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本書為陳劍老師《MBA MPA MPAcc聯考綜閤能力大綱解析人數學頓悟精練》配套用書,由一綫邏輯名師楊武金老師與眾位名師閤力編寫而成。本書將6大邏輯基本題型進行瞭分類講解分類講解,10大推理、論證建構問題采用口訣式方法進行傳授,讓考生在輕鬆愉悅中玩轉邏輯;1000道經典習題,題題精選,解析詳盡,3套全真模擬試題,套套逼真,是考生備戰考研的不二之選。
內容簡介
本書精選與MBA、MPA、MPAcc聯考密切相關的邏輯試題1000道,並附錄3套全真模擬試題,以備考生考前進行精心備考之用。這些試題大緻按以下幾個方麵來進行安排:真假關係推理40題、三段論90題、復閤命題60題、復閤推理110題、特殊條件下的推理40題、歸納推理100題、削弱問題100題、加強問題50題、解釋問題50題、假設問題50題、評價問題100題、列錶分析40題、排序組隊50題、數據計算40題、協調與不協調分析40題、抽象概括40題。當然這種劃分也不是絕對的,因為各類問題之間也有可能存在交叉關係。
同時,作者將每一類型均采用口訣式記憶思路進行概述,並將之運用到題目解析之中,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考生答題速度及準確率。
作者簡介
楊武金,邏輯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邏輯學專業博士後,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北京市邏輯學會副會長,中國辯證邏輯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中國邏輯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邏輯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有《邏輯和批判性思維》《邏輯學基礎》《墨經邏輯研究》《辯證法的邏輯基礎》和《邏輯思維能力與素養》等著作齣版。自1997年以來一直從事MBA、MPA、MPAcc、GCT邏輯輔導工作,本著對考生高度認真負責的態度進行鑽研、思考和輔導,深受學員好評。
目錄
01真假關係推理40題00
02三段論90題00
03復閤命題60題0
04復閤推理110題0
05特殊條件下的推理40題0
06歸納推理100題0
07削弱問題100題
08加強問題50題
09解釋問題50題
10假設問題50題
11評價問題100題
12列錶分析40題
13排序組隊50題
14數據計算40題
15協調與不協調分析40題
16抽象概括40題
附錄全真模擬檢測題
全真模擬檢測題(一)
全真模擬檢測題(二)
全真模擬檢測題(三)
前言/序言
邏輯學習指南
本書主要是為參加管理類、經濟類聯考的考生提供邏輯推理能力測試的一整套全麵深入和係統化的邏輯訓練題集。
管理類、經濟類聯考大綱指齣,綜閤能力考試中邏輯推理部分“題材涉及自然、社會和人文等各個領域,但不考查相關領域的專業知識”,而是“主要考查學生對各種信息的理解、分析、判斷和綜閤,以及相應的判斷、推理、論證等邏輯思維能力”。這就是說,邏輯考試的試題內容雖然廣泛涉及自然和社會的各個領域,但是並不考查這些領域的專門知識。它重點測試的是考生對各種信息的理解、分析、判斷、綜閤、推理和論證能力,特彆是考生的分析、推理和論證能力。
根據考試大綱的要求,編者分析瞭曆年管理類、經濟類聯考邏輯試題,研究瞭其考試精髓和命題動嚮,總結瞭其基本測試內容的分布點。以下是2010年到2017年管理類專業學位聯考邏輯試題類型的大緻分布情況。
從上錶可以看齣,邏輯試題主要有三大類型:一般結論推理型、簡單句和復閤句推理型、邏輯論證型。一般結論推理型問題主要包括抽象概括結論、根據列錶方法分析結論、根據排序組隊方法分析結論、根據數據或者概念之間的關係分析結論等問題。簡單句和復閤句推理通常也稱為邏輯性強的問題,包括真假關係推理、復閤命題的真假性質、基本復閤句推理和多重復閤句推理等。邏輯論證型問題包括削弱、加強、解釋、假設和評價等問題。
從上述情況齣發,本書精選與管理類、經濟類聯考密切相關的邏輯試題1 000道,幫助考生考前精心備考。這些試題大緻按以下幾個方麵來進行安排:真假關係推理40題、三段論90題、復閤命題60題、復閤推理110題、特殊條件下的推理40題、歸納推理100題、削弱問題100題、加強問題50題、解釋問題50題、假設問題50題、評價問題100題、列錶分析40題、排序組隊50題、數據計算40題、協調與不協調分析40題、抽象概括40題。當然這種劃分也不是絕對的,因為各類問題之間也有可能存在交叉關係。
列錶分析、排序組隊、數據計算、協調與不協調分析、抽象概括、歸納推理、真假關係推理、三段論、復閤命題、復閤推理、特殊條件下的推理等都屬於推理或論證的建構問題。削弱、加強、解釋、假設、評價,這五類問題是專門從題型上來劃分的,在考試大綱中屬於論證評價部分。
在解答邏輯試題的過程中,首要任務就是分清題型。以下幾句話非常重要,即“閱讀提問要最先,題型區分是關鍵;閱讀題乾講策略,最後一句是重點;閱讀選項重排除,乾擾一項最難辨”。一道具體的邏輯試題,包括題乾、提問和選項三個基本部分。考生解答邏輯題目時通常都是先閱讀題乾,再閱讀選項,最後纔閱讀問題。這種做法,通常花費時間太多。如果有充分的時間,也是可以的。但在考場上,時間非常緊張,從某種意義上講,時間就是分數。整場考試,平均每道邏輯題的求解時間不能超過2分鍾,而由於有些題目的求解時間可能更多,相應的有些題目的求解時間就需要盡可能縮短。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如果盲目閱讀題乾,而題乾又較長,結果容易造成閱讀到後麵就忘記瞭前麵的內容。所以,麵對一道邏輯試題,考生最好首先閱讀選項。這樣做的好處是:提問很短,容易讀懂�荻煉�提問後,就知道瞭該題的類型�莞�據一個試題的類型去閱讀題乾,能夠更好地抓住題乾的要領。題乾雖然較長,但一般來說,前麵的話都是鋪墊性的,後麵的話纔是更加重要的。尤其是,最後一句話往往是題乾的落腳點,需要著重注意。閱讀選項時,對能夠排除的選項,需要盡快排除,免除乾擾。乾擾項是考生最難把握的,這時,即使確定瞭自己心目中的答案,對乾擾項也還需要打個問號,稍後有時間時再思考。
削弱、加強、解釋、假設、評價、推結論,是邏輯命題的六大基本題型。這些題型的基本求解思路可以用以下幾句話來總結,即“結論假設得從弱,其他題型選強的;削弱要使結論假,加強結論要真實;假設題型選隱含,起碼條件必具備;結構比較看命題,肯定否定要對齊”。對結論型和假設型試題,通常需要選擇最弱的選項,而對其他的題型則需要選強度最大的選項。對削弱型試題,從根本上要找到使題乾結論為假的選項。一般需要選擇最強的選項,不強不足以使題乾中的結論為假。對加強型試題,從根本上要找到使題乾結論為真的選項。一般需要選擇最強的選項,不強不足以使題乾中的結論為真。對解釋型試題,從根本上要找到題乾中存在的錶麵上看起來矛盾而實際上並不矛盾的原因的選項。一般需要選擇最強的選項,不強不足以把題乾中存在的錶麵上看起來矛盾而實際上並不矛盾的原因說清楚。對假設型試題,需要尋找題乾錶現齣來的論證的背後所隱含的前提或者條件,這個條件是題乾論證成立,尤其是題乾論點為真的最起碼、最基本的條件。一般需要選擇最弱的選項,如果太強則往往不是題乾成立的最起碼的條件。對評價型試題,最基本的是要做好結構分析。論證或推理由判斷和概念組成,所以,論證或推理的結構關鍵要看判斷和概念的結構,對判斷的結構,首先要分析其是肯定判斷還是否定判斷,即其是肯定句還是否定句。
評價型問題對考生來說是一個難點。在求解過程中請注意以下幾句話,即“評價題型最難做,分清情況也好說;邏輯漏洞多記住,論證方法要明確;有效判斷論結論,論戰焦點看交著;結構比較看架構,細節問題往後拖”。評價型問題是復雜度比較大的問題,也是考生最難把握的問題。求解這類問題,首先要分清它是什麼樣的評價型問題。是結構類似比較?還是分析存在的邏輯漏洞?是分析論證的方式與方法?還是評價一個論證是否有效?抑或評價論證雙方的分歧所在?對結構類似比較問題,需要從整體架構著眼,細節問題必須在整體架構基礎上來做。分析邏輯漏洞,需要對一些主要的邏輯錯誤或者邏輯漏洞有瞭解,然後纔能做齣正確的分析。對論證方式方法的評價問題,需要把握基本的證明方法和反駁方法,尤其需要注意區分反證法和歸謬法。評價論證的有效性,關鍵看題乾論證中的結論,能否對該結論構成是非判斷。論戰焦點問題,需要注意論證雙方的分歧究竟在哪裏。在結論上?還是在哪一個前提上?一般可能齣現的邏輯漏洞有:混淆概念、轉移論題、自相矛盾、模棱兩可/兩不可、推不齣/論據不足、訴諸人身/以人為據、人身攻擊、訴諸權威、訴諸無知、訴諸憐憫、訴諸眾人、非黑即白/非此即彼、平均數、集閤、分解、機械類比、數據不可比、虛假原因/虛假理由等。
對於所有的結論型問題的求解,以下幾句話是值得注意的,即“結論問題得從弱,有些可能常正確;整體原則要注意,前言後語莫偏廢;選項不能悖題乾,結論緊扣煞尾句”。對於結論型問題的求解,首先需要考慮選擇最弱的選項。最弱的選項是指,一般包括“可能”“不一定”“有些”“至少”這些字眼的選項。包含這種字眼的句子,其為真的可能性最大,也最可能是結論。反之,一個選項如果過強,斷定過度,其是結論的可能性也就不大。但是,從弱原則需要服從整體性原則。整體性原則是說,結論必須能夠體現題乾陳述的整體意圖,即錶達題乾的整體意思。首先,題乾最好能夠整閤題乾的所有判斷句,能夠將題乾所有要錶達的思想整閤起來。其次,題乾的整個錶述可能又是有重點的,這時題乾的整體意圖就是其重點錶述的內容。凡是和題乾不協調或者相衝突的選項都不是結論。結論與題乾的意思必須是協調的。題乾的斷定可能很多,但通常最後一句是題乾最終希望錶達的意思。所以,結論最好貼近題乾最後一句話的意思。最後還需要注意的是,結論不能是下一步的推論,結論不能是“開方子”,結論的下一步推論不等於結論本身,結論隻能是對題乾本身的概括或綜述。
關於分析性結論型問題,需要注意的情況可以用以下幾句話來概括,即“數據分析看數據,元素分析看關係;確定因素先分析,不定情況後對齊;選項隨時要代入,能排除的先排除”。分析性結論型問題,可能考查邏輯關係、對數據和數據之間的關係的把握,也可能考查元素之間的排序關係、組閤關係、對應關係等。如果考查的是對邏輯關係的理解,則需要根據其中所包含的邏輯關係來分析其結論。如果考查的是對數據和數據之間的關係的把握,則需要著重對數據及數據之間的關係進行分析。尤其是百分比問題,當分母不變時,分子和百分比之間為正比關係,即分子越大則百分比也越大,反之亦然。當分子不變時,分母和百分比之間為反比關係,即分母越大則百分比越小,反之亦然。如果考查的是元素之間的對應關係,則最好列齣錶格來分析。如果考查的是元素之間的排序、組隊關係,可以試驗性地給齣相應的部分確定或不確定的可能關係。其中,對最確定的元素先確定,對不太確定的元素或因素稍後確定,最終分析齣全部邏輯關係。但要注意隨時將選項代入題乾進行對照分析和排除。
對於因果關係試題的求解,需要注意以下幾句話,即“演繹歸納有分彆,前講必然後一般;枚舉歸納重質量,樣本纔是最重點;因果歸納看原因,差異比較最關聯;因果倒置最重要,尋找他因要讓先”。演繹推理是必然性的、分析性的,而歸納推理則是可能性的、一般性的。歸納推理可分為簡單枚舉歸納推理、因果歸納推理和類彆推理。對於簡單枚舉歸納推理來說,前提枚舉數量的多少不起重要作用,關鍵是看這些數量的質量,即所枚舉的事例是否具有代錶性。如果前提中所枚舉的數量沒有代錶性,則會齣現“以偏概全”或“特殊樣本”的錯誤。對於因果歸納推理來說,首先需要確定什麼是原因,什麼是結果。然後,需要考慮是否有因果倒置的情況,是否還存在彆的原因。對於因果關係的削弱問題,當題乾斷定A是B的因時,能夠削弱這個斷定的情況從弱到強為:(1)B是A的因;(2)C纔是B的因;(3)A不是B的因;(4)C也是B的因。能夠加強這個斷定的情況從強到弱為:(1)B不是A的因;(2)C不是B的因;(3)A就是B的因;(4)沒有A就沒有B。
關於涉及量詞、模態詞等問題的真假關係推理求解,需要注意以下幾句話,即“有些含義有確定,至少一個或全體;有是不推有不是,可能也是這樣的;可能不能推必然,必然一定一個理”。“有些”這個概念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邏輯概念。在日常語言中,容易把“有些”解讀為“僅僅有些”。以為“有些是”,就意味著“有些不是”;以為“有些不是”,就意味著“有些是”。“有些”這個概念的準確理解是“至少有一個”或者“存在一個”,它等於從1到∞中的任何情況。不能從“有些是什麼”,就推齣“有些不是什麼”。因為“有些是什麼”,也可能意味著“所有是什麼”。同樣,也不能從“有些不是什麼”,就推齣“有些是什麼”。比如,不能從“有些玫瑰是紅色的”,就推齣“有些玫瑰不是紅色的”。雖然事實上有些玫瑰是紅色的而且有些玫瑰不是紅色的,但事實如此不一定在邏輯上就能推齣來。“可能”這個概念的含義,也和“有些”類似。“可能”意味著“必然”。由“可能是什麼”,不能推齣“可能不是什麼”;由“可能不是什麼”,也不能推齣“可能是什麼”。例如,由“明天可能下雨”,並不能推齣“明天可能不下雨”。盡管明天下雨還是不下雨都是可能的。要把握“有些”或“可能”的推理,關鍵是要分清帶有這種概念的句子是肯定句還是否定句。比如,“有些人是自私的”,這是一個肯定句。由肯定句隻能推肯定句,不能推否定句。可能有人會說,由“有些人是自私的”,完全可以推齣“有些人不是不自私的”,怎麼由肯定句不能推齣否定句呢?事實上“有些人不是不自私的”還是一個肯定句。再如,“甲班有些同學未通過考試”,這是一個否定句,由它不能推齣肯定句,即不能推齣“甲班有些同學通過瞭考試”。
關於三段論問題的求解,需要記住的口訣如下:“三段論有三概念,每個兩次不能多;中項不在結論處,大項小項結論閤;前提否來結論否,概念範圍不能擴;特稱不能推全稱,兩特前提不能確;中項必有周延處,圖解方法來配閤。”三段論是由三句話構成的推理,其中兩句是前提,最後一句是結論。這是最一般的情況。三句話之所以能夠構成一個有效的推理,關鍵在於兩個前提中包含著一個共同的概念,邏輯上稱為中項,它把兩個前提或者另外兩個項連接起來。三段論隻能包含三個不同概念或者三個不同的項。除瞭中項外,另外兩個概念分彆為大項和小項。大項是作為結論謂項的概念,小項是作為結論主項的概念。例如,在“樹都是植物,鬆樹都是樹,所以,鬆樹都是植物”這個推理中,樹是中項,植物是大項,鬆樹是小項。三段論中,每個概念都隻能齣現兩次,不能齣現多次。當然,一個推理中,可能齣現三個或者三個以上的前提,這時就有四段論或五段論等,四段論當然就有四個不同概念瞭。中項在三段論中隻能起到連接性的橋梁作用,隻能在前提中齣現,不能在結論中齣現,結論是大項和小項結閤起來的結果。當前提中有一個是否定的則結論就隻能是否定的,兩個否定的前提根本就推不齣結論。在三段論中,任何概念在前提中如果不周延則在結論中也不得周延,即概念的範圍不能擴大。周延就是指斷定瞭一個概念的全部範圍,不周延就是指沒有斷定一個概念的全部範圍。肯定前提不能推否定結論,否定前提不能推肯定結論。但是,特稱前提不能推全稱結論,全稱前提則可以推特稱結論。兩個特稱前提不能推齣結論,當一個前提為特稱時,另一個前提必須是全稱的。在三段論推理中,中項必須至少周延一次,即中項至少有一次要斷定其全部範圍,這樣纔能起到把大項和小項連接起來的作用。當三段論錶現為三個以上的前提時,這時常常需要用畫圖解的方法來確定結論。
關於復閤命題的把握,需要注意以下幾句話,即“聯言命題最容易,全真纔真莫忘記;選言命題難掌握,是否並存最關鍵;隻有每個部分假,相容命題是假的;充分條件不成立,前真後假是唯一;必要條件要為假,前假後真無其餘”。聯言命題必須在其每一個組成部分都真的時候纔是真的,否則都是假的。相容選言命題隻有在每一個組成部分都是假的時候纔是假的,否則都是真的。不相容選言命題當且僅當隻有一部分為真時纔是真的。充分條件假言命題隻有在其前件為真而且後件為假時纔是假的,否則都是真的。必要條件假言命題隻有在其前件為假而且後件為真時纔是假的,否則都是真的。具體情況是,(1)復閤命題的類型:聯言命題——p並且q(p∧q);相容選言命題——p或q(p∨q);不相容選言命題——要麼p,要麼q(p∨q);充分條件假言命題——如果p,那麼q(p→q);必要條件假言命題——隻有p,纔q(p←q);充要條件假言命題——當且僅當p,纔q(p�躴)。(2)基本復閤命題的真值錶(1錶示“真”;0錶示“假”)如下:
(3)充分條件假言命題和必要條件假言命題之間的關係:“如果p,那麼q”�堋爸揮衠,纔p”,“隻有p,纔q”�堋叭綣鹮,那麼p”。(4)充分條件假言命題的錶達方式(以下情況都錶達p是q的充分條件):如果p,那麼q;隻要p,就q;倘若p,則q;一旦p,就q;p都是q。(5)必要條件假言命題的錶達方式(以下情況都錶達p是q的必要條件):隻有p,纔q;除非p,纔q;除非p,不q;除非p,否則不q;沒有p,就沒有q;不p,不q;如果非p,則非q;q,必須p;q離不開p;q以p為基礎。(6)條件句的特殊錶達形式:(“除非p,則q”�堋爸揮衟,纔不q”)�堋叭綣�非p,則q”;“或者p,或者q”�埽ā叭綣�非p,則q”�堋叭綣�非q,則p”)。
關於選言推理,需要注意幾句話,即“相容推理最難擒,否定肯定要分清;否定前來肯定後,否後肯前也可行;非p否定p亦可,p否定非p也成;大小前提有分彆,互相矛盾纔否定”。選言推理分相容和不相容的選言推理。需要注意的是相容的選言推理。隻能從否定一部分推齣肯定另外一個部分(否定前來肯定後,否定後來肯定前),不能從肯定一個部分推齣否定另外一個部分。選言推理的前提有大小前提的區彆。大前提是一個選言判斷,小前提否定其中一個部分,結論就要肯定另外一個部分。如果大前提是“p或者q”,小前提是“非p”(非p即為否定p),則結論就是q。如果大前提是“非p或者非q”,小前提是“p”(p即為否定非p),則結論就是“非q”。
關於充分條件的假言推理,要注意的口訣是“充分條件的推理,肯前肯後是常情;後件假來前件假,否後否前本就行;否前不能否定後,肯後肯前也不成;前對後是充分的,後對前是必要的”。充分條件的假言推理,肯定前件必然肯定後件,這是通常的情況。對於充分條件的假言命題來說,當前件對後件為充分條件時,後件就是前件的必要條件,所以,否定後件也一定要否定前件。這是人們一般不太習慣的推理。充分條件命題的前件對後件來說,是充分的但不是必要的,所以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後件;而充分條件假言命題的後件對於前件來說,又隻能是必要的而不是充分的,所以肯定後件不能因此肯定前件。
關於必要條件的假言推理,要注意的口訣是“必要條件的推理,否前否後本就行;後件真來前件真,後對前來是充分;前提結論都否定,必要條件常假定;前提結論肯定的,假定必要或能成”。必要條件的假言推理,因為前對後是必要條件,即沒有前件就沒有後件,所以否定前件必然否定後件,這是很自然的情況。當前件對後件為必要條件的時候,後件對前件之間就是充分條件,所以後件真前件就真,肯定後件一定要肯定前件。一個從否定的前提得齣否定結論的推理,通常背後都假定瞭一個必要條件的大前提。即使從肯定的前提得齣肯定的結論,有時也需要假設一個必要條件的命題作為大前提。
關於負命題的推理,要注意的口訣是“命題前端有並非,推理起來要注意;並非控製到句尾,並非前邊不亂移;遇到並且得或者,遇到或者得並且;所有有些需要換,可能必然也要替;是與非來要轉換,等值迴推要牢記”。負命題是通過否定某個命題所得到的命題。原命題為p,則負命題為非p。也就是說,負命題是指一個命題的前端有“非”或“並非”的句子。一個負命題是什麼意思?也就是說從一個負命題齣發能夠推齣什麼樣的結論?這就是負命題的推理問題。一個命題的負命題,構成瞭對原命題的否定,它能推齣什麼結論,關鍵要看它是對什麼樣的命題構成瞭否定。負命題的否定詞,其力度很強,是對整個原命題句子的否定。但“並非”隻能往後作用,不能往前作用。負命題的否定,主要是構成對原命題中邏輯概念的否定。原命題中的“並且”要變為“或者”,“或者”變為“並且”;“所有”變為“有些”,“有些”變為“所有”;“必然”變為“可能”,“可能”變為“必然”;“是”變為“非”,“非”變為“是”。
關於求解特殊條件下的推理問題,請注意以下幾句話,即“隻有一真(假)如何做,發現矛盾就好說;隻有兩真(假)也如此,繞開矛盾不可少;矛盾之中必有一真一假,矛盾之外推理妙”。特殊條件下的推理問題,是指在題乾首先給齣一些語句之後,再追加條件指齣,這些語句隻有一真、隻有一假、隻有兩真、隻有兩假等。其中,最典型的是:幾句話中隻有一句是真的。對於特殊條件下的推理問題,通常采取矛盾求解三步法。第一步,發現矛盾;第二步,繞開矛盾;第三步,從矛盾之外推理。求解特殊條件下的推理問題,首先就要看題乾所給齣的語句之間是否存在矛盾關係,因為有矛盾關係的語句之間必有一真。然後,要注意的是,不能陷入矛盾之中,即不能通過假設其中一句真則另一句假來分析。那應該怎麼辦呢?應該繞開必有一真一假的這對矛盾句,從它們之外的話都是假的來進行推理。互相矛盾的語句之間必有一真而且必有一假。
如何識彆矛盾呢?需要注意以下幾句話,即“發現矛盾有玄妙,基本精神要記牢;一肯定來一否定,所說主體同一套;所說主體不相同,矛盾關係不可叫”。具體來說,命題之間存在以下各種不同關係,要注意區分。
(1)判斷間的矛盾關係(必有一真一假):
“所有s都是p”與“有些s不是p”。
“所有s不是p”與“有些s是p”。
“這個s是p”與“這個s不是p”。
“必然p”與“可能非p”。
“必然非p”與“可能p”。
“如果p那麼q”與“p且非q”。
“隻有p纔q”與“非p且q”。
“p並且q”與“非p或者非q”。
“p或者q”與“非p並且非q”。
(2)判斷間的反對關係(必有一假,但不能說必有一真):
“所有s都是p”與“所有s都不是p”。
“所有s都是p”與“某個s不是p”。
“所有s不是p”與“某個s是p”。
“必然p”與“必然非p”。
“p並且q”與“非p並且非q”。
(3)判斷間的下反對關係(必有一真,但不能說必有一假):
“有些s是p”與“有些s不是p”。
“有些s是p”與“某個s不是p”。
“有些s不是p”與“某個s是p”。
“可能p”與“可能非p”。
“如果p那麼q”與“如果p那麼非q”。
本書在寫作過程中,得到瞭劉暢、劉冰心、楊玥、劉玉仙、劉仁煒、劉玉艷等同誌的特彆幫助,在此錶示感謝。
編者
2018年MBA、MPA、MPAcc聯考綜閤能力邏輯:思維的銳變與解題的精通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商業管理、公共管理和會計專業研究生入學考試中,綜閤能力測試中的邏輯推理部分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不僅考察考生對基本邏輯規則的掌握程度,更深層地探究考生的分析能力、判斷能力、論證能力以及在復雜情境下進行理性思考和有效決策的能力。2018年MBA、MPA、MPAcc聯考綜閤能力邏輯的《頓悟精練》係列,正是為瞭幫助廣大考生在邏輯思維的海洋中找到航嚮,實現思維的銳變,最終精通各類邏輯題型的解題之道而傾力打造。 本係列教材,精選瞭2018年聯考綜閤能力邏輯部分的核心考點和高頻題型,旨在提供一套全麵、係統且極具實操性的學習方案。它並非簡單地羅列題目,而是從“頓悟”這一核心理念齣發,引導考生深入理解邏輯推理的本質,掌握分析問題的關鍵視角,並最終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套裝內容概覽: 本套裝包含兩冊核心分冊:《習題分冊》與《解析分冊》,構成瞭一個完整的邏輯能力提升閉環。 《習題分冊》:精雕細琢,全麵覆蓋 《習題分冊》是本係列的核心組成部分,其編排設計充分考慮瞭考生的學習路徑和實際需求。 題型精煉,點麵結閤: 習題的選擇嚴格圍繞2018年聯考的考情分析,涵蓋瞭邏輯推理中最常見也最具挑戰性的題型,包括但不限於: 演繹推理: 命題關係(真假話、假設、推齣)、集閤論推理、歐拉圖法、模態推理、歸納推理等。 邏輯判斷: 形式邏輯、非形式邏輯(如謬誤識彆)、概念推理、類比推理等。 論證評價: 削弱論證、加強論證、尋找論證漏洞、評估論證方法等。 分析推理: 圖錶推理、排序問題、分配問題、邏輯謎題等。 類比推理: 詞語類比、圖形類比。 每種題型都經過精心挑選,既有基礎性的練習來鞏固基本功,更有大量能夠訓練思維深度和靈活性的難題,確保考生能夠應對各種難度和形式的考題。 難度循序漸進,能力層層遞進: 習題難度設計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從基礎概念的理解與應用,到復雜推理的構建與評估,逐步引導考生建立起紮實的邏輯基礎,並不斷提升自身的邏輯分析能力。初階題目幫助考生熟悉題型,掌握基本解題技巧;中階題目則要求考生進行更深入的分析和推理;高階題目則挑戰考生的綜閤運用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 情境模擬,貼近實戰: 習題的情境設計力求貼近聯考的真實風格,內容涉及經濟、管理、社會、科技等多個領域,幫助考生在熟悉生活化、專業化場景的同時,培養在不同情境下進行邏輯分析的習慣。這種貼近實戰的設計,能夠有效降低考生在真實考試中的陌生感和緊張感。 分組練習,靶嚮突破: 習題被按照題型和考點進行科學分組,方便考生進行針對性的練習。考生可以根據自己在某個題型上的薄弱環節,進行集中突破,逐個擊破,避免無效重復練習,將有限的學習時間投入到最需要提升的領域。 高質量原創與精選: 習題的來源既包括對往年真題的深度改編和拔高,也包含大量緊扣新大綱、緊跟考試趨勢的高質量原創題目,確保瞭題目的新穎性和代錶性,能夠提前為考生“押寶”未來考試的可能方嚮。 《解析分冊》:撥雲見日,精講精析 《解析分冊》是《習題分冊》的靈魂所在,它不僅提供瞭答案,更重要的是提供瞭“為什麼”。 詳盡解析,步步為營: 每一道題目都配有詳細、清晰、易於理解的解析。解析過程並非簡單地給齣結論,而是深入剖析題目的設題思路、考查意圖,並一步一步地展示解題過程。考生能夠清晰地看到: 題型識彆: 如何快速準確地判斷題目所屬的邏輯題型。 關鍵信息提取: 如何從冗雜的題乾中提取齣最核心、最有價值的信息。 解題方法選擇: 針對不同題型,應采用何種最優的解題策略和技巧。 推理過程展示: 清晰地展現每一步邏輯推理的依據和推導過程,讓考生明白“為什麼這麼做”。 選項分析: 對每個選項進行深入分析,解釋為什麼正確選項是正確的,錯誤選項是錯誤的,以及它們可能存在的迷惑性。 “頓悟”引導,觸類旁通: 本解析分冊的核心價值在於其“頓悟”的理念。通過對典型例題的深入剖析,不僅解決眼前的題目,更重要的是啓發考生掌握解題的“底層邏輯”和“思維範式”。解析中會強調: 思維誤區規避: 指齣考生在解題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常見思維誤區和陷阱,幫助考生提前預防。 技巧歸納與總結: 提煉齣每種題型背後通用的解題技巧和方法論,方便考生進行歸納總結,形成自己的“題庫”。 舉一反三的思路: 引導考生思考,同樣的邏輯原理如何應用於其他題目,如何將已掌握的知識遷移到新的情境中。 知識點梳理與串聯: 在講解具體題目時,解析分冊也會適時地梳理和串聯相關的邏輯知識點,幫助考生構建起完整的邏輯知識體係。這使得考生在做題的同時,也能係統地復習和鞏固理論知識。 個性化學習建議: 針對不同水平的考生,解析中會包含一些個性化的學習建議,例如,建議基礎薄弱的考生從何種題型入手,建議能力較強的考生如何進一步挑戰自我。 本係列教材的價值與特色: 1. 係統性與全麵性: 覆蓋瞭2018年聯考綜閤能力邏輯的幾乎所有重要考點和題型,為考生提供一個完整的學習閉環。 2. 針對性與實戰性: 緊扣聯考大綱和曆年真題趨勢,所有題目和解析都力求貼近考試實際,幫助考生高效備考。 3. 啓發性與易理解性: “頓悟”的理念貫穿始終,解析深入淺齣,旨在幫助考生真正理解邏輯推理的精髓,而非死記硬背。 4. 循序漸進與能力提升: 通過難度遞進的習題設計和細緻入微的解析,有效提升考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解題技巧。 5. 雙軌並行,互為補充: 《習題分冊》提供充足的實戰演練機會,《解析分冊》則提供深入的學習指導,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目標讀者: 本係列教材適閤所有報考2018年MBA、MPA、MPAcc聯考的考生。無論你是邏輯基礎紮實,希望通過高強度訓練衝刺高分,還是邏輯基礎薄弱,需要係統學習、重點突破的考生,都能從中獲益。 結語: 掌握邏輯推理能力,是應對研究生入學考試乃至未來職業生涯的關鍵。2018年MBA、MPA、MPAcc聯考綜閤能力邏輯《頓悟精練》套裝,將是你備考路上不可或缺的利器。它將幫助你告彆邏輯難題的睏擾,點燃思維的火花,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和更強的信心,迎接挑戰,邁嚮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