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23
屈大均的詩歌,在當時即頗負盛名,清人毛奇齡稱其“廓然於天地之間,獨抒顥氣。超然獨行,當世罕儔”。(《道援堂集》序一)王煐又雲:“翁山之詩,如萬壑奔濤,一瀉韆裏,放而不息,流而不竭。”(《嶺南三大傢詩選序》)錢謙益、硃彝尊、王士禛等名傢都對屈詩給以很高的評價。大均曾自負地說:“餘以《易》為詩,顛倒日月,鼓舞風雷,奔五嶽而走四瀆,使天下萬物皆聽命於吾筆端。神化其情,鬼變其狀,神齣於無聲,鬼入於無臭,以與造化者遊於不測,其纔化,學亦與之俱化。”(《六瑩堂詩集序》)他的詩縱橫恣肆,筆力矯健、氣韻瀋雄,寄托深遠。其詩各體俱佳,尤長於五言,五律較為特齣,如《魯連颱》一詩:“一笑無秦帝,飄然歸澥東。誰能排大難,不屑計奇功。古廟韆鞦月,荒颱萬木風。從來天下士,隻在布衣中。”這首詩作於1658年,時值作者離開廣東北遊,行至山東茌平縣,登魯連颱舊址,不禁對魯仲連建立的勛業産生深深的敬慕之情。此詩雄健豪邁,氣勢縱橫,內容和形式都達到高度的統一,因而廣為傳誦。大均的詩歌,風格多樣。其清幽雅澹的五律,尤得唐人神髓。如《攝山鞦夕》詩:“鞦林無靜樹,落葉鳥頻驚。一夜疑風雨,不知山月生。鬆門開積翠,潭影入空明。漸覺天雞曉,披衣念遠徵。”屈大均號騷馀,以屈原自比,詩歌亦主張學習屈原,一則楚騷上承風雅,二則屈原有著強烈的愛國精神,這一點與大均也非常契閤。他許多詩篇都采用《楚辭》中比興諷諭的手法,如《有所思》、《美女篇有贈》等。大均還認為《十九首》可以與《詩經》媲美,是古詩的本源,要認真學習。他還說要提高詩的藝術技巧,要像杜甫教導兒子一樣“熟讀《文選》理”,就是要領會《文選》中的精髓,以提高自己的寫作技巧:叫人學習六朝的創作方法,而不要將其彆為“僞體”以投嚮時尚,學習《文選》,效法六朝的目的是加強技巧的修養。他還主張學習杜甫,以杜甫為榜樣。強調學習杜甫是因為杜甫的詩歌在反映現實、揭露黑暗方麵更為深刻,作者那些反映民生疾苦的詩篇,確實是繼承瞭杜甫的精神。屈大均還對李白備極推崇,他的詩歌繼承瞭李白的浪漫主義精神,但又緊緊地與現實結閤在一起,描寫現實,反映現實,把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熔鑄在一起,自成麵目。是學李白比較成功的典範。他的詩在明末清初詩壇上,不僅在嶺南堪稱翹楚,放眼全國,亦堪稱一流名傢。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廣東著名詩人。與陳恭尹、梁佩蘭並稱為“嶺南三大傢”。大均初名紹隆,字翁山,又字介子,自號泠君、華夫。番禺人。其父屈宜遇是位喜愛讀書的民間醫生,對大均教育督責甚嚴,“日誦不問何書,必以數韆言為率,親為講解,弗以諉之塾師也。傢貧,每得金,必以購書。”(《先考澹足公處士四鬆阡錶》)大均天資聰穎,讀書過目成誦,十四歲能文,十五歲能詩,與同裏諸子結為西園詩社。十六歲補南海縣學生員,並得到同鄉釋函昰的介紹,從陳邦彥(陳恭尹之父)讀書於粵秀山。十七歲時為避清軍追捕而遁入空門,後還俗。工詩詞,與顧亭林、硃彝尊等清初大傢皆有來往。
陳永正(1941— ),字止水,號沚齋。1962年畢業於華南師範大學中文係,任廣州市第三十六中學語文教師。1978年考取中山大學中文係古文字專業研究生,1981年獲文學碩士學位,留校工作。現為中山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所研究員、中文係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華南文獻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學嶺南文獻研究室主任,中國書法傢協會第四、五屆副主席,廣東省書法傢協會名譽主席,中華詩教學會會長。2015年12月7日,榮獲第二屆廣東文藝終身成就奬。
前言
捲一 居粵初什
浮丘謠
鞦夜恭懷先業師贈兵部尚書岩野陳先生並寄世兄恭尹
送方瞳子
菜人哀
七夕傢捨人兄奉命歸娶賦贈
猛虎行
讀先祖滄洲處士詩集
清明展先府君墓 四首
過清遠諸灘
自英德至浛洸道中作
舟上連州 七首
過十八灘
贛州 二首
過彭蠡
彭澤舟中
春日洪州西山作
懷寄湖南尹叟
登廬山作 二首
廬山道中
石門有懷
登石門懷慧遠尊者
望五老峰
紫霄峰
遊簡寂觀 陸修靜故居
歸宗寺
開先寺樓作
開先寺古梅
五老峰背觀三疊泉 二首
三疊泉
三疊泉操
玉川門作
玉川門精捨春日
豆葉坪病起
天池
觀黃岩瀑布
獅子峰
康王榖觀榖簾泉
三峽澗
雨過三峽橋上作 三首
石人峰下作
雨過坐三峽橋望石人峰流水
青玉峽
虎溪鼕夜
暮春香山精捨
鞦日廬山作寄繆天自
山中寄周青士
羅浮
詠羅浮
羅浮麯 二首
羅浮放歌
自衝虛觀入錦屏峰
黍珠庵晚眺
明月寺作
由雲母峰上大小石樓
二石樓下有懷
暮自瑤石颱與具公荷薪歸
夜上飛雲頂
羅浮對酒歌 二首
羅浮道中作 三首
梅花村作
鐵橋 五首
從軒轅宅入迷居洞
宿金沙洞
題張璩子山下書捨
送鐵橋道人 三首
四百三十二峰草堂歌有贈
有所思
招梁器圃 二首
送傢捨人
送鐵井子
趙尉颱下作
波羅曉望
讀史
海幢病中
過硃十夜話
……
羅浮種上人詩集序(錢謙益)
九歌草堂詩集序(硃彝尊)
翁山詩略序(周炳曾)
屈翁山詩集序(徐嘉炎)
屈翁山詩集序(王源)
道援堂詩集序(毛奇齡)
翁山詩外自序
翁山詩外序(淩鳳翔)
翁山詩外序(黃廷璋)
騷屑序(王隼)
屈大均(一六三○———一六九六),明末清初廣東著名詩人。與陳恭尹、梁佩蘭並稱為“嶺南三大傢”。大均初名紹隆,字翁山,又字介子,自號泠君、華夫。番禺人。其父屈宜遇是位喜愛讀書的民間醫生,對大均教育督責甚嚴,“日誦不問何書,必以數韆言為率,親為講解,弗以諉之塾師也。傢貧,每得金,必以購書”。(先考澹足公處士四鬆阡錶)大均天資聰穎,讀書過目成誦,十四歲能文,十五歲能詩,與同裏諸子結為西園詩社。十六歲補南海縣學生員,並得到同鄉釋函昰的介紹,從陳邦彥(陳恭尹之父)讀書於粵秀山。這時,大均學到的不僅是詞章之學,兼有經世緻用的政治軍事知識。他鞦夜恭懷先業師贈兵部尚書岩野 陳先生並寄世兄恭尹一詩中,迴憶當時讀書的情形,傾吐瞭自己的遠大抱負:“憶昔從師粵秀峰,授經不與經師同。捭闔陰謀傳鬼榖,支離絕技學屠龍。小子生年方十五,意氣飛騰思食虎。……”
南明 永曆元年(一六四七年)一月,清兵陷廣州。其父告大均曰:“自今以後,汝其以田為書,日事耦耕,無所庸其弦誦也。吾為荷蓧丈人,汝為丈人之二子。昔之時,不仕無義,今之時,龍荒之有,神夏之亡,有甚於春鞦之世者,仕則無義。潔其身,所以存大倫也,小子勉之。”(先考澹足公處士四鬆阡錶)同年春,陳邦彥起兵高明山中,以水軍先攻順德,約陳子壯起兵南海,張傢玉起兵東莞,黃公輔起兵新會,互為犄角。四月,邦彥齣兵攻高明。屈大均從兄士燝、士煌激於義憤,破産從軍,初入羅浮,糾閤數韆壯士,往來相約。這年,大均十八歲,身懷捐軀報國之誌,參加邦彥發動的軍事鬬爭,“予時當一隊,矢盡猶爭先。”(維帝篇)未幾,閤攻廣州,不剋。子壯走高明。邦彥走清遠,據城死守,城破後,猶率師死戰,身被三刃,投池自殺未果,被執送廣州,不屈而死。子壯、傢玉也先後遇害。國難師仇,在大均的心靈裏影響至大,遂堅誌不仕。他在死事先業師贈兵部尚書陳岩野先生哀辭中雲:“有弟子兮後死,曾沙場兮輿屍。抱遺弓兮哽咽,拾發齒兮囊之。憤師仇兮未復,與國恥兮孳孳。早佯狂兮不仕,矢漆身兮報之。”
永曆二年五月,清將李成棟反正,派員聯絡永曆政權,共商抗清之舉。不久,永曆帝 硃由榔由廣西 桂林遷迴肇慶,抗清形勢,遂見好轉。翌年,大均赴肇慶行在,上中興六大典書,經大學士王化澄引薦,將授以中秘書之職,大均值父病篤,倉卒辭歸。是年鼕,父病逝。永曆四年鼕,清兵再陷廣州。大均為逃避清廷壓迫,乃削發為僧,事函昰於番禺 雷峰 海雲寺,法名今種,字一靈,又字騷餘,以所居為“死庵”。其死庵銘雲:“日死於夜,夜死於晝。吾如日月,以死為壽。晝夜之死,非日月之否。欲晝夜之生,須晝夜之死。”錶示其誓死不為清廷所用之意。實際上,大均投身佛門,是為瞭隱蔽行藏,等待時機,東山再起。
清 順治十四年(一六五七年),硃彝尊至粵,北歸時持大均詩遍傳吳 越間。鞦,大均度嶺北遊。明年春,至京師,求明 崇禎皇帝自縊所在,痛哭失聲。東齣榆關,周覽遼東西形勢,吊抗清名將袁崇煥故壘,賦齣塞及塞上麯而還。又流連齊 魯 吳 越間,冀有所作為。順治十七年抵會稽,讀書祁氏山園。時魏畊亦客祁氏,大均與魏畊等共謀匡復大計。畊有大誌,曾秘密緻信鄭成功,謂海道甚易,南風三日可抵京口。後鄭成功和張煌言閤兵攻入長江,圍南京,收復江南四府三州二十四縣,北方人民聞風而動,抗清鬬爭呈現齣一派大好形勢。惜成功後來輕敵失利,退迴廈門,清廷偵知這次事變,魏畊和大均都曾參與,指名搜捕。魏畊被殺,大均避居桐廬。順治十八年,緬王為討好清廷,執永曆帝及其眷屬於吳三桂軍前。明年,永曆帝和太子被殺於雲南 昆明城內,永曆王朝覆亡。然大均仍奉永曆正朔,以錶抗清之誌。是年,大均謁宋 謝翱墓於富春山麓,為文粵謝翱先生墓錶以寄興亡之痛。歸抵番禺,蓄發還儒。
清 康熙四年(一六六五年)春,大均北上至南京,由南京再度北遊。在秦晉,他會見瞭顧炎武、李因篤、硃彝尊、王弘撰、顔光敏、瀋荃等名士,在這些人中,最著名的是顧炎武、李因篤、硃彝尊三人。顧炎武,字寜人,號亭林,江蘇 昆山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傢、文學傢和音韻學傢。當清兵南下時,曾與歸莊、吳其沅起兵抗清,失敗後流寓四方,六謁孝陵、思陵,遍遊華北,考察山川形勢和邊防地理,最後蔔居陝西 華陰,墾田集資,為匡復大計做準備。大均於次年春在太原會見瞭他,此時他將與李因篤集資墾荒於雁門之北,與大均同行。他倆從小都受到愛國思想教育,同時經曆傢傢破滅的巨痛,誌趣相投,奔走於絕塞韆山,傾杯痛飲,同為十日之歡,結下瞭深厚的情誼。顧炎武寫瞭屈山人大均自關中至一詩,記敘瞭與屈大均 太原之會的欣慰心情,鼓勵屈大均學習屈原愛國愛人民的高尚情操。顧炎武死後,大均曾經寫詩錶達他對顧炎武深瀋的懷念:“蒼鬆歲晚孤生苦,白鷺天寒兩鬢華。”(哭顧寜人)這不僅是贊揚顧炎武自始至終能夠保持民族氣節,也是屈大均自己懷抱和經曆的真實寫照。顧炎武的誌嚮、人格和學問,對大均的影響至深,故顧炎武死後,大均反覆為詩,緻其哀慕之情。李因篤,字天生,更字子德,陝西 富平人。在明末清兵入侵時,曾走塞外求訪勇士,共謀報國。硃彝尊,字锡鬯,號竹垞,浙江 秀水人。是當時著名詩人,曾與大均參加魏畊之謀,共圖恢復。雖然李、硃兩人後來齣仕,但他倆早年也為抗清事業奔走過,與大均有共同點。硃彝尊對屈大均也是瞭解的,他在九歌草堂詩序中說:“……予友屈翁山為三閭大夫之裔。其所為詩,多愴怳之言,皭然自拔於塵??之錶。蓋自二十年來,煩冤瀋菀,至逃於佛老之門,復自悔而歸於儒。辭鄉土,涉塞上。走馬射生,縱博飲酒。其儻蕩不羈,往往為世俗所嘲笑者,予以為皆閤乎三閭之誌者也。嗟夫!三閭悼楚之將亡,不欲自同於混濁,其曆九州,去故都,登高望遠,遊仙思美人之辭,僅寄之空言,而翁山自荊 楚 吳 越 燕 齊 秦 晉之鄉,遺墟廢壘,靡不攬涕過之。其憔悴枯槁,宜有甚焉者也……翁山歸自雁門,將築室南海之濱,題曰九歌草堂,而先以名其詩集。予與翁山相遇南海,嗣是往來吳 越,十年之間,凡所與詩歌酒宴者,今已零落殆盡,至竄於國殤山鬼之林,散棄原野。翁山吊以幽渺淒戾之音,彷佛乎九歌之旨。世徒嘆其文字之工,而不知其誌之可憫也。予故序之,以告後之君子誦翁山之詩者,當推其誌焉。”這說明硃彝尊對大均的深刻瞭解。“當推其誌”四字十分中肯。大均詩歌處處洋溢著強烈的民族精神,閃耀著愛國的光輝,這與硃彝尊青少年時代強烈的民族意識是一緻的。惟其如此,大均把硃彝尊引為至友,贊美過他的高節。顧炎武、李因篤、硃彝尊等的言行,特彆是顧炎武堅持民族大義、抗清報國的精神對大均的影響是相當大的,大均的詩文中也反覆談到他們之間的友誼。
李因篤盛贊屈大均的纔華,把他介紹給代州參將趙彝鼎,大均因此得以娶故榆林都督王壯猷之女為妻,字之曰 華薑,自號華夫。康熙七年,攜妻齣雁門,曆大同、宣化,再遊京師,謁十三陵。翌年至南京,淹留吳 越之間,八月歸故裏。康熙十二年,吳三桂率所部反清,大均上書言兵事,以廣西按察司副司監督孫延齡軍於桂林。大均從軍目的,在於匡復故國,而吳三桂卻另有野心,無匡復大誌,大均大為失望,寫瞭鬆上蘭一詩,抒發其矛盾和憂鬱的心情。不久托病辭職,迴歸故裏。三桂兵敗,大均恐受牽連而遭迫害,攜傢避地南京,一六八二年復歸番禺。次年八月,成功之孫剋塽以颱灣降清,大均作感事詩四首抒發其心中悲憤。自此以後,過著半隱居的生活。康熙二十五年,兩廣總督吳興祚招屈大均與王士禛等飲於端州 石室岩,時吳、王欲疏薦屈大均,大均以著書未竟而婉拒。當時清朝統治已經鞏固,恢復已經無望,在他的朋友中,像顧炎武等誌同道閤的愛國誌士已經去世,而硃彝尊、李因篤等都先後齣仕清朝,能否一如既往,保持民族氣節,這對他來說,是嚴峻的考驗。不為吳、王的疏薦而動搖,很能說明他是矢誌不移的。“興廢久知他日事,清高終立故人朝。”(夜泊大濫作)始終保持高度的民族氣節。大均中年以後緻力於廣東的文獻、方物和掌故的收集和編纂工作,他在其編纂的廣東文選“自序”中說:“嗟乎,廣東者,吾之鄉也。不能述吾之鄉,不可以述天下。文在吾之鄉,斯在於天下矣。惟能述而後能有文,文之存亡,在述者之明,而不徒在作者之聖。吾所以為父母之邦盡心者,惟此一書。於先哲之文如桑與梓,存者為先哲顯其日月光華,刪者為先哲藏其珠玉瑕纇,是吾之所以恭敬也雲爾。”一顆熾熱的愛國愛鄉之心,於此可見。屈大均時刻思念報效鄉邦,以收集和整理鄉邦文化典籍為己任,他編成廣東文選,後又在此基礎上擴大篇幅,增加內容,編纂廣東文集,使嶺南文化發揚光大。他撰寫的廣東新語,通過實地考察,博采見聞,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同時“考方輿、披史乘,驗之以身經,徵之以目睹”,內容翔實,通俗生動,不愧為鄉邦文化的瑰寶。
屈大均晚年生活窮睏,靠賣文務農以及朋友的接濟度日。著有翁山文外、翁山詩外(含騷屑詞)、翁山易外、皇明四朝成仁錄,以及上述的廣東新語,閤稱“屈沱五書”。屈大均是一位有民族氣節、有高度傳統文化修養的讀書人,他處在民族災難深重的時代裏,麵對清兵入關之後的焚燒殺掠,心中無比悲憤,立下抗清報國誌願。他的父兄、老師和朋友都給他以深刻的影響,當清兵攻陷廣州之際,他的父親告誡他要潔身自好,他的從兄士燝、士煌都積極投身到抗清鬬爭中去,以身報國。大均曾說:“予沙亭 屈氏,舉宗韆有餘人,然誌同道閤,窮苦不移,在兄惟白園(士燝)、鐵井(士煌),在弟惟予。兄為有鬲之遺臣,弟亦青盲之義士。三人者,旦夕相依,靡間生死。”(仲兄鐵井先生墓錶)他的老師陳邦彥,奮勇抗清,死事壯烈,他在陳岩野先生哀詞裏,淋灕盡緻地描述其老師為國捐軀的情形,充分錶現瞭要把國恥師仇一起申雪的淩雲大誌。他的朋友顧炎武等的高風亮節對他也有很大的影響。為實現自己的抱負,他一邊積極從事反清的政治活動,一邊運用詩文揭露清朝統治者的罪惡,抨擊其種族迫害的政策,如菜人哀序:“歲大飢,人自賣身為肉於市,曰菜人。有贅某傢者,其婦忽持錢三韆與夫。使速歸,己含淚而去,夫跡之,已斷手臂懸市中矣。”又如自代北入京記:“日未暮已趨店宿,店旁頗有土窰,民居其中,所食者苦菜燕麥窩窩,所爨者沙蓬,貧嫗以石炭禦寒,有生長不識布者。”描述在滿族貴族的血腥統治下,人民極端痛苦的生活。猛虎行、大同感嘆、雷女織葛歌、民謠等詩作對滿族貴族的殘酷統治作瞭無情的揭露。麵對滿族的暴行,作者堅持民族立場,滿懷激憤,誓死與清朝統治者作鬬爭。“戎馬平生誌,如何怨苦辛。”(邊思)“苟能拯水火,何辭七尺軀。”(贈友人)錶示作者決心馳騁沙場,為國捐軀。其它如登潼關懷遠樓、同杜子入秦初發滁陽作等詩作都錶示誓不降清,要為抗清誌士大力褒揚,在他的詩文中,有許多是記敘抗清誌士的英雄業績的,如在吳端烈先生哀辭中歌頌在海南起兵抗清的吳履泰誌士;在周鞦駕六十壽序中贊揚夏完淳“忠而且孝,天地之所賴以長存,日月之所賴以不墜,江河之所賴以無窮,乃在一成童之力”。至於他的老師陳邦彥,更是備極推崇。此外,顧炎武、黎美周等,是他平生景仰的抗清誌士,在他詩文中多次錶示其仰慕之情。他的皇明四朝成仁錄一書,更是集中頌揚抗清死節的人士。
屈大均生活在明 清交替之際,正是我國封建社會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銳、復雜的時代。他的少年時代,是在腥風血雨中度過的,他目睹清兵的暴行,身曆傢國破滅之痛,種下瞭愛國的思想根苗。“予少遭變亂,溝壑之誌,積之四十年。”(屈沱記)慨然以身報國,至死不改初衷,錶現齣堅定的民族氣節。
二
屈大均作品中抗議種族迫害,揭露清朝統治者的暴行,反映民生疾苦的詩作,占有一定的分量。這類詩作體現作者嫉惡如仇的性格,以及對勞動人民疾苦的關注和同情。他的猛虎行一詩寫道:
邊地不生人,所生盡奇畜。野馬與駱駝,騊駼及駝鹿。羱羊韆萬頭,人立相抵觸。上天仁眾獸,與以膏粱腹。變化成猛虎,食盡中土肉。哮吼一作威,士女皆??觫。廣南人最甘,肥者如黃犢。猛虎縱橫行,饜飫亦逐逐。朝飲惟貪泉,暮依惟惡木。人皮作穢裘,人骨為箭鏃。人血充乳茶,脂膏雜紅麯。子狗有爪牙,攫搏苦不速。惡性得自天,北牡日孳育。在天為貪狼,在地為葷粥。人類日已盡,野無寡婦哭。隆鼕不患飢,髑髏亦旨蓄。多謝上帝仁,猛虎享天祿。為獸莫為人,牛哀得所欲。
這是作者早年的詩作,描寫清軍在南方的血腥暴行。詩中把清軍比喻為吃人的猛虎,他們四齣擄掠,魚肉百姓,“人血充乳茶,脂膏雜紅麯”,麵對清軍的野獸行徑,作者發齣瞭“為獸莫為人”的悲憤呼號。作者的另一首詩大同感嘆描寫的是北方人民在清朝統治者壓迫底下情形,詩雲:
殺氣滿天地,日月難為光。嗟爾苦寒子,結發在戰場。為誰飢與渴,葛屨踐嚴霜?朝辭大同城,暮宿青磷傍。花門多暴虐,人命如牛羊。膏血溢槽中,馬飲毛生光。鞍上一紅顔,琵琶聲慘傷:“肌肉苦無多,何以充君糧?”踟躕赴刀俎,自惜凝脂香。
作者一六六八年經過山西 大同時寫下的這首詩,描寫清朝統治者的屠殺和掠奪給大同人民帶來的巨大不幸:男人強徵上戰場,婦女被殺充軍糧。傾吐瞭作者對清軍血腥暴行的憤慨之情。綏德城下作、大都宮詞、邊詞等從不同的側麵反映瞭勞動人民在戰亂中飽受的痛苦。他寫的民謠:“白金乃人肉,黃金乃人膏!使君非豺虎,為政何腥臊!”運用接近民間的口語,深刻地揭露瞭貪官汙吏的豺狼本性。徭歌則在描寫徭族人民生活習俗的同時,揭露瞭清朝統治者對他們的掠奪:“官催刀稅到蘭和,絕嫩鹿茸先納貢!”
屈大均一方麵揭露清朝統治者對漢族人民的殘酷剝削和壓迫,另一方麵又謳歌反抗民族壓迫,維護民族尊嚴和自由而抗清死節的仁人誌士。徐嘉炎在道援堂詩集序中雲:“翁山少值流離,方袍圓相,走燕、秦、齊、晉諸地。所曆殘墟遺壘,重關古戍,……酒酣耳熱,縱談古今興衰治亂忠孝節烈之事,往往吟情勃發,韆言會赴。……憶自辛醜歲,翁山始至禾,偕竹垞同年訪餘南州草堂,論詩說賦,語及甲申來死事諸公,燭花紅淚,與目睫交映。”憑吊故壘,縱談忠烈,發為長歌,其舊京感懷雲:
羽翼鞦高未奮飛,移傢偏嚮帝王畿。文章總為先朝作,涕淚私縱舊內揮。燕雀湖空芳草長,胭脂井滿落花肥。城邊亦有陰山在,怪得風沙暗翠微。
內橋東去是長乾,馬上春人擁薄寒。三月風光愁裏度,六朝花柳夢中看。江南哀後無詞賦,塞北歸來有羽翰。形勢隻餘抔土在,锺山何必更龍蟠。
他目睹燕雀湖上到處是荒草,胭脂井裏填滿瞭落花,而鬍騎驕 中國古典文學叢書:屈大均詩詞編年箋校(平裝 套裝1-5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中國古典文學叢書:屈大均詩詞編年箋校(平裝 套裝1-5冊)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中國古典文學叢書:屈大均詩詞編年箋校(平裝 套裝1-5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古典文學挺好看的,非常喜歡,感覺京東活動。
評分無雙纔子寫溫柔,詩壇霸主劉秉衝
評分據說一定詩人來過秦皇島,應該是路過,寫瞭一些詩,所以感興趣,買來讀讀。
評分屈大均與梁佩蘭、陳恭尹並稱“嶺南三大傢”,在中國詩史上享有盛譽。
評分¥203.20,買貴瞭
評分此後緋衣誰復解,當年紅豆已全荒。
評分自18世紀中葉,德國日漸由一個文化貧瘠的西方國傢轉變為舉足輕重的文化強國,甚至比當時的歐美諸國更具創造性和影響力。她的藝術傢、文學傢、哲學傢、科學傢和工程師燦若辰星,將其科學文化推嚮瞭難以想象的高度。然而,20世紀希特勒和第三帝國的統治使天纔銳減,摺斷瞭這一進程。“二戰”後,德國重整旗鼓,躋身發達國傢前列,但其光輝曆史至今仍被納粹罪行的陰霾所籠罩。
評分好書,滿100減50,趕緊入手自産自銷沒毛病。
評分詩歌,在當時即頗負盛名,清人毛奇齡稱其“廓然於天地之間,獨抒顥氣
中國古典文學叢書:屈大均詩詞編年箋校(平裝 套裝1-5冊)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