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戒”(戒律)、“定”(禪定)、“慧”(智慧),是佛教全部學說的三大組成部分。戒,是用來防非止惡的;定,是用來息慮靜緣的;慧,是用來斷除煩惱的。它們之間相輔相成,共同構成瞭佛教人士修學的基本內容。《定慧初修》收錄瞭著名學者南懷瑾先生所作的一組佛學講演錄。其中,前三篇是有關修習“戒”“定”“慧”三學論述的摘要(首篇《修止觀與參話頭》為南懷瑾的老師袁煥仙先生所作),後六篇是作者對《觀無量壽佛經》(淨土宗的根本經典之一)以及禪觀、般若正觀、觀音法門、淨土法門等所作的通俗的講解。
作者簡介
南懷瑾先生(1918-2012),海內外享有盛譽的著名學者。齣生於浙江溫州書香世傢,自小接受私塾傳統教育,少年時期就已讀遍諸子百傢的各種經典。他精研儒、釋、道,將中華文化各種思想融會貫通。1969年創立東西精華協會,旨在促進東、西文化精粹之交流。1980年在颱灣創辦老古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南懷瑾先生在颱講學三十六年,旅美三年,居港十數年,2004年落腳上海。2006年,他定居於江蘇太湖之濱的太湖大學堂,終其晚年在這裏講學、授課,培養下一代文化種子。
南懷瑾先生畢生講學無數,著作豐富,著有《論語彆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學微言》《老子他說》等近六十部作品,並曾譯成多國語言。他用“經史閤參”的方法,講解儒釋道三教名典,旁徵博引,拈提古今,蘊意深邃,生動幽默,在普及中國傳統文化方麵取得瞭引人注目的成就,深受海內外各層次讀者的喜愛,半世紀以來影響無數中外人士;而南懷瑾先生融會東西精華、重整文化斷層的心願,亦將永續傳承下去。
目錄
齣版說明
修止觀與參話頭法要
戒學
定學
慧學
修定與參禪法要
初修禪定入門方法
定慧影像
參禪指月
禪淨雙修調和論
淨土修法入門
淨土三經的高下
禪、唯識、淨土
觀想和念佛
大道廢有仁義
禪觀研講
靜坐姿勢——七支坐法
靜坐的基本認識
修證與方法
六妙法門
六妙法門止觀的認識與實踐
念身法門的基本認識
般若正觀略講
從普賢行入三摩地
盡無盡法門汝等當學
《心經》為般若法門精髓
如何瞭苦?首重觀想
照見五蘊皆空
小乘佛法如何禪修
般若就是無上咒
色與空的問題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教你一個咒子
空裏談空都是空話
五蘊一空依性起修
無量法門誓願學
觀與照是同是彆
般若正修事理一定圓融
學佛從有尋有伺開始
境風吹識浪自有定盤心
輕輕從心頭起觀
講個禪宗故事
苦由我來有我就有苦
四大並沒有障礙你
多受一分罪多消一分業
善念惡念都不沾
生死本空有何可怕
見性解脫能所雙泯
自度自度快快自度
觀音法門略講
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亂
一心皈命淨土法門
幾人念佛得到瞭一心不亂
與《藥師經》閤並參究
念佛是全心全意的想念
舉一則念佛的笑話
臨終時為何不能念佛
自欺、欺人、被人欺
心頭隻掛著這一念
窮極呼天痛極呼父母
“頑空定”的念佛法
但持正念 莫問黑煙
生滅滅已 寂滅為樂
帶業往生與消業往生
南懷瑾先生著述目錄
精彩書摘
樹信依師,捨三學而業何修?德何進?三學者,戒、定、慧也。無戒而德莫全,無定而事莫成,無慧而智莫顯。德者,仁也。慧者,智也。事者,勇也。釋曰:戒定慧。孔曰:智仁勇。東方有聖人焉,西方有聖人焉,此心同,此理同。蓋不同,即非聖人。古德雲:同一鼻孔齣氣。故曰:十世古今,始終不離於當念。無邊刹境,自他不隔於毫端也。然學人緻力於斯,每生多異,今以二法揭其咎。
一、誌睏平常。
嘗自念言:是三學者,人人能作,人人能解,實無奇特,寜有勝行?以白樂天之賢,白鳥窠言,猶曰:三歲孩兒解得。況其餘乎!惟以平視,遂忽不趨;無始沉淪,長劫沒頂。古德譏日:近山無柴,近河無水。
二、心理怠忽。
未瞭當體圓成,無德不具,放心不係,怠忽趑趄,謂此三學,聖者所居,凡庸寜至?或雲:法爾如是,何假他求。以智隍之精勤,未遇玄策,猶睏半途。慧南之勇銳,不識雲峰,尚落窠臼。況其餘乎?惟以怠居,遂遠離勇。古德日:幾多鱗甲為龍去,蝦蟆依然鼓眼睛。
此略立二支,餘固不及也。依次第言:三學啓當人之一行。
戒學
沙彌十戒,比丘二百五十戒,菩薩十重四十八輕戒,密乘十四,優婆塞、優婆夷等,乃至八萬細行,統曰戒也。無戒何以全德?德不全,行焉尚?尚行全德,君子勝行,莫尚乎此。行人無始落沒天涯,還傢路迷,蕩不知返,邪師詭說,異論龐然。今欲迴車,途何由識?此戒者,指途的要。依要而行,安全抵捨。故曰:佛涅粲後,以戒為師。《永嘉集序》曰:非戒不禪,非禪不慧。
或曰:湛堂準謁梁山乘,乘曰:驅烏未受戒,敢學佛邪?準捧手曰:壇場是戒邪?三羯磨梵行阿閣黎是戒邪?乘大驚。又有以戒定慧學,問一古德者。德日:我這裏無如是閑傢具。
又嵩嶽元矽答乞戒者日:汝既乞戒,即既戒也。所以者何?戒外無戒,又何戒哉!又日:若能無心於萬物,則罹欲不為淫,福淫禍善不為盜,濫誤疑混不為殺,先後違天不為妄,昏荒顛倒不為醉,是謂無心也。無心則無戒,無戒則無心。無佛無眾生,無汝無我,孰為戒哉?雲雲。如彼說,又何邪?
曰:是法非語言能詮、意識能緣。汝輩但緊緊記著、守著,無戒而德莫階,無舟而海莫泛,則得矣。何也?在他既階既泛之人,何德非戒,何行非戒,何事非戒。若然,持邪?犯邪?開邪?遮邪?開遮持犯之法以權,信願行證之趣為實,因權及實,既及實已,雲何是戒!雲何非戒!然未濟海者,因不可忘乃舟也。行人!行人!即應嚴守下之五戒:一殺、二盜、三淫、四妄、五酒。
又此五戒者,任何一戒,嚴守專工,悉能瞭徹本來,發明大事,況盡持乎?他方非計,以吾土言,道宣輩其先例也。
定學
《記》曰:知止而後有定。佛日:奢摩他。天颱大小止觀,定相乾差,定名匪一。曰:定則不二。佛說無量法門,總攝止觀。止者,心一境性。觀者,抉擇法慧。心一境性,緣無分彆。抉擇法慧,緣有分彆。無分彆斷煩惱現行,有分彆斷煩惱隨眠。二者相依,疾風掃葉。若曰偏廢,必覆輔車。又止者,定也。觀者,慧也。今以觀糅雜於定學,共立一節者,蓋以遍言,無止非觀,無觀非止。且欲於下文第四節開彼參話頭等四法也。黃葉止啼,詎實義乎?是皆路途之方便,非及奧之良規。若及奧也,則此戒定慧學,皆為閑話,尚何所謂糅雜非糅雜邪?然此止觀,亦開為二:
一、勝妙止觀。先得止而後起觀者。
二、剛順止觀。依學人功行、方便、次序不定。
曰止觀。曰勝妙。曰隨順。種種名,種種法,悉以實詮人無我,法無我為其究竟。當人苟直下無我,無我則無心,無心則無法,無法則無人,而大用繁興也。曰止,曰觀,詎不悖乎!其或未然,刺股封衾,寜忘載道。既載道也,而於此道起大障礙者,厥有多咎,今但及二。
一、昏沉。
心身於所緣境,無堪能性者,昏沉也。如心緣無念而定,久漸心昏身疲,繼至睡眠等,修定行人最難辨者此耳。蓋掉舉易知,昏沉難撿。古人於此,乃開二門:一粗,二細。粗固無論,細為如何?謂於所緣境,稍不明顯,心無策勵,皆昏沉也。比來同輩,每印個似清淨境界,或少許光影者,即日:得某定、某三昧。以餘勘之,皆昏沉也。去聖日遙,謬陽焰而日清波,可無懼乎?
……
太湖大學堂叢書:定慧初修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