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技術實用教程(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EDA技術實用教程(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李洋 編
圖書標籤:
  • EDA
  • 集成電路設計
  • 數字電路
  • 模擬電路
  • Verilog
  • VHDL
  • FPGA
  • ASIC
  • 電路分析
  • 高等教育
  • 教材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275817
版次:2
商品編碼:12141583
品牌:機工齣版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45
字數:441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EDA技術實用教程(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以掌握國內外流行的電子設計自動化(EDA)技術為教學目標,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為主導,以實例仿真與動手訓練為主綫,係統地介紹瞭可編程邏輯器件、EDA及其應用設計技術。
  《EDA技術實用教程(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介紹瞭EDA技術各個方麵軟件的功能、特點和使用方法,用一些簡單的實例使學生能快速掌握各種EDA技術軟件的使用方法,重點培養學生的電路分析、設計和應用開發能力。主要內容包括:EDA技術導論、電子工作平颱(EWB)的應用、可編程邏輯器件、EDA的開發工具(MAX+plusⅡ)、VHDL硬件描述語言、VHDL程序設計基礎、EDA技術綜閤應用設計實例、EDA技術實驗、印製電路闆的設計(Protel99SE)和SOPC實驗實例。
  《EDA技術實用教程(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為EDA設計的基礎教材,可供高等院校的機電工程、信息類和電類各專業的本科生使用。
  鑒於《EDA技術實用教程(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的實用性和應用性突齣,還可以作為高職高專院校的EDA教材。

內頁插圖

目錄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1章 EDA技術導論
1.1 EDA技術概述
1.2 EDA技術發展曆程
1.3 EDA技術的知識體係
1.4 EDA技術的基本工具
1.5 EDA技術的基本設計思路
1.6 EDA技術的發展趨勢
思考題和習題

第2章 電子工作平颱(EWB)的應用
2.1 EWB的界麵菜單、元器件庫和虛擬儀錶
2.1.1 EWB的界麵菜單介紹
2.1.2 EWB的元器件庫欄
2.1.3 虛擬儀錶的使用
2.2 EWB的基本操作
2.2.1 單元電路的建立
2.2.2 單元電路的簡單測試
2.3 EWB的基本分析方法
2.3.1 EWB的運行和參數設置
2.3.2 DC Operating Point Analysis(直流工作點分析)
2.3.3 AC Frequency Analysis(交流頻率分析)
2.3.4 Transient Analysis(瞬態分析)
2.3.5 Fourier Analysis(傅裏葉分析)
2.3.6 Noise Analysis(噪聲分析)
2.3.7 Distortion Analysis(失真度分析)
2.4 EWB與Muhisim的功能比較
2.4.1 EWB與Multisim總體概貌的比較
2.4.2 EWB與Muhisim元器件庫建模型精度的比較
2.4.3 EWB與Muhisim仿真分析功能的比較
2.4.4 EWB與Multisim儀器儀錶庫的比較
2.4.5 EWB與Multisim增進功能的比較
2.5 EWB在電路分析中的應用
2.5.1 戴維南定理的仿真
2.5.2 RLC串聯電路時域響應的研究
2.5.3 交流電路的功率及功率因數的求解
2.6 EWB在模擬電子技術中的應用
2.6.1 單管放大電路的參數測試與分析
2.6.2 負反饋放大電路的研究
2.6.3 正弦波振蕩電路的分析
2.6.4 反相積分器的仿真
2.6.5 正相放大和反相放大的仿真比較
2.6.6 功率放大器特性的仿真
2.7 EWB在數字電子技術中的應用
2.7.1 555電路的設計與仿真
2.7.2 加法器的設計與仿真
2.7.3 四人錶決電路的設計與仿真
思考題和習題

第3章 可編程邏輯器件
3.1 可編程邏輯器件的發展進程和典型産品
3.2 可編程邏輯器件的硬件結構
3.2.1 硬件可編程實現的基本思想
3.2.2 SPLD的基本結構
3.2.3 CPLD的結構特點
3.2.4 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的基本結構和配置
3.2.5 ispLSI邏輯器件的基本結構
3.3 FPGA和CPLD的開發應用選擇
3.3.1 PLD比較和選用的方法
3.3.2 FPGA和CPLD的性能比較
3.3.3 FPGA和CPLD的選擇
3.4 在係統可編程技術
思考題和習題

第4章 EDA的開發工具(MAX+pIusⅡ)
4.1 MAx+plusⅡ操作指南
4.1.1 建立新項目
4.1.2 建立新的圖形輸入文件
4.1.3 編輯圖形輸人文件
4.1.4 編譯項目文件
4.1.5 創建波形文件並進行功能仿真
4.1.6 進行時序分析
4.2 可編程器件下載操作實例
4.3 同步十進製計數器的設計與仿真實例
4.4 Quartus Ⅱ操作指南
4.4.1 Quartus Ⅱ基本操作
4.4.2 層次化設計
4.4.3 Ahera宏功能模塊應用實例
4.4.4 MAX+plus Ⅱ設計轉換成Quartus Ⅱ設計
思考題和習題

第5章 VHDL硬件描述語言
5.1 概述
5.2 VHDL程序的基本(模型)結構
5.2.1 VHDL程序設計舉例
5.2.2 USE定義區
5.2.3 ENTITY(實體)
5.2.4 ARCHITECTUREBODIES(結構體)
5.3 VHDL語言要素
5.3.1 IDENTIFIERS(標識符)
5.3.2 DATAOBJECTS(數據對象)
5.3.3 DATATYPES(數據類型)
5.3.4 VHDL語言的運算操作符
5.4 VHDL最基本的描述語句
5.4.1 PROCESS STATEMENTS(進程語句)
5.4.2 SEQUENTIAL(順序描述語句)
5.4.3 CONCURRENT STATEMENTS(並行/並發同時語句)
5.5 VHDL的其他描述語句
5.5.1 屬性描述與定義語句
5.5.2 BLOCK語句
5.5.3 COMPONENT語句
5.5.4 GENERATE語句
5.5.5 ASSERT STATEMENT(斷言語句)
思考題和習題

第6章 VHDL程序設計基礎
6.1 VHDL描述風格
6.1.1 行為描述
6.1.2 數據流描述
6.1.3 結構描述
6.2 組閤邏輯設計實例
6.2.1 基本邏輯門的描述
6.2.2 ENCODER(編碼器)
6.2.3 譯碼器
6.2.4 選擇器
6.2.5 加法器
6.3 時序電路設計實例
6.3.1 鎖存器
6.3.2 同步計數器
6.3.3 存儲器
6.4 狀態機的設計實例
6.5 硬件描述語言層次化設計
6.5.1 “自上而下”層次化設計概述
6.5.2 VHDL硬件描述語言層次化設計方法
思考題和習題

第7章 EDA技術綜閤應用設計實例
7.1 交通燈控製係統設計
7.1.1 係統設計要求
7.1.2 確定方案
7.1.3 模塊電路的端口資源
7.1.4.模塊電路設計
7.1.5 頂層設計
7.1.6 適配下載
7.1.7 硬件驗證
7.1.8 總結報告
7.2 8位加法器
7.2.1 設計原理
7.2.2 程序設計
7.2.3 編譯、仿真
7.2.4 下載驗證
7.3 數據采集係統設計
7.3.1 係統的功能要求和設計思想
7.3.2 ADC控製模塊設計
7.4 電子密碼鎖的設計
7.4.1 設計原理與要解決的問題
7.4.2 去抖模塊的設計
7.4.3 功能模塊的設計
7.4.4 其他模塊的設計
7.5 搶答器的設計
7.5.1 搶答器的原理及其功能
7.5.2 利用MAX+PlusⅡ的圖形界麵設計四位搶答器
7.5.3 利用VHDL語言來設計四位搶答器
7.5.4 利用Protel99SE來繪製四位搶答器的電路圖
7.5.5 利用Protel99SE來繪製四位搶答器的電路闆圖
7.6 設計選題(1)
7.6.1 8×8乘法器設計原理
7.6.2 同步清零的可逆計數器
7.6.3 可預置、可同步清零的8位雙嚮循環移位寄存器設計
7.7 設計選題(2)
7.7.1 數字跑錶
7.7.2 多功能電子錶
7.7.3 齣租車計費器
7.7.4 自適應頻率計
7.7.5 數字式頻率閤成器
7.7.6 彩燈控製器

第8章 EDA技術實驗
8.1 EDA技術實驗的基本要求
8.2 電路的參考實驗項目、內容及要求
8.2.1 驗證疊加原理與戴維南定律
8.2.2 RL串聯電路的仿真實驗
8.2.3 直流電路中的功率傳遞
8.2.4 串聯電路的諧振
8.2.5 受控源VCVS、VCCS、CCVS、CCCS的仿真實驗
8.2.6 一階RL電路的動態過程仿真實驗
8.2.7 楞次定律的仿真實驗
8.2.8 非正弦波傅裏葉分析的仿真實驗
8.3 模擬電子的參考實驗項目、內容及要求
8.3.1 單管共射極放大電路的仿真實驗
8.3.2 集成運算放大電路的仿真實驗
8.3.3 子電路與波特圖儀的使用實驗
8.3.4 電壓比較器的仿真實驗
8.3.5 有源低通濾波器電路的仿真實驗
8.3.6 求和電路的仿真實驗
8.3.7 綜閤性實驗——高、低限越限聲光報警器的仿真實驗
8.3.8 設計性實驗
8.4 數字電子的參考實驗項目、內容及要求
8.4.1 數字邏輯電路關係測試的仿真實驗
8.4.2 邏輯分析儀測試的仿真實驗
8.4.3 字信號發生器的測試實驗
8.4.4 分頻器的測試實驗
8.4.5 編碼器的仿真實驗
8.4.6 數據選擇器的仿真實驗
8.4.7 移位寄存器的仿真實驗
8.4.8 異步二進製計數器的仿真實驗
8.4.9 格雷碼變換
8.4.10 BCD碼加法器
8.4.11 四人搶答器
8.4.12 設計基本觸發器
8.4.13 設計74LS169計數器功能模塊
8.4.14 設計性實驗
8.5 大規模可編程器件實驗
8.5.1 組閤邏輯設計
8.5.2 設計性實驗
8.5.3 綜閤性實驗——掃描顯示電路的驅動
8.5.4 綜閤實驗——數字鍾
8.5.5 齣租車計費器
8.5.6 頻率計

第9章 印製電路闆的設計(ProteI99SE)
9.1 Protel99sE簡介
9.1.1 Protel99SE的三大技術
9.1.2.Protel99SE的三大功能模塊
9.1.3 Protel99SE的常用命令及操作方法
9.2 Protel99SE原理圖設計
9.2.1 建立Schematic文檔、設置圖紙
9.2.2 放置元器件
9.2.3 原理圖布綫
9.2.4 常用工具軟件的使用方法及原理圖的輸齣
9.3 網絡錶生成軟件
9.3.1 網絡錶中所包含的內容
9.3.2 由原理圖生成網絡錶
9.3.3 元件列錶生成
9.3.4 原理圖輸齣
9.4 繪製印製電路闆(PCB)
9.4.1 啓動PCB設計係統與環境設置
9.4.2 製作印製電路闆
思考題和習題

第10章 SOPC實驗實例
10.1 實驗目的
10.2 硬件需求
10.3 實驗原理
10.4 實驗內容
10.5 實驗步驟
附錄
附錄A 常用器件國傢標準和本書用國外軟件文字和圖形符號對照錶
附錄B 實驗箱簡介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經過幾年的使用和EDA技術的發展,藉助本教材被評為“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之際,重新修訂。第2版無論是在內容上還是在章節上都作瞭很大的改動,引進瞭最新的SOPC技術,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從整體的設計思想和方法上做瞭大膽的,嘗試。
  本書共分為10章,第1章主要是EDA技術概述和基本設計方法;第2章和第4章分彆介紹瞭電子工作平颱(EWB),EDA的開發工具——MAX+plusⅡ軟件的功能、特點和使用方法。列舉瞭大量的仿真應用實例,其中包括在模擬電子、數字電子技術中的應用;第3章是可編程邏輯器件的選擇和使用;第5章和第6章介紹瞭VHDL硬件描述語言和基本設計方法;第7章是EDA技術綜閤應用設計實例。第8章是EDA技術實驗;第9章介紹瞭印製電路闆的設計(Protel99SE)方法和工藝問題,第10章介紹瞭SOPC實驗實例,為引導最新的技術打下基礎。
  本書由李洋擔任主編,張曉燕、範翠香和趙厚玉擔任副主編,田小平和王誌秀參加瞭部分內容的編寫,董英華擔任主審。清華大學的華成英教授和北京交通大學的侯建軍教授對本書提齣瞭不少寶貴的建議,在此錶示感謝。
  限於編者的水平與經驗,加上時間倉促,書中錯誤和不妥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揭示數據的力量:理解、探索與洞察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數據已成為驅動決策、創新和進步的關鍵要素。然而,原始的數據本身往往是雜亂無章、難以理解的。如何從海量的數據中提煉齣有價值的信息,發現隱藏的模式,預測未來的趨勢,進而做齣更明智的決策?這正是數據科學領域中一項核心而迷人的學科——探索性數據分析(Exploratory Data Analysis, EDA)——所要解決的問題。 本書並非一本理論的堆砌,而是一次深入實踐的旅程,旨在帶領讀者掌握EDA的核心理念與實用技能,讓你能夠自信地駕馭數據,從中挖掘齣寶貴的洞察。我們關注的不僅僅是“如何做”,更是“為什麼這樣做”,讓你在掌握具體方法的同時,也能理解其背後的邏輯和原理。 EDA:數據分析的基石與靈魂 想象一下,你收到一份龐大的客戶交易記錄,其中充斥著各種數字、日期、文本信息。直接套用復雜的統計模型或機器學習算法,很可能無法觸及問題的本質,甚至因為數據本身的“髒亂差”而導緻模型失效。EDA便是此時此刻不可或缺的第一步,它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偵探,在犯罪現場仔細勘察,尋找蛛絲馬跡,還原事件真相。 EDA的精髓在於“探索”。它鼓勵我們以一種開放、好奇的心態去審視數據,通過可視化、統計摘要、分組分析等多種手段,初步瞭解數據的結構、分布、變量之間的關係,以及可能存在的異常值或缺失值。這個過程是迭代的,我們會在一次次地探索中形成新的假設,再通過進一步的分析來驗證這些假設,不斷深化對數據的理解。 本書的獨特視角與核心價值 本書將帶領你係統性地掌握EDA的各個層麵,從基礎概念到高級技巧,從理論理解到實戰應用。我們承諾提供的內容是: 第一部分:EDA的理論基石與思維模式 理解EDA的定位與重要性: 我們將深入探討EDA在整個數據分析流程中的關鍵作用,它為何是數據科學項目成功的“攔路虎”或“助推器”。理解EDA不僅僅是技術問題,更是一種思維方式。 數據理解的五大維度: 學習如何從數據量、數據類型、數據質量、數據分布以及變量間關係這五個核心維度來審視你的數據集。 EDA中的核心問題導嚮: 強調在EDA之前,明確分析目標至關重要。我們將引導你思考“我們要解決什麼問題?”、“需要迴答哪些關鍵問題?”,並將這些問題貫穿於整個EDA過程。 擁抱不確定性與迭代思維: EDA本身就是一個不斷試錯、修正、深化的過程。本書將幫助你培養耐心和韌性,理解在探索過程中遇到意外情況是常態,並學會如何有效應對。 第二部分:數據清洗與預處理:為分析鋪平道路 數據質量是分析的生命綫。即使是最先進的算法,也無法挽救“垃圾進,垃圾齣”的局麵。本部分將聚焦於EDA中至關重要的數據清洗和預處理環節。 識彆與處理缺失值: 缺失值的類型與原因分析: 區分完全隨機缺失(MCAR)、隨機缺失(MAR)和非隨機缺失(MNAR),並探討其可能的原因(如傳感器故障、用戶未填寫、數據采集錯誤等)。 常用的缺失值處理策略: 刪除法: 行刪除、列刪除,以及它們的應用場景和潛在風險。 插補法: 簡單插補: 使用均值、中位數、眾數填充,理解其局限性。 基於模型插補: K近鄰(KNN)插補、迴歸插補、多重插補(MI)等,詳細介紹其原理和實現。 基於時間序列的插補: 對於具有時間順序的數據,講解前嚮填充(Forward Fill)、後嚮填充(Backward Fill)等方法。 可視化輔助缺失值檢測: 利用熱力圖、缺失模式圖等工具直觀地識彆缺失值的模式和關聯。 異常值檢測與處理: 異常值的定義與類型: 點異常值、上下文異常值、集體異常值,以及它們對分析結果的潛在影響。 統計學方法檢測異常值: Z-score、Modified Z-score、IQR(四分位距)法,深入理解其原理和適用範圍。 可視化方法檢測異常值: 箱綫圖(Box Plot)、散點圖(Scatter Plot)、直方圖(Histogram)等,如何通過圖形直觀判斷。 機器學習方法檢測異常值: Isolation Forest(孤立森林)、One-Class SVM(單類支持嚮量機)等,介紹這些方法的思想和應用。 異常值的處理策略: 刪除、截尾(Winsorization)、轉換(如對數變換)、視為特殊值處理,以及不同策略的權衡。 數據類型轉換與標準化/歸一化: 分類變量處理: 獨熱編碼(One-Hot Encoding)、標簽編碼(Label Encoding)、序數編碼(Ordinal Encoding)等,理解它們各自的優劣和適用場景。 文本數據初步處理: 分詞、去停用詞、詞乾提取/詞形還原(Stemming/Lemmatization)等,為後續的文本特徵提取打下基礎。 數值變量轉換: 對數變換、平方根變換、Box-Cox變換等,如何通過變換來處理偏態分布的數據。 特徵縮放: 標準化(Standardization): Z-score標準化(均值為0,標準差為1),理解其在距離度量、梯度下降等算法中的重要性。 歸一化(Normalization): Min-Max歸一化(將數據縮放到[0, 1]或[-1, 1]區間),理解其適用場景。 Robust Scaler: 使用中位數和IQR進行縮放,對異常值不敏感。 MaxAbs Scaler: 在不改變0的特性下進行縮放。 第三部分:數據可視化:讓數據“說話” 可視化是EDA中最強大、最直觀的工具之一。它能幫助我們快速發現數據中的模式、趨勢、異常和關係,即使是復雜的數據集,也能通過精妙的圖錶變得清晰明瞭。 基礎圖錶精講與應用: 直方圖(Histogram): 探索單個數值變量的分布形狀,識彆偏態、峰度、多模態等特徵。 箱綫圖(Box Plot): 展現數據的中心趨勢、離散程度、分位數以及識彆潛在的異常值,特彆適用於比較不同組的數據分布。 散點圖(Scatter Plot): 揭示兩個數值變量之間的關係,識彆綫性關係、非綫性關係、聚類現象和異常點。 條形圖(Bar Chart): 比較不同類彆變量的頻率或數值大小,適用於離散型數據。 餅圖(Pie Chart): 展示各部分占整體的比例,適用於分類變量,但要注意其局限性,避免在類彆過多時使用。 高級可視化技術與洞察挖掘: 分組與聚閤可視化: 分組箱綫圖/小提琴圖(Grouped Box Plots/Violin Plots): 比較不同類彆下數值變量的分布差異。 堆疊條形圖/分組條形圖(Stacked/Grouped Bar Charts): 分析多層分類變量的組閤情況。 多變量關係探索: 配對圖(Pair Plot)/散點圖矩陣(Scatter Plot Matrix): 一次性展示數據集中所有數值變量兩兩之間的散點圖,快速發現變量間的潛在關聯。 熱力圖(Heatmap): 可視化變量之間的相關性矩陣,識彆高度相關的變量。也可以用於展示矩陣數據,如用戶-物品評分矩陣。 氣泡圖(Bubble Chart): 在散點圖的基礎上增加第三個維度(通過氣泡大小錶示),展示三變量之間的關係。 地理空間數據可視化: 地圖可視化(Choropleth Maps, Point Maps): 如何在地圖上展示地理區域的數值特徵或特定位置的數據點。 時間序列數據可視化: 摺綫圖(Line Chart): 追蹤數值隨時間的變化趨勢。 日曆熱力圖(Calendar Heatmaps): 展現數據在一年中不同日期或時間段的模式。 選擇閤適圖錶的原則: 清晰性: 圖錶應易於理解,避免過度復雜。 準確性: 圖錶應真實反映數據,避免誤導。 目的性: 圖錶應服務於分析目標,迴答特定問題。 受眾考慮: 根據受眾的專業背景選擇閤適的圖錶類型。 交互式可視化工具的介紹(如Matplotlib, Seaborn, Plotly): 介紹這些強大庫的基本用法,以及如何創建具有交互性的圖錶,提升探索效率。 第四部分:統計摘要與模式發現 除瞭可視化,統計摘要也是EDA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們提供瞭數據的量化描述,幫助我們更精確地理解數據的特性。 描述性統計量: 集中趨勢度量: 均值、中位數、眾數,理解它們各自的含義和適用場景。 離散程度度量: 方差、標準差、極差、四分位距(IQR),衡量數據的波動性。 形狀度量: 偏度(Skewness)、峰度(Kurtosis),描述數據分布的對稱性和尖銳度。 變量間的相關性分析: 皮爾遜相關係數(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衡量兩個連續變量之間的綫性關係強度和方嚮。 斯皮爾曼秩相關係數(Spearman Rank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衡量兩個變量之間的單調關係。 肯德爾等級相關係數(Kendall's Tau): 另一種衡量等級相關性的指標。 理解相關性不等於因果性: 強調這一點的重要性。 分組分析(Grouped Analysis): 按類彆變量分組計算統計量: 例如,計算不同産品類彆的平均銷量,不同用戶群體的平均消費金額。 ANOVA(方差分析): 檢驗三個或更多組的均值是否存在顯著差異。 頻率分析與計數: 單變量頻率分布: 統計分類變量各值的齣現次數。 交叉錶(Contingency Table)/卡方檢驗(Chi-Squared Test): 分析兩個分類變量之間的獨立性。 第五部分:案例研究與實戰演練 理論結閤實踐是掌握任何技能的王道。本書將通過一係列精心設計的案例,帶領你從零開始進行完整的EDA過程。 真實世界數據集的應用: 電商用戶行為分析: 如何通過EDA理解用戶的購買習慣、瀏覽路徑,發現潛在的流失用戶,並優化推薦策略。 金融數據分析: 探索股票價格、交易量的時間序列模式,識彆風險因素,進行初步的預測。 市場營銷數據分析: 分析廣告投放效果、客戶畫像,找齣最有價值的客戶群體,優化營銷活動。 醫療健康數據分析: 探索疾病發生率、治療效果,識彆影響健康的因素。 循序漸進的案例分析: 從簡單到復雜: 案例將涵蓋不同規模和復雜度的真實數據集。 問題驅動: 每個案例都將圍繞一個明確的分析目標展開。 方法組閤: 演示如何有機地結閤數據清洗、可視化和統計分析來解決問題。 結果解讀與報告: 引導你如何將EDA的發現轉化為有意義的結論,並進行有效的溝通。 學習本書,你將獲得: 對數據的敏銳洞察力: 能夠透過錶麵現象,發現數據背後隱藏的規律和故事。 強大的數據預處理能力: 掌握處理各類數據質量問題的技巧,為後續分析奠定堅實基礎。 高效的數據可視化技能: 能夠創建清晰、 informative 的圖錶,直觀地展現數據特徵。 紮實的統計分析功底: 理解並運用描述性統計和推斷性統計方法來解讀數據。 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信心: 能夠自信地麵對任何數據集,並從中提取有價值的商業洞察。 本書的學習過程將是充滿挑戰但同時收獲滿滿的。我們鼓勵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積極動手實踐,運用書中介紹的工具和方法,與自己的數據進行互動。通過不斷的練習和思考,你將逐漸掌握EDA的精髓,成為一個真正能夠“讀懂”數據、駕馭數據、用數據說話的分析師。 讓我們一起踏上這場揭示數據力量的精彩旅程吧!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名即將步入集成電路設計領域的學生,我對《EDA技術實用教程(第2版)》這本書抱有非常大的期望。在我接觸到的有限的EDA學習資源中,很多都偏嚮於理論講解,或者僅僅是某個工具的簡單操作說明,缺乏將理論與實踐深度結閤的係統性教程。我特彆關注書中對於“係統級設計”的論述。如今的SoC(System-on-Chip)設計越來越復雜,不僅僅是邏輯單元的堆砌,更需要對整個係統的性能、功耗、麵積進行整體的權衡和優化。這本書是否會涉及一些高層次綜閤(High-Level Synthesis, HLS)的入門介紹?或者介紹一些關於IP核集成、總綫接口協議(如AXI)的設計與驗證方法?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引領我從門級設計邁嚮更宏觀的係統設計層麵,讓我理解如何在EDA工具的支持下,構建起復雜的數字係統。如果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實際的SoC項目開發案例,哪怕是簡化版的,那將是我學習路上的寶貴財富。

評分

終於拿到這本《EDA技術實用教程(第2版)》,翻開的瞬間,就被它厚實的封麵和精煉的標題所吸引。“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這幾個字,著實讓人對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有瞭極高的期待。我一直對集成電路設計領域有著濃厚的興趣,從基礎的邏輯門操作到復雜的係統級集成,都想一探究竟。尤其是在學習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概念性的模糊,或者實際操作中遇到一些卡殼的地方,這時候,一本權威且實用的教程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係統地梳理EDA技術的各個方麵,從最核心的硬件描述語言(HDL)講起,比如Verilog和VHDL,不僅要講解語法,更要深入剖析其背後的邏輯思想和工程應用。同時,我也期望書中能有足夠多的實例,能夠結閤實際的開發流程,讓我們這些初學者能夠邊學邊練,真正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例如,如何從需求分析到最終的芯片流片,每一步都需要紮實的理論基礎和熟練的實踐操作,而這正是很多教材所欠缺的。我相信,這本書能夠成為我學習EDA技術道路上的良師益友,幫助我打下堅實的基礎,開啓我的設計之旅。

評分

翻開這本《EDA技術實用教程(第2版)》,我立即被其嚴謹的排版和清晰的目錄所吸引。在我之前的學習經曆中,EDA技術的入門往往伴隨著對復雜工具鏈的畏懼,以及對各種抽象概念的理解睏惑。我尤其關注書中對於“驗證”部分的介紹。在實際的芯片開發流程中,驗證的重要性甚至不亞於設計本身。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全麵地介紹驗證的各個方麵,從最基礎的測試平颱搭建,到使用SystemVerilog進行更高級的驗證方法學(如OVM/UVM),甚至是介紹一些靜態驗證和形式驗證的技術。我期待書中能夠解釋清楚,如何有效地編寫testbench,如何進行覆蓋率收集和分析,以及如何利用仿真加速器來提高驗證效率。對於我們這些初學者來說,一個清晰的驗證流程指導和實用的驗證技巧,能夠極大地減少走彎路的可能性,幫助我們更快地掌握數字係統驗證的核心技能,從而為將來的職業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

評分

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像是一本精心編撰的“技術故事集”。從目錄結構上看,就預示著它將帶領讀者經曆一段從無到有的學習過程。我一直對FPGA的動態可配置特性感到好奇,那種可以將硬件“編程”的思想,實在是太迷人瞭。這本書會不會詳細介紹FPGA的架構?比如SRAM型、Flash型和Anti-fuse型FPGA的區彆和優缺點?更重要的是,書中會不會深入講解如何利用Verilog或VHDL語言來描述和控製FPGA的邏輯功能?我特彆期待看到一些關於時序約束、綜閤優化以及布局布綫等方麵的詳細闡述,這些往往是決定設計性能的關鍵。畢竟,寫齣能綜閤的Verilog代碼是一迴事,寫齣高性能、低功耗的代碼又是另一迴事。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實用的技巧和經驗,例如如何避免常見的時序違例,如何選擇閤適的綜閤選項來優化麵積和速度,甚至是如何進行低功耗設計。如果書中能配上一些從簡單邏輯到復雜IP核實現的案例,那將是極好的。

評分

拿到這本《EDA技術實用教程(第2版)》後,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我過去在數字電路設計中遇到的種種挑戰。很多時候,我們能夠理解理論上的邏輯,但將其轉化為實際可執行的硬件設計,並且能夠高效地在EDA工具中實現,卻是一門大學問。我特彆想知道,這本書在講解綜閤和仿真方麵會達到什麼程度?例如,是否會深入講解如何使用Synopsys Design Compiler、Cadence Genus等業界主流的綜閤工具?以及如何進行功能仿真、時序仿真,並有效地定位和修復仿真中的bug?我深知,仿真調試是芯片設計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很多時候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因此,如果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仿真腳本編寫、波形分析技巧,甚至是一些高級的調試方法,比如形式驗證(Formal Verification)的基本概念和應用,那對我來說將是巨大的福音。我期待這本書能教會我如何成為一個更加高效的數字電路設計工程師。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