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只有极少数人有机会登上逃离末日的诺亚方舟,而今天,我们每个人无不连接着射向未来的火箭。这架火箭的各级高科技助推器——数字化、网络化、微型化、仿真——都呈现出违反直觉的指数增长趋势,然而,隐匿其中的混沌力量仍在暗涌波澜。2040年,当火箭达到逃逸速度时,你我能否驾驭未来?
这本书并非埋首于书房和实验室的研究成果,而是作者在独有的授权下,历时二十余年遍访各国重要的组织机构,最终重新写就本世纪上半叶的大预言。作为这个世界的一分子,你将感受到抉择全人类命运的伟大召唤,全球混沌还是全球复兴,未来需要你的力量!
翻开本书,你将发现:
摩尔定律的秘密——不是科学预测,而是商业战略,是英特尔的自我实现预言。
你将拥有自己的机器人,但别期待太多,它可没有科幻大片中那样炫酷。
奇点神话并不神奇,甚至是有缺陷的,它的症结何在?
欢迎来到超网,看泛在计算颠覆传统教育与医疗。
纳米科技近在咫尺?投资良机比比皆是?错!你甚至连入场券都没抢到。
转基因食品,吃还是不吃?科技与观念的博弈何时见分晓?
遇见150岁的自己时,别忘了我们都曾是梦想长生不老的凡人……
彼得B.斯科特-摩根(PeterB.Scott-Morgan)
世界的“解码者”,致力于探究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复杂运转机制。在超过20年的时间中,他被授权遍访各国的重要机构、政府部门和公司,包括一些涉密机构,一手研究资料和特殊观察视角使其洞见独树一帜。斯科特-摩根早年毕业于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拥有机器人学博士学位,后致力于系统动力学、组织战略学等领域的研究。目前已出版著作8本,并在30多个国家举行了上千场演讲和报告。
译者简介
王非非安徽宿州人,2005年考入中国传媒大学,后留校任教,至今已十年有余。曾醉心于信号处理技术,后在新媒体浪潮中转向智能媒体研究。于2016年创立个人公众号“非知不可”,意在以通俗语言向学生介绍晦涩的专业知识。酷爱音乐,沉迷DOTA,只想做一个不那么严肃的大学老师。
目录:
译者序
中文版序
前言
致谢
作者简介
高科技
五级发射引擎 ┊2
一臂之遥或是环绕土星 ┊3
从紧身胸衣到Twitter:快速变化的30年 ┊5
众目睽睽之下的秘密 ┊8
数字化
第一级助推器 ┊14
一生中永不停息的视频日记 ┊15
虚拟助手和智能增强器 ┊16
自我实现预言 ┊17
在芯片上建造大金字塔 ┊21
日常生活中的开与关 ┊24
会计师如何改写未来 ┊29
你的第一个机器人会是什么样? ┊33
赛博格vs生化战士 ┊35
为什么钢铁侠必须家财万贯? ┊38
社会的极化 ┊39
坐二手无人车的体力工人 ┊42
网络化
第二级助推器 ┊48
超级计算机如何变得如此超级 ┊49
通过图灵测试 ┊53
奇点神话 ┊56
人工智能的军备竞赛 ┊60
你最信赖的(人造)朋友 ┊62
所有东西中的泛在计算 ┊64
欢迎来到超网 ┊66
超网时代的教育和医疗 ┊68
为什么虚拟现实让人痴迷 ┊71
网络社会的社交网络 ┊73
通往极端的狭隘 ┊75
失去的隐私和威尼斯的狂欢节 ┊76
如何用自由交换免费的入场券 ┊79
由人工智能和超网驱动的世界经济 ┊81
微型化
第三级助推器 ┊87
为什么小即是美 ┊88
拥有你所投资的未来 ┊90
大肆宣传的纳米科技 ┊92
硅元素上的大师级雕塑 ┊94
芯片实验室如何改善健康科学 ┊95
奇特而美妙的量子计算世界 ┊97
自底向上制造分子 ┊99
从透明的防晒霜到有效的癌症治疗 ┊101
超硬,超坚固,超磁 ┊103
权威曾告诉你的事——但是错的 ┊107
尘封的“灰蛊” ┊108
3D打印——而不是分子级的复制器 ┊110
对纳米粒子的合理担忧 ┊112
微型化对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增强 ┊112
仿真
第四级助推器 ┊118
宇宙建模的古代艺术 ┊119
......
译者序
《2001:太空漫游》中有一个描绘人类诞生的精彩场景:一个猿人无意间从一堆动物骸骨中拿起了一根棒骨,然后漫不经心地敲打着其他的骨头,这时他好像发现了什么,越敲越兴奋,越敲越用力,伴随着越发壮丽的背景音乐,打碎的骨头伴着沙石飞起,猿人的怒吼仿佛宣示着学会了使用工具的自己正在向人类进化。从那时起,人类祖先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工具,经历了几百万年的石器时代,几千年的青铜器和铁器时代,然后于18世纪60年代随着蒸汽机的发明进入了蒸汽时代。而在此后短短的300年里,人类先后完成了三次科技革命,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子计算机、互联网、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遗传工程、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纷至沓来,以人类前所未见的方式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从几百万年到几千年再到几百年,人类的发展过程似乎一直处在不断加速的过程中。很多人试图探究这背后的推动力,却往往由于所处领域的局限性而与正确答案失之交臂。科学家们认为技术的进步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学家坚持合理的社会体系才是文明进步的力量源泉,而那些个人英雄主义者则信仰是历史长河中为数不多的天才在引导人类发展的历程……缺乏综合考虑的认知如盲人摸象般妄自揣度着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和内在动力,于是终究不得其解。
未来的时代更迭会不会以几十年甚至几年计?社会发展的动力源自何处?未来究竟是早已注定还是可以改变?本书作者PeterScott-Morgan先生凭借其在科学技术、社会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丰富经验,以及对政治和历史的独到见解,在书中为我们一一解答了这些问题,描绘了一幅未来30年人类社会伟大复兴的美好画面,并阐述了实现这种复兴的方法以及背后存在的风险。如果人类文明的进步是只飞船,那么高科技则是其运载火箭的引擎,它由五级推动力组成——数字化、网络化、微型化、仿真以及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大力量。这些概念看似平常无奇,但Scott-Morgan先生却能从社会运转的内在机制出发,深刻揭示这些以指数形式增长的高科技引擎相互推动、共同作用所迸发出的惊人力量,同时又从经济、历史、公众偏见和宗教信仰等方面解释了这股力量所受到的制约。这力量无比强大且难以控制,既有可能将人类文明带向前所未有的伟大复兴,也有可能将全球社会推向混沌的无尽深渊。而当你读完此书时就会发现,决定其结果的不是科技天才,不是豪商巨贾,也不是精神领袖——而是我们每一个人,未来30年的社会新秩序将由我们来创造!
本书涉猎较广,涵盖电子学、生物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并相互交叉,而且都包含了作者专业且深刻的论述。由于译者专业知识的局限性,翻译难免有理解欠妥和不够准确的地方,希望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的曲熠编辑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给予的专业建议,感谢我的妻子、父母和朋友对我的支持和帮助。
王非非
2017年4月
于中国传媒大学
中文版序
如果你正在阅读此书的中文版,那么几乎可以肯定你和我素未谋面。但是即便如此,我也知道你是极其幸运的,因为能看懂中文就意味着你与中国有着最直接的关联,而中国将会是对世界文明的未来发展起到最重要作用的国家。
中国对世界的未来至关重要,但这其中的原因并不像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简单。这并不是因为中国现在如此强大,也不是因为人口众多。实际上,论强大,中国(至少在一段时间内)尚不及美国,而论人口,也注定将会被印度赶超。除此之外,就像中国的文化受到越来越多的西方观念和时尚潮流的影响一样,中国在高科技方面也正受到来自世界其他地方的各种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将会对中国的未来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尽管如此,中国依然正毋庸置疑地成为对世界未来的发展影响最大的国家。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我曾提及的所有大浪潮——不论是高科技还是西方文明——在很大程度上都已经行驶在固定的航线上,我们能够大体预测它们的共同影响,但是却丝毫没有办法控制它们前进的方向。它们始终在自己的方向上踏浪前行。但是,中国的发展却不同。
尽管困难重重,但是中国却重新焕发了活力。所有其他的主要文明都重蹈了古埃及和大英帝国的覆辙,而中国却没有。在漫长的4000年里形成的习惯和礼仪,经过170年的破坏和革命,换成其他任何文化,都已经根基尽毁、文明消逝,而中国却没有。
相反,这些只伤及其毫发的混乱却重新唤醒了这条沉睡的巨龙。
这就是中国现在如此重要的原因。她广袤而又强大,而在她重新复兴的过程中却又表现出了独特的适应能力。在以后的数十年里,她能够通过自身调整,在全球发展趋势中最大化机遇、最小化风险,这是其他强大的国家从来都难以企及的事情。我们都将会逐渐加入一个高度互联的全球系统中,如果中国能够成功,那么所有的人都将会因此受益。我们在有生之年都将会有幸享受全球复兴,我们都将会获得从未有过的幸运。
彼得B.斯科特–摩根
2016年写于托基
前言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一连串的客户邀请我分析世界经济的不同部分,“解码”国际社会实际如何工作并互相影响。在那段时间里,我自始至终都被授予独一无二的权力,以获取全世界所有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秘密团体、协会和非正式组织的资料,而正是它们共同构成了世界经济。这些经历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
由于接触了这么多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样本,并且又对它们的内在工作方式进行了深入了解,因此很多人鼓励我写一本关于世界危机真相的书,于是便有了《TheRealityofGlobalCrises》。然而我很快就发现,尽管书中自始至终都在讨论紧迫的热门话题,却只阐述了我在工作中得到的有关危机的结论。那本书从全球系统的角度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事情看起来开端良好而最终却惨淡收场,并且使世界领导者的权力变得越来越弱。然而,由于把焦点过多地集中在危机上,以致于忽视了我所揭示的让人无比兴奋的潜在趋势:只有当我们对风险应付自如时,同样的系统才能够带来令人惊讶的结局。
因此,我又写了这本书。这一次,我并没有把重点放在负面的和那些可能会将我们的世界带入混沌的事情上,而是主要描述为创造一个美好的结局,为什么这个世界值得我们付出一切努力。在你读完本书后将会理解,这些对于未来的积极改变的的确确值得我们为之奋斗,因为只有避免最坏的风险,远离世界混沌,我们当中的很多人才有机会经历波澜壮阔甚至是不可思议的全球复兴。
而这将由我们自己来决定……
彼得B.斯科特–摩根
2012年写于托基
致谢
我永远都非常感谢我的那些全球各地的企业、机构和机密客户,他们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给我提供信息,使我获得了从其他渠道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得到的深刻见解,而这也是写作本书的基础。同样感谢陪我一路走来的很多同事和学生,他们就像是关心我但同时又非常严厉的听众,让我得以不断地检验自己的想法。
此次推出中文版,我要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的各位编辑,正是他们的努力,使得这项艰巨的翻译任务能够顺利进行,而毫无跨语言和跨文化的交流障碍。我还要特别感谢计算机出版中心的版权助理周璋,如果没有她在前期沟通中的耐心和专业,就不会开启我们的这次合作。
最后,感谢永远都在支持我的家人和朋友。
感谢为创造未来世界而不懈努力的每一个人。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那种简洁而又充满未来感的视觉风格,确实给我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而且,“2040大预言”这个标题,本身就带有一种强烈的冲击力,让人忍不住去想象三十年后,我们的世界究竟会是什么样子。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高科技引擎”的论述,我猜想这部分内容很可能是在探讨那些能够驱动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关键技术,比如通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或者某种我们尚不完全理解的能源革命。我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定义这些“引擎”的,它们的潜在发展轨迹是怎样的,以及它们将如何被应用到各个领域。而“社会新秩序”这个概念,更是让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理解这可能是在讨论,当这些高科技力量真正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时,我们现有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际关系,将会发生怎样的颠覆性的变化。是会走向一个更加高效、公平的社会,还是会带来新的挑战和不平等?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甚至有些大胆的设想,来帮助我构建一个关于未来社会形态的更加清晰的图景。
评分这本书,老实说,我一开始是被书名吸引的——“2040大预言”听起来就充满了未来感和神秘感,再加上“高科技引擎与社会新秩序”这些词汇,我当时就觉得这可能是一本能颠覆我认知、带我窥探未来发展方向的著作。翻开目录,我发现作者似乎涉猎非常广泛,从人工智能、基因编辑到太空探索,再到城市规划和经济模式的变革,几乎涵盖了我们未来可能面临的所有重大议题。我特别期待书中对于“高科技引擎”的阐述,究竟是什么样的技术突破会成为驱动社会变革的核心动力?是更智能的AI,还是颠覆性的能源技术?书中的论述是否能清晰地勾勒出这些技术的演进路径和潜在影响?同时,“社会新秩序”这个概念也让我充满好奇,未来的社会结构会发生怎样的重塑?现有的权力体系、经济分配方式、甚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会因为科技的进步而产生怎样的颠覆性变化?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一些关于这些问题的深刻洞察和前瞻性思考,而不仅仅是泛泛而谈的猜测。我对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或者模型推演也抱有很大的期望,这样才能让我更直观地理解作者的观点,而不是停留在抽象的概念层面。
评分当我读到书中的一些章节时,我突然意识到,作者在探讨“2040大预言”时,并非仅仅停留在对孤立的技术进行罗列和展望。更令我着迷的是,他试图将这些技术的力量,那些被称作“高科技引擎”的因素,与它们可能引发的“社会新秩序”进行一种深度捆绑式的分析。我一直在思考,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信息爆炸、技术迭代加速,很多时候让人感觉好像进入了一个巨大的漩涡,未来的方向变得模糊不清。这本书,至少从我的初步阅读来看,似乎试图为我们提供一个观察这个漩涡的“支点”,它不只是告诉你“有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你“它们会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身处的整个社会”。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那些关键的高科技,比如人工智能在决策、生产、乃至人际交往中的作用,以及生物科技、清洁能源等如何重塑我们的生存环境和身体机能。然后,更重要的是,作者是如何将这些技术力量,编织成一个关于未来社会结构、治理模式、乃至价值观重塑的宏大叙事的。我希望能看到一个清晰的逻辑链条,将科技进步与社会变革有机地连接起来。
评分坦白说,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是抱着一丝疑虑的。毕竟“预言”二字,在许多人看来,多少有些玄乎。但我还是被“高科技引擎与社会新秩序”这个副标题所吸引,觉得或许它能提供一些关于未来发展趋势的、基于现实逻辑的推演,而不是纯粹的幻想。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社会新秩序”的部分,这让我想到了历史上几次重大的技术革命,比如工业革命,它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格局,也催生了新的社会阶层和政治思想。那么,未来我们即将迎来又一次科技浪潮,它又会如何重塑我们的社会?作者是否能提供一些关于这种重塑的、有说服力的论证?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看到对未来社会形态的细致描绘,包括政治体制、经济结构、文化价值观等方面可能出现的转变。我并不期待一个完美的乌托邦,而是更倾向于看到一种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更具现实意义的未来图景。当然,对于“高科技引擎”的探讨,我也希望它能是建立在对当前科技发展脉络的深刻理解之上的,能够解释清楚新兴技术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成熟,并最终驱动社会变革的。
评分当我拿到《2040大预言:高科技引擎与社会新秩序》这本书时,我首先是被书名所吸引,它就如同一个指向未来的路标,让我充满了好奇。我尤其对书中关于“高科技引擎”的论述部分寄予厚望,我理解这可能是在探讨那些具有颠覆性力量的技术,例如人工智能的飞跃、生物科技的突破,或是新能源的革命等等。我想知道作者是如何解读这些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它们将如何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核心动力。更让我感兴趣的是,“社会新秩序”这个概念,它暗示着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即将到来。我期待书中能够描绘出未来社会可能出现的各种形态,包括政治结构的调整、经济模式的演变、以及人类生活方式的彻底改变。我希望作者的论述能够基于对当前科技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提供一些令人信服的、具有前瞻性的预测,而不是空泛的猜想。我更希望书中能有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或者模型推演,来帮助我更直观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并引发我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深入思考。
评分之前没评论,好多豆豆没有拿
评分很不错,很期待接下来的阅读
评分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习新知识
评分京东死粉,所有东西都在京东买,中毒已深,就是不送货上门,京东买的就是服务呀
评分公司推荐购买,买了好多本大家一起看。
评分包装很好还有薄膜,纸张好,内容有点深奥。物流快。
评分天气热了,翻箱倒柜找了半天短袖,结果找出来一看,全是些名牌短袖,感觉穿出去太高调了。比如什么中国电信啊、天翼4G啊、太太乐鸡精啊、华为手机啊、千禾酱油啊......最珍贵的一件,要属那件史丹利复合肥,跟刘能同款。哎头大了,纠结该穿哪个好呢?穿出去不会被人说我炫富吧......
评分非常满意的一本图书,很棒的哦。
评分一个小建议: 这本书的字体排版比较小,页面内容显得非常拥挤密实,再版建议调大字体,行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