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 首次清宮散佚文物大起底★ 海內外清宮寶藏路綫圖★ 海量文物數據,豐富學術信息★ 歸納文物返還法律依據,探討流失文物追索渠道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對清宮散佚文物的研究性調查資料的收集和整理,梳理流散在故宮博物院以外清宮文物的數量分布、管理信息和保存情況;研究的重點是非法流失於海外的清宮文物(即近代以來,由於戰爭、偷盜、非法交易等原因,被掠奪、盜運到海外的清宮文物)。在未來的文物追索工作中,可以提供有力的證據與法律支持。
作者簡介
段勇,上海大學副校長,故宮博物院外事處長、副院長,國傢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司長、中國博物館協會副理事長。曾齣版《商周青銅器幻想動物紋研究》(獲“華東地區古籍優秀圖書奬”)、《當代美國博物館》(被評為“全國文博考古十佳圖書”)和《明清皇宮紫禁城》等三部專著和《東亞藝術與美國文化》一部譯著,並發錶過《從考古發現看龍的起源及早期麵貌》、《古物陳列所的興衰及其曆史地位述評》等二十餘篇專業論文和學術文章。
李晨,高級信息管理師,中國博物館協會法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文物學會法律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文物報社期刊部主任,曾任文化部全國美術館藏品普查工作辦公室副主任,長期從事文物博物館法製建設研究,參與國傢一級博物館評估指標體係設計、國傢博物館事業十二五規劃前期研究、民辦博物館發展狀況研究、《文物保護法》修訂專題研究、全國美術館藏品普查標準編製等多項文化部及國傢文物局重點研究項目,著有《博物館常用閤同概論》(閤作),並發錶多篇學術論文。
目錄
第一章 四海瑰寶匯天府——清代宮廷的文物收藏活動
第二章 金甌傾覆珠玉散——近代以來清宮文物遭遇的劫掠厄運
第三章 銅瓷書畫多遺珠——清宮散佚文物概念和分類
第四章 楚失楚將又何求——國內收藏體係中的清宮散佚文物
第五章 國寶何辜涉重洋——國際收藏視野下的清宮散佚文物
第六章 熙來攘往待價沽——國內外文物市場上的清宮散佚文物
第七章 潮起潮落重拾貝——對清宮散佚文物的有關研究和收集
第八章 貴胄無奈變“盲流”——清宮散佚文物的國際法地位
第九章 天涯何處覓歸途——清宮散佚文物的追索、徵集對策
海外博物館收藏清宮散佚文物數據簡目
拍賣機構拍賣清宮散佚文物數據目錄
精彩書摘
《國寶星散復尋蹤:清宮散佚文物調查研究》:
英國博物館收藏的清宮散佚文物 英國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庚子之變的發起國,在掠奪和收藏清宮文物方麵,與其他國傢相比,因為動手早、下手狠,所得豐富且精品多。英國許多博物館、圖書館甚至私人收藏傢都藏有清宮文物。著名的如大英博物館、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達維德基金會、牛津大學的阿什莫爾博物館、劍橋大學費茲威廉博物館、愛丁堡皇傢蘇格蘭博物館等,都有豐富精美的清宮文物收藏。 (一)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又名不列顛博物院,1759 年1 月15 日起正式對公眾開放,是世界上曆史悠久、規模大、著名的博物館之一,收藏瞭世界五大洲各個曆史時期的文物和藝術品數百萬件,藏品之豐富、種類之繁多,為全世界博物館所罕見。正如英國學者所言:“英國強大的時候,領土麵積增加瞭100倍。”大英博物館堪稱其強盛的見證。 大英博物館收藏中國文物的曆史可追溯到1753 年建館時期, 被認為是世界上收藏中國流失文物多的歐美博物館之一。目前,該館共收藏有中國文物2.3 萬件,涵蓋瞭中國藝術的各個類彆, 包括陶瓷、青銅器、玉器、書畫、古籍、造像等,時代從史前到近代, 跨越瞭整個中國曆史。在大英博物館中,中國文物與古希臘、古埃及藏品等一並成為該館收藏的珍貴的人類文化遺産。大英博物館專門陳列中國文物的永久性展廳,長期陳列約2 000 件展品,與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和印度展廳一樣是該博物館僅有的幾個國彆展廳之一。 在大英博物館的中國文物收藏中,商周時期的青銅彝器,魏晉、隋唐的經捲,宋、元、明、清各代的瓷器,各個時期的書法繪畫均屬於特色類彆,其中有300 餘件中國書畫為清宮舊藏珍品,其他從紫禁城、圓明園等地掠奪而來的清宮文物也是其收藏中的精品。 該館收藏清宮文物中著名者,當屬在中國繪畫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名畫《女史箴圖》。《女史箴圖》是中國東晉顧愷之的名作, 其原作已佚,大英博物館收藏的《女史箴圖》是唐代的摹本,神韻接近顧愷之的原畫,因而被後人奉為經典摹本,是《石渠寶笈》明確著錄的清宮藏畫。《女史箴圖》絹本設色,長(橫)377.9 厘米,寬(縱) 25.5 厘米,全捲分為引首、本幅、尾紙三大部分。其畫引首中間有乾隆帝禦書“彤管芳”三字,本幅畫意源於西晉張華《女史箴》文的內容, 分為九段,分彆描繪瞭“馮媛擋熊”“班姬辭輦”“隆殺盛衰”“修容飾性”“同衾以疑”“微言榮辱”“黷歡專寵”“靖恭自思”“女史司箴, 敢告庶姬”九個場景。該畫自署“顧愷之畫”,畫麵可見“弘文之印”“宣和”方印,還有宋徽宗或金章宗瘦金書《女史箴》詞句11 行。畫本身及裝裱部分壓有宋、金、明、清內府藏印,及明清曆代收藏者的私人鑒藏印。《女史箴圖》原收藏於頤和園中,八國聯軍洗劫頤和園之際被英軍駐印度騎兵軍官剋勞倫斯·約翰遜上尉(Clarence A.K. Johnson,1870 年齣生於英屬印度殖民地馬德拉斯,1900 年8月至10 月先後駐守在北京使館區和頤和園,1937 年死於英國倫敦) 掠走,1903 年4 月8 日以25 英鎊的價格售予大英博物館(藏品編號1903.4—8.01)1 。1910 年11 月5 日,《女史箴圖》在大英博物館首次展齣。為減少開捲,大英博物館在20 世紀初將《女史箴圖》裁為兩截, 本幅與引首、題跋分彆裱在兩張闆上置於專櫃中收藏展示,包首及拖尾鄒一桂奉旨畫《鬆竹石泉圖》則另行收存。2014 年,原上海博物館的書畫修復師邱錦仙又對《女史箴圖》進行瞭全麵修復加固, 仍是直接裱在闆上。 除瞭《女史箴圖》,該館還收藏瞭唐李思訓《青綠山水圖》、韓滉《雙牛圖》、北宋李公麟《華嚴變相圖》、範寬《攜琴訪友圖》、蘇軾《墨竹圖》、南宋馬遠《山水再遊圖》等中國名畫,其中不少都是《石渠寶笈》著錄的清宮藏畫,或是鈐蓋有清代內府收藏的專用印章。 除書畫外,該館收藏的玉器(如乾隆題詩的商代玉璧)、青銅器(如清代的錯金銀青銅卣)、瓷器(如雍正琺琅彩瓷器)、織綉(如宮廷服飾)、古籍(如《永樂大典》)等也有不少屬於清宮舊藏文物。 故宮對清宮散佚文物的徵集實例 在深入研究的同時,國內文博機構也積極推動對清宮散佚文物的徵集工作。隨著國傢綜閤實力的不斷增強和政府對文博工作重視程度的不斷提升,文物徵集、收購、追索的渠道不斷拓寬。
……
前言/序言
清代宮廷收藏蔚為大觀,為前朝各代所不及。特彆是康熙、雍正、乾隆諸帝對收藏的酷愛,使本已豐富的清皇室收藏達到曆史之最。除瞭繼承前代的收藏外,清代宮廷還通過徵求、進呈、抄沒、製作等方式積纍瞭為數眾多的珍貴文物,形成瞭一筆蔚為壯觀的民族文化財富。故宮前輩單士元先生曾經評價清宮收藏:“不少文物大都是傳世珍品,而傳世珍品又多是來自商周以後的宮殿、廟堂中,最後到明清兩代,體現瞭中國文化傳統,因此,它蘊藏的都是曆史。”
自乾隆以後,清宮收藏漸告式微,到清朝末年由於國勢日衰, 政治腐敗,外患頻仍,清宮文物珍藏多次遭到劫掠或毀損,許多被搶到異域,不少流失民間。特彆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庚子之變和清遜帝溥儀“小朝廷”時,有大量清宮文物由於戰爭、偷盜、非法交易等,被掠奪、盜運到海外,對此晚清狀元張謇曾感嘆道:“前清內府,昔日所藏縟矣。一散於庚申,再散於庚子,永淪異域,至可唏也。”
1914 年古物陳列所成立,1925 年故宮博物院成立,紫禁城的曆史翻開瞭新的篇章。幾代故宮人始終依據公共博物館的基本準則, 對清宮文物進行係統查點和妥善管理,與此同時,也從未放棄對於清宮散佚文物的尋訪與追索。早在1930 年和1934 年,故宮博物院就根據點查毓慶宮時發現的《諸位大人藉去書籍字畫古玩等糙帳》和點查養心殿時發現的《賞溥傑單》《收到單》等編輯齣版瞭《故宮已佚古物目錄二種》和《故宮已佚書籍書畫目錄四種》嚮社會公開發行,以便後世索尋。新中國成立後,故宮博物院根據國傢關於“加強對流散文物的收集和管理工作”的總體要求,開展瞭一係列關於清宮散佚文物的調查研究,並在黨和政府的支持下,先後徵集迴《五牛圖》《中鞦帖》《伯遠帖》《十詠圖》等一批清宮散佚文物。
2008 年,由時任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的段勇同誌牽頭,啓動瞭“清宮散佚文物調查”項目。項目組通過實地走訪、查閱文獻及齣版物、查詢互聯網信息、采訪相關專傢及當事人等方式,收集瞭英、法、德、意、美、日等國70 餘座博物館公開著錄的收藏清宮文物的信息, 以及佳士得、蘇富比等幾傢大型國際文物拍賣機構公開拍賣清宮文物的信息,曆時數年編製完成瞭《清宮散佚文物調查報告》。受立項目標和體例限製,報告以數據庋集為主,文字較為簡略。
為瞭使社會各界更加深入地瞭解清宮散佚文物的流失情況和現狀,推動國內外學術界開展對於清宮散佚文物的深入研究,段勇、李晨兩位同誌在原有調查報告的基礎上,進一步充實瞭相關資料, 增加瞭大量信息,並對所涉及的有關曆史、文物、法學問題進行瞭專題研究與論述,最終編著成瞭《國寶星散復尋蹤:清宮散佚文物調查研究》一書。作為一部係統研究清宮散佚文物的學術性著作,該書對清宮文物的散佚經過、清宮散佚文物在國內外的分布,對清宮散佚文物的研究與徵集、清宮散佚文物的法律地位和追索路徑等一係列關鍵問題進行瞭深入解讀,並收錄瞭研究過程中收集的清宮散佚文物信息近萬條,是迄今為止搜集清宮散佚文物數據量最大的一部著作,有著很高的學術價值,對於當代故宮學研究亦具現實意義。
近半個世紀以來,在聯閤國教科文組織等國際組織的促進與推動下,國際社會通過不懈努力,製定瞭《關於禁止和防止非法進齣口文化財産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即《1970 年公約》) 等一係列旨在打擊文物犯罪、促使非法流失文物返還的國際公約。這些公約一方麵扭轉瞭對文物販運與流失文物返還無所依循的局麵,保護文物免受盜竊、盜掘和走私之害,另一方麵也為流失文物返還其原屬國重新燃起瞭希望。相信該書的齣版,能夠引起國內外專傢學者對於清宮散佚文物有關問題的關注與重視,衷心希望有朝一日,非法流失海外的清宮文物能夠通過不同方式,陸續迴到紫禁城的懷抱。
國寶星散復尋蹤:清宮散佚文物調查研究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