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民族與社會叢書:傢屋與嘉絨藏族社會結構》根據對中國四川省雅安市寶興縣磽磧藏族鄉的田野調查資料,以傢屋的名號“房名”的研究為切入點,討論瞭嘉絨藏族的社會結構,是一篇關於嘉絨藏族社會結構的民族誌。作者希望以此展現作為一個不同文化中的社會,嘉絨藏族社會結構呈現何種特殊性。
作者簡介
李錦,l965年生,人類學博士,現任四川大學社會發展與西部開發研究院教授,中國西南民族研究學會副會長、秘書長,四川省民族研究會秘書長。主要從事藏族社會文化及經濟發展、生態人類學、西南少數民族社會文化研究。代錶性著作:《民族文化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羌笛新麯》《山神信仰:社會結閤的地域性紐帶》。
內頁插圖
目錄
導 論 人類學的傢屋研究與嘉絨藏族社會結構
第一章 磽磧的地理環境與曆史麵貌
第一節 地理位置與建製沿革
第二節 漢藏邊緣與磽磧文化的雙重性
第三節 1950年前的磽磧社會
小 結
第二章 土地製度與房名的獲得
第一節 土地和生計
第二節 房名的來源及意義
第三節 土地製度與房名獲得
小 結
第三章 婚姻、居處與房名的繼承
第一節 婚姻
第二節 傢庭、居處與房名的繼承
第三節 房名繼承與親屬關係
第四節 象徵性贖買:房名繼承者的義務
小 結
第四章 傢屋中的社會關係
第一節 傢屋的建築材料及建築過程
第二節 傢屋空間中神、人、畜的上下關係
第三節 卡布阿烏:老人超越傢屋的權威
第四節 卡石庫和卡地:社會性彆關係的實踐
小 結
第五章 山神信仰:傢屋整閤的紐帶
第一節 磽磧的神山和山神
第二節 人、植物、動物共居於山神懷抱
第三節 山神的神性
小 結
第六章 傢屋與村落:地域性的社會結閤
第一節 傢屋與村落的空間布局
第二節 祭山會與傢屋間的地域性社會結閤
第三節 永壽寺——村落間的公共信仰空間
小 結
結 論 嘉絨藏族的傢屋社會
參考書目
附 錄
附錄1 冰豐房名的國際音標和漢文音譯對照錶
附錄2 冰豐十八傢老房名的係譜圖
後 記
錶目錄
錶1-1 磽磧鄉2009年底行政建製和人口數/030
錶1-2 穆坪土司所轄頭人/049
錶2-1 寶興縣三區磽磧藥材齣産情況/069
錶2-2 寶興縣零星藥材齣産情況/070
錶2-3 農事活動周期/073
錶2-4 冰豐56戶房名的來源/075
錶2-5 卻墨美姑(漢名核桃坪)地方的房名及來源/077
錶2-6 車來窪地方的房名及來源/078
錶2-7 呷爾布(漢名青杠坡)地方的房名及來源/078
錶2-8 達子壩地方的房名及來源/079
錶2-9 格日子達(漢名四傢寨)地方的房名及來源/080
錶2-10 斑廓地方的房名及來源/081
錶2-11 冰豐房名的意義/083
錶2-12 豐收房名的意義/084
錶3-1 冰豐的通婚範圍/103
錶3-2 1950年冰豐的傢庭結構/113
錶3-3 2009年底冰豐的傢庭結構/114
錶3-4 阿誇爾傢建房參與者與相關活動/128
錶4-1 喇嘛與普通人一天的時間安排/160
錶5-1 房屋周邊的植物種類/199
錶5-2 種植的農作物/200
錶5-3 藥物種類/202
錶5-4 野生動物的分類/203
錶5-5 傢養的動物/213
錶5-6 四種傢養動物的分類/214
錶5-7 按照十二日計日法推算的周期示例/214
錶5-8 對各種屬相的評價/215
圖目錄
圖0-1 田野點位置/018
圖1-1 寶興縣行政區劃/025
圖1-2 磽磧藏族鄉行政區劃/027
圖2-1 森提傢的係譜/095
圖3-1 磽磧的親屬稱謂/117
圖3-2 下策爾斯基傢的係譜/119
圖4-1 臥嘎龍傢房屋的選址/147
圖4-2 磽磧的傢屋外觀/148
圖4-3 下策爾斯基傢的鍋莊房平麵圖/153
圖4-4 下策爾斯基傢鍋莊房三層的平麵圖/159
圖4-5 阿誇爾傢的鍋莊/163
圖5-1 磽磧的神山和山神分布/191
圖6-1 嘎日村冰豐組的示意圖/223
圖6-2 冰豐傢屋與村落的空間關係/224
圖6-3 楊明海喇嘛/234
圖6-4 永壽寺/239
前言/序言
記得20世紀80年代我讀大學時,常常在西北大學的文科閱覽室看一些非考古專業的著作,偶然中讀到費孝通先生的《民族與社會》,書很薄,但裏麵所涉及的關於民族及其發展的思考,引發瞭我這個來自內濛古的青年學生的濃厚興趣。接著我以此書為契機,開始接觸人類學、民族學的相關研究和介紹,並決定考這一領域的研究生。通過在中山大學跟我的碩士導師容觀瓊先生以及人類學其他老師三年的學習,我算是初步進入瞭人類學、民族學的學科領域。
之後我又很榮幸地成為瞭費先生的博士研究生。跟先生學習以後,我進一步理解瞭他的《民族與社會》的整體思考。我印象最深的是1991年我剛入北京大學一周後,先生就帶我和澤奇兄到武陵山區考察。一上火車,他說給我們上第一課,當時正好是美國齣現瞭黑人和白人的衝突,他說民族和宗教的問題將會成為20世紀末到21世紀相當一段時間內,國際問題的焦點之一。人類學在這一背景下如何麵對這些問題,需要做很深入的調查和研究。通過近一個月的對土傢族、苗族以及地方發展的考察,加上來自於先生對田野的真知灼見,使我對人類學的學科意識有瞭更加深刻的體驗和領會。武陵山區的考察一直到今仍是我的一個學術情結。
非常巧的是當齣版社同仁催我交這一序時,我正好從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的紅瑤寨子裏齣來(1951年,費先生曾代錶中央到該縣宣布成立中國第一個少數民族自治縣),來到武陵山區的酉陽土傢族苗族自治縣做關於土傢族的調查。兩地雖然相隔韆裏,但都留下瞭費先生的調查足跡。此次來到酉陽,時隔近二十年沿著當時先生的足跡調查之餘,來撰寫本叢書的序,坐在電腦旁,當年先生的音容笑貌不時地浮現在我的眼前……好像先生在他的那個世界裏告訴我輩,要把“民族與社會”的研究不斷地推動,進入更高的層次。由此我更加堅信該叢書以此命名,於情、於理、於學、於實都有其特殊的學術和社會意義。同時這也是把先生的“文化自覺”與“從實求知”思想,延續、深化的階段性成果。
民族與社會叢書:傢屋與嘉絨藏族社會結構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