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技术实用教程(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EDA技术实用教程(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洋 编
图书标签:
  • EDA
  • 集成电路设计
  • 数字电路
  • 模拟电路
  • Verilog
  • VHDL
  • FPGA
  • ASIC
  • 电路分析
  • 高等教育
  • 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275817
版次:2
商品编码:12141583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45
字数:441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EDA技术实用教程(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以掌握国内外流行的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为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主导,以实例仿真与动手训练为主线,系统地介绍了可编程逻辑器件、EDA及其应用设计技术。
  《EDA技术实用教程(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介绍了EDA技术各个方面软件的功能、特点和使用方法,用一些简单的实例使学生能快速掌握各种EDA技术软件的使用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电路分析、设计和应用开发能力。主要内容包括:EDA技术导论、电子工作平台(EWB)的应用、可编程逻辑器件、EDA的开发工具(MAX+plusⅡ)、VHDL硬件描述语言、VHDL程序设计基础、EDA技术综合应用设计实例、EDA技术实验、印制电路板的设计(Protel99SE)和SOPC实验实例。
  《EDA技术实用教程(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为EDA设计的基础教材,可供高等院校的机电工程、信息类和电类各专业的本科生使用。
  鉴于《EDA技术实用教程(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的实用性和应用性突出,还可以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的EDA教材。

内页插图

目录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1章 EDA技术导论
1.1 EDA技术概述
1.2 EDA技术发展历程
1.3 EDA技术的知识体系
1.4 EDA技术的基本工具
1.5 EDA技术的基本设计思路
1.6 EDA技术的发展趋势
思考题和习题

第2章 电子工作平台(EWB)的应用
2.1 EWB的界面菜单、元器件库和虚拟仪表
2.1.1 EWB的界面菜单介绍
2.1.2 EWB的元器件库栏
2.1.3 虚拟仪表的使用
2.2 EWB的基本操作
2.2.1 单元电路的建立
2.2.2 单元电路的简单测试
2.3 EWB的基本分析方法
2.3.1 EWB的运行和参数设置
2.3.2 DC Operating Point Analysis(直流工作点分析)
2.3.3 AC Frequency Analysis(交流频率分析)
2.3.4 Transient Analysis(瞬态分析)
2.3.5 Fourier Analysis(傅里叶分析)
2.3.6 Noise Analysis(噪声分析)
2.3.7 Distortion Analysis(失真度分析)
2.4 EWB与Muhisim的功能比较
2.4.1 EWB与Multisim总体概貌的比较
2.4.2 EWB与Muhisim元器件库建模型精度的比较
2.4.3 EWB与Muhisim仿真分析功能的比较
2.4.4 EWB与Multisim仪器仪表库的比较
2.4.5 EWB与Multisim增进功能的比较
2.5 EWB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2.5.1 戴维南定理的仿真
2.5.2 RLC串联电路时域响应的研究
2.5.3 交流电路的功率及功率因数的求解
2.6 EWB在模拟电子技术中的应用
2.6.1 单管放大电路的参数测试与分析
2.6.2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研究
2.6.3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分析
2.6.4 反相积分器的仿真
2.6.5 正相放大和反相放大的仿真比较
2.6.6 功率放大器特性的仿真
2.7 EWB在数字电子技术中的应用
2.7.1 555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2.7.2 加法器的设计与仿真
2.7.3 四人表决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思考题和习题

第3章 可编程逻辑器件
3.1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发展进程和典型产品
3.2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硬件结构
3.2.1 硬件可编程实现的基本思想
3.2.2 SPLD的基本结构
3.2.3 CPLD的结构特点
3.2.4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基本结构和配置
3.2.5 ispLSI逻辑器件的基本结构
3.3 FPGA和CPLD的开发应用选择
3.3.1 PLD比较和选用的方法
3.3.2 FPGA和CPLD的性能比较
3.3.3 FPGA和CPLD的选择
3.4 在系统可编程技术
思考题和习题

第4章 EDA的开发工具(MAX+pIusⅡ)
4.1 MAx+plusⅡ操作指南
4.1.1 建立新项目
4.1.2 建立新的图形输入文件
4.1.3 编辑图形输人文件
4.1.4 编译项目文件
4.1.5 创建波形文件并进行功能仿真
4.1.6 进行时序分析
4.2 可编程器件下载操作实例
4.3 同步十进制计数器的设计与仿真实例
4.4 Quartus Ⅱ操作指南
4.4.1 Quartus Ⅱ基本操作
4.4.2 层次化设计
4.4.3 Ahera宏功能模块应用实例
4.4.4 MAX+plus Ⅱ设计转换成Quartus Ⅱ设计
思考题和习题

第5章 VHDL硬件描述语言
5.1 概述
5.2 VHDL程序的基本(模型)结构
5.2.1 VHDL程序设计举例
5.2.2 USE定义区
5.2.3 ENTITY(实体)
5.2.4 ARCHITECTUREBODIES(结构体)
5.3 VHDL语言要素
5.3.1 IDENTIFIERS(标识符)
5.3.2 DATAOBJECTS(数据对象)
5.3.3 DATATYPES(数据类型)
5.3.4 VHDL语言的运算操作符
5.4 VHDL最基本的描述语句
5.4.1 PROCESS STATEMENTS(进程语句)
5.4.2 SEQUENTIAL(顺序描述语句)
5.4.3 CONCURRENT STATEMENTS(并行/并发同时语句)
5.5 VHDL的其他描述语句
5.5.1 属性描述与定义语句
5.5.2 BLOCK语句
5.5.3 COMPONENT语句
5.5.4 GENERATE语句
5.5.5 ASSERT STATEMENT(断言语句)
思考题和习题

第6章 VHDL程序设计基础
6.1 VHDL描述风格
6.1.1 行为描述
6.1.2 数据流描述
6.1.3 结构描述
6.2 组合逻辑设计实例
6.2.1 基本逻辑门的描述
6.2.2 ENCODER(编码器)
6.2.3 译码器
6.2.4 选择器
6.2.5 加法器
6.3 时序电路设计实例
6.3.1 锁存器
6.3.2 同步计数器
6.3.3 存储器
6.4 状态机的设计实例
6.5 硬件描述语言层次化设计
6.5.1 “自上而下”层次化设计概述
6.5.2 VHDL硬件描述语言层次化设计方法
思考题和习题

第7章 EDA技术综合应用设计实例
7.1 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
7.1.1 系统设计要求
7.1.2 确定方案
7.1.3 模块电路的端口资源
7.1.4.模块电路设计
7.1.5 顶层设计
7.1.6 适配下载
7.1.7 硬件验证
7.1.8 总结报告
7.2 8位加法器
7.2.1 设计原理
7.2.2 程序设计
7.2.3 编译、仿真
7.2.4 下载验证
7.3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7.3.1 系统的功能要求和设计思想
7.3.2 ADC控制模块设计
7.4 电子密码锁的设计
7.4.1 设计原理与要解决的问题
7.4.2 去抖模块的设计
7.4.3 功能模块的设计
7.4.4 其他模块的设计
7.5 抢答器的设计
7.5.1 抢答器的原理及其功能
7.5.2 利用MAX+PlusⅡ的图形界面设计四位抢答器
7.5.3 利用VHDL语言来设计四位抢答器
7.5.4 利用Protel99SE来绘制四位抢答器的电路图
7.5.5 利用Protel99SE来绘制四位抢答器的电路板图
7.6 设计选题(1)
7.6.1 8×8乘法器设计原理
7.6.2 同步清零的可逆计数器
7.6.3 可预置、可同步清零的8位双向循环移位寄存器设计
7.7 设计选题(2)
7.7.1 数字跑表
7.7.2 多功能电子表
7.7.3 出租车计费器
7.7.4 自适应频率计
7.7.5 数字式频率合成器
7.7.6 彩灯控制器

第8章 EDA技术实验
8.1 EDA技术实验的基本要求
8.2 电路的参考实验项目、内容及要求
8.2.1 验证叠加原理与戴维南定律
8.2.2 RL串联电路的仿真实验
8.2.3 直流电路中的功率传递
8.2.4 串联电路的谐振
8.2.5 受控源VCVS、VCCS、CCVS、CCCS的仿真实验
8.2.6 一阶RL电路的动态过程仿真实验
8.2.7 楞次定律的仿真实验
8.2.8 非正弦波傅里叶分析的仿真实验
8.3 模拟电子的参考实验项目、内容及要求
8.3.1 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的仿真实验
8.3.2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仿真实验
8.3.3 子电路与波特图仪的使用实验
8.3.4 电压比较器的仿真实验
8.3.5 有源低通滤波器电路的仿真实验
8.3.6 求和电路的仿真实验
8.3.7 综合性实验——高、低限越限声光报警器的仿真实验
8.3.8 设计性实验
8.4 数字电子的参考实验项目、内容及要求
8.4.1 数字逻辑电路关系测试的仿真实验
8.4.2 逻辑分析仪测试的仿真实验
8.4.3 字信号发生器的测试实验
8.4.4 分频器的测试实验
8.4.5 编码器的仿真实验
8.4.6 数据选择器的仿真实验
8.4.7 移位寄存器的仿真实验
8.4.8 异步二进制计数器的仿真实验
8.4.9 格雷码变换
8.4.10 BCD码加法器
8.4.11 四人抢答器
8.4.12 设计基本触发器
8.4.13 设计74LS169计数器功能模块
8.4.14 设计性实验
8.5 大规模可编程器件实验
8.5.1 组合逻辑设计
8.5.2 设计性实验
8.5.3 综合性实验——扫描显示电路的驱动
8.5.4 综合实验——数字钟
8.5.5 出租车计费器
8.5.6 频率计

第9章 印制电路板的设计(ProteI99SE)
9.1 Protel99sE简介
9.1.1 Protel99SE的三大技术
9.1.2.Protel99SE的三大功能模块
9.1.3 Protel99SE的常用命令及操作方法
9.2 Protel99SE原理图设计
9.2.1 建立Schematic文档、设置图纸
9.2.2 放置元器件
9.2.3 原理图布线
9.2.4 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及原理图的输出
9.3 网络表生成软件
9.3.1 网络表中所包含的内容
9.3.2 由原理图生成网络表
9.3.3 元件列表生成
9.3.4 原理图输出
9.4 绘制印制电路板(PCB)
9.4.1 启动PCB设计系统与环境设置
9.4.2 制作印制电路板
思考题和习题

第10章 SOPC实验实例
10.1 实验目的
10.2 硬件需求
10.3 实验原理
10.4 实验内容
10.5 实验步骤
附录
附录A 常用器件国家标准和本书用国外软件文字和图形符号对照表
附录B 实验箱简介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经过几年的使用和EDA技术的发展,借助本教材被评为“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之际,重新修订。第2版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章节上都作了很大的改动,引进了最新的SOPC技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整体的设计思想和方法上做了大胆的,尝试。
  本书共分为10章,第1章主要是EDA技术概述和基本设计方法;第2章和第4章分别介绍了电子工作平台(EWB),EDA的开发工具——MAX+plusⅡ软件的功能、特点和使用方法。列举了大量的仿真应用实例,其中包括在模拟电子、数字电子技术中的应用;第3章是可编程逻辑器件的选择和使用;第5章和第6章介绍了VHDL硬件描述语言和基本设计方法;第7章是EDA技术综合应用设计实例。第8章是EDA技术实验;第9章介绍了印制电路板的设计(Protel99SE)方法和工艺问题,第10章介绍了SOPC实验实例,为引导最新的技术打下基础。
  本书由李洋担任主编,张晓燕、范翠香和赵厚玉担任副主编,田小平和王志秀参加了部分内容的编写,董英华担任主审。清华大学的华成英教授和北京交通大学的侯建军教授对本书提出了不少宝贵的建议,在此表示感谢。
  限于编者的水平与经验,加上时间仓促,书中错误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揭示数据的力量:理解、探索与洞察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数据已成为驱动决策、创新和进步的关键要素。然而,原始的数据本身往往是杂乱无章、难以理解的。如何从海量的数据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发现隐藏的模式,预测未来的趋势,进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这正是数据科学领域中一项核心而迷人的学科——探索性数据分析(Exploratory Data Analysis, EDA)——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书并非一本理论的堆砌,而是一次深入实践的旅程,旨在带领读者掌握EDA的核心理念与实用技能,让你能够自信地驾驭数据,从中挖掘出宝贵的洞察。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如何做”,更是“为什么这样做”,让你在掌握具体方法的同时,也能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原理。 EDA:数据分析的基石与灵魂 想象一下,你收到一份庞大的客户交易记录,其中充斥着各种数字、日期、文本信息。直接套用复杂的统计模型或机器学习算法,很可能无法触及问题的本质,甚至因为数据本身的“脏乱差”而导致模型失效。EDA便是此时此刻不可或缺的第一步,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侦探,在犯罪现场仔细勘察,寻找蛛丝马迹,还原事件真相。 EDA的精髓在于“探索”。它鼓励我们以一种开放、好奇的心态去审视数据,通过可视化、统计摘要、分组分析等多种手段,初步了解数据的结构、分布、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可能存在的异常值或缺失值。这个过程是迭代的,我们会在一次次地探索中形成新的假设,再通过进一步的分析来验证这些假设,不断深化对数据的理解。 本书的独特视角与核心价值 本书将带领你系统性地掌握EDA的各个层面,从基础概念到高级技巧,从理论理解到实战应用。我们承诺提供的内容是: 第一部分:EDA的理论基石与思维模式 理解EDA的定位与重要性: 我们将深入探讨EDA在整个数据分析流程中的关键作用,它为何是数据科学项目成功的“拦路虎”或“助推器”。理解EDA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数据理解的五大维度: 学习如何从数据量、数据类型、数据质量、数据分布以及变量间关系这五个核心维度来审视你的数据集。 EDA中的核心问题导向: 强调在EDA之前,明确分析目标至关重要。我们将引导你思考“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需要回答哪些关键问题?”,并将这些问题贯穿于整个EDA过程。 拥抱不确定性与迭代思维: EDA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试错、修正、深化的过程。本书将帮助你培养耐心和韧性,理解在探索过程中遇到意外情况是常态,并学会如何有效应对。 第二部分:数据清洗与预处理:为分析铺平道路 数据质量是分析的生命线。即使是最先进的算法,也无法挽救“垃圾进,垃圾出”的局面。本部分将聚焦于EDA中至关重要的数据清洗和预处理环节。 识别与处理缺失值: 缺失值的类型与原因分析: 区分完全随机缺失(MCAR)、随机缺失(MAR)和非随机缺失(MNAR),并探讨其可能的原因(如传感器故障、用户未填写、数据采集错误等)。 常用的缺失值处理策略: 删除法: 行删除、列删除,以及它们的应用场景和潜在风险。 插补法: 简单插补: 使用均值、中位数、众数填充,理解其局限性。 基于模型插补: K近邻(KNN)插补、回归插补、多重插补(MI)等,详细介绍其原理和实现。 基于时间序列的插补: 对于具有时间顺序的数据,讲解前向填充(Forward Fill)、后向填充(Backward Fill)等方法。 可视化辅助缺失值检测: 利用热力图、缺失模式图等工具直观地识别缺失值的模式和关联。 异常值检测与处理: 异常值的定义与类型: 点异常值、上下文异常值、集体异常值,以及它们对分析结果的潜在影响。 统计学方法检测异常值: Z-score、Modified Z-score、IQR(四分位距)法,深入理解其原理和适用范围。 可视化方法检测异常值: 箱线图(Box Plot)、散点图(Scatter Plot)、直方图(Histogram)等,如何通过图形直观判断。 机器学习方法检测异常值: Isolation Forest(孤立森林)、One-Class SVM(单类支持向量机)等,介绍这些方法的思想和应用。 异常值的处理策略: 删除、截尾(Winsorization)、转换(如对数变换)、视为特殊值处理,以及不同策略的权衡。 数据类型转换与标准化/归一化: 分类变量处理: 独热编码(One-Hot Encoding)、标签编码(Label Encoding)、序数编码(Ordinal Encoding)等,理解它们各自的优劣和适用场景。 文本数据初步处理: 分词、去停用词、词干提取/词形还原(Stemming/Lemmatization)等,为后续的文本特征提取打下基础。 数值变量转换: 对数变换、平方根变换、Box-Cox变换等,如何通过变换来处理偏态分布的数据。 特征缩放: 标准化(Standardization): Z-score标准化(均值为0,标准差为1),理解其在距离度量、梯度下降等算法中的重要性。 归一化(Normalization): Min-Max归一化(将数据缩放到[0, 1]或[-1, 1]区间),理解其适用场景。 Robust Scaler: 使用中位数和IQR进行缩放,对异常值不敏感。 MaxAbs Scaler: 在不改变0的特性下进行缩放。 第三部分:数据可视化:让数据“说话” 可视化是EDA中最强大、最直观的工具之一。它能帮助我们快速发现数据中的模式、趋势、异常和关系,即使是复杂的数据集,也能通过精妙的图表变得清晰明了。 基础图表精讲与应用: 直方图(Histogram): 探索单个数值变量的分布形状,识别偏态、峰度、多模态等特征。 箱线图(Box Plot): 展现数据的中心趋势、离散程度、分位数以及识别潜在的异常值,特别适用于比较不同组的数据分布。 散点图(Scatter Plot): 揭示两个数值变量之间的关系,识别线性关系、非线性关系、聚类现象和异常点。 条形图(Bar Chart): 比较不同类别变量的频率或数值大小,适用于离散型数据。 饼图(Pie Chart): 展示各部分占整体的比例,适用于分类变量,但要注意其局限性,避免在类别过多时使用。 高级可视化技术与洞察挖掘: 分组与聚合可视化: 分组箱线图/小提琴图(Grouped Box Plots/Violin Plots): 比较不同类别下数值变量的分布差异。 堆叠条形图/分组条形图(Stacked/Grouped Bar Charts): 分析多层分类变量的组合情况。 多变量关系探索: 配对图(Pair Plot)/散点图矩阵(Scatter Plot Matrix): 一次性展示数据集中所有数值变量两两之间的散点图,快速发现变量间的潜在关联。 热力图(Heatmap): 可视化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矩阵,识别高度相关的变量。也可以用于展示矩阵数据,如用户-物品评分矩阵。 气泡图(Bubble Chart): 在散点图的基础上增加第三个维度(通过气泡大小表示),展示三变量之间的关系。 地理空间数据可视化: 地图可视化(Choropleth Maps, Point Maps): 如何在地图上展示地理区域的数值特征或特定位置的数据点。 时间序列数据可视化: 折线图(Line Chart): 追踪数值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日历热力图(Calendar Heatmaps): 展现数据在一年中不同日期或时间段的模式。 选择合适图表的原则: 清晰性: 图表应易于理解,避免过度复杂。 准确性: 图表应真实反映数据,避免误导。 目的性: 图表应服务于分析目标,回答特定问题。 受众考虑: 根据受众的专业背景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 交互式可视化工具的介绍(如Matplotlib, Seaborn, Plotly): 介绍这些强大库的基本用法,以及如何创建具有交互性的图表,提升探索效率。 第四部分:统计摘要与模式发现 除了可视化,统计摘要也是EDA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提供了数据的量化描述,帮助我们更精确地理解数据的特性。 描述性统计量: 集中趋势度量: 均值、中位数、众数,理解它们各自的含义和适用场景。 离散程度度量: 方差、标准差、极差、四分位距(IQR),衡量数据的波动性。 形状度量: 偏度(Skewness)、峰度(Kurtosis),描述数据分布的对称性和尖锐度。 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 皮尔逊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衡量两个连续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强度和方向。 斯皮尔曼秩相关系数(Spearman Rank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的单调关系。 肯德尔等级相关系数(Kendall's Tau): 另一种衡量等级相关性的指标。 理解相关性不等于因果性: 强调这一点的重要性。 分组分析(Grouped Analysis): 按类别变量分组计算统计量: 例如,计算不同产品类别的平均销量,不同用户群体的平均消费金额。 ANOVA(方差分析): 检验三个或更多组的均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频率分析与计数: 单变量频率分布: 统计分类变量各值的出现次数。 交叉表(Contingency Table)/卡方检验(Chi-Squared Test): 分析两个分类变量之间的独立性。 第五部分:案例研究与实战演练 理论结合实践是掌握任何技能的王道。本书将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案例,带领你从零开始进行完整的EDA过程。 真实世界数据集的应用: 电商用户行为分析: 如何通过EDA理解用户的购买习惯、浏览路径,发现潜在的流失用户,并优化推荐策略。 金融数据分析: 探索股票价格、交易量的时间序列模式,识别风险因素,进行初步的预测。 市场营销数据分析: 分析广告投放效果、客户画像,找出最有价值的客户群体,优化营销活动。 医疗健康数据分析: 探索疾病发生率、治疗效果,识别影响健康的因素。 循序渐进的案例分析: 从简单到复杂: 案例将涵盖不同规模和复杂度的真实数据集。 问题驱动: 每个案例都将围绕一个明确的分析目标展开。 方法组合: 演示如何有机地结合数据清洗、可视化和统计分析来解决问题。 结果解读与报告: 引导你如何将EDA的发现转化为有意义的结论,并进行有效的沟通。 学习本书,你将获得: 对数据的敏锐洞察力: 能够透过表面现象,发现数据背后隐藏的规律和故事。 强大的数据预处理能力: 掌握处理各类数据质量问题的技巧,为后续分析奠定坚实基础。 高效的数据可视化技能: 能够创建清晰、 informative 的图表,直观地展现数据特征。 扎实的统计分析功底: 理解并运用描述性统计和推断性统计方法来解读数据。 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 能够自信地面对任何数据集,并从中提取有价值的商业洞察。 本书的学习过程将是充满挑战但同时收获满满的。我们鼓励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积极动手实践,运用书中介绍的工具和方法,与自己的数据进行互动。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思考,你将逐渐掌握EDA的精髓,成为一个真正能够“读懂”数据、驾驭数据、用数据说话的分析师。 让我们一起踏上这场揭示数据力量的精彩旅程吧!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EDA技术实用教程(第2版)》后,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我过去在数字电路设计中遇到的种种挑战。很多时候,我们能够理解理论上的逻辑,但将其转化为实际可执行的硬件设计,并且能够高效地在EDA工具中实现,却是一门大学问。我特别想知道,这本书在讲解综合和仿真方面会达到什么程度?例如,是否会深入讲解如何使用Synopsys Design Compiler、Cadence Genus等业界主流的综合工具?以及如何进行功能仿真、时序仿真,并有效地定位和修复仿真中的bug?我深知,仿真调试是芯片设计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很多时候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仿真脚本编写、波形分析技巧,甚至是一些高级的调试方法,比如形式验证(Formal Verification)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那对我来说将是巨大的福音。我期待这本书能教会我如何成为一个更加高效的数字电路设计工程师。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本精心编撰的“技术故事集”。从目录结构上看,就预示着它将带领读者经历一段从无到有的学习过程。我一直对FPGA的动态可配置特性感到好奇,那种可以将硬件“编程”的思想,实在是太迷人了。这本书会不会详细介绍FPGA的架构?比如SRAM型、Flash型和Anti-fuse型FPGA的区别和优缺点?更重要的是,书中会不会深入讲解如何利用Verilog或VHDL语言来描述和控制FPGA的逻辑功能?我特别期待看到一些关于时序约束、综合优化以及布局布线等方面的详细阐述,这些往往是决定设计性能的关键。毕竟,写出能综合的Verilog代码是一回事,写出高性能、低功耗的代码又是另一回事。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和经验,例如如何避免常见的时序违例,如何选择合适的综合选项来优化面积和速度,甚至是如何进行低功耗设计。如果书中能配上一些从简单逻辑到复杂IP核实现的案例,那将是极好的。

评分

作为一名即将步入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学生,我对《EDA技术实用教程(第2版)》这本书抱有非常大的期望。在我接触到的有限的EDA学习资源中,很多都偏向于理论讲解,或者仅仅是某个工具的简单操作说明,缺乏将理论与实践深度结合的系统性教程。我特别关注书中对于“系统级设计”的论述。如今的SoC(System-on-Chip)设计越来越复杂,不仅仅是逻辑单元的堆砌,更需要对整个系统的性能、功耗、面积进行整体的权衡和优化。这本书是否会涉及一些高层次综合(High-Level Synthesis, HLS)的入门介绍?或者介绍一些关于IP核集成、总线接口协议(如AXI)的设计与验证方法?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引领我从门级设计迈向更宏观的系统设计层面,让我理解如何在EDA工具的支持下,构建起复杂的数字系统。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实际的SoC项目开发案例,哪怕是简化版的,那将是我学习路上的宝贵财富。

评分

翻开这本《EDA技术实用教程(第2版)》,我立即被其严谨的排版和清晰的目录所吸引。在我之前的学习经历中,EDA技术的入门往往伴随着对复杂工具链的畏惧,以及对各种抽象概念的理解困惑。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于“验证”部分的介绍。在实际的芯片开发流程中,验证的重要性甚至不亚于设计本身。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全面地介绍验证的各个方面,从最基础的测试平台搭建,到使用SystemVerilog进行更高级的验证方法学(如OVM/UVM),甚至是介绍一些静态验证和形式验证的技术。我期待书中能够解释清楚,如何有效地编写testbench,如何进行覆盖率收集和分析,以及如何利用仿真加速器来提高验证效率。对于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一个清晰的验证流程指导和实用的验证技巧,能够极大地减少走弯路的可能性,帮助我们更快地掌握数字系统验证的核心技能,从而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终于拿到这本《EDA技术实用教程(第2版)》,翻开的瞬间,就被它厚实的封面和精炼的标题所吸引。“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这几个字,着实让人对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有了极高的期待。我一直对集成电路设计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从基础的逻辑门操作到复杂的系统级集成,都想一探究竟。尤其是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概念性的模糊,或者实际操作中遇到一些卡壳的地方,这时候,一本权威且实用的教程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系统地梳理EDA技术的各个方面,从最核心的硬件描述语言(HDL)讲起,比如Verilog和VHDL,不仅要讲解语法,更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思想和工程应用。同时,我也期望书中能有足够多的实例,能够结合实际的开发流程,让我们这些初学者能够边学边练,真正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例如,如何从需求分析到最终的芯片流片,每一步都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实践操作,而这正是很多教材所欠缺的。我相信,这本书能够成为我学习EDA技术道路上的良师益友,帮助我打下坚实的基础,开启我的设计之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