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毛泽东千叮咛万嘱咐,让部下专门把这本书从延安带到北京,常年置于床头,重读无数次!
★中国仅存一套,写全秦朝到民国2000年历史百态的演义巨著。
★本套通俗演义,写得鲜活诙谐,巨好看!全11部,部部都和《三国演义》一样好看!
★蔡东藩自批自评,嬉笑怒骂,妙趣横生。
★自1916年出版以来,重印过几十个版本,累计销量超过1000万册。
★毛泽东专门从延安带到北京的枕边书
1937年1月31日,毛泽东专门致电党中央派驻在西安工作的联络局局长李克农:“请购整个中国历史演义两部(包括各朝史的演义)。”他说的“整个中国历史演义”,指的就是蔡东藩所著的《历朝通俗演义》。毛泽东把这套通俗演义从延安带到北京,并置于卧室床头,以便随时翻阅。
★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读《二十四史》不如读蔡东藩!
一般历史通俗演义,在过去也曾出版过不少,可是似乎很少能和蔡东藩先生这一部相提并论的。蔡先生对史料的运用与取舍,采取了相当认真的态度。
我认为,这部书的重新出版,不但可以作为一般人的读物,并且也可以作为爱好历史的人们的参考,因为一部《二十四史》,分量太多,就是历史专家也不容易把它完全熟记,倒不如这部演义,随意翻览一下,说不定会有提纲挈领的功效。
★民国时期精心挑选的学生课外补充读物
1936年该书出版第四版时,江苏省立南京中学校长张海澄曾函告会文堂说:“《历朝通俗演义》于中学校学生文史知识,裨益非浅。特采作课外补充读物。”
内容简介
毛泽东从延安到北京,千叮咛万嘱咐部下必须给他带一套书,就是这套书!
可以说,这套书是毛泽东了解中国历史的入门之书。
从秦朝到民国2000余年历史,蔡东藩以正史为经、轶闻为纬,用《三国演义》式的语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写成了这套中国zui完整的历史小说。
从1915年开始创作《清史通俗演义》,至1926年《后汉通俗演义》出版,整套《历朝通俗演义》耗时十年才全部完成。
这套小说除极具故事性、趣味性之外,还极其重视史料的真实性。不但可以作为一般的休闲读物,也可以作为历史爱好者的参考书。
本套书由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陆续出版。初版11部全部是石印线装本。1935年改为铅印,分装44册,增加了许廑父续写的《民国通俗演义》后40回。全套书名为《历朝通俗演义》,共11部,600余万字。
此次出版,是以会文堂1935年铅印本为底本,编辑的主要原则是保留该版本的原汁原味。除了将繁体竖排改为简体横排,仅对个别的错字、标点等做了调整和修改。原书的一大特色,蔡东藩自己批注的注释、夹批和后批,全部按原文保留。
作者简介
蔡东藩(1877~1945年),名郕,字椿寿,号东藩(有时写成东帆),浙江省山阴县临浦(今属浙江萧山)人。民国著名历史小说家。
从1915年开始创作《清史通俗演义》,至1926年《后汉通俗演义》出版,耗十年之功,写成了中国zui完整的历史小说《历朝通俗演义》。被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
目录
历朝通俗演义(全十一部,共二十一册)
第一部:前汉通俗演义(上下)
第二部:后汉通俗演义 附三国(上下)
第三部:两晋通俗演义(上下)
第四部:南北史通俗演义(上下)
第五部:唐史通俗演义(上下)
第六部:五代史通俗演义
第七部:宋史通俗演义(上下)
第八部:元史通俗演义
第九部:明史通俗演义(上下)
第十部:清史通俗演义(上下)
第十一部:民国通俗演义(上中下)
前言/序言
历朝通俗演义(赠《西太后演义》 套装共21册)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曾文正公其人褒贬不一,一分为二进行看待,渐渐肯定的多了起来,看家书,了解其人。
评分
☆☆☆☆☆
很不错的入门读物,可以粗略的了解一下野史,如果要研究正史,那还是需要买一些专业书籍的,这个系列属于严谨性没那么强的。
评分
☆☆☆☆☆
京东的图书室活动很给力啊!便宜啊!屯了很多书!有调货的要等,不等的快递很快。
评分
☆☆☆☆☆
翻了翻,我原本买过中国小说史略,鲁迅杂文集等相关书,原打算买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鲁迅全集,因为那套书印刷质量高,注释多,内容全,但价格贵,而且担心内容有改动,所以先买了这套。
评分
☆☆☆☆☆
还好,正在等待验证好用不好用的时间!还好,正在等待验证好用不好用的时间!还好,正在等待验证好用不好用的时间!还好,正在等待验证好用不好用的时间!
评分
☆☆☆☆☆
换了一套,比第一套好了很多,有2本有小问题。
评分
☆☆☆☆☆
很不错的一套书。写的很有意思,我很喜欢。
评分
☆☆☆☆☆
新浪网说,读曾国藩家书,终身受益。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气,第二要有学识,第三要有恒心。
评分
☆☆☆☆☆
曾国藩在给家人的一封封书信中,经常事无巨细都要禀明父母和长辈。有人说他的信过于琐碎,但是这却恰恰表明他的孝。他孤身一人在京为官,为了减少父母的挂念,只能通过书信和父母沟通,信的内容难免要细琐些。另一方面也是他为人处事的谨慎处,而像“在京一切,自知谨慎”这样的字眼在信尾出现的频率也是相当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