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6
《自体心理学导论》可以说是一本杰出、经典的自体心理学的入门著作和必备案头书,在北美亦是畅销书,深受好评。中文版由徐钧老师倾情作序推荐!
精神分析初学者开始接触自体心理学时,如果上来就阅读自体心理学创始人科胡特的著作,如《自体的分析》《自体的重建》《精神分析治愈之道》等等,会感到十分吃力。科胡特本人在经典精神分析以及自我心理学中都有深厚造诣,而当时他所处的时代需要他向传统精神分析学者给出自体心理学的答复回应,所以初学者很容易因其著作中呈现出的多种精神分析观点与自体心理学观点的交错而迷惑,无法直接轻松理解和把握自体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实操框架。
而《自体心理学导论》则帮助初学者跨越了这一学习的鸿沟。本书作者彼得·莱塞姆有25年的实践经验,在美国数家精神分析培训学院任职,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精神分析治疗和教学经验,用清晰的条理有力地阐述了自体心理学。熟练的自体心理学咨询师亦可以通过此书梳理思想脉络和技术方法。
《自体心理学导论》是为那些已经在使用或者计划使用已故的海因兹·科胡特(Heinz Kohut)关于自体心理学的概念的专业人士,如精神分析和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工作者,提供一些洞察和指导。本书是一本综合性、引导性的教材,体现了自体心理学重要概念的演化,和概念彼此关系的内在逻辑性。自体心理学源自科胡特对自恋病人的治疗和研究,如果你想深入了解科胡特的思想起源,梳理自体心理学的概念内涵和技术方法,并学习自体心理学领域的新发展——主体间理论和动机系统系统,本书是你的不二之选。
作者简介
彼得·莱塞姆(Peter A. Lessem)
美国纽约的一名精神分析治疗师。在成人治疗、青少年治疗和家庭治疗领域已经有超过25年的实践经验。他在数家精神分析培训学院任职:精神分析主体性研究协会(the Institute for the Psychoanalytic Study of Subjectivity)、国家精神分析研究所(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the Psychotherapies)和专业精神分析研究中心(Professional Psychoanalytic Study Center)。
译者简介
王静华
热能工程和工商管理双硕士,精神分析取向心理咨询师。曾接受现代精神分析取向自体心理学训练、婴儿观察训练、全身聚焦训练。
彼得·莱塞姆给出了一部非常完整的论著,内容涉及科胡特自体心理学发展以及当代自体心理理论的持续演进。莱塞姆博学且深刻,他极具钻研性地评估了自体心理理论以及该理论对精神分析领域的贡献。本书绝不仅仅是一部“导论”,它对核心问题的历史性解释和综合性论述,对所有对自体心理学感兴趣的人而言,极具价值。
——James L. Fosshage, Ph.D
国际精神分析自体心理学协会主席
彼得·莱塞姆写就了一部极为出色的关于自体心理学的导论,对临床工作者很有帮助。它在精神分析理论和临床实践之间给出了颇具说服力的阐述,这些阐述中不仅涵盖传统的自体心理学,也涵盖当代各种关系-系统疗法。对于学生、受训者,以及经验丰富的治疗师,都具有很大的价值。
——Robert D. Stolorow, Ph.D
《经验的世界》(Worlds of Experience)的联合作者之一
前言
第1章 缘起
第2章 自恋概念的重构
第3章 自体与自体客体
第4章 共情
第5章 自体心理学如何看待心理成长和治疗行为
第6章 自体—体验疾患和障碍的精神病理学
第7章 临床过程
第8章 思想人文和社会文化对科胡特的影响
第9章 主体间性
第10章 动机系统理论
第11章 自体心理学的攻击
第12章 自体心理学视角
第13章 自体心理学对精神分析理论和实践发展的贡献
附录 影响自体心理学的先驱理论家及其理论观点
参考文献
科胡特对自恋的解释
科胡特彻底改变了关于自恋的精神分析思考。他反对蔑视自恋的普遍论调—自恋是婴儿化的自体—专注(self-absorption)—因为自恋中蕴含着新的成长可能性(Friedman,1986)。他把自恋“从一种幼稚的形式”重新概念化为“活力、意义和创造力的源泉”(Mitchell and Black,1995: 169)。在他看来,自恋不是需要被超越和清除的人格面向。而是至关重要的个体资源,有待滋养以确保它的成熟。科胡特相信自恋的成熟会带来宝贵的品质,例如成熟、幽默、创造力和智慧。
科胡特重构自恋是试图修正他坚信的对自恋的理解的失衡。按照弗洛伊德对精神健康的非正式定义—爱与工作的能力,精神分析理论强调发展道路的终点是具备爱的能力。科胡特把注意力转移到自恋发展道路,它的终点是具备相对稳定的自尊和创造力(Goldberg,1974)。这样做时,科胡特挑战了弗洛伊德认为自恋和客体爱互相对立的观点。
科胡特对弗洛伊德自恋概念的异议
科胡特逐渐确信弗洛伊德的自恋概念—总体的力比多发展理论的一部分—已导致数个遗憾的理论和临床结果。首先是存在说教式的蔑视自恋的观点。在这种观点中,自恋就暗示着不成熟和自体—中心(self-centeredness),因此被认为是一个需要被超越的阶段。自恋被看作需要被清除的病理,只有这样才能收获成熟,尤其是获得爱的能力。科胡特质疑自体爱是否妨碍了爱他人的能力。实际上与弗洛伊德的观点形成对照的是,他观察到的是对自身的确信感将极大地增加一个人与他人充分相处的能力。科胡特认为自恋型病理付出的代价,与其说是关系不如说是成熟的自恋形式,例如自尊调节、共情、创造力和智慧(Lachmann and Beebe,1995)。“在弗洛伊德的单轴理论范围内,持续存在自恋必然会被看作早期性心理发展的病理遗留或者是后期退行于此”(P. Ornstein 1978: 67)。弗洛伊德对自恋的看法,临床上导致分析家对病人行为的自恋面向,持有批评的对立性立场。
科胡特相信,弗洛伊德的概念另一个令人遗憾的临床含义,是自恋仅仅起着阻抗治疗的作用。弗洛伊德认为自恋是分析师的敌人。朝向自恋的这种态度也促使分析师对病人行为中的自恋面向,持反分析的对立性立场。
另外,弗洛伊德的自恋概念导致对某些病人类型的治疗持有相当的悲观态度。弗洛伊德认为显著自恋(意味着自恋型病理)表明病人没有足够的客体力比多,无法形成成功治疗所必须的移情。附着在分析师上的移情,是催化精神分析治疗作用的基本要素。移情被认为是一种媒介,借由它,病人内在强烈冲突的感受和幻想被激活并朝向分析师,接着经由分析师的诠释而意识化,从而置于自我的支配之下—“本我所在之处,就是自我应在之地”,弗洛伊德的著名格言。弗洛伊德对“移情神经症(transference neuroses)”和“自恋神经症(narcissistic neuroses)”进行比较,认为前者是精神分析可以治疗的,例如癔症和强迫症;而后者是精神分析不可治疗的,例如精神病和重度抑郁症。弗洛伊德把这些自恋状态概念化为客体力比多不足,因此他相信是无法经由精神分析方法治疗的。20世纪60年代开始,前来分析的病人越来越多是受困于自恋型病理。这就把精神分析置于很大的困境:大部分潜在治疗人群被认为无法经由精神分析方法进行治疗,而且这个比例会持续增加。
旧瓶装新酒
在《自体的分析》(1971)一书中,科胡特从弗洛伊德驱力理论方面—能量的后设心理学—构造他关于自恋的新设想。科胡特这样做可能是出于两个原因。第一,他想要保持精神分析传统的连贯性。实际上,起初科胡特并没有认为他的设想,表示与经典传统的彻底分离。科胡特曾坚定地忠诚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传统。他敬重弗洛伊德,并和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这个关系对他相当重要。第二,他做出这个选择(关于如何构造他的新思想)是希望让他的新思想更易于被精神分析组织所接受。当现有理论的各个面向受到质疑时,作为精神分析组织的领导成员,他很清楚这个组织强大的条件反射式的保守主义。可是,他把“他的新思想的酒放在精神分析后设心理学的旧瓶中”(R.D. Stolorow,私人谈话)所带来的负面后果就是,从一开始就让他的设想更加地难以理解。
科胡特在《自体的重建》(1977)用自体客体概念(selfobject concept)取代“自恋的(narcissistic)”。这个转变不仅仅是术语上的改变。自体客体概念强调了他的观点,也就是所谓的自恋现象反映了一种基本心理需要的挫败和扭曲。在关系性情境脉络中,这些是自体的健康需要(Bacal,1995)。
自恋连续体
科胡特把自恋重新概念化为从健康到病理的一个连续体。在健康自恋中,自信和自尊连同稳定、成长—促进(growth-promoting)的关系已经在极大程度得到发展。这并不是说拥有健康自恋的个体在遭遇失望和挫折时,会免受自我怀疑(self-doubt),不会暂时失去自信。当这样的事情发生时,他们仍然会容易感到受伤和暂时退缩,同时体会到一定程度的抑郁感受并感到羞耻和愤怒。但是,自恋发展健康的个体通常能够相对快速地“回弹复原(bounce back)”,并在合适的时间内恢复饱满自信的感觉。
相反,病理性自恋呈现出紊乱的自体—关注(self-preoccupation)并且难以调节自信和自尊,间或难以调整自体—统整。这些困难的起因是在满足自体客体需要所必须的回应方面,体会到重大失败,以及和这个失败有关的被动防御机制。导致的病理性自恋具有高度不稳定的自我概念(self-concept)的特征,伴随妄自尊大(self-importance)的夸大幻想、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和只能将他人体验为需要—满足(need-gratifying)的提供者。这种明显自恋困难的个体显得特别容易受到痛苦的羞耻感和羞辱感的伤害。为了尽力保护他们自己免受这些痛苦感受,他们常常试图创造一种无动于衷乃至无懈可击的感觉。
这些状态就表现为自负的表达方式,似乎是贬低他人的态度和高人一等的优越感。显然,具这些表达特征的行为举止通常不受他人欢迎。悲哀的是,当这样的个体最需要给予理解和支持性回应时,他们反而常常体验到冷落。简而言之,基本的人际关系被这些自恋失衡的病理特征所损害。
自恋发展路线
对比于弗洛伊德认为自恋和客体爱是在同一条发展路线,科胡特认为自恋有它自己的独立发展路线。他指出力比多发展道路上的一个早期部门在分析理论中一直没有被讨论。他声称精神分析学家们一直没有考虑到蓄存力比多继续投注在自体(也就是,仍然保持自恋的)所产生的效应,也就是它会继续强有力地影响个体的自体感。他把这个忽视归因于自恋这个术语被赋予负面内涵(Berger,1987)。所以科胡特的构想与弗洛伊德单轴发展线的概念(即从自体性欲到自恋再到达客体爱)截然不同。
科胡特认为自恋具有独立的发展路线,并且和客体爱的发展路线相当不同。科胡特建立的理论认为,自恋与客体爱并行发展而不是与之对立。实际上,他又假设了一条轴线,这样就有两条发展路线将自体性欲引向自恋、再引向更加成熟的自恋。他详细说明了这两条并行的发展路径:夸大—表现癖自体和理想父母影像。科胡特指出,对自体客体移情的分析和这些移情的修通,使得他不得不把自恋和客体爱考虑为两条独立的发展轴。这就和以前的观点迥然不同,在自恋人格疾患的分析中,传统观点把自恋看作阻抗成熟(P. Ornstein,1978)。
自恋与客体爱关系的重构
在科胡特的自恋重构中,重要的是他对自恋和客体爱关系的重新思考。弗洛伊德(1914)把自恋和客体爱概念化为彼此对立,而且处于彼此成反比或者你消我长的关系。换言之,一个人自恋力比多(narcissistic libido)越多,可用的客体力比多(object libido)越少,反之亦然。自我—涉入越多,照顾他人的能量就越少。这就隐含着对自己感觉良好妨碍了爱他人的能力。但是这个看法和通常的体验相矛盾。恋爱中的我们倾向于感到我们两个非常好。
正如前面提到的,弗洛伊德假设了一条客体爱发展路线,即从自体性欲(autoeroticism)到自恋、最后到达客体爱。因此,弗洛伊德认为自恋阻碍了爱的能力与成熟。所以他把自恋看作治疗阻抗的重要来源。
相反,科胡特宣称自恋有它自己的发展路线,与客体爱的发展相分离。科胡特坚称自恋并不是弗洛伊德认为的那样与客体爱相冲突,并且力图改变自恋的轻蔑和说教内涵。
理想双亲影像的自恋发展路线
科胡特建立的理论提出,理想双亲影像的自恋发展路线是两个“完美系统(systems of perfection)”之一,起因于婴儿原发自恋中的失调。科胡特相信这些失调,源于不可避免的母亲照顾婴儿过程中的不足。他认为婴儿会经由两种或其中一种方式极力维持原始完美感、全能感以及和母性照料者人物的一体感:投注于照料者以绝对完美和全能力量(Lee and Martin,1991),或者投注于原始自体以绝对完美和全能力量(见下)。
婴儿或儿童在感到抑郁—沮丧、焦虑或恐惧等—的时候需要一个可理想化的力量、安全和慰藉的来源,他能向其求助(并与之连接)。在这些时候,孩子需要参与到他的依恋对象的力量和稳定中。这个理想化连接或者与依恋对象融合,帮助孩子恢复平静和次序感。这就是理想化自体客体体验原型。
在后设心理学层面,科胡特把这种交互作用的特征,概念化为给孩子碎裂的自体—结构(self-structure)提供一种重新整合的体验。用科胡特的语言表达就是这个理想化自体客体经验帮助孩子的“虚弱自体(enfeebled self)” “恢复(restores)”到统整和安全的适宜水平。不断累积这些类型的理想化自体客体体验,逐渐帮助孩子内化或者表征这个安抚或者安全—增强的自体客体体验。一直这样做,就能促使个体在以后感到悲痛的时候提供自体—安抚(self-soothing)。除此之外,科胡特相信,这个内化为青春期和成人期发展目标和理想铺平了道路。
夸大—表现癖自体的发展路线
科胡特概念化的夸大—表现癖自体的自恋发展路线是第二个“完美系统(systems of perfection)”,起因于母亲作为镜映他人不可避免的不足。他提出理论认为,这表示经由向原始自体投注完美感和力量感,以试图保留原始力量感、完美感以及和母亲的一体感。
通过呼应、反射、认可和欣赏,阶段—恰当(phase-appropriate)的母性回应确认了孩子的夸大—自负自体(grandiose-expansive self)。恰到好处地,这些回应促使孩子古老的夸大性和表现癖通向正常的转变内化的成熟过程。尤其是当人格(科胡特称之为夸大自体)这些面向被父母接受和喜爱时,孩子的夸大欲、表现癖和全能感就会经历转化。这个无意识逐渐转变内化的结果,是有能力追求自我协调(self-syntonic)的抱负和目标,有能力享受不同功能和活动,并且达到现实的、稳定的自尊。科胡特认为这些是自恋发展路线的终点。它们是成熟的统整自体具有的功能(P. Ornstein,1978)。
自恋的成熟
在科胡特看来,发展和精神分析治疗的首要目标之一就是自恋的成熟。如前所述,科胡特认为自恋—如果发展充分—是丰富个人人生的关键资源,而不是一种需要被消除的不成熟和自我—中心(self-centeredness)的形式。有足够的自体客体体验、没有创伤的情况下,自体的夸大和理想化两极就从古老形式发展为成熟的形式。自体的夸大—表现癖一极的成熟结果是现实的抱负、持续追求这些抱负的动力及发展出稳定的自尊。自体的理想化一极的成熟结果是不但增强共情能力、幽默能力和创造活动,而且更能接受生命的无常,以及有时发展出智慧。科胡特相信自恋的成熟涉及接受一个人既依赖于自体客体环境,也与自体客体环境相互依赖。正如已讨论的,科胡特相信我们从未超越我们对我们的自体客体环境的依赖。而是说自体客体需要的成熟使得我们能够以更加宽泛的方式满足这些需求,既以具体的也以象征的方式。就这个信念的提出而言,科胡特正在质疑当时盛行的自我心理学的观点,自我心理学强调个体独立是成熟的首要标志,因而,是精神分析治疗的首要目标。关于这一点,科胡特认为努力寻求绝对自治(autonomy)是古老自恋的标志而不是成熟的标志。
和很多人一样,我也相信自体心理学对精神分析的演进发展做出了重大且决定性的贡献。可是,不幸的是,我也同样认为,对于新进入这个领域的人而言,理解自体心理学并不容易。大多数人会发现,科胡特的理论很难阅读和理解。因为这个以及其他各种原因,自体心理学的许多概念被普遍误解。我试图写一本综合性、引导性的教材,使自体心理学的概念更易被理解,尤其是对开始尝试学习自体心理学的学生和临床医师们。
此书是我对自体心理学理论和实践的独特理解(并简要地结合主体间理论和动机系统理论)。我不得不在内容呈现上有所取舍,并且我的选择不可避免地会反映我个人的偏好。除此以外,我期望并深感遗憾的是,在努力以中等篇幅提供关于自体心理学的概览时,我不可避免地会忽略一些理论家并对其他的一些理论家仅能一笔带过。
我主要依据两个原则组织此书的内容:体现自体心理学概念的演化;体现这些概念彼此关系的内在逻辑性。因而,我认为从科胡特的 “自恋概念的重构” (第2章)开始是有意义的(第1章引入一个非常重要的个案,而且整本书都会参考这个个案,之后简要回顾了科胡特理论的发展),因为几乎科胡特所有的概念都延伸自他对自恋和自恋发展的概念重建。接着,我在第3章谈及关键的自体客体(selfobject)概念以及自体(self)和自体客体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这是自体心理学看待人类体验的核心视角。同时这一章不仅解释和说明不同类型的自体客体体验(selfobject experience),也讨论了这些自体客体体验的发展以及发展中的问题。
接下来的第4章涉及最常被误解的共情(empathy),详加阐释了这个核心概念以及它在发展和治疗过程中的作用。讨论了自体心理学为什么非常重视共情,对共情的常见误解,以及科胡特如何无心地部分导致共情在治疗和治疗作用上某种程度的混乱。第4章也包括那些对自体心理学重视共情的各种批评。之后简略地描述了自体心理学后—科胡特理论家关于共情的一些有见解的观点。
第5章涉及结构化,特别聚焦于自体心理学如何看待心理成长和治疗作用。这一章从科胡特理论关于恰到好处的挫折(optimal frustration)的理论开始。接着,正面回应对这一理论的挑战,比如来自巴沃克、特曼、史托罗楼、毕比和拉赫曼的不同观点。解释并说明与此相关的概念,包括代偿结构(compensatory structure),矫正性自体—客体体验(corrective self-object experience)和自体—解放(self-liberation)。
第6章集中于自体心理学对精神病理学的理解。详细阐述若干重要概念,包括自体疾患的病因学、自体心理学如何看待病理核心、脆弱自体、碎裂体验(fragmentation experience)和崩溃焦虑(disintegration anxiety)、症状学理解、有问题的组织原则、对俄狄浦斯病理的概念重建以及自体心理学关于创伤和成瘾问题的观点。
第7章专注于临床过程。更加清楚地描绘了自体心理学治疗在实践中看起来是怎样的。涉及的主要概念有自体心理学治疗原理、倾听的位置和共情倾听位的核心、阻抗、移情(包括重复性维度和自体客体维度这两者)、反移情、破裂及修复序列、诠释过程以及治疗行为的指导原则。
影响科胡特和他对精神分析理论的推进的重要思想人文和社会文化,这是第8章的内容。理解一个理论家,将其置于他所在的时代背景中是有所助益的,这就是此章的出发点。
第9章简要概览了史托罗楼和阿特伍德发展的主体间视角。在这一章中讨论的主要概念包括主体间理论的发展由来、它的基本概念、治疗基本原则、精神病理学、 万千心理·自体心理学导论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万千心理·自体心理学导论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万千心理·自体心理学导论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非常棒的一本书,不错?!!!!!!!!!!!
评分咨询心理学当中,学习心理学,自我调整,希望能够自我达到改善,达到最好的
评分纯粹是出于兴趣囤书,只是何时看完有待时间检验。
评分很好的书,京东物流非常给力
评分专业书籍,挺不错,需仔细研读。
评分京东的书都有塑封,还是正版,价格也很划算,支持京东。。。
评分非常棒的一本书,不错?!!!!!!!!!!!
评分经典之作,值得收藏
评分纯粹是出于兴趣囤书,只是何时看完有待时间检验。
万千心理·自体心理学导论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