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數學論文寫作(原書第二版)》旨在描述一個科學傢需要知道的關於數學論文寫作的大部分知識。針對論文寫作、修改、齣版、幻燈片製作、學術演講、學術海報製作等主題,本書給齣瞭許多非常適用的準則、經驗和技巧;在對英語和LATEX編輯工具的使用方麵,也給齣瞭許多經驗之談,《數學論文寫作(原書第二版)》通過許多例子來闡述所討論的思想和原理,特彆是,第7章包含瞭許多從數學和計算機科學領域的文獻中摘取齣來的片段,並詳細評論瞭如何對這些片段進行改進,雖然強調的主要是數學寫作,但本書討論的很多要點和問題是與一般意義上的科技寫作是相關的。
《數學論文寫作(原書第二版)》的主要目標讀者是研究生。他們一般對於科技寫作缺少經驗和知識,並且常被撰寫報告或論文的任務所嚇倒,《數學論文寫作(原書第二版)》既可以順序地閱讀,又可以在齣現數學寫作問題時用作參考,因此,《數學論文寫作(原書第二版)》可以作為各專業的研究生教材來使用,也可以作為一般科研人員的綜閤手冊。
內頁插圖
目錄
譯者序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1章 基本原則
第2章 寫作者的工具及推薦閱讀
2.1 詞典與辭典
2.2 用法和風格指南
2.3 技術寫作指南
2.4 一般性閱讀
第3章 數學寫作
3.1 定理是什麼?
3.2 證明
3.3 例子的作用
3.4 定義
3.5 記號
3.6 文字與符號
3.7 展示方程
3.8 排比
3.9 數學寫作的注意事項
第4章 英語使用
4.1 A還是An?
4.2 縮寫形式
4.3 錶達絕對的詞語
4.4 主動態與被動態
4.5 形容詞和副詞的濫用
4.6 -al和-age
4.7 模糊不清的“This”和“It”
4.8 英式與美式拼寫
4.9 大寫
4.10 常見拼寫錯誤或混淆
4.11 一緻性
4.12 縮寫
4.13 懸垂分詞
4.14 區分
4.15 換詞求雅
4.16 枚舉
4.17 錯誤的If
4.18 連字符
4.19 連接詞
4.20 誤用和歧義詞
4.21 數字
4.22 省略這些詞?
4.23 段落
4.24 標點
4.25 說得好,纔會覺得它更好
4.26 錶達清楚你的意思
4.27 句子的開頭
4.28 簡化
4.29 同義詞選擇
4.30 時態
4.31 怎麼稱呼你自己
4.32 詞序
第5章 當英語不是母語時
5.1 用英語思考
5.2 閱讀和分析其他論文
5.3 區彆
5.4 冠詞
5.5 序數詞
5.6 否定詞
5.7 句式結構
5.8 連接詞和段落
5.9 拼寫
5.10 保持簡單
5.11 使用字典
5.12 標點符號
……
第6章 撰寫論文
第7章 稿件修正
第8章 發錶論文
第9章 畢業論文撰寫與答辯
第10章 準備演講
第11章 進行演講
第12章 準備海報
第13章 TEX和LATEX
第14章 關於寫作和研究的工具及資源
附錄A 希臘字母錶
附錄B TEX和LATEX符號匯總
附錄C GNU Emacs——最有用的60餘條指令
附錄D 數學及其他組織
附錄E 說明文寫作奬項獲得者
術語
參考文獻
姓名索引
主題索引
前言/序言
自本書第一版齣版後的五年以來,我收到瞭來自讀者的大量電子郵件和信件,他們對本書進行瞭評論並為改進本書提齣瞭建議,在我自己閱讀、寫作、編輯,以及審閱和指導學位論文的過程中,也積纍瞭許多想法。在所有這些信息的幫助下,我對本書進行瞭全麵的修訂。第二版中最明顯的變化是增加瞭下麵這幾章。
·學位論文的撰寫和答辯,由於本書的許多讀者是研究生,很自然增加瞭關於如何撰寫學位論文以及如何處理論文答辯的建議。
·進行演講,對第一版修訂後的章節“寫作一個報告”中給齣瞭關於準備演講幻燈片的建議。在此基礎上,本章闡述瞭如何在聽眾麵前發錶演講。
·準備海報,作為在會議或其他場閤進行交流的媒介,海報正變得越來越流行,但我們許多人缺乏準備海報的經驗。
·TEX和LATEX,自本書第一版齣版以來,LATEX2ε已經成為瞭LATEX的官方版本,解決瞭諸如LATEX用語不兼容、對字形的處理、對PostScript圖形的嵌入等問題。鑒於此,我將關於TEX、LATEX及相關工具的討論放到瞭一個新的章節。給齣瞭關於使用TEX和LATEX進行數學排版的更多技巧;擴充瞭對BIBTEX和索引的討論,在附錄B(TEX和LATEX符號匯總)中還增加瞭AMS字體中的許多數學符號。
對於原有的章節在第二版也增加瞭一些新的內容,其中,在“發錶論文”這章的“如何評審”這一節,針對齣版過程中論文評審這個重要環節提供瞭一些建議;在“撰寫論文”這一章,為引用萬維網上的條目提供瞭推薦格式。
“關於寫作和研究的工具及資源”是重新命名的一章。其增加瞭新的一節“圖書館分類法體係”,可以幫助讀者在圖書館進行高效的查找,這個章節中關於因特網的內容根據萬維網(本書第一版中未涉及)進行瞭全麵重寫。本書很少給齣URLs(Web地址),原因有兩個。第一,URLs可以而且的確在隨著時間變化而變化,第二,如果你想知道關於本書中提到的幾乎任一主題的更多知識,你隻需要選擇適當的關鍵字(例如,“數學寫作”“Roget同義詞詞典”或“索引社團”),然後從Web瀏覽器調用你喜歡的搜索引擎即可,基本上都可以找到你所尋找的信息或詳細的Web頁麵。
《邏輯與論證:學術寫作的基石》 作者: [虛構的作者名,例如:王明,李芳] 齣版社: [虛構的齣版社名,例如:高等教育齣版社] 齣版年份: [虛構的年份,例如:2023年] --- 內容簡介 在浩瀚的知識海洋中,嚴謹的邏輯是航行的燈塔,清晰的論證則是抵達真理彼岸的堅實船隻。《邏輯與論證:學術寫作的基石》並非一本關於特定學科知識點的教科書,它是一部深入剖析學術思維、論證結構與批判性閱讀的工具書和方法論指南。本書旨在為所有緻力於提升學術寫作質量的讀者——無論是本科生、研究生、青年學者,還是需要進行嚴謹報告撰寫的專業人士——提供一套係統、實用的邏輯工具箱和寫作框架。 本書的核心目標是幫助讀者跨越“知道”與“錶達清楚”之間的鴻溝,使復雜的思想能夠以無可辯駁的清晰度和令人信服的力量呈現齣來。我們堅信,優秀的學術作品不僅依賴於紮實的專業知識,更依賴於對論證有效性的精妙把控。 結構與特色 全書分為四個核心部分,層層遞進,構建起一套完整的學術論證體係: 第一部分:邏輯思維的本質與誤區(Fundamental Logic and Fallacies) 本部分聚焦於邏輯學的基本原理,但采取瞭高度應用化的視角,而非純粹的理論推導。 1. 演繹與歸納的辯證關係: 詳細闡述瞭演繹推理(如三段論)在確保結論必然性方麵的作用,以及歸納推理(如統計推斷、類比論證)在構建新知識和預測趨勢中的重要性。通過大量跨學科的實例,展示如何根據研究目的選擇閤適的推理模式。 2. 論證的有效性與可靠性: 清晰界定瞭“有效性”(Validity)與“可靠性/真值”(Soundness/Truth)的區彆。讀者將學會如何評估一個論證的結構是否嚴密,其前提是否值得信賴。 3. 識彆常見邏輯謬誤(Informal Fallacies): 本章是本書的亮點之一。我們不僅羅列瞭“稻草人謬誤”、“訴諸權威”、“滑坡謬誤”、“非黑即白”等經典謬誤,更重要的是,我們結閤當代學術文獻和網絡論辯的真實案例,指導讀者如何“捕獲”這些邏輯陷阱,避免在自己的寫作中陷入自我矛盾,並能有力地反駁他人的不當論述。 第二部分:構建嚴密的論證結構(Structuring Compelling Arguments) 本部分將抽象的邏輯轉化為具體的寫作結構。 1. 核心論點的確立與聚焦: 探討如何將一個宏大的研究問題分解為可操作、可證明的核心論點(Thesis Statement)。重點討論論點的清晰性、獨創性和可爭辯性。 2. 證據鏈條的搭建: 論證的強度取決於證據的質量和組織方式。本章深入探討瞭不同類型的證據(經驗數據、理論模型、曆史文獻、實驗結果)如何相互支持,形成一條堅不可摧的證據鏈。特彆關注瞭證據的充分性(Sufficiency)和代錶性。 3. 反駁與限製(Counterarguments and Limitations): 優秀的學術論證從不迴避對立觀點。本章詳細指導讀者如何主動預見、公正陳述並有效地反駁主要的反駁意見(Refutation),同時清晰地界定自己研究的適用範圍和內在局限性,從而增強論證的可信度。 4. 邏輯流(Flow)的藝術: 討論句子、段落乃至章節之間的過渡和銜接技術,確保讀者能夠毫不費力地跟隨作者的思維路徑,體會到論證的內在節奏感和必然性。 第三部分:學術語言的精準性與清晰度(Precision in Academic Expression) 邏輯需要精確的語言來承載。本部分關注學術語體的特殊要求。 1. 概念界定與操作化: 強調在跨學科交流中,對核心術語進行清晰、無歧義的界定是避免論證失焦的首要步驟。指導讀者如何將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可測量、可檢驗的操作性定義。 2. 語氣、視角與客觀性: 探討在保持學術中立性和客觀性的同時,如何通過謹慎的措辭(Hedge Words)來體現研究的審慎態度,避免過度概括或武斷的斷言。 3. 清晰的錶達層次: 教授如何使用清晰的句法結構(如避免過長的從句嵌套)和有效的連接詞,確保復雜思想的層次感,使讀者能迅速抓住主次關係。 第四部分:論證在不同文體中的應用(Argumentation Across Genres) 本部分將方法論應用於具體的學術實踐場景。 1. 文獻綜述中的論證: 如何將對現有文獻的梳理,轉化為支持自己研究立場的“論據鋪墊”,而非簡單的信息羅列。 2. 實證研究報告的結構: 如何在“方法-結果-討論”的框架內,有機地嵌入理論假設的驗證過程,使結果的呈現自然地導嚮結論。 3. 批判性閱讀的實踐: 引導讀者“倒過來”應用本書所學,訓練自己像作者一樣去解構他人的論證,快速評估一篇論文的邏輯強度和證據可靠性。 適用讀者對象 研究生和博士生: 需要係統訓練嚴密思維,為撰寫學位論文奠定堅實的邏輯基礎。 需要撰寫研究報告的專業人士: 包括工程師、政策分析師、商業研究人員等,要求報告結論具有高度的說服力和可追溯性。 所有希望提升批判性思維和清晰錶達能力的學習者: 邏輯是通往一切學科的通用語言。 本書的價值 《邏輯與論證:學術寫作的基石》不是關於“如何寫得華麗”,而是關於“如何寫得正確”。它提供的是一套可內化、可反復應用的思維模型和檢查清單。通過學習本書,讀者將能: 從根本上提升論證的內部一緻性與外部說服力。 在構思階段即能預見潛在的邏輯漏洞,並提前加以彌補。 在閱讀時,能夠迅速穿透文字錶象,直擊論證的核心強度。 掌握邏輯,即是掌握瞭學術研究和有效溝通的最高技能。 這本書將陪伴您,將您的知識轉化為有力量、有影響力的思想錶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