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研究生、本科 本書以武漢城市圈為研究對象,立足於新時期長江經濟帶發展、長江中遊城市群建設等國傢戰略背景,研究國傢戰略實施對武漢城市圈及武漢城市發展的影響和要求,武漢城市圈的功能定位及功能網絡格局,武漢城市圈各關鍵領域協同發展策略,以及武漢城市發展的應對之策。
內容簡介
內 容 簡 介
城市群建設是中國城鎮化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促進城市群協同發展是推進國傢新型城鎮化戰略的重大需求,閤理引導城市群發展涉及跨區域經濟及産業引導、空間開發控製、交通與基礎設施對接、生態環保管治等眾多領域,且不同層級城市群協同的內容及側重點也有差異。
本書以武漢城市圈為研究對象,立足於新時期長江經濟帶發展、長江中遊城市群建設等國傢戰略背景,研究國傢戰略實施對武漢城市圈及武漢城市發展的影響和要求,武漢城市圈的功能定位及功能網絡格局,武漢城市圈各關鍵領域協同發展策略,以及武漢城市發展的應對之策。全書分為5大部分,共20章。
第yi部分(第1~5章)為武漢城市圈當前格局及特徵研究。通過對武漢城市圈總體發展水平、城市圈內五大次區域及“1+8”城市發展水平的測度分析,判彆城市圈發展階段、功能發揮現狀、城鎮空間格局,以及産業經濟、綜閤交通、生態基底特徵,評估城市圈空間發展質量,提齣瞭城市圈發展的主要問題及麵臨的風險。
第二部分(第6~10章)為國傢戰略實施的影響研究。深度解析瞭長江經濟帶、長江中遊城市群等戰略實施對武漢城市圈的目標定位、産業發展、空間布局、交通網絡、生態格局的影響。
第三部分(第11章、12章)為武漢城市圈目標戰略與功能網絡格局研究。從宏觀層麵提齣瞭武漢城市圈的總體定位及近、遠期的階段發展目標,明確創新驅動、科教、文化鑄魂、開放聯通、區域閤作五大發展戰略;在當前各城市外嚮功能量、功能網絡聯係等方麵分析的基礎上,提齣瞭城市圈內各層級城市功能定位,各次區域功能特色,以及先進製造、商貿物流、科技創新、文化旅遊功能網絡構建策略。
第四部分(第13~16章)為武漢城市圈關鍵領域協同發展策略研究。在城市圈現狀産業特徵及問題分析基礎上,提齣瞭重點打造5大産業集群,沿江、沿路、依城梯度布局産業,打造跨界閤作産業空間的産業協同策略;構建城市圈“核心+走廊”的空間格局及“一核四域、兩圈四軸”的開放空間結構,建設同城化的“一主三副”核心區,引導形成7大跨界閤作開發空間的空間協同策略;打造互聯互通的交通廊道,統籌鐵、水、公、空的交通網絡及樞紐建設的交通協同策略;以及構建全域一體的生態安全格局,劃定生態功能分區及“山水田城”相融閤的生態協同策略。
第五部分(第17~20章)為武漢城市功能及空間發展的應對策略研究。根據武漢與城市圈及長江中遊城市群各城市的競爭與閤作關係,探討區域戰略對武漢城市發展的影響,提齣瞭區域視野下武漢城市先進製造、現代服務、科技創新、文化旅遊等功能發展的策略,與區域空間格局相耦閤的城市空間方嚮、空間組織框架,以及産業、生態等要素的空間發展策略。
作為重點培養的guo傢級城市群——長江中遊城市群的組成部分,武漢城市圈是我國中西部地區成長階段次區域城市群的典型代錶,本書聚焦於成長期城市群發展的階段特徵及協同發展策略研究,對其當前格局進行分析,可以揭示我國中西部地區成長期的次區域城市群的基本特徵,協同發展的引導策略亦可以為其他類似次區域城市群提供藉鑒。
目錄
目錄
PART I 武漢城市圈發展格局的識彆與判斷
1武漢城市圈總體發展水平與發展階段判識/2
2五大次區域總體發展水平比較/10
3“1+8”城市總體發展水平比較/18
4多維視角下的武漢城市圈空間格局分析/33
5城市圈空間發展質量評價/57
PART II 國傢戰略實施對武漢城市圈發展的影響
6區域政策奠定武漢城市圈中部增長極核的目標定位/76
7區域經濟重構引導武漢城市圈産業升級轉型/81
8區域空間成長促進武漢城市圈沿江空間格局優化/86
9區域交通建設構築武漢城市圈開放外聯格局/92
10區域生態保護要求維持武漢城市圈“山水田城”生態格局/98
PART III 武漢城市圈的功能定位及功能網絡格局
11武漢城市圈發展目標與定位/110
12武漢城市圈功能網絡格局/117
PART IV 武漢城市圈協同發展的關鍵支撐領域
13武漢城市圈産業協同發展策略/130
14武漢城市圈空間協同策略/141
15武漢城市圈交通設施協同策略/157
16武漢城市圈生態空間協同策略/169
PART V 武漢城市功能及空間發展的應對策略
17區域戰略對武漢城市發展的影響/184
18區域發展視角下武漢市功能引導策略/202
19基於區域協同的武漢城市空間發展策略/207
20基於自身功能提升的武漢城市空間發展策略/215
附錄 武漢城市圈規劃分析圖/226
參考文獻/240
前言/序言
前言
21世紀以來,中國大城市快速發展,城市區域化及區域城市化趨勢明顯。在國傢層麵,規模龐大的城市群地區在我國城鎮化進程中的關鍵作用日益凸現。《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提齣的20個主要城市群地區,約占全國國土麵積的25%,集中瞭全國62%的人口,80%的經濟量。這些地區在未來的城鎮化戰略中,既是國傢經濟發展的核心地區,也是國傢人口城鎮化的主要承載地區。《國傢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提齣,要優化布局,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構建科學閤理的城鎮化宏觀布局,把城市群作為主體形態,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閤理分工、功能互補、協同發展。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後,國傢確立瞭“京津冀一體化”“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三大區域發展戰略,2014年以來,國務院陸續發布瞭《國務院關於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長江經濟帶綜閤立體交通走廊規劃(2014—2020年)》《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並先後頒布瞭長江三角洲、長江中遊、成渝三大城市群發展規劃。在此背景下,長江經濟帶沿綫地區及重要城市,均著力研究新時期的國傢戰略實施對各地區及城市發展的影響,以尋求自身在新一輪區域發展競閤中的路徑及突破口。
長江中遊城市群內三個次區域城市群——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生態城市群,分彆是鄂、湘、贛三省發展核心區,承擔著引領各自省域發展的重任;另一方麵,這三個次區域城市群作為一種新的功能地域空間組織形式,目前仍處於快速成長期,在規模增長及空間拓展的同時,也普遍麵臨著日益嚴峻的資源環境門檻,區劃分割導緻的內部無序競爭,整體效率不高等問題,如何加強次區域城市群內部協同發展,進而促進長江中遊城市群整體協同發展及競爭力提升,成為本區域發展共同關注的問題。
本書以武漢城市圈為研究對象,試圖提齣處於快速成長期的次區域城市群協同發展的路徑、策略。項目研究是在武漢市國土資源和規劃局、武漢市規劃編製研究和展示中心委托及閤作課題“武漢城市圈協同發展及武漢城市發展策略研究”基礎上,由黃亞平主持研究的基金項目團隊成員與武漢市規劃編製研究和展示中心人員共同完成。編寫人員分工如下。
黃亞平、鬍憶東:研究的總體結構設計及全麵指導;
劉閤林、牛偉偉、周艷妮:第yi部分,武漢城市圈發展格局的識彆與判斷;
彭翀、劉媛:第二部分,國傢戰略實施對武漢城市圈發展的影響;
彭翀、鄧化媛:第三部分,武漢城市圈的功能定位及功能網絡格局;
王智勇、周艷妮、鄧化媛:第四部分,武漢城市圈協同發展的關鍵支撐領域;
羅吉、王敏:第五部分,武漢城市功能及空間發展的應對策略。
全書由黃亞平負責統稿,由王智勇協助進行附圖的修改工作,周維思、崔曉菊、黃月恒、柯丹、鄭加偉、聶晶鑫、梁思成、陸曄、趙粲、龔子逸、金銀、林櫻子、李婷、張晨、郭祖源、袁敏航、張夢潔等研究生參與研究工作。呈現在讀者麵前的這部作品,可為全國各地次區域城市群規劃編製提供參考,也可供區域發展政策製定者、區域發展研究人員、相關高校教師及學生參考。書中若有不妥之處,請讀者不吝批評指正。
華中科技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黃亞平
武漢市規劃編製研究和展示中心鬍憶東
2017年1月1日
武漢城市圈協同發展及武漢城市發展策略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