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美人》一本书读懂中国古典美人外秀慧中,兰心蕙质的奥秘。
以姜庄、西施、李夫人、卓文君、甄妃、绿珠、王昭君、班婕妤、西施、杨贵妃作为个案进行详细讨论,这些古代著名美女对读者具有吸引力。
内容简介
《美人》是一本专门研究中国古代的美人文化的学术普及读物。
《美人》首先讨论了中国古代关于美人的定义和概念,探讨了美人的条件、品评标准、品藻的语汇、美人的道德特质等。本书从先秦时代的美人开始讲起,一直到唐代为止。以姜庄、西施、李夫人、卓文君、甄妃、绿珠、王昭君、班婕妤、西施、杨贵妃作为个案进行详细讨论。
本书对于美女标准的探讨结合了内在与外在的诸种条件,美女除了外形的美丽、身材的姣好,更为重要的内在的情操之美、品德之高尚。
该书的主题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而作者本人的古代文学和历史的功底保证了该书探讨的层次和深度。
作者简介
赖庆芳,香港大学文学学士,香港大学哲学硕士,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博士。
历任香港大学中文系导师,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导师,香港城市大学中文传译及翻译学系兼任讲师,北京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现任香港珠海学院中国文学系副教授、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学系文学硕士班兼任讲师,日本国立岛根大学亚太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著作有《南宋咏梅词研究》《通识中国文学》等。
目录
序 言 1
第1章 美人的定义 1
1.1 何谓“美” 1
1.2 何谓“美人” 2
1.3 美女的称呼 3
第2章 先秦时期的美人 15
2.1 先秦时期的美女形象 ——北方美人 15
2.2 先秦审美条件 17
2.3 先秦时期的美女形象 ——南方美人 21
2.4 先秦绝色美人——西施 26
第3章 汉代文学展示的美女 41
3.1 民间乐府诗中美女 37
3.2 文士赋篇里的美女 40
3.3 如何理解汉代重视女子年龄 42
第4章 汉代著名的美人 47
4.1 倾国倾城李夫人 48
4.2 后宫第一王昭君 53
4.3 美丽才女班婕妤 62
4.4 白富美惟卓文君 72
4.5 被历史掩埋的貂蝉 82
第5章 魏晋六朝美人 106
5.1 魏晋士子描述的美人 106
5.2 蓬头垢面亦国色——甄妃 109
5.3 三斛珍珠换美人——绿珠 120
第6章 魏晋时期著名美男子 134
6.1 魏晋美男子的外在条件 135
6.2 魏晋美男子的内在品质 142
6.3 美男子其他条件 147
第7章 唐代美女的内在美 156
7.1 美人之品德要求——贞节操行 157
7.2 美人之品德要求——仁义之心 159
7.3 美人之品德要求——痴情专一 162
7.4 美人的内在要求——知礼重孝 164
第8章 唐代美女的外在美 173
8.1 唐诗展现的美女外表 173
8.2 唐传奇展现的美女外在条件 175
第9章 唐代的美人 182
9.1 唐代女性肥硕之说 182
9.2 一生受宠杨贵妃 186
9.3 宠遇第一独孤皇后 202
各章图表附录 214
参考文献 242
精彩书摘
2.4 先秦绝色美人——西施
清代徐震《美人谱》评说:历来令人思慕的美人有二十六位,首三位乃西子、毛嫱及夷光。[32] 徐震相信西子及夷光乃两个不同的美人,而现代学者倾向相信西子即夷光[33],亦即是西村的施姓美女施夷光。然而,亦有人提出“施”乃姑娘之意,故“西施”即西村的姑娘之意,却不知所据何书。
西施的生平事迹,众所周知;然而,西施之美丽程度,非人人知之。西施乃越国诸暨苎萝一村庄(今杭州一带)的女子,亦可谓中国古代首位美女间谍,以美色迷惑吴王夫差,为越国复国大计而自我牺牲。
西施的高尚情操,为历朝史家称赞;西施的美貌,令她的命运变得不平凡。《吴越春秋》记载勾践令使者于国内寻找美女,才在苎萝山卖柴维生的家庭,觅得名为西施及郑旦两位美女。使者为她们订制罗裳锦衣,教她们言行举止,让她们于土城山学习,并到临都城培训,三年后学成献给吴王夫差。
西施在被挑选之前,纯是一名浣纱女。据《孔皋会稽记》所载,西施曾于土城山边浣纱:永兴县东北六十里,有土城山,山边有一块石块,据说是“西施瀚沙石”。[35] “瀚”字疑与“澣”字通用;“澣”是“浣”之意,即是西施昔年浣洗的石块。
西施之美如何?
《慎子》记载毛嫱和西施是天下至美的女子[36],可见先秦时期,毛嫱及西施乃天下公认的美艳女子。
西施的容貌如何?史籍没有记载,却见于诸子之文。《庄子》记述西施之美,连她心痛时紧皱双眉亦显得美艳动人:西施身体有少许毛病——患有心绞痛,痛时会双眉紧皱;邻里的丑女见她皱眉的样子异常美丽好看,返归后亦捧着心口紧皱双眉;邻里的富贵人见到丑女如此状态,留在家中闭门不出外;贫穷的人看见丑女如此模样,领着妻儿赶忙避开她而行。庄子感叹丑女只知皱眉之美态,而不知皱眉为何会美丽好看。[37] 常人皱眉是不好看的,但西施因为容貌异常美丽,即使皱眉亦让人感到美艳动人;反之,丑女本已长得不好看,再皱眉则更难看了。
西施之美艳,据云只合天上有,非人间所能觅;人人见到她会为之惊魂动心,视她为神女、神人。据晋代王嘉《拾遗记》所载:越国有两名美女,一名夷光(西施),一名修明(郑旦),以献于吴王夫差。吴王珍而重之,以华美的椒花宫殿安置二人,又以一串串细珠为垂帘,而向内偷望的人没有一个不为她们的美貌而动心消魂,都说她们是神仙。吴王因为受美色迷惑,怠懒国家政事。及至越国士兵攻入城门,才抱着两名美人逃入吴苑(即长洲苑,今江苏吴县西南)。[38]《拾遗记》记述:越军攻陷吴国,见西施与郑旦两位美人立于竹树之下,皆以为是神女(现代称作女神),只管观看而不敢侵犯。[39] 可见,不论是吴国或越国人,皆视西施为神人仙女。
28 | 美 人
西施之美能倾国倾城,她与郑旦竟令叱咤风云的吴王夫差不爱江山爱美人。西施在吴国之时,得夫差百般宠幸。据闻每次她入巿集,百姓若想一睹她的美貌,先要付钱。《孟子注疏》引《史记》之言云:越王勾践献西施,吴王夫差十分宠幸她。每次她入巿集,人们想见她的,要先捐付一文钱。[40]
西施之美,美得令人愿意付钱看。即使她的图像也令人赏心悦目,汉代王符曾云:绘画西施及毛嫱之图画来观看,可令人赏心悦目。[41]
但他亦明白绝色美女不能为凡人所有,故补充说:不及丑陋的妻妾可以随意使唤于眼前。[42] 王符之言明显点出美女与丑女之别——美女非人人可拥有,亦非凡夫俗子可使唤;丑女则可以随意使唤,伴随自己身边。
西施年纪若何?
西施之美艳令她名留青史,但亦令她年轻命丧。《墨子》曾指出西施之所以被沉溺于江中,是因为她长得太过美艳所致。[43]
坊间有两句顺口溜:“西施死时四十四,四十四时西施死。”顺口溜不知何人所作,却或多或少令人相信西施大概卒亡于四十岁之后。中国文学及戏曲更有不少美丽的传说,云西施与越国大夫范蠡隐居避世,泛舟五湖。事实是西施年轻时,还是美艳无比之时就被杀害了。以下是笔者对西施生卒年的粗略推算:
勾践十二年时(公元前485年),越国使者寻得西施,以古代女子十四五岁可出阁为例,假设西施该年约十四五岁。她被使者发掘后,接受三年歌舞言行教习后入吴国——即十七八岁左右被献给吴王夫差。吴国于公元前473年灭亡,其时西施已服侍吴王约九年。吴国亡后不久,她亦被杀。则西施之生卒及活跃时期,该为公元前500—前473年之间,死时只有二十六七岁左右。对古人而言,二十多岁的她是美艳的少妇;对现代人而言,她只是一名青春女子。
西施之死
有关西施之死,主要有三种说法:一云她与越国大夫范蠡泛舟五湖而去,过着隐居生活,安逸终老。二云她为吴王夫差所杀而沉溺于江中。三云她为越王勾践沉死于江中。
第一种说法有唐代陆广微《吴地记》支持。陆氏记述:勾践令范蠡寻取西施以奉献吴王夫差,西施于路上与范蠡私通,三年才到达吴地,期间生育一孩子。两人行至嘉庆县南一百里的亭时,儿子已一岁而能说话,故将该亭名为“语儿亭”。陆氏又引《越绝书》云:西施令吴国灭亡后,再回到范蠡身边,两人泛舟五湖而去。[44]
然而,今存汉代袁康所撰之《越绝书》根本没有此记载。何况,两人私情之说于情理亦不通。西施与范蠡皆知身负复国大任,前者虽乃天真少女,早知己身归国有;后者乃越国大夫,知亡国之恨,如何敢在此国仇家恨未雪之时,百姓未可安居乐业之际,明目张胆私通生育?更何况,范蠡送西施至吴国,不会只有他一人护送,身旁的侍卫及婢女皆在,如何私通生孩子而不为人传至越王勾践或吴王夫差耳中?何况《墨子》早有西施之沉死江中皆因长得美貌之说,印证西施最终被杀,又何来复归范蠡而泛舟五湖之事?
明代学者徐树丕不认同第一种说法,他提出第二种说法:当吴国将亡之时,吴王夫差逃至阳山自尽,自尽之前必先杀西施,以令己之所爱不为仇人所辱。若西施为人沉江而死,亦必定是吴王夫差亲自下达的命令。范蠡具有高尚情操,又是有智慧之士,娶亡国妃子为妻,是不可能之事。[45]
徐氏认为吴王杀西施合乎情理,但范蠡娶西施则不可能。先秦时代,一国灭亡后,其妃子夫人会为新君所纳或强占,以羞辱前朝君主。吴王夫差如不想所爱妃子落入敌人怀里,待自己后死受辱,将爱妃先杀掉亦有可能。尤其是,如果夫差终悟自己中了美人计,后悔昔日不听忠臣伍子胥之言,令伍子胥沉溺江中,今日亦有可能因怨恨而使人以相同手法杀西施。问题是:一、吴王夫差异常宠爱西施,多年情深意重,能否狠心下令杀之则成疑问。二、越国攻破吴国都城,正值兵荒马乱自身不保之时,是否还有心思大费周章沉西施于江中?要杀也是一剑痛快解决。为此,徐氏的说法亦存有疑团。
第三种说法源自《吴越春秋逸篇》之言:吴国灭亡后,越国将西施沉于江中,步昔日伍子胥被放进皮袋沉江的后尘。[46]明朝杨慎《丹铅余录》亦云:吴国名臣伍子胥被谮而死,西施亦有出力。伍子胥死时,是用鸱夷(皮革制的囊袋)袋之而沉溺江中。吴国亡后,越国亦将西施沉死于江中,以报伍子胥之忠诚;而范蠡离开越国时,亦自号鸱夷子。[47]
杨慎之说等于认同西施在越国攻破吴国都城之时未死,亦暗合晋代王嘉《拾遗记》所言,越国士兵见西施及郑旦两人时,因为两人的美艳,以为是神女而不敢侵犯。吴国灭亡后,越国有更多时间考虑如何处置西施,亦可大费周章将她沉溺江中。问题是:为何沉溺西施以报吴国伍子胥之忠诚?原因可能有三:
一、古人迷信,忠烈臣子伍子胥之死乃西施直接造成,怕其精魂来扰,故杀西施以安抚伍子胥之贞魂,免越国受扰;
二、在上者刻意杀西施以昭示越国臣民,大凡祸害忠臣者,皆不得好下场;
三、因西施之美艳,令天下君王不能自持,杀之以免越国步吴国之后尘——因美色而亡国。
此三点原因,显见越王勾践奸狡之心,为得天下而不惜以为国牺牲的女子做祭品。与此同时,更可显见先秦时代女性地位低微,尽管西施乃天下绝色美人,也不外乎成为政治人物的棋子。《墨子》云:现今正当世代凌乱,寻求美女的人众多,美女虽然不出门户,人们亦多登门求取。[48]当权者为求达到目的而不惜千金求索美女,达成目的后则弃如敝屣。西施之死,除了因为她长得美艳的缘故,亦因为她遇上一个狡诈的国君勾践。
范蠡自号“鸱夷子”离开越国,相信乃西施死后之事。笔者相信范蠡取此绰号有自嘲之意——嘲讽自己是该被放进皮囊投弃江中的人。若果寻得西施的越国使者正是范蠡,护送她入吴国的也是他,则范蠡可谓是那个亲手断送西施一生幸福,夺走她性命的人。若果西施没有被选进吴宫,她大可嫁得有情郎,生儿育女,相夫教子,过着安逸的生活,晚年成为含饴弄孙的祖母。因为被选入吴国,要以己身侍奉敌国君王,功成身退后又被己国君王勾践杀害。范蠡号“鸱夷子”,既是自嘲,亦是对昏君越王勾践的讽刺,对舍身为国的美人(西施)终身的悼念。为此,若云范蠡对西施无怜惜之情是说不通的;但若云他与西施有私情则欠缺真凭实据。
正史有关西施的记载甚少,仅见于越王勾践及吴王夫差的事迹中。西施死后,其事迹广泛流传民间,成为文学及戏曲的题材,历千古而不衰。直至现代,人们好以西施代表美人,也流行说“情人眼里出西施” ——在情郎的眼中,心仪的女子如何丑陋也变得像西施一样美。西施之美与高尚的品德永存世间,后人纪念她而雕刻的石像,更见于中外地区。
前言/序言
序 言
2013年五六月到北京大学历史系讲学,讲的是晋代美男子。返回香港后一个多月,收到北京大学出版社王立刚先生的电邮,希望替出版社撰写一本有关历代俊男美女的书籍。能得到中国顶尖大学出版社的邀约,深感荣幸。与此同时,香港的中华书局编辑部经理黎耀强先生亦邀约为此书出版繁体版。笔者获得内地和香港两地出版社的厚爱,内心实在感激,也坚决用心完成此书。
由于教学工作异常繁重,又适逢学院进行评审工作,能抽空撰写书籍的时间不多。预计2014年秋季可交的书稿,结果延至2015年暑假才能缴交。此段时间,实在感激王立刚先生及黎耀强先生给予的时间宽限。笔者将两份合约放置书桌上,以示时刻不忘出版事宜,亦藉此推动自己努力向前。
此书的研究始于2001年,其时尚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图书馆查看古籍、爬梳诗词,迄今已有十余年。笔者本以为可轻松完成书稿,后来才发现要将论文的论述变为浅白易懂的著作,原来一点也不容易。撰写之时,已尽力删去引文,或将原文收入注析;部分内容前后修订达十几二十次,还是感觉尚可再修改,更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
历上的美女俊男,除了正史、笔记小说或诗词有点滴记载以外,其余记录可谓阙如;有很多历史疑难,至今未有定论。笔者在剖析美女俊男的形象之余,尝试探索个中的可能性,务求深入了解他们。由于篇幅有限,想写的内容实在太多,此书暂只能倾向资料较多的美女,故俊男的部分较少。(唯望未来能够撰写一部讲述古代美男子的专书。)
中国古代虽有众多美貌女子及俊俏之士,本书未能一一尽录,仅筛选部分人物予以析论。筛选的标准基于两项:(一)不选心恶奸猾令人发指的人:美在外貌而丑在内心,实非真正的美人。(二)挑选资料较多的著名历史人物,可作较深入讨论。此书的宗旨乃透过史籍的考查,探究古代的审美准则。惟美女形象多见于文学作品,故不得不引用诗词文赋佐证。因探讨唐代士子心目中的美人形象及需具备的内在品德,而传奇故事能提供丰富的参考数据,故采而论之。由于书本的篇幅有限,笔者只能论述先秦时代至唐朝的人物,揭示古人心目中的美女俊男。书中有关历史美女俊男的事迹,较易阅读,亦富趣味性。惟因资料有限,若有未尽善之处,还望贤达读者多多包涵。
赖庆芳
2015年炎夏撰于香江寓所
美人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