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草求真/中醫經典文庫》為清·黃宮綉撰,成書於清乾隆三十四年。全書共十捲,輯藥520種主要在《本草綱目》基礎上對本草闡真摘要,辨僞訂訛,發前人所未發,是一部非常實用的本草專著,便於初學者使用。
本次校注,以清乾隆三十九年文奎堂刻本為底本,以光緒四年荊郡務本堂刻本等為校本,精校細注。可供中醫、中藥工作者參閱。
目錄
精彩書摘
《本草求真/中醫經典文庫》:
溫散
熱氣久積於中,自當清涼以解;寒氣久滯於內,更當辛溫以除,故溫散之味,實為中虛寒滯所用也。然中界乎上下之間,則治固當以中為主,而上下亦止因中而及,是以溫以守內而不凝,散以行外而不滯,溫散並施,而病不緻稍留於中而莫禦矣。第不分辨明晰,則治多有牽混不清。如縮砂密、木香、香附、乾薑、半夏、鬍椒、吳茱萸、使君子、麥芽、鬆脂,皆為溫中行氣快滯之味。然縮砂密則止暖胃快滯,木香則止疏肝醒脾,香附米則止開鬱行結活血通經,半夏則止開痰逐濕,乾薑則止溫中散寒,鬍椒則止溫胃逐痰除冷,吳茱萸則止逐肝經寒氣上逆腸胃,使君子則止燥胃殺蟲,麥芽則止消榖磨食,鬆脂則止祛風燥濕,而有不相兼及者也。(溫中。)至於溫中而兼及上,則有如蓽撥之散胸腹寒逆,藿香之醒脾闢惡寬胸止嘔,菖蒲之通心開竅醒脾逐痰,玄鬍索之行血中氣滯、氣中血滯,安息香之通活氣血,各有專司自得之妙。(溫中兼上。)溫中而兼及下,則有如益智之燥濕逐冷、溫腎縮泉,蛇床子之補火宣風燥濕,蒺藜之祛肝腎風邪,大小茴之逐肝腎沉寒痼冷,各有主治獨得之趣。(溫中兼下。)溫中而兼通外,則有草果之溫胃逐寒、闢瘴闢瘧,蘇閤香、樟腦、大蒜、山奈、甘鬆、排草之通竅逐邪殺鬼,白檀香之逐冷除逆以引胃氣上升,良薑、紅豆蔻之溫胃散寒,艾葉之除肝經沉寒痼冷以迴陽氣將絕,鬍荽之通心、脾、小腹闢惡發痘,煙草之通氣爽滯、闢瘴除惡,白芥子之除脅下及皮裏膜外之風痰,石灰之燥血、止血、散血,烏藥之治氣逆胸腹不快,各有其應如響之捷。(溫中兼外。)溫中而至通上徹下,則有如丁香之泄肺暖胃、燥腎止呃,川椒之補火溫髒除寒殺蟲,各有氣味相投之宜。(中兼上下。)若使溫中獨見於上,則有如草豆蔻之逐胃口上之風寒、止當心之疼痛,薰草之通氣散寒闢惡止痛,其效俱不容掩。(溫中獨見於上。)且溫中而獨見於上下,則有如薤之通肺除痹,通腸止痢,其效又屬不冺。(溫中獨見於下。)其一溫中,而氣味各殊,治效各彆,有不相同如此。然綉竊謂溫中之味,其氣兼浮而升,則其散必甚。溫中之味,其氣必沉而降,則其散甚微。溫中其氣既浮,而又錶裏皆徹,則其散更甚而不可以解矣。是以,丁香、白蔻之降,與於草豆蔻、白檀之升,絕不相同,即與縮砂密之散,木香之降,亦且絕不相似。良薑氣味過散,故止可逐外寒內入,而不可與乾薑溫內同比。藿香氣味稍薄,故止可除臭惡嘔逆,而不可與木香快滯並議。烏藥微徹下,治氣甚於香附,故為中風中氣所必需。
……
前言/序言
中華醫藥源遠流長,中醫藥理論博大精深,學說紛呈,流派林立,要想真正理解、弄懂、掌握和運用她,博覽、熟讀曆代經典醫籍,深人鑽研,精思敏悟是必經之路。古往今來,凡是名醫大傢,無不是在熟讀精研古籍名著,繼承前人寶貴經驗的基礎上,厚積薄發、由博返約而成為一代宗師的。
故此,老一輩中醫藥專傢都在各種場閤呼籲“要加強經典學習”;“經典是基礎,傳承是關鍵”。國傢有關行政部門也非常重視,在《國傢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中就明確將“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確立為中醫藥領域的優先主題,國傢中醫藥管理局啓動瞭“優秀中醫臨床人纔研修項目”,提齣瞭“讀經典,做臨床”的口號。我們推齣這套《中醫經典文庫》,也正是為瞭給廣大中醫學子閱讀中醫經典提供一套係統、精良、權威,經得起時代檢驗的範本,以倡導研讀中醫經典之風氣,引領中醫學子讀經典、用經典,為提高中醫理論和臨床水平打牢根基。
本套叢書具有以下特點:①書目權威:叢書書目先由全國中醫各學科的學科帶頭人、一流專傢組成的專傢指導委員會論證、篩選,然後經專傢顧問委員會審核、確定,均為中醫各學科學術性強、實用價值高,並被曆代醫傢推崇的代錶性著作,具有很強的權威性;②版本精善:在現存版本中精選其中的最善者作為底本,讓讀者讀到最好的版本;③校勘嚴謹:聘請具有深厚中醫藥理論功底、熟諳中醫古籍文獻整理的專傢、學者精勘細校,最大限度地還原古籍的真實麵貌,確保點校的高質量。
在叢書齣版之際,我們由衷地感謝鄧鐵濤、硃良春、李經緯、餘瀛鰲等顧問委員會的著名老中醫、老專傢,他們不顧年邁,熱情指點,讓我們真切感受到老一輩中醫藥工作者對中醫藥事業的拳拳摯愛之心;我們還要感謝專傢指導委員會的各位專傢和直接參與點校整理的專傢,他們不辭辛苦,兢兢業業,一絲不苟,讓我們充分領略到中醫專傢的學者風範。這些都將激勵我們更加努力,不斷進取,為中醫藥事業的發展貢獻齣更多無愧於時代的好作品。
中國中醫藥齣版社
2007年1月
本草求真/中醫經典文庫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