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為“明朝文化研究”叢書中的一本,全書梳理瞭明朝思想發展脈絡,從明初的政治文化與儒學復興說起,經曆瞭以薛瑄為代錶的河東、關中之學、到明中葉吳與弼的崇仁學派、陳沙白與湛若水為代錶的心學開端、王陽明為代錶的心學高峰、陽明後學、再到晚明東林學派為代錶的心學嚮理學的迴歸、劉宗周的蕺山學派為代錶的心學與理學的調和與轉型、西學東漸與中西交流,以時代為序介紹思想傢群體,注意不同思想流派與思想傢的前後互見。努力將思想傢的生平與學思曆程的敘述,與思想傢的思想特點的分析有機結閤起來,嚮讀者呈現齣一本有一定深度與廣度的明朝思想研究的通俗讀物。
作者簡介
杭州師範大學哲學係副教授。湖南大學嶽麓書院中國哲學碩士、曆史學專門史博士;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博士後。曾獲得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學術新人奬、湖南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湖南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奬等奬項;齣版學術專著二部,發錶學術論文二十多篇;主持國傢社科基金一般項目等多項課題研究。
目錄
第一章 明初的政治文化與留學的復興
第一節 明初的政治文化
一、政治製度
二、文化政策
第二節 宋濂:開國文臣之首
一、生平
二、“心學”
三、硃陸和會與儒佛摺衷,
第三節 方孝孺:韆鞦正學
一、生平
二、持守正學,驅斥佛道
第四節 曹端:明初理學之冠
一、生平與學思曆程,
二、《太極圖說》《通書》之新詮
三、理學史上的地位
第二章 明初理學的興盛:薛瑄與河東、關中之學
第一節 薛镟與河東學派
一、薛镟生平與學思曆程
二、性天之通,理氣之辨
三、無煩著作,直須躬行
四、河東學派
第二節 薛镟與呂柟以及關中之學
一、薛镟對關學之影響
二、呂柟與明初關學
第三章 明初理學的轉嚮:吳與弼與崇仁學派
第一節 吳與弼及其崇仁學
一、生平以及講學影響
二、理氣論
三、“養良心”
四、靜時敬
第二節 崇仁學派
一、江西門人與再傳弟子
二、崇仁學之北傳與南傳
第三節 崇仁學派對陽明心學的影響
一、崇仁學之進路
二、崇仁學與陽明學
三、崇仁後學與陽明學弱勢“對抗”
第四章 明中葉心學的開端:陳白沙與湛若水
第一節 陳白沙及其江門心學
一、生平以及講學
二、“若個人心即是天”
三、靜養端倪
第二節 湛若水及其甘泉學
一、生平以及講學
二、氣化自然
三、隨處體認天理
第三節 甘泉後學:唐樞與許孚遠
一、唐樞的“討真心”
二、許孚遠的“念不落意”
第五章 明中葉心學的高峰:王陽明
第一節 王陽明的生平與學思曆程
一、生平
二、五溺三變
三、王、湛論學
四、儒佛道之辨
第二節 陽明心學的創立以及對程硃理學的迴應
一、“心即理”說
二、《大學古本旁注》與《硃子晚年定論》
三、來自羅欽順的挑戰
第三節 陽明心學的發展以及教法之變
一、“知行閤一”
二、“緻良知”
三、“四句教”
第六章 中晚明心學的多元發展:陽明後學
第一節 浙中王門
一、王畿的先天正心之學與“四無”說
二、錢德洪的後天誠意之學及其師門護持
第二節 江右王門
一、鄒守益、歐陽德的修證之學
二、聶豹、羅洪先的歸寂之學
第三節 泰州學派
一、王艮與泰州學派的創立
二、顔鈞思想與實踐的宗教色彩
三、羅汝芳與陽明學的社會教化
四、焦竑的三教道一說與李贄的童心說
第七章 晚明心學嚮理學的迴歸:東林學派
第一節 東林學派與“由王返硃”思潮的興起
一、晚明思潮的背景
二、“由王返硃”思潮的興起及其與東林之關係
第二節 顧憲成;東林學派的創立以及硃子學的轉嚮
一、顧憲成生平與東林學派的創立
二、“無善無惡”辨
三、硃子學的轉嚮
第三節 高攀龍:硃王之間的辨析與調和
一、生平
二、“統一三教”辨
三、程硃和陸王之間的調和
……
第八章 晚明心學與理學的調和與轉型:劉宗周與蕺山學派
第九章 晚明的西學東漸與中西交流
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明朝思想》:
歸寂說齣來之後,在陽明後學之中引起瞭很大的爭議,特彆是在主張修證的學者看來,歸寂而體證先天、未發,則將後天、已發的工夫視為第二義,也就與緻良知之說有所偏離瞭。鄒守益說:“夫乾乾不息於誠,所以緻良知也。懲忿窒欲、遷善改過,皆緻良知之條目也。若以懲窒之功為第二義,則所謂‘如好好色,如惡惡臭’、‘己百己韆者’,皆為剩語矣。”在他看來緻良知的主要條目就是懲忿窒欲、遷善改過,如這些都被視為第二義,則不但與王陽明本人學說不符,還與《大學》、《中庸》的聖人之說也有不符。同樣錢德洪也對聶豹提齣質疑,他說:“吾心之斑垢駁雜,由人情事物之感而後有也。既由人情事物之感而後有,而今之緻知也,則將於未涉人情事物之感之前,而先加緻之之功,則夫所謂緻之之功者,又將何所施耶?”人心之雜必在人情事物之感而後纔有,有瞭方纔能做緻良知的工夫,故在未曾涉及人情事物之前做“緻之之功”則找不到真正的對象,其言下之意則是必將走入枯槁之境地,也就近於禪瞭。
……
明朝思想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