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2
鲍廷博(1728—1814),字以文,号渌饮,又号通介叟、得闲居士,是清著名藏书家和刻书家。本书卷首总论鲍廷博其人其事;卷一至卷五为年谱,起其生年,迄于卒年;卷六为《谱后纪要》,记其卒后之要事、影响及后人论述;附录为鲍廷博诗作、传记及书目资料。
刘尚恒,男,1937年10月生,安徽芜湖人。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曾任安徽师大图书馆副馆长、天津图书馆研究馆员,现任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天津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所著有《古籍丛书概说》《安徽方志考略》《二馀斋丛稿》《徽州刻书与藏书》《二馀斋说书》《闲章释义》《室名章释义》《天津查氏水西庄研究文录》《鲍廷博年谱》《二馀斋文集》《安徽藏书家传略》(与郑玲合作)等,点校有《朱枫林集》《黄山志定本》(与王佐合作),参与撰著有《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清代目录提要》《中国古籍总目提要·丛书卷》等。1996年获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奖励。
序言………………………………………………………………………………………来新夏(1)
凡例………………………………………………………………………………………………(1)
卷首
知不足斋奚不足,渴于书籍是贤乎——一代书宗鲍廷博……………………………………(1)
鲍廷博评传要义………………………………………………………………………………(16)
卷一清雍正元年至乾隆三十六年(1728—1771) 一岁至四十四岁………………………(37)
卷二乾隆三十七年至四十九年(1772—1784) 四十五岁至五十七岁……………………(83)
卷三乾隆五十年至六十年(1785—1795) 五十八岁至六十八岁…………………………(148)
卷四嘉庆元年至十年(1796—1805)六十九岁至七十八岁…………………………………(191)
卷五嘉庆十一年至十九年(1806—1814)七十九岁至八十七岁…………………………(219)
卷六谱后纪要(1815—2005)………………………………………………………………(216)
附录:
一、鲍廷博《花韵轩咏物诗存》石梅校订……………………………………………………(272)
二、鲍廷博传记资料辑录季秋华辑…………………………………………………………(299)
三、乾隆开四库馆鲍家进呈书目郑玲辑……………………………………………………(313)
四、 鲍氏知不足斋抄校本书辑目丁学松辑季秋华补辑……………………………………(352)
主要参考书目…………………………………………………………………………………(372)
综合索引………………………………………………………………………………………(378)
后记……………………………………………………………………………………………(403)
再后记…………………………………………………………………………………………(405)
中华载籍,为数浩繁,相沿至今,虽时有增损,但至今犹能拥有十数万部册古籍,实非易易。其所以得垂世久远者,端赖先人之善于保护。保护措施不外二途:即藏书与刻书。藏书者,罄资财搜购典籍,以防散失损伤;刻书者,再造古籍,繁衍古籍,不致孤善灭迹。前人或藏或刻者多,而藏刻兼具者鲜。明清以来藏书刻书并行不悖者渐盛,藏书家又多立说鼓吹,如清初曹溶之《流通古书约》倡言刻书之益,有推动之功。清代刻书几成藏书家之美德,于是藏刻纷起,而鲍廷博之既藏又刻,钟情典籍,尤为著名,为学人所熟知。
鲍廷博字以文,号渌饮,又号通介叟、得闲居士,祖籍安徽徽州府歙县西乡长塘村,以父祖经商于浙江而寄寓杭州,并出生于斯土。迨父母离世,即迁居浙江桐乡乌镇杨树湾,而鲍廷博始终以徽人自命。他少习会计,又勤学耽吟。因科举不利,蹉跎岁月,遂绝意仕进,而从事藏书刻书事业,成为清代前期一大藏书家和刻书家,体现了徽商“贾而好儒”的特点,达到了“贾为厚利,儒为名高”的完美结合。
鲍氏正规藏书始于廷博之父思诩,思诩业贾浙杭,而颇好书,建知不足斋以庋藏。廷博承欢膝下,以孝事父,进而力购前人所藏典籍,日积月累,遂成大家。鲍氏藏书来源,大抵不外购进、传抄、获赠三途。购进可考者始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有各种宋元善本及名家所藏;传抄为与人交流互补,据知约有二百余种。各本多有廷博幽楗跋语,可助了解本书;获赠多为友朋间情谊所致的表达,而《四库》献书后颁赐的《古今图书集成》虽因系御赐而另建赐书堂以贮藏,但亦属赠书一类。据此数源,则鲍氏藏书必有相当数量,究其详数若何,则尚无确数。就我所主编之《清代目录提要》收《知不足斋宋元文集书目》条称:“本书是鲍廷博所收藏的唐宋元人文集目录,共约四百多种。略依时代分类,其中唐人文集十六种,宋人文集三百三十八种,南宋人小集六十种,金元人文集一百三十八种,宋元人总集八种。”此仅文集一类。又其《四库》献书达六百余种,被著录者249种,入存目者131种,列献书四大家之首,足见鲍氏藏书精富,无愧于大藏书家之称。
鲍廷博对所藏,不仅善加爱护,而且进而研究和完善各书内涵。他居家行旅,以书自随,焚膏继晷,亲加校勘,搜求众本,相互雠校,正讹补缺,并写题跋,志其始末,使所藏各书无错讹,对错漏之书则严加指责。又邀请专家为校专业书籍,如史学家钱大昕、医学家魏之琇、算学家丁传、历算家李锐等,均应聘为校专业典籍,提高质量,使鲍氏经校各书得“无一讹字”的美誉。
古代刻书有官、私、坊刻之不同。鲍氏刻书,自非官刻,而所刻诸书,亦非单纯牟利,难称坊刻,当属私刻一类。鲍廷博刻书始于清乾隆十年(1745)以花韵轩名义刻锁冯普之《古今姓汇》,后多为私藏珍善本零种书和朋友著述。乾隆三十一年(1766),鲍廷博助成浙江严州知府赵起杲青柯亭刊蒲松龄《聊斋志异》十六卷本。这使《聊斋志异》改变以抄本流传、篇卷有差异的状况,为中国文学史研究做出一定贡献。在刊刻零种典籍的基础上,鲍廷博逐渐形成刻整套丛书的想法,特别是在《四库》献书获得赐书后,声名鹊起,更激励他的意志。从乾隆四十年(1775)起直到道光三年(1823)止,历经五十年祖孙三代的努力,终于纂成《知不足斋丛书》三十集,收书二百余种七百余卷。此丛书的刊行,显示出清代图书在编纂事业中具有较高质量的成果,颇便广大学人的参阅。不仅当代学人赞誉有加,后世好评,也不绝如缕。
这样一位大藏书家和刻书家,除了一些简略的生平和因丛书而有所涉及外,较完整的传记和评述则较零散。直至2006年5月黄山书社出版《清代徽人年谱合刊》时,始将旧藏安徽省博物馆、由王立中所撰并经安徽大学图书馆郑玲先生点校的《鲍以文先生年谱》问世。原作者王立中先生在稿本例言中曾申明该谱的主要内容是:“此谱但选其有关校刻书籍,或先生之师友,按年份系之,不泛及也。”王编虽简略,但对鲍廷博一生藏书刻书著述等事迹,作了初步条理化的编次。郑玲先生除了点校整理该谱外,又对其史料价值撰写了专文《〈鲍以文先生年谱〉的史料价值》,指出该谱的三点价值说:“第一,为鲍以文的生平提供资料,使已有的传志但却简略的人物资料得到丰富补充”,“第二,鲍以文朋友之信息总汇”,“第三,此年谱还提供了其他多方面的信息,如《永乐大典》与《四库》的关系”等,给该谱以某些肯定(《天一阁文丛》第五辑)。但该谱文仅万余,事多缺漏,与鲍廷博之业绩,名实难符,近年安徽刘尚恒先生为写《首创有功,记事有憾》一文(《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总477期,2008年5月),对王撰鲍谱作了较中肯的评论。刘文一面肯定王谱手稿点校出版,“不仅对徽学研究有极大的帮助,而且对中华传统文化研究大有裨益”。同时也指出该谱的不足说:“一、缺载年份多……凡四十七年未有记录,占鲍氏行年一半强”,“二、有些年份,虽有鲍氏事迹,却过于简略,失去丰富的内涵”,“三、有些年份所记,根本未涉及鲍氏事迹”,“四、有些年份所记时事详,而于鲍氏事略”。是王谱之有待充实丰富。刘尚恒先生有鉴于此,遂本皖人述皖贤之志,立意重写鲍谱,于是先从收集四类资料入手:一、鲍刻丛书的序跋校记,二、鲍氏交游的书友诗文、年谱、题跋、笔记,三、各类志书、目录、题跋、杂著等,四、谱牒、书札及鲍氏诗文之作。有此广阔史源基础,当为新编鲍谱奠定坚实基础。
四类资料中,自当以鲍氏丛书之序跋校记为最要。这类资料虽已见诸丛书,但因散置而多为人所忽视,实则鲍廷博于版本、校勘、目录诸学之真知灼见皆贯穿其中。刘尚恒先生多年从事目录版本之学,造诣颇深,乃深加选剔,条分类系,分置各年。各条之下,又自加按语以考订异说,补释版本,叙说抄书、刻书、藏书、交流、著录等情况,使鲍廷博之学术亦得以发扬。鲍廷博交游甚广,与学林书苑之宿儒耆旧,多有交往。所记多有裨于传统藏书文化之研究。刘尚恒先生又为所涉及诸君子,补其生平,论其学术,不啻为传统藏书文化增添研究资料,而鲍廷博之书界地位,亦借此烘托,显然得见。至于三四两类,足为全谱辅翼,使鲍廷博一生益显完备。此新编鲍谱有异于王编之一大特色。
刘尚恒先生于正谱之后,增设一《谱后纪要》,记谱主身后行事,颇具创意。《纪要》始清嘉庆二十年(1815),终于民国十年(1921),前后计百余年,虽非逐年记述,但有事必录,使有关谱主行事得完整具见,所记主要为促成《知不足斋丛书》最后数集及《续知不足斋丛书》与《后知不足斋丛书》的编纂缘由。其清光绪六年(1880)条记廷博曾孙鲍寅将家藏赐书《古今图书集成》捐献于文澜阁,是鲍氏此时尚有藏书。若自鲍廷博之父藏书至其曾孙捐书,其间鲍氏藏书虽有散失,终非绝迹,是可称五世藏书之家,为历来藏书家所罕见。此新谱之又一特色。
我与刘尚恒先生为数十年交往之旧识,于学问一道,时有商榷。尚恒一生虽有坎坷,但好学不倦,笔耕不辍,为同仁所称道。今年晋古稀,犹孜孜以求,实足为后学垂范。尝念乡先贤鲍廷博为藏书刻书,卓著动绩,而其事迹不彰,已有谱传又多简略,乃竭数年心力为撰新谱。稿成来舍请序,我虽近望九之年,体弱多疾,而见此作,犹情不自禁,勃然而兴,尽兼旬之力,通读全稿,读后深感学问之无涯,惜尚待字闺中,至希就此待梓之际,于鲍廷博一生之社会背景及有关书林掌故,略有点缀,则全谱当更显丰厚生动。濡笔略志所得,是否得当,祈作者、读者有以教之!
来新夏
鲍廷博年谱长编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鲍廷博年谱长编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鲍廷博年谱长编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