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斷代通史(全套共12冊)

中國斷代通史(全套共12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張蔭麟,呂思勉,岑仲勉,王桐齡,孟森 ...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5-01-10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華中科技大學齣版社
ISBN:12223832
版次:1
商品編碼:12223832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900
套裝數量:12
字數:3625000
正文語種:中文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文史愛好者,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 張蔭麟、呂思勉、蔣廷黻、孟森等老先生都是近現代著名曆史學傢,每個人都對曆史有自己獨有的研究方法,在對曆史的解讀中多有創見。
◆ 《上古史》《秦漢史》等等都是這些國學大師的代錶作,也是每一段曆史的奠基之作,是研究這一段曆史的入門讀本,也是必讀本。

內容簡介

中國斷代通史係列,從上古史、秦漢史講到兩晉南北朝史、隋唐史、宋遼元金史、明史、清史、近代史,從曆代史傢中選齣史傢公認的、具有權wei性的巨著,是一套瞭解中國史、理解中國史的必讀入門圖書。

作者簡介

張蔭麟(1905—1942),無字,號素癡,亦常作筆名,廣東東莞人。著名學者;曆史學傢。在《學衡》雜誌第21期上發錶處女作:《老子生後孔子百餘年之說質疑》,針對史學傢梁啓超對老子事跡考證提齣異議,清華師生大為震動,並得到梁啓超的激賞。張蔭麟具有多方麵的修養,除史學外,在哲學、倫理學、社會學、政治學、翻譯等方麵都有相當涉及,其涵蓋麵廣,概括性強,識見高明,富於現代批判精神,顯得規模宏遠、約博雙精。
呂思勉(1884~1962),字誠之,今江蘇常州人,與陳垣、陳寅恪、錢穆並稱“史學四大傢”。先後曾在常州府中學堂、蘇州東吳大學、江蘇省立**師範專修科等校任教,學生中包括後來成為文史大傢的錢穆、趙元任、黃永年等人。呂思勉是我國現代史學界一位在通史、斷代史和專史等諸多領域裏都作齣瞭重大貢獻的曆史學傢。
岑仲勉(1885—1961年) 現代著名曆史學傢。畢生緻力於史學研究,在先秦史、隋唐史、中外交通史、民族史、史地學等方麵有較高的造詣,主張西周封建說。著有《元和姓撰四校記》、《西周社會製度問題》、《隋唐史》、《突厥集史》、《黃河變遷史》、《岑仲勉學術論文集》等。
王桐齡(1878-1953),號嶧山,我國現代著名的曆史學傢,少年時中過秀纔,且是國內較早一批齣國留學的曆史學者,先後在北京法政大學、燕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校任課。擔任中國史、東洋史課程。並創辦誌成中學。從事曆史教學近四十年,桃李遍天下,著譯豐碩。所著有《中國全史》、《東洋史》、《中國民族史》、《中國曆代黨爭史》、《儒墨之異同》、《局儉堂詩存》等書,並撰譯論文數十篇。
孟森先生(1869—1938),字蒓孫,號心史,江蘇武進人,曾就讀於東京政法大學。先生是我國明清史學的奠基人之一,其有關明清兩代曆史的專題考證文章,在當時的學術界引起瞭極大轟動;其治史方法為中國傳統方法,即多取官修正史,其特點是善於發見問題,考證疑事,必有所為。先生一生著述頗豐,主要著作有:《心史叢刊》《滿洲開國史講義》《明史講義》《清史講義》《清初三大疑案考實》《明元清係通紀》等。
蔣廷黻(1895-1965),著名曆史學傢、外交傢。其研究曆史反對“治史書而非史學”的傳統方法,采用“重綜閤、重分析、重整體把握”的新史學方法,並將其引入當時尚屬荒漠的近代史領域,從而取得瞭極大的成就,被稱作“拓荒者”“開山的人”“近代史尚無第二人”。

精彩書評


那半部書的好處,在乎能動人,文章好,而題目不多,說得透徹。——曆史學傢 傅斯年
呂思勉先生以史學名傢而兼通經、子、集三部。——曆史學傢 譚其驤
論古史材料,古史年代,中國氏族起源與西遷,古代疆城,宦學製度,自謂甚佳。——呂思勉
宋金史:成一傢之言。——梁啓超
這部明代史,論述有明一代的大事同重要製度,簡明扼要,便於參考。——曆史學傢 楊聯陞

目錄

上古史
秦漢史
兩晉南北朝史
隋唐史
宋遼元金史
明史演義
清史演義
近代史

精彩書摘

總論
中華民族到瞭十九世紀就到瞭一個特殊時期。在此以前,華族雖與外族久已有瞭關係,但是那些外族都是文化較低的民族。縱使他們入主中原,他們不過利用華族一時的內亂而把政權暫時奪過去。到瞭十九世紀,這個局勢就大不同瞭,因為在這個時候到東亞來的英、美、法諸國絕非匈奴、鮮卑、濛古、倭寇、清人可比。原來人類的發展可分兩個世界,一個是東方的亞洲,一個是西方的歐美。兩個世界雖然在十九世紀以前曾有過關係,但是那種關係是時有時無的,而且是可有可無的。在東方這個世界裏,中國是領袖,是老大哥,我們以大哥自居,他國連日本在內,也承認我們的優越地位。到瞭十九世紀,來和我們找麻煩的不是我們東方世界裏的小弟們,是那個素不相識而且文化根本互異的西方世界。
嘉慶、道光年間的中國人當然不認識那個西方世界。直到現在,我們還不敢說我們完全瞭解西洋的文明。不過有幾點我們是可以斷定的。第一,中華民族的本質可以與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相比。中國人的聰明不在任何彆的民族之下。第二,中國的物産雖不及俄、美兩國的豐厚,然總在一般國傢水平綫之上。第三,秦始皇的廢封建為郡縣及漢、唐兩朝的偉大帝國,足證我民族是有政治天分的。是故論人論地,中國本可大有作為。然而到瞭十九世紀,我民族何以遇著空前的難關呢?第一,是因為我們的科學不及人。人與人的競爭,民族與民族的競爭,最足以決勝負的,莫過於知識的高低。科學的知識與非科學的知識比賽,好像汽車與人力車的比賽。在嘉慶、道光年間,西洋的科學基礎已經打好瞭,而我們的祖先還在那裏做八股文,講陰陽五行。第二,西洋已於十八世紀中葉起始用機器生財打仗,而我們的工業、農業、運輸、軍事,仍保存唐、宋以來的模樣。第三,西洋在中古的政治局麵很像中國的春鞦時代,文藝復興以後的局麵很像我們的戰國時代。在列強爭雄的生活中,西洋人養成瞭熱烈的愛國心、深刻的民族觀念。我們則死守著傢族觀念和傢鄉觀念。所以在十九世紀初年,西洋的國傢雖小,然團結有如鐵石之固;我們的國傢雖大,然如一盤散沙,毫無力量。總而言之,到瞭十九世紀,西方的世界已經具備瞭所謂的近代文化,而東方的世界則仍滯留於中古,我們是落伍瞭!
近百年的中華民族根本隻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國人能近代化嗎?能趕上西洋人嗎?能利用科學和機械嗎?能廢除我們的傢族和傢鄉觀念而組織一個近代的民族國傢嗎?能的話,我們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話,我們這個民族是沒有前途的。因為在世界上,一切國傢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緻富強,不能者必遭慘敗,毫無例外。並且接受得愈早愈速就愈好。日本就是一個例子,日本原有土地不過相當中國的一省,原有的文化幾乎全是隋、唐以來自中國學去的。近四十年以來,日本居然能在國際上做一個頭等的國傢,就是因為日本接受近代文化很快。我們還可以把俄國做個例子。俄國在十五世紀、十六世紀、十七世紀也是個落伍的國傢,所以那時在西洋的大舞颱上,幾乎沒有俄國的地位。可是在十七世紀末年,正當我們的康熙年間,俄國幸而齣瞭一個大彼得,他以專製皇帝的至尊,變名改姓,微服到西歐去學造船,學煉鋼。後來他又請瞭許多西歐的技術傢到俄國去,幫助他搞維新。那時許多的俄國人反對他,尤其是首都莫斯科的國粹黨。他不顧一切,奮鬥到底,甚至遷都到一個偏僻的、但是瀕海的涅瓦河旁,因為他想靠海就容易與近代文化發源地的西歐往來。俄國的近代化基礎是大彼得立的,他是俄羅斯民族大英雄之一,所以就連斯大林也很推崇他。
土耳其的命運也足以錶示近代文化左右國傢富強力量之大。在十九世紀初年,土耳其帝國地跨歐、亞、非三洲,土耳其人也是英勇善戰的。但是在十九世紀百年之內,彆國的科學、機械和民族主義有一日韆裏的長進,土耳其則隻知保守。因此土耳其遂受瞭歐洲列強的宰割。到瞭一八七八年以後,土耳其也有少數青年覺悟瞭非維新不可,但是他們遇著極大的阻力。第一,土耳其的國王,如中國的清朝一樣,並無改革的誠意。第二,因為官場的腐敗,創造新事業的經費都被官僚侵吞瞭,浪費瞭。國傢沒有受到新事業的益處,人民增加瞭許多的苛捐雜稅,似乎國傢愈改革就愈弱愈窮。關於這一點,土耳其的近代史也很像中國的近代史。第三,社會的守舊勢力太大,以緻有一個人提倡維新,就有十個人反對。總而言之,土耳其在十九世紀末年的維新是三心二意的,不徹底的,無整個計劃的。其結果是在上次世界大戰中的慘敗,國傢幾緻於滅亡。土耳其人經過那次大國難以後一緻團結起來,擁護民族領袖凱末爾,於是始得復興。凱末爾一心一意為國傢服務,不知有他。他認識瞭時代的潮流,知道要救國非徹底接受近代的文化不可。他不但提倡科學工業,甚至改革瞭土耳其的文字,因為土耳其的舊文字太難,兒童費在文字上的時間和腦力太多,能費在實學上的必緻減少。現在土耳其立國的基礎算打穩瞭。
日本、俄國、土耳其的近代史大緻是前麵說的那個樣子。這三國接受瞭近代的科學、機械及民族主義,於是復興瞭,富強瞭。現在我們要研究我們的近代史。
我們要注意帝國主義如何壓迫我們。我們要仔細研究每一個時期內的抵抗方案。我們尤其要分析每一個方案成敗的程度和原因。我們如果能找齣中國近代史的教訓,我們對於抗戰建國就更能有所貢獻瞭。
第一章剿夷與撫夷
一英國請中國訂立邦交
在十九世紀以前,中西沒有邦交。西洋沒有派遣駐華的使節,我們也沒有派大使、公使到外國去。此中的緣故是很復雜的。第一,中西相隔很遠,交通也不方便。西洋到中國來的船隻都是帆船。那時沒有蘇伊士運河,中西的交通須繞非洲頂南的好望角,從倫敦到廣州頂快也需三個月。因此商業也不大。西洋人從中國買的貨物不外絲、茶及彆的奢侈品。我們的經濟是自給自足的,用不著任何西洋的齣品。所以那時我們的國際貿易總有很大的齣超。在這種情形之下,邦交原來是可以不必有的。
還有一個緣故,那就是中國不承認彆國的平等。西洋人到中國來,我們總把他們當作琉球人、高麗人看待。他們不來,我們不勉強他們。他們如來,必尊中國為上國並以藩屬自居。這個體統問題、儀式問題就成為邦交的大阻礙,“天朝”是絕不肯通融的。中國那時不感覺有聯絡外邦的必要,並且外夷豈不是蠻貊之邦,不知禮義廉恥,與他們往來有什麼好處呢?他們貪利而來,天朝施恩給他們,許他們做買賣,藉以羈縻與撫綏而已。假若他們不安分守己,天朝就要“剿夷”。那時中國不知道有外交,隻知道“剿夷與撫夷”。政治傢分派彆,不過是因為有些主張剿,有些主張撫。
那時的通商製度也特彆,西洋的商人都限於廣州一口。在明末清初的時候,西洋人曾到過漳州、泉州、福州、廈門、寜波、定海各處。後來一則因為事實的不方便,二則因為清廷法令的禁止,就成立瞭所謂一口通商製度。在廣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鞦兩季是買賣季,他們可以住在廣州的十三行;買賣完瞭,他們必須到澳門去過鼕。十三行是中國政府指定的十三傢可以與外國人做買賣的。十三行的行總是十三行的領袖,也是政府的交涉員。所有廣州官吏的命令都由行總傳給外商,外商上給官吏的呈文也由行總轉遞。外商到廣州照法令不能坐轎,事實上官吏很通融。他們在十三行住的時候,照法令不能隨便齣遊,逢八(也就是初八、十八、二十八)可以由通事領導到河南的“花地”去遊一次。他們不能帶軍器進廣州。“夷婦”也不許進去,以防“盤踞之漸”。頂奇怪的禁令是外人不得買中國書,不得學中文。第一個耶穌教傳教士馬禮遜博士的中文教師,每次去授課的時候,身旁必須隨帶一隻鞋子和一瓶毒藥,鞋子錶示他是去買鞋子的,而不是去教書的;毒藥是預備萬一官府查齣,可以自盡。
那時中國的海關是自主的,朝廷所定的海關稅則原來很輕,平均不過百分之四,清政府並不看重那筆海關收入,但是官吏所加的陋規極其繁重,大概連正稅要收貨價的百分之二十。中國法令規定稅則應該公開,事實上,官吏絕守秘密,以便隨意上下其手。外人每次納稅都經過一種講價式的交涉,因此很不耐煩。
中國那時對於法權並不看重。在中國境內,外國人與外國人的民刑案件,中國官吏不願過問,那就是說,自動地放棄境內的法權。譬如乾隆十九年(1755),一個法國人在廣州殺瞭一個英國人,廣州的府縣最初勸他們自己調解,後因英國堅決要求,官廳始理問。中國人與外國人的民事案件總是由雙方設法和解,因為雙方都怕打官司之苦。倘若中國人殺瞭外國人,官廳絕不偏袒,總是殺人者抵死,所以外國人很滿意。隻有外國人殺中國人的案子麻煩,中國人要求外人交凶抵死,在十八世紀中葉以前,外人遵命者多,以後則拒絕交凶,拒絕接受中國官廳的審理,因為他們覺得中國刑罰太重,審判手續太不高明。
外國人最初對於我們的通商製度雖不滿意,然而覺得既是中國的定章,隻好容忍。到瞭十八世紀末年(乾隆末年、嘉慶初年),外國人的態度就慢慢地變瞭。這時中國的海外貿易大部分在英國的東印度公司手裏。在廣州的外國人之中,英國已占領瞭領袖地位。英國此時的工業革命已經起始,昔日的手工業都慢慢地變為機械製造。海外市場在英國的國計民生上一天比一天緊要,而中國對通商的限製,英國認為最不利於英國的商業發展。同時英國在印度已戰勝瞭法國,印度半島全入瞭英國的掌握。以後再往亞東發展也就更容易瞭,因為有瞭印度作為發展的根據地。
當時歐洲人把乾隆皇帝作為一個模範的開明君主看。英國人以為在華通商所遇著的睏難都是廣州地方官吏做齣來的。倘若有法能使乾隆知道,他必願意改革。一七九一年(乾隆五十六年)正是乾隆帝滿八十歲的那年,如果英國趁機派使來賀壽,那就能得到一個交涉和促進中、英友誼的機會。廣州官吏知道乾隆的虛榮心,竭力慫恿英國派使祝壽。於是英國乃派馬戛爾尼(Lord Macartney)為全權特使於一七九二年來華。
馬戛爾尼使節的預備是很費苦心的。特使乘坐頭等兵船,並帶衛隊。送乾隆的禮物都是英國上等的齣品。用意不外要中國知道英國是個富強而且文明的國傢。英政府給馬戛爾尼的訓令要他竭力遷就中國的禮俗,唯必須錶示中、英的平等。交涉的目的有好幾個:第一,英國願派全權大使常駐北京,如中國願派大使到倫敦去,英廷必以最優之禮款待之。第二,英國希望中國加開通商口岸。第三,英國希望中國有固定的、公開的海關稅則。第四,英國希望中國給他一個小島,可以供英國商人居住及貯貨,如同葡萄牙人在澳門一樣。在乾隆帝方麵,他也十分高興迎接英國的特使,但是乾隆把他當作一個藩屬的貢使看待,要他行跪拜禮。馬戛爾尼最初不答應,後來有條件地答應。他的條件是:將來中國派使到倫敦去的時候,也必須嚮英王行跪拜禮;或是中國派員嚮他所帶來的英王的畫像行跪拜答禮。他的目的不外要錶示中、英的平等。中國不接受他的條件,也就拒絕行跪拜禮。乾隆帝很不快樂,接見以後,就要他離京迴國。至於馬戛爾尼所提齣的要求,中國都拒絕瞭。那次英國和平的交涉要算完全失敗瞭。
十八世紀末年和十九世紀初年,歐洲正鬧法蘭西革命和拿破侖戰爭,英國無暇顧及遠東商業的發展。等到戰事完瞭,英國遂第二次派使節來華,其目的大緻與第一次同。但是嘉慶給英使的待遇遠不及乾隆,所以英使不但外交失敗,並且私人對中國的感情也不好。
英國有瞭這兩次的失敗,知道和平交涉的路走不通。
中西的關係是特彆的。在鴉片戰爭以前,我們不肯給外國平等待遇;在以後,他們不肯給我們平等待遇。
到瞭十九世紀,我們隻能在國際生活中找齣路,但是嘉慶、道光、鹹豐年間的中國人,不分漢、滿,仍圖閉關自守,要維持曆代在東方世界的光榮地位,根本否認那個日益強盛的西方世界。我們倘若大膽地踏進大世界的生活,我們需要高度地改革,不然,我們就不能與列強競爭。但是我們有與外人並駕齊驅的人力物力,隻要我們有此決心,我們可以在十九世紀的大世界上得到更光榮的地位。我們研究中華民族的近代史,必須瞭解近代的邦交是我們的大睏難,也是我們的大機會。
二英國人做鴉片買賣
在十九世紀以前,外國沒有什麼大宗貨物是中國人要買的,外國商船帶到中國來的東西隻有少數是貨物,大多數是現銀。那時的經濟學者,不分中外,都以為金銀的輸齣是於國傢有害的。各國都在那裏想法子增加貨物的齣口和金銀的進口。在中國的外商,經過多年的試驗,發現鴉片是種上等的商品。於是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印度奬勵種植,統製運銷。乾隆初年,鴉片輸入每年約四百箱,每箱約百斤。乾隆禁止內地商人販賣,但是沒有效果。到瞭嘉慶初年,輸入竟加瞭十倍,每年約四韆箱。嘉慶下令禁止入口,但是因為官吏的腐敗和查禁的睏難,銷路還是繼續增加。
道光對於鴉片是最痛心的,對於禁煙是最有決心的。即位之初,他就嚴申禁令,可是在他的時代,鴉片的輸入增加最快。道光元年(1821)輸入尚隻五韆箱,道光十五年(1835)就加到瞭三萬箱,值價約一韆八百萬元。中國的銀子漏齣,換這有害無益的鴉片,全國上下都認為是國計民生的大患。廣東有一幫士紳覺得禁煙絕不能實行,因為“法令者,胥役之所藉以為利也,立法愈峻,則索賄愈多”。他們主張一麵加重關稅,一麵提倡種植,拿國貨來抵外貨,久而久之,外商無利可圖,就不運鴉片進口瞭。道光十四五年(1834—1835)的時候,這一派的議論頗得勢,但是,除許乃濟一人外,沒有一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公開提倡這個辦法。道光十八年(1838),黃爵滋上瞭一封奏摺,大聲疾呼主張嚴禁。他的辦法是嚴禁吸食,他說沒有人吸,就沒有人賣,所以吸者應治以死罪:
請皇上嚴降諭旨,自今年某月某日起,至明年某月某日止,準給一年限戒煙。倘若一年以後,仍然吸食,是不奉法之亂民,置之重刑無不平允。查舊例,吸食鴉片者僅枷杖,其不指齣興販者罪止杖一百,徒三年,然皆係活罪。斷癮之苦,甚於枷杖與徒杖,故甘犯明刑,不肯斷絕。若罪以死論,是臨刑之慘更苦於斷癮,臣知其情願絕癮而死於傢,不願受刑而死於市。惟皇上既慎用刑之意,誠恐立法稍嚴互相告訐,必至波及無辜。然吸食鴉片是否有癮無癮,到官熬審,立刻可辨:如非吸食之人,無大深仇,不能誣枉良善;果係吸食者,究亦無從掩飾。故雖用刑,並無流弊。

這封奏摺上瞭以後,道光令各省的督撫討論。他們雖不彰明地反對黃爵滋,總覺得他的辦法太激烈。他們說吸食者隻害自己,販賣者則害許多彆人,所以販賣之罪重於吸食之罪。廣州是鴉片煙的總進口,大販子都在那裏,要禁煙應從廣州下手。唯獨兩湖總督林則徐完全贊成黃爵滋的主張,並建議各種實施辦法。道光決定吸食與販賣都要嚴加禁止,並派林則徐為欽差大臣,馳赴廣州查辦禁煙。林文忠公是當時政界聲望最好、辦事最認真的大員,士大夫尤其信任他,他的自信力也不小。他雖然以前沒有辦過“夷務”,但他對外國人說:“本大臣傢居閩海,於外夷一切伎倆,早皆深悉其詳。”
實在當時的人對禁煙問題都帶瞭幾分客氣。在他們的私函中,他們承認禁煙的睏難,但是在他們的奏章中,他們總是逢迎上峰的意旨,唱高調。這種不誠實的行為是中國土大夫階級的大毛病之一。其實禁煙是個極復雜、極睏難的問題。縱使沒有外國的乾涉,禁煙已極其睏難,何況在道光年間英國人絕不願意我們實行禁煙呢?那時鴉片不但是通商的大利,而且是印度政府財政收入之大宗。英國對於我們獨自尊大、閉關自守的態度已不滿意,要想和我們算一次賬,倘若我們因鴉片問題給予英國任何藉口,英國絕不惜以武力對付我們。
那次的戰爭我們稱為鴉片戰爭,英國人則稱為通商戰爭,兩方麵都有理由。關於鴉片問題,我方力圖禁絕,英方則希望維持原狀:我攻彼守。關於通商問題,英方力圖獲得更大的機會和自由,我方則硬要維持原狀:彼攻我守。就世界大勢論,那次的戰爭是不能避免的。
三東西對打
林則徐於道光十九年(1839)正月二十五日行抵廣州。經一個星期的考慮和布置,他就動手瞭。他諭告外國人說:“利己不可害人,何得將爾國不食之鴉片煙帶來內地,騙人財而害人命乎?”他要外國人做兩件事:第一,把已到中國而尚未齣賣的鴉片,“盡數繳官”;第二,齣具甘結,聲明以後不帶鴉片來華,如有帶來,一經查齣,甘願“貨盡沒官,人即正法”。外國人不知林則徐的品格,以為他不過是個普通官僚,到任之初,總要齣個告示,大講什麼禮義廉恥,實質上還不是在要價?價錢講好瞭,買賣就可以照常做瞭。因此他們就觀望,就講價。殊不知林則徐不是那類人:“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迴,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到瞭二月初十,外人尚不肯交煙,林則徐就下命令,斷絕廣州齣海的交通,派兵把十三行圍起來,把行裏的中國人都撤齣,然後禁止一切的齣入。換句話說,林則徐把十三行作瞭外國人的監牢,並且不許人賣糧食給他們。
當時在十三行裏約有三百五十個外國人,連英國商業監督義律(Captain Charles Elliot)在內。他們在裏麵當然要受相當的苦,煮飯、洗碗、打掃都要自己動手。但是糧食還是有的,外人預貯瞭不少,行商又秘密地接濟。義律原想妥協,但是林則徐堅持他的兩種要求。是時英國在中國洋麵隻有兩隻小兵船,船上的水兵且無法到廣州。義律不能抵抗,隻好屈服。他屈服的方法很值得我們注意。他不是命令英國商人把煙交給林則徐,他是教英商把煙交給他,並且由他以商業監督的資格給各商收據,一轉手之間,英商的鴉片變為大英帝國的鴉片。
義律共交齣二萬零二百八十箱,共計二百數十萬斤,實一網打盡。這是林文忠的勝利,道光帝也高興極瞭。他批林的奏摺說:“卿之忠君愛國皎然於域中化外矣。”外人尚不完全相信林真是要禁煙,他們想林這一次發大財瞭。林在虎門海灘挑瞭兩個池子,“前設涵洞,後通水溝,先由溝道引水入池,撒鹽其中,次投箱中煙土,再拋石灰煮之,煙灰湯沸,顆粒悉盡。其味之惡,鼻不 中國斷代通史(全套共12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中國斷代通史(全套共12冊)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國斷代通史(全套共12冊)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中國斷代通史(全套共12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大多為半文言文,也不是完整意義上的斷代史。精裝本,排版一般。

評分

大傢的文言文史學名著,邊讀史,邊學文

評分

曆史是由政治、文化、製度、周圍民族關係組成。任一事件的發生都有其必然性。讀曆史不是讀故事。若想讀故事,不建議買該套書。該套書從根上講述瞭中國改朝換代的必然性。學術性強,故事性弱。

評分

趁活動買的,到手價一百多,挺實惠的

評分

趁活動買的,到手價一百多,挺實惠的

評分

趁活動買的,到手價一百多,挺實惠的

評分

其中有兩本被磕碰的很厲害。書腰把書頁都弄摺瞭。瑕疵啊……網上買書就是有這種風險,還能說什麼呢,京東發貨前看來是不會體諒藏書人的心情而幫忙檢查瞭。

評分

大多為半文言文,也不是完整意義上的斷代史。精裝本,排版一般。

評分

大多為半文言文,也不是完整意義上的斷代史。精裝本,排版一般。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中國斷代通史(全套共12冊)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