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家:名门中的家教智慧

传家:名门中的家教智慧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贺桂金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11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ISBN:9787516814185
版次:1
商品编码:1222932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8-01
用纸:胶版纸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作者精心挑选了古今二十四篇名门家训,既有诸如孔子、孟子等先贤圣人的家训,又有当代诸如傅雷、唐英年等名家的家训,从古及今,一脉相承。作者又从中去粗取精,抽离出其中的经典家训名言,进行了独到而细致的分析,得出了新颖而富有实效的家训心得,《传家》义理深邃,解读浅显,相信能帮助家长培育出全面发展、才能出众的孩子。

作者简介

  贺桂金:现居北京,一生致力于国学研究,家藏各种善本古籍3000余册。善于从国学的各种名著中发现古人家教方面的智慧,著有《国学中的家教》《传家:名门中的家教智慧》等作品。

精彩书摘

  马援家训

  马援(公元前14年—公元49年),字文渊,汉族,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开国功臣之一。王莽时,曾任新成大尹,后随光武帝,为伏波将军,封新息侯,曾西破羌人,南征交趾,一生战功赫赫。其“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气概甚得后人推崇。马援能文,著有《诫兄子严敦书》,为世所传诵。

  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

  ——教育孩子学会谨言慎行

  为了能够让子女健康成长,以及获得今后的安身立命之道,古人非常重视培养孩子谦虚谨慎的品德。《尚书》有云“满招损,谦受益”,这句话被我国历代教育家视为金玉良言,千古流传。马援就深知这句话的要义,并且时刻叮嘱子弟要谨言慎行。

  东汉时的马援是一名功勋赫赫的大将。在平日里,他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对子侄一辈同样也不例外,不论是谁,若犯了错误,从不姑息,他教育两个侄子马严和马敦的例子就是千古流传的一个典范。

  马援年轻的时候就壮志凌云,他一生战功无数,常说“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在南征交趾时,马援听人说他的两位侄儿马严和马敦喜好和一些轻狂豪侠之人交往,并且喜欢对他人品头论足,于是他特地写信给予训诫。马援希望他们做事周到、为人敦厚、谦虚节俭、廉洁奉公,改掉出言无所顾忌的轻薄作风。马援在这封书信中,用真切而严厉的词语表达了他对两位侄儿的殷殷教诲之情。他在信中这样写道:我希望你们听到别人的过失,像听到父母的名字一样,耳朵里虽然听到,但是嘴里却不能跟着喊。我不喜欢议论别人,批评政治;我宁可死也不愿看到子孙们有这种作风。龙伯高为人朴素谨慎,不多话,我很尊重他,希望你们多向他学习。杜季良豪侠仗义,父亲逝世时远近客人纷纷来吊唁,我也尊重他,但不主张你们向他学习,因为假如学龙伯高没有学成,至少还能做个谨慎忠厚的人,正如俗话说的,大雁雕不成总也像只野鸭吧,但是如果学杜季良而没有学成呢?结果只会变成社会上的轻薄儿,像民间嘲笑的那样,“画虎不成反类犬”。

  马援以此比喻,是为了能让侄儿们知道一个道理,那就是,虽然耳中听到了别人的一些是非过失,但是要管住自己的嘴巴,不要对他人说三道四,更不可以参与到别人的是非评论之中。喜欢议论他人,妄加评判,这是人人都讨厌的行为。在信中,马援用龙伯高与杜季良两个人做例子,希望侄儿们能向龙伯高学习而不向杜季良学习。这也正是马援针对侄儿们喜欢结交侠士,论人是非的毛病给予的劝诫。

  虽然马严和马敦只是马援的侄儿,但是马援却像教导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去教导他们。其实这也是马援敬爱兄长的一种表现。对他人妄加评议本身就是一种令人厌恶的行为,假如传到别人耳朵里,也会对兄长的形象产生影响,别人会说他管教不严,正所谓“养不教,父之过”。因此,真正能爱其兄,必然能爱其子,不允许晚辈做出逾越礼教之事,教给他们谨言慎行,也正是对他们最好的爱护。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当今社会,人际关系如此复杂,出言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得罪人,最简单的一句话就是“隔墙有耳”,一个总是喜欢在背后对他人议论不休的人,最终会遭到众人的遗弃,因此,古人在修炼自身的时候有一条戒律为“慎言”,其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名门家训析要:“小心驶得万年船”,为人处世,小心谨慎是必不可少的;有很多青年人因为年少轻狂、出言不慎而吃了苦头,也正由于这个原因,在他们刚刚进入社会时,在待人接物的方式上显得比较生疏拙劣。中国历代家书都有告诫儿女言行举止要谨慎的话语,这是父母对子女为人处世周全到位的考虑。

  有很多人说话往往会脱口而出,不加考虑,出言无忌,从而说到他人的痛处,轻者别人不和自己交往,重者甚至会因此惹上杀身之祸。三国时期的杨修就是因为出言无忌,过于炫耀而被曹操斩首的。

  三国时候,有一个聪明绝顶的人,名叫杨修,字德祖,才思敏捷,灵巧机智,在曹操手下为官,官居主簿,替曹操典领文书,办理事务。有一次,曹操与杨修一同骑马路过曹娥碑,见碑背上刻有“黄绢、幼妇、外孙、虀臼”八个字。曹操对杨修说:“你懂不懂得它的含义?”杨修回答说:“懂得。”曹操说:“你不要讲出来,让我想想看。”走了三十里路,曹操才说:“我也已经懂得了。”于是让杨修另外记下他所理解的意思。杨修记道:“黄绢,是有色之丝,在字当中是一个‘绝’字;幼妇,是年少女子,在字当中是一个‘妙’字;外孙,是女儿之子,在字当中是一个‘好’字;虀臼,是受辛之器,在字当中是一个‘辞’字:合起来就是‘绝妙好辞’的意思呀!”曹操也记下了这八个字的含义,与杨修所记相同,于是他感叹说:“我的才思居然和你相差三十里啊。”虽然嘴上这样说,心里边却总有些不大舒服。

  有一次,曹操修建了一座花园,花园建好之后,曹操前去观看,不置可否,只是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众人看了半天,均不解其意,于是问杨修,杨修说:“‘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是嫌门太宽了。”监工于是命令工匠们按照丞相之意重建,曹操再看时喜出望外,问道:“谁知吾意?”左右告之:“杨修也。”曹操虽喜,心下甚忌之。

  后来,西凉刺史马腾进献曹操一盒酥,曹操没有来得及吃,就在酥盒上写了“一合酥”三个字,放在案头。曹操一走,杨修立刻取出分与大家吃。曹操问其故,杨修曰:“盒上明写‘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曹操脸上虽嬉笑,心里却愈发嫉恨。

  还有一件事,平时曹操害怕被人陷害,戒心极强,对左右的侍卫说:“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靠近。”一日,他正午睡时被子落在了地上,于是一名侍卫便拾起来给他盖在身上,曹操乃拔剑杀之,之后倒头又睡。起床之后,假惺惺地问道:“是谁杀了我的侍卫?”众人便将实情告诉了他,曹操于是痛哭,并命人将侍卫厚葬。众人都以为曹操是在梦中误杀,如今又是痛哭,又是厚葬,不但不怪曹操,而且多有称赞之词。在葬礼上,唯独杨修指着死者说:“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曹操听后,心里愈发嫉恨,于是想找机会除掉这个刺儿头。

  后来,曹军与刘备在汉水交战,两军对峙,久战不胜,曹操这个时候对进退犹豫不决,适逢厨子送进鸡汤,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惇入帐问夜间口令,曹操于是随口说道:“鸡肋!”杨修听到口令为“鸡肋”之后,便立即让士兵收拾行装,准备撤退,夏侯惇问杨修为何收拾行装,杨修说:“鸡肋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丞相的意思是,如今进不能胜,退又恐遭人耻笑,在这里没有什么好处,不如早早收拾行装,免得临时慌乱。过不了几天,丞相必定班师回朝。”本来曹操正犹豫不定,准备班师北归,但是看到杨修又说破了他的心思,不禁大为气恼,大声呵斥道:“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于是喝令刀斧手将他推出去斩了。

  在与曹操交涉的过程中,杨修为了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口无遮拦,出言无忌,最终惹恼了曹操而命丧黄泉。在如今的社会里,后果或许没有这么严重,但是如果出言不慎,也会影响到身边朋友的团结,人际关系以及个人升迁等。因此作为家长,就要让孩子学会谨言慎行,这才是今后孩子人生路上的明哲保身之道。有一句话叫作“言多必失”,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不论在哪种场合,说话时要注意该说的说,不该说的千万不要乱说。

  成长链接:重视思想品德教育,让孩子学会处世之道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情景:三两人在吃完饭之后,东家长西家短地闲扯,今天谁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了,谁又欠谁钱不还了,哪个人太不会办事做人了,等等,他们却不知道身边往往还有孩子在旁听;还有的家长喜欢在家庭生活中,比如说饭桌上对他人的长短妄加议论,谈论单位同事的是非。“×书记有名无实。”“××工作能力太低了!”“××这人心胸太狭窄。”这些内容似乎已经司空见惯,但是长此以往,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染,于是在无意识中就学会了家长的这种恶习。

  由于孩子正年幼,价值观尚未形成,这样日复一日地受到父母的影响,日后在和小伙伴相处时,无意之中也会产生片面想法,看不到其他小伙伴的优点、长处,而且喜欢在他人背后说长道短。当孩子长大之后,这种恶性习惯就会进一步放大,这样发展下去,轻者会被众人孤立,为孩子今后的发展形成一道屏障;重者会影响团结,给工作带来损失。古人在孩子的言行谨慎方面已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明代家庭教育家朱柏庐曾教育后代:“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再想。”他从社会生活复杂多变的角度,告诫儿女言谈行事要谨慎,不要自以为是。清初教育家张履祥说“心虚则随处能得益”,则把培养谦虚美德的好处推广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荀子·劝学》中则写道:“言有招祸也,行有招损也,君子其慎所立乎。”从立身行事的角度,教导后人言行要谨慎。汉代刘向说:“智者慎言慎行,以为身福;愚者易言易得,以为身炎。”这句话则是把谨慎行事提到人生祸福的高度。明朝仁孝文皇后在《内训·慎言》中说:“口如扃(门闩),言有恒;口如注,言无据。”以关门的门闩做比喻,形象地教导后代,谨言慎行才是长远的安身立命之道,而言多语失则难免会招祸的道理。再向前推,《礼记·少仪》中要求孩子要做到“不窥密,不旁狎,不道旧故,不戏色,毋拔来,毋报往,毋渎神,毋循往”。也就是说不能偷看别人的隐私,不挤眉弄眼与人纠缠,不能揭别人的老底、旧账,不能有戏弄、侮辱别人的神情和动作,平日行动要安详,不能慌里慌张地来回乱跑,不能轻慢了鬼神,不要追忆、留恋过去那些不正当的事情。《曲礼》中还规定:“将上堂,声必扬,户外有二履,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等等。也就是说,当孩子到别人家串门的时候,进门前应该高声叫门、通报,好让主人知道有人造访,作好准备。如果人家门外有两双鞋,说明里边有两个人正在谈事情,要等听到里边人招呼后再进去。进门时应注意不能踩着别人的鞋,不要踢着别人的座席,要提起衣服、坐到屋角的位置上,谈话的时候要认真地听,谨慎地回答等等。

  上面列举的一些古人要求孩子谨言慎行的规定,都是出于父母对孩子为人处世方面的周全考虑,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孩子长大之后为人处世的能力。从这里我们就能够看出,早在两千多年前,古人就对儿童的思想教育高度重视。因此,身为当代的父母,更要注意提高孩子的素质,让孩子养成言行谨慎的习惯,教给孩子在说话和办事时要三思而行,切忌冒失,而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就是家长们要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不非议他人,不飞短流长,不造谣生事,给孩子树立一个正面的良好的榜样。

  用气自行,其败必也

  ——去掉孩子身上的骄妄之气

  王磐是王莽家族平阿侯王仁的儿子,马援的侄婿。王莽败后,由于王磐家资殷实,为人慷慨侠义,爱士好施,于江淮一带颇有名气。后来游历京师,结交了朝中贵戚如卫尉阴兴、大司空朱浮、齐王刘章结等人,并且过往甚密。马援看到这种情形之后,对他的外甥曹训说:“王氏,是废姓。王磐应当处世低调,深居简出,可他反而交游京师长者,且用气自行,争强好胜。如此下去,他一定不会有好结果。”果然,一年以后,王磐因事被处死。王磐的儿子王肃,还是出入王侯邸第。当时诸王还没到自己的封地,都在京师,竞相修名延誉,招游士。

  一次,马援对司马吕种说:“自建武年以来,政治宽松,四海升平。但令人担忧的是,国家诸王子渐渐长大起来,但是国家却没有形成一定的防范制度。如果放任王子多通宾客,则很容易会兴起大狱,你辈可一定要小心啊!”终于,有人向朝廷上书,告王肃本来是受诛之家,竟然被诸王捧为上座,担心因事生乱。于是皇帝龙颜大怒,下令各郡县抓捕诸王的宾客们,结果遭殃的人像瓜蔓般相互牵扯,死者数以千计。吕种也遭到牵连,难以幸免,临死时他仰天长叹:“马将军真是神人啊。”

  “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这是老子对孔子的谆谆教导,意思是,你要去掉骄傲之气和贪欲之心,这些东西都是于身无益的东西,只有先将这些不好的因素戒除掉,才可能成为圣人。马援也是看到了王磐的骄妄,预料到他将会身败名裂,因此才训诫他的外孙曹训,要力戒骄妄,保持低调。骄妄往往会使一个人目空一切,自傲自大,得意忘形,这对个人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当家长发现孩子身上存在这种自傲自大的习气时,要坚决地杜绝,决不纵容。

  名门家训析要:骄妄,是人性中的恶习,人们常说的自傲、自恋、自大都与这种品德有联系。骄妄之人往往不能理性地看待自己,将自己看得过于重要;骄妄容易让人目空一切,自满自大,过于关注自身,自以为无所不能,希望别人能特殊对待自己。他们总是用狭隘的眼光看待别人,以为别人一无是处,而且自认为完美无瑕,不能接受他人的批评,这种性格的形成有环境的影响,譬如亲朋好友对孩子过高的不当评价。同时也有教育不力的原因,比如孩子取得好成绩后,家长往往会说“比某某强多了,把谁谁比下去了”等等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的语言进行错误的鼓励,等等。另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视了对孩子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

  每一个人都会因为与生俱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产生一定的自我肯定的思想,但是过于自我肯定就会出现人格缺陷,表现为骄妄的情绪。富兰克林在其自传中说:“在我们与生俱来的各种习气中,没有什么比克服骄傲更困难的了,虽然你想极力地克服它,隐藏它,但是它还会想方设法露出头角来。”其实这种情绪是贯穿我们一生的,为了防止孩子养成不好的骄妄的品性,首先就要注意培养孩子谦虚的优良品德,并及时地遏止孩子骄傲情绪的滋生。

  一个满怀失望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法门寺对住持释圆和尚说:“我一心一意要学丹青,但至今没有找到一个令我满意的老师,许多人都是徒有虚名,有的画技还不如我。”

  释圆听了,淡淡一笑说:“老僧虽然不懂丹青,但也颇爱收藏一些名家精品。既然施主画技不比那些名家逊色,就烦请施主为老僧留下一幅墨宝吧。”

  年轻人说:“画什么呢?”

  释圆说:“老僧最大的嗜好,就是爱品茗饮茶,尤其喜欢那些造型流畅古朴的茶具。施主可否为我画一个茶杯和茶壶?”年轻人听了,说:“这还不容易。”于是铺开宣纸寥寥数笔,就画成了一个倾斜的水壶正徐徐吐出一脉茶水来,注入那茶杯中去,年轻人问:“这幅您满意吗?”

  释圆微微一笑,摇了摇头,说:“你画得是不错,只是将茶壶和茶杯的位置放错了,应该是茶杯在上,茶壶在下啊。”年轻人听了,笑道:“大师为何如此糊涂,哪有茶杯往茶壶里注水的?”

  释圆听了,说:“原来你懂得这个道理啊!你渴望自己的杯子里能注入那些丹青高手的香茗,但你总是将自己的杯子放得比那些茶壶还要高,香茗怎么能注入你的杯子呢?涧谷把自己放低,才能得到一脉流水,人只有把自己放低,才能吸纳别人的智慧和经验。”

  年轻人思忖良久,终于恍然大悟。

  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国西汉时著名的文学家和派经学家刘向有三个儿子。刘韵是他最小的儿子,聪明、好学,自小就“通诗文,能属文”,全家对这个儿子很偏爱,亲戚朋友也时常赞扬他。刘韵由此而渐渐自我满足起来,他开始看不起别人,很有些自以为是,后来,连长辈的意见与教诲也听不进去了。刘向为了帮助小儿子,写了一篇《戒子韵书》,书中有一句千古流传的名言,那就是“满招损,谦受益”。刘向的儿子就是犯了过于自傲的错误。青少年时期是心理发育最重要的时期,而这个时期的孩子也最容易心浮气躁,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尤其要对这个问题加以注意。

  骄傲与自满是人性中的大敌,一旦它们占了上风,这个人便不再会脚踏实地地做事情,而是好高骛远,这对孩子的发展会产生消极的影响。骄傲自大的孩子常会与外界形成隔膜,这将使他们的心胸变得很狭窄。而谦虚是一种美德,是孩子进取和成功的必要前提。“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话是永不过时的。身为父母,要让孩子知道,骄傲自大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旋涡,一旦自己掉进这个旋涡,将会让自己头晕目眩,而想要离开这个旋涡,最重要的就是要戒骄戒躁,以等待风平浪静。

  成长链接:培养孩子谦虚的美德

  拥有谦虚的品德,这对于孩子各项能力的发展都具有正面的帮助。但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家人的呵护,父母生怕孩子受什么委屈,孩子要什么给什么,这样下去,很容易惯坏孩子,让他们形成骄纵的坏习惯。尤其是现在家庭条件越来越好,很多孩子家境富裕,在生活上不知道节俭,挥金如土,奢侈至极,在家中有保姆看护,上学有专车接送,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孩子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下,就会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往往会变成只讲享受不讲奉献的纨绔子弟。这种习气深刻地影响着孩子对生活、工作和人生价值观的态度,并且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因此对于现在的父母而言,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戒除他们骄纵的坏习惯,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如何帮助孩子戒除骄纵之气,养成谦虚的良好品德呢?父母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教育他们:

  ●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由于很多年轻的爸爸妈妈因为家庭条件好或者得到父母的溺爱,本身就有骄纵的习惯,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这种习惯便会悄无声息地传染给孩子,因此,要想使孩子戒掉骄纵的坏习惯,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如年轻妈妈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使小性子,年轻爸爸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对父母长辈大喊大叫等等。

  ●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要加以制止。在平时,父母不要对孩子过于溺爱,尤其是孩子无理取闹时一定要严加制止。当孩子提出无理要求而且以求实现而大哭大闹时,父母不应当因为想得到一时安宁或者心疼孩子就违背原则,无条件地满足孩子。除此之外,孩子养成骄纵习惯的原因可能还和家庭给孩子提供过于丰富的物质条件有关,全家上下都把孩子当成宝贝看待,要星星不敢摘月亮,长此以往,孩子的欲望会越来越大,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因此,家长不要给孩子买过于昂贵的玩具,也不要带领孩子经常出入高级消费场所。

  ●让孩子知道自信与自傲是不同的。要让孩子戒除骄妄,就要让他知道什么是骄妄。骄妄就是骄傲。它和自信不同,自信过了头就是骄傲。科学家巴夫在写给青年人的一封信中这样说:“切勿让骄傲支配你们。由于骄傲,你们会在应该统一的场合争执起来。由于骄傲,你们会拒绝有益的劝告和友好的帮助。而且由于骄傲,你们会失掉客观的标准。”巴夫的这些话明确地指出了骄傲的危害。骄傲自大的孩子往往会被假象蒙蔽了眼睛,如同《庄子》中的河伯一般,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这将会大大地阻碍自己前进的道路。

  ●让孩子接触更为宽广的世界。父母要让孩子懂得天外有天,山外有山的道理,告诫他们不要做井底之蛙,不要总是自我感觉良好。家长要时常给孩子讲一些同龄人中佼佼者的事迹,让孩子能够正视自己,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能够正确定位,冷静地发展自我。

  最后,父母要告诉孩子学习的重要性,因为学习是无止境的,父母要大力培养孩子谦虚的美德,只有学会谦虚和包容,才能够使孩

  ……


前言/序言

  前言泱泱中华,上下传承了数千年的经典文化。在这些经典文化中,家训以一种家族世代相传的独特方式流传了下来,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朵奇葩。家训,也称家诫,是历代精英人士对人生经验的总结,是人们长期在社会实践经验中积累起来的思想精华。虽然其中有些思想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但是里面仍旧有许多晶莹璀璨的闪光点,有选择性地继承并发扬家训中的精华思想,并将其运用到今天的家庭教育中,能够更为有效地丰富如今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让孩子真正成长为社会所需的合格健康人才。

  每个时代都需要大批精英的推动,而每个时代也会涌现出叱咤风云的时代精英,然而,如果加以留心,便能发现,这些时代精英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甚至是来自于一个家族集团,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是家风使然,每个家族,经过前辈的艰苦奋斗迅速崛起之后,为了能够将自身的成功经验传递下去,这就形成了家训。家训中的先进思想、经典箴言,能够让子孙后代终身受益。比如说晚清重臣曾国藩,他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他重视对子女的家庭教育,家风甚严。当年不管多少公务缠身,他必定抽出时间为子女写家书,时常训诫他们。在曾家,男子“看、读、写、作”缺一不可;女子“食事、衣事、细工、粗工”须样样精通。勤奋、俭朴、求学、务实的家训家风,一直为曾家后人所传承。人们常说:“官宦之家,盛不过三。”然而,曾国藩的子孙后代直到今天仍旧活跃在祖国的各个行业,为祖国的发展进步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而梁家子女“一门三院士”也得益于梁启超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如今很多家长为了孩子不惜一切代价,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给孩子找最好的老师,请顶尖家教,报考各种名目的培训班,满足孩子的最大学习需1求,然而,教育效果为何往往却不像父母想 传家:名门中的家教智慧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传家:名门中的家教智慧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传家:名门中的家教智慧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传家:名门中的家教智慧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传家:名门中的家教智慧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