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2017年7月刊)

书法(2017年7月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立翔,孙稼阜 编
图书标签:
  • 书法
  • 艺术
  • 文化
  • 绘画
  • 中国传统文化
  • 技法
  • 鉴赏
  • 字帖
  • 书法作品
  • 艺术欣赏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书画出版社
ISBN:9771000603171
版次:1
商品编码:1213950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6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法,是世界上少数几种文字所有的艺术形式,包括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阿拉伯文书法等。其中“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从广义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内页插图

目录

经典
魏晋唐书法
钟繇《宣示表》(上)
晋唐小楷选
视野
书法论坛
二〇一六年度书法“风云榜”颁奖典礼
书法本科生教育的重点在基础
西方人怎样看中国书法:历史回顾与未来去向
孙过庭《书谱》对当下草书创作的借鉴意义
《书法》四十年
我对《书法》异乎寻常的爱
爱书法,结友情
《书法》,我的好老师
我与《书法》杂志
研究
书法史料
《大唐平阳公主典府故王相贵之铭》及其书法艺术
传统书法宋代为何少谈“势”
南宋版刻篆、隶书简析
清人书札钤印风气的典型实例——故宫藏黄易尺牍相关印迹研究
依韵追和——略论吴昌硕与南浔著姓大族的交往
关于神龙二年李邕的被贬地点
梁喊书论研究
欧阳修与苏轼的“颍州情结”兼论苏轼的《祷雨帖》
学术专题
小楷书法艺术简论
楷书最难在于逸一——由第二届楷书展反观当下楷书创作
小楷经典名作选注——王羲之《乐毅论》、虞世南《破邪论序》详解
翰墨
书法课堂
名家临名帖——梁^城临颜真卿《祭侄文稿》(三)
朵云书翰
书法门诊室
《大盂鼎》解析(上)
书法展厅
书法杂志主编——当代中青年书法家创作档案
独立精神个性笔墨——读恽建新书法有感
篆刻
朵云印评
名胜印迹
武汉名胜印
印社介绍
宝钢印社
朵云
札记
柴门临水稻花香——紫竹斋艺话(续三十)
自视和视人——《学书札记》之七
竹堂笔记(四十六)
曹宝麟(朱批)、沈培方(墨批)批注《集王羲之圣教序》(一)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西”
朝花夕拾(文摘)
时空
欢迎关注《书法》杂志微信公众号!
广告
“中国根、黄河魂”2017.黄河文化论坛《赵城金藏》全国书法作品展征稿启事
东西南北
第一届全国艺术类学术期刊主编高峰论坛等
《神霄真逸——谢无量涛书文稿》出版等
中国硬笔书法协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等
书画意境,笔墨丹青——《书法(2017年7月刊)》精粹赏析 《书法》杂志2017年7月刊,这是一期聚焦于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深度探索与精妙呈现。本期杂志以其一贯的专业视角和艺术情怀,为广大书法爱好者和研究者带来了一场关于笔墨、线条、结构与意境的盛宴。内容丰富,角度多元,力求展现书法艺术在当代的发展与传承,以及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 专题聚焦:传承与创新——当代书坛新气象 本期杂志的专题部分,将目光投向了当代书法创作的现状与未来。我们精选了多位在当代书坛具有影响力的书法家及其作品,深入剖析他们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个人思考与时代精神,探索出独具个性的艺术语言。通过对他们创作理念、技法演变、风格形成等方面的详细解读,力图展现当代书法创作的多元化趋势和勃勃生机。文章不仅关注作品本身的美学价值,更深入探讨了艺术家们在艺术探索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与时代背景,为读者呈现一个立体而真实的当代书坛画卷。 名家专访:笔尖上的对话——大师风采与艺术人生 本期杂志有幸邀请到一位在当代书坛享有盛誉的书法大家,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专访。在访谈中,这位艺术家回顾了自己的艺术生涯,分享了对传统书法经典的学习心得,以及对当代书法发展的独到见解。从早年的临池不辍,到中年风格的形成,再到晚年的意境升华,我们得以窥见其数十年如一日的艺术追求与坚守。专访内容不仅涵盖了其艺术创作的方方面面,更触及了他的人生哲学与艺术感悟,字里行间流露出大家风范与人文情怀,为读者提供了宝贵的艺术启迪。 名作赏析:经典重读——千古墨迹的再审视 书法是历史的载体,经典的永恒魅力在于其穿越时空的艺术力量。《书法(2017年7月刊)》精选了数件历代书法名作,以全新的视角进行解读和赏析。本次选取的作品,可能涵盖了从篆隶到行草的各个时期,例如魏晋风骨的代表作、唐代楷书的严谨法度,抑或是宋代尚意书风的自由奔放。我们从笔法、结构、章法、墨法等多个维度,对这些经典作品进行细致的分析,探究其艺术成就与历史地位。同时,文章还会结合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阐释作品的时代意义,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技法探讨:练就筋骨——书法技法的奥秘 书法艺术的魅力,不仅在于其审美,更在于其背后精妙绝伦的技法。《书法(2017年7月刊)》特别设置了技法探讨栏目,邀请资深书法家或理论家,针对书法学习中的关键环节进行深入讲解。本期内容可能聚焦于某个特定字体(如隶书的波磔运用,或行书的连笔技巧),或者某个普遍存在的学习难点。文章将以清晰的图文结合方式,示范笔画的起承转合、结构的疏密关系、字形的变化规律等。旨在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提供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和指导,帮助他们夯实基本功,提升创作水平。 书坛动态:时代脉搏——展览与交流的掠影 艺术的生命力在于交流与碰撞。《书法(2017年7月刊)》关注当下书坛的最新动态,报道了近期举办的重要书法展览、学术研讨会以及书法交流活动。通过对这些活动的介绍,读者可以及时了解国内外书坛的最新发展趋势,欣赏到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作品。同时,栏目还会对一些有影响力的展览进行简要评述,提供专业的观察视角。这部分内容旨在为读者搭建一个了解书坛信息、拓展艺术视野的平台。 文化溯源:笔墨人生——书法与中国传统文化 书法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本期杂志特别开辟栏目,探讨书法艺术与其他文化元素的关联。例如,可以深入挖掘书法在诗词、绘画、印章等艺术门类中的作用,或是讲述历史上文人雅士与书法的不解之缘。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呈现,展现书法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独特地位与深远影响,引导读者从更广阔的文化视角去理解和欣赏书法。 《书法(2017年7月刊)》是一本集学术性、艺术性、实践性于一体的专业刊物。本期杂志内容丰富,涵盖了从理论研究到实践指导,从经典传承到当代探索的各个方面,旨在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提供一份高质量的阅读体验。无论您是初涉书坛的学子,还是潜心钻研多年的行家,都能在本期杂志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启发与共鸣。

用户评价

评分

阅读《书法(2017年7月刊)》的过程,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我一直认为,书法不仅仅是技艺,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而这本期刊很好地契合了这一点。其中一篇关于“书法中的哲学思考”的文章,让我对书法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作者并没有将书法看作是孤立的艺术形式,而是将其与中国传统哲学,如道家、儒家思想相结合,分析了书法创作中“无为而无不为”、“天人合一”等哲学理念的体现。读到此处,我联想到了自己练习书法时,常常会进入一种忘我的状态,那种内心的宁静与平和,正是哲学所追求的境界。期刊还通过一些书法家的人生故事,展现了他们是如何通过书法来体悟人生、净化心灵的。这些故事充满了智慧与启迪,让我更加坚信,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书法能够成为一个宁静的港湾,滋养我们的内心。

评分

这次偶然翻阅《书法(2017年7月刊)》,着实让我眼前一亮。作为一名书法爱好者,我对各类书法期刊一直保持着关注,但不得不说,这期的内容给我带来了不少惊喜。首先,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对近现代书法名家作品的深度解析。文章不仅仅停留在对作品风格的描摹,更深入地探讨了作者在创作时的心境、时代背景的影响,以及其笔墨技巧的独到之处。比如,对某位大家行书的分析,详细讲解了其用笔的提按顿挫,以及墨色的浓淡枯湿如何巧妙地运用,营造出一种古朴而又不失灵动的韵味。读完这部分,我仿佛能感受到那位艺术家在挥毫泼墨时的激情与智慧,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是单纯欣赏图片所无法比拟的。此外,期刊还穿插了一些对当代青年书法家创作的探讨,他们的作品既有传承,又不乏创新,展现出新生代的力量,这让我看到了书法艺术生生不息的希望。整本期刊的编辑思路清晰,内容丰富,选题也相当有见地,对于想要深入了解书法艺术的读者来说,绝对是一份宝贵的资料。

评分

《书法(2017年7月刊)》带给我的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其学术性和实践性的高度结合。我是一名在书法学习道路上摸索的实践者,一直希望能找到一些能指导我实际书写,又能启发我理论思考的内容。这期期刊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其中有一篇关于隶书学习的专题,作者详细拆解了隶书的用笔要领,从横画的蚕头燕尾,到竖画的波磔,都给出了非常具体和实用的练习方法。并且,作者还结合了历史上经典的隶书碑帖,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指出不同名家在处理相同笔画时的细微差异,这对于我这种还在基础阶段的学子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除此之外,期刊还刊登了一些书法家创作心得的访谈,他们分享了自己在学习和创作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以及克服困难的方法,这些真实的人生经历和感悟,比任何空洞的理论都更有力量,让我倍感亲切,也更有信心继续坚持下去。

评分

拿到《书法(2017年7月刊)》后,我首先被其精美的排版设计所吸引。整体风格大气又不失雅致,图片清晰,字迹分明,非常有利于对书法作品细节的观察。内容方面,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古典诗词与书法意境的融合”这一专题。文章选取了几位在诗词和书法上都有很高造诣的古代文人,通过他们的诗作和相应的书法作品,生动地展现了文学与艺术是如何相互辉映,共同营造出独特的审美体验。比如,对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配以他的行书作品进行赏析,文字的豪迈与书法的雄浑相得益彰,读来让人心潮澎湃,仿佛置身于赤壁之下,感受那份壮阔的历史沧桑。这种跨领域的结合,不仅拓展了我们对书法艺术的认知,也让我们在欣赏书法时,能更深层次地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期刊还在一些大家的书法作品中穿插了相关的历史典故和文化背景介绍,使得阅读过程更加生动有趣,避免了枯燥乏味的理论阐述。

评分

坦白说,起初我对《书法(2017年7月刊)》的期待并不高,想着不过是泛泛而谈的介绍。但读下来后,才发现它有着令人惊喜的深度和广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期刊并没有拘泥于传统的碑帖介绍,而是花了不少篇幅去探讨书法在当代的创新与发展。其中关于“数字时代的书法艺术”的讨论,引发了我很多思考。文章讨论了如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来传播和研究书法,也探讨了数字化的艺术形式对传统书法创作可能带来的影响。虽然这个话题比较前沿,但期刊的处理方式却相当接地气,没有故弄玄虚,而是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和专家的观点,让我们看到了书法艺术在与时俱进的可能性。此外,期刊还刊登了一些海外书法展览的报道,展现了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这让我感到非常自豪,也为书法艺术的未来发展充满了期待。

评分

为了其中的一篇文章,没办法。

评分

很好很不错京东好评

评分

好书,值得购买。

评分

活动时秒杀到的五本好书之一。为京东和快递小哥点赞!

评分

值得拥有。。。值得信赖

评分

好杂志伴我成长

评分

很好很不错京东好评

评分

书很好,超值。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

好杂志伴我成长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