將其呈現齣來,並提齣瞭極具說服力的兼容性解釋。在討論到社會結構與資源分配模式的轉變時,其運用到的模型和分析方法,已經遠遠超齣瞭傳統曆史學的範疇,甚至隱約能看到社會學和復雜係統理論的影子。這使得整本書的論證鏈條異常堅固,讀起來讓人感到一種久違的智力上的滿足感。你不會感到被敷衍,而是仿佛被邀請進入瞭一個高級彆的智力研討會,需要你全神貫注,纔能跟上作者那令人驚嘆的思維速度和廣度。
評分這部書,說實話,拿到手的時候,我心裏是有些忐忑的。畢竟現在市麵上的“精裝版”實在太多瞭,很多隻是徒有其錶,封麵做得花裏鬍哨,內頁卻用著廉價的紙張,翻起來咯吱作響,完全沒有閱讀的儀式感。然而,當這本厚重的書脊映入眼簾時,我的不安感立刻消散瞭。裝幀的質感是那種沉穩的、帶著微微粗糲感的布麵,顔色是低調而又不失深邃的墨綠色,封麵的燙金字體——是的,是真正的燙金,在光綫下反射齣低調而又耀眼的光芒——給人一種曆史的厚重感。我立刻被吸引,迫不及待地翻開瞭扉頁。紙張的選擇極其考究,厚度適中,紋理細膩,油墨的印刷清晰銳利,每一個筆畫都仿佛被賦予瞭生命力,即便是最細小的細節也處理得無可挑剔。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讓我立刻意識到,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我甚至有些捨不得輕易翻動它,生怕過度的接觸會破壞瞭它初次帶來的那種完美感。這樣的製作水準,無疑是對內容本身最高的緻敬,也讓閱讀體驗從單純的信息獲取,升華成瞭一種觸覺和視覺上的享受。它提醒著我們,閱讀,本應是一場莊重而美好的儀式。
評分這本書的插圖和地圖部分,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典範,遠超我對普通學術書籍插圖的期待。我常常覺得,很多關於地理、建築或曆史變遷的著作,常常因為配圖的質量低下,而極大地削弱瞭讀者的理解和代入感。但在這部作品中,每一張圖錶、每一幅手繪的復原圖,都像是經過瞭精心打磨。它們不僅在視覺上提供瞭極佳的享受——綫條的精確度、色彩的運用都極為考究,更重要的是,它們具有極強的解釋力。比如,對於那些復雜的地質構造變化圖,作者沒有采用生硬的 CAD 式製圖,而是用一種更具藝術感和信息流的風格來呈現,使得原本晦澀難懂的學術概念,瞬間變得直觀明瞭。特彆是關於古代防禦工事布局的俯視圖,結閤旁邊精確標注的文字說明,讓人能夠立刻理解不同防禦層級之間的相互作用和戰術意圖。這種圖文並茂、相得益彰的處理方式,極大地降低瞭理解門檻,讓非專業讀者也能輕鬆領略到其中蘊含的深刻智慧。可以說,這些插圖本身就值得被單獨裝訂成冊。
評分最近我一直在追溯那些被曆史洪流衝刷掉的,關於古代工程學和地域文明興衰的側麵記錄。我尤其關注那些關於地理環境如何塑造人類社會結構和信仰體係的論述。市麵上這類書籍大多偏嚮宏觀的敘事,動輒就是數韆年的文明變遷,讀起來往往讓人感到氣喘籲籲,缺乏人情味和具體的場景感。然而,這本書的敘事方式卻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者,在壁爐旁,用他那沙啞而充滿智慧的聲音,緩緩道齣一個個似乎被遺忘的角落的故事。它不急於下結論,而是將你帶入那個特定的時空背景中,讓你親身體會當時的決策者們在麵對難以逾越的山脈、變幻莫測的氣候時,所做齣的那些充滿掙紮與智慧的權衡。比如它對古代采礦路綫的選擇、水源地的保護機製,以及那些圍繞著“高處”建立起來的獨特社會階層劃分,都有著極其細緻入微的描摹。閱讀過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來,對著地圖沉思許久,想象著那些先民是如何在絕境中找到生機的。它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視角,讓我明白,所謂的“成就”,往往建立在一係列看似微不足道,卻又至關重要的日常實踐之上。
評分說起來有些慚愧,我本不是一個能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去閱讀嚴肅題材的讀者,我的耐心很容易被冗長晦澀的描述所消磨。通常在讀到第二章時,我就會開始不自覺地走神,思緒飄到午飯吃什麼,或者下一部要看的電影上。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掌握得簡直是大師級的。它巧妙地運用瞭“疏密有緻”的筆法。當需要鋪陳大背景或進行理論性闡述時,作者會使用精準、凝練的語言,如同瑞士鍾錶匠的刻畫,精確而有力,不拖泥帶水。然而,一旦進入到具體事件的還原,或是對某個關鍵人物心理活動的捕捉時,筆鋒一轉,變得細膩而富有畫麵感,仿佛瞬間拉近瞭距離。我記得有一個關於山地族群遷徙的章節,那段描寫讓我完全沉浸其中,我仿佛能聞到空氣中凜冽的寒風,感受到背負重物的艱辛。這種敘事上的張弛有度,有效地避免瞭閱讀疲勞,使得即便是大段的深度分析,讀起來也如同欣賞一部剪輯精良的紀錄片,引人入勝,讓人欲罷不能,不知不覺中,數小時便在指尖流逝瞭。
評分好
評分很不錯的書,值得閱讀和收藏!
評分遲子建的作品很喜歡,一直在讀。
評分京東棒棒的,東西特彆不錯,希望京東越來越好。好的商品,好的顧客。
評分好好讀書,希望能夠有收獲。
評分《當代》長篇小說第十二屆“年度最佳奬”書籍。整本書觀感挺好。
評分遲子建的力作.能買到精裝本很滿意.
評分好好讀書,希望能夠有收獲。
評分喜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