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没用是被历史遗忘名字的小人物,是被时代筛漏了的小人物。父母称她“没用”,子女也认定她“没用”。作者想写的,正是这么个“没用”的人,如何随波逐流,苟且存命,如何忍耐巨大的苦难,穿过死荫的幽谷。如何在波澜不惊的外表下,经历壮阔的内心风景。
《好人宋没用》,讲述的是一位苏北女人在上海艰辛打拼、立足生根的故事。她像很多中国人一样,熬过了战乱、饥饿,和种种社会动荡;也像很多中国人一样,在勤劳善良之中,不乏怯懦和精明,悲欢与坚忍。本部小说是通过一个小人物的历史,折射了一座城市的历史,甚至一个国家的历史。作者文字节制生动,往往是寥寥几笔,老上海生活场景随即逼真地扑面而来;叙事如行云流水,带给读者以审美享受。
任晓雯,中国70后实力派女作家。1999年开始发表作品,出版长篇小说《好人宋没用》《生活,如此而已》《她们》《岛上》,短篇集《阳台上》《飞毯》等。部分作品被翻译成英语、意大利语、瑞典语、俄语等。
目录
第一章1
第二章89
第三章233
第四章337
第五章437
第六章471
后记515
宋梅用,本名“没用”。当她两岁,逢了大荒年。全家被饥饿赶
逐,从阜宁摇着艒艒船,经由运河,停在苏州河畔。起先住在船里,
船身开裂,就上岸来。捡几根毛竹,烤成“弓”形,搭起“滚地龙”。
帆篷为顶,草苫作门,地上铺一层稻草棉絮。外头落雨,里头跟着
泥泞。母亲让孩子们捡拾芦苇、麻袋、碎砖、木板、铁皮,和了泥巴,
反复修葺棚顶。
怀宋没用时,母亲逾四十,生过六女三子,夭了五个。她浑身
关节痛,手指发黑变形,走起路来,拖着两只扁脚,洗衣服都蹲不住了。
男人揍她。一边揍,一边从后面肏她。他在外头姘了个女人,并不隐瞒。
“你的屄都松了。”他当着孩子们说。
她曾掿着洗衣槌,追打那野女人。野女人奈她不得,转拿男人
出气,抓破他的面皮,哭诉一场。男人步子带风地回家,见婆娘在
河边洗头,一脚踢落下去。她自己扑腾上来,从此染了大喘气的毛病。
说话怏怏的,时或狂咳,咳得颊颐浮肿。
她把对丈夫的怨怒,转嫁给儿女。打得找不到好皮肉下手了,
担心小白眼狼们记恨。便撮一碟蔗糖,烹几只红薯,筷头笃笃叩击
碗沿,“妈妈自己不吃,省给你们吃。以后要待妈妈好”。孩子们抓抢着,
烫着,噎着,咬着舌头,顾不得理她。她即刻心疼起口粮。
活得太腻,等死的日子又太长。风里长刺的季节,她以为终于
绝经,却是再次怀上了。她骂丈夫像条野狗,只知下种。她趴着睡觉,
用洗衣槌碾压肚皮,站在洼地上单脚跳。听闻吃泻药管用,便也一试。
拉得肠子快流下来,那团肉依旧牢牢吸在腹中。
一日,往地头走,忽有便意,腰里一酸一酸的。探一把裤裆,
果然湿了。她裂开嗓子,喊“大丫头,大丫头”。大丫头正拾柴,一听,
懂了,扔了柴火,往接生婆家跑。
生产几乎要了她的命。每次宫缩汹涌,她都厉声诅咒这个孩子。
男人踱进踱出,骂骂咧咧,“有力气叫,没力气生”。几个亲戚在褥
边围观半日,闲闲散去。大丫头帮忙换盆水,洗毛巾。两个小的顾
自玩耍。
她都意识不到。人家拖她,就坐起,人家摁她,就卧倒。使力
使得眼珠快爆了。熬到第八个时辰,接生婆在她腿间依稀看见脑袋。
一拽不出,便捏断孩子锁骨,缩小了,抠出来。
婴儿宋没用,瘦得肚皮一褶褶。母亲将她扔在旁边。少时,不忍,
揪起自己的奶头,戳在她嘴上。父亲盯一眼乳房,它们像两挂漏得
差不多了的水袋。扭头道:“她咋不吃,是不是快死了?”“死了最好,
省得费粮食。”母亲将稀汤样的奶,滴在她人中上。宋没用闻着味,
双唇一嚅,活了起来。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结构是极其反直觉的,初读时可能会让人感到一丝困惑,甚至有些许挫败感。它似乎故意回避了传统小说的因果链条,情节的推进更像是一种有机体的生长,而非机械的齿轮咬合。很多时候,你期待的转折点悄无声息地溜走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段关于天气、关于光影、或者仅仅是对某个哲学命题的冗长而又迷人的探讨。这种写作手法无疑对读者的耐心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它要求读者放下对“必须知道接下来发生什么”的执念,转而专注于当下每一个被呈现的瞬间。然而,一旦你适应了这种非线性的节奏,你会发现其中蕴含着一种巨大的自由感。作者仿佛在说,生活本身就是如此碎片化和充满偶然性,用工整的结构去套牢它,反而是一种矫饰。这种对叙事规范的彻底颠覆,使得阅读体验变成了一种充满发现的智力游戏,让人忍不住去揣摩每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片段,究竟在构建着怎样一个宏大而又内在自洽的世界观。
评分与其他同类作品相比,这本书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它对“时间流逝”的处理方式。它不是线性的向前推进,更像是一种螺旋上升或者说多维度的交织。有些情节看似发生在过去,但其对现在的影响却如同一道看不见的暗流,随时可能从叙事的某个角落冒出来,扰乱当前的平静。作者熟练地运用了回忆、梦境、甚至是角色对未来的预感,将“现在”这个短暂的瞬间无限地拉伸和压缩。你读着角色的某个日常行为,却能从中窥见他们少年时代的创伤,或是未来必然要面对的悲剧。这种对时间维度的精妙编织,让整个故事的密度极大,信息量饱和,每一次重读都能发现先前忽略的、埋藏在时间褶皱里的伏笔或暗示。这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像是一部关于记忆结构和存在状态的哲学论文,对那些热衷于挖掘文本深层结构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厚礼。
评分从主题立意上讲,这部作品对我产生的冲击是深刻而持久的,它并没有提供任何简单的答案或廉价的慰藉。相反,它勇敢地直视了人性的幽暗角落,探讨了在巨大的社会洪流面前,个体道德选择的模糊性和无奈。作者似乎对“好”与“坏”的二元对立抱持着一种近乎嘲讽的态度,他更感兴趣的是那些游走在灰色地带的、充满矛盾的“人”。书中对“责任”与“逃避”之间那条细微界限的剖析,尤其触动人心。它迫使我不断地反思自己过往的某些决定,那些当时自以为义正言辞的行为,在更宏大的叙事背景下,或许也只是一连串自欺欺人的努力。这种毫不留情的审视,虽然过程令人感到不适,但最终带来的精神上的净化和对现实复杂性的理解,却是任何轻松愉快的读物无法比拟的。它像一面冰冷的镜子,照出了生活远比我们想象中要更加难以捉摸。
评分这部作品的叙事视角简直让人耳目一新,它没有采用传统意义上的英雄史诗或者说教式的传记手法,反而选择了一种近乎散文化的、带着强烈个人色彩的观察方式。作者对于细节的捕捉能力令人惊叹,无论是某个清晨小镇的雾气如何笼罩着那些古老的石板路,还是街角那位面包师特有的,混合着酵母和炭火的气息的叹息,都被描摹得栩栩如生。读起来,你感觉自己不是在“阅读”一个故事,而是被直接“投入”到了那个特定的时空场景之中。尤其是对人物内心挣扎的刻画,那种微妙的、几乎难以用言语捕捉的情绪波动,作者却能用一两句精炼的句子精准地击中。这种细腻到近乎苛刻的笔触,让角色的形象瞬间丰满起来,不再是纸上扁平的符号,而是呼吸着、犯着错的真实存在。虽然故事的主线并不总是清晰可见,但这种氛围的营造,这种对生活质感的极致还原,足以让任何追求文学深度的读者沉醉其中,体验到一种久违的阅读的愉悦感,仿佛经历了一场漫长而又值得回味的梦境。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像是一场华丽的盛宴,但又带着一种出乎意料的朴素感,这种矛盾的统一处理得极其高明。作者对于词汇的选择,既有古典文学中那种沉淀下来的厚重感,又巧妙地融入了日常口语中那种直击人心的锐利。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沉默”的描绘。在很多场景中,角色之间明明是相对无言的,但作者通过对环境声响的刻画——也许是一只鸟的啼鸣,也许是远方汽笛的低沉呜咽——成功地将这份沉默转化为一种比任何台词都更具张力的情感载体。这种对听觉和视觉意象的精准拿捏,使得整本书读起来仿佛自带背景音乐和精良的电影运镜。它不是那种堆砌辞藻的炫技之作,而是每一句文字都像是经过了无数次打磨,只为了达到其最简洁有力的表达目的。读完合上书本时,脑海中留下的是一种回味悠长的韵味,而不是某个清晰情节的片段。
评分书是好书。质量也不错。内容有意思。京东物流很快。快寄人员很好。值得购买。
评分宋没用是被历史遗忘名字的小人物,可我并不这样认为。
评分挺好的书,慢慢看,慢慢读
评分非常棒的一个故事,推荐给大家。
评分本部小说是通过一个小人物的历史,折射了一座城市的历史,甚至一个国家的历史。作者文字节制生动,往往是寥寥几笔,老上海生活场景随即逼真地扑面而来;叙事如行云流水,带给读者以审美享受。
评分收藏好久,活动入手
评分很不错 包装严实 印字清晰 期待开启好书
评分买齐了,很便宜,京东很赞!
评分价格也实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