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诗品译注

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诗品译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梁] 钟嵘 著,周振甫 译
图书标签:
  • 中国古典文学
  • 诗品
  • 文学批评
  • 译注
  • 古典诗歌
  • 文化
  • 经典
  • 名著
  • 古代文学
  • 中华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26259
版次:1
商品编码:12232319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00
字数:7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钟嵘《诗品》有陈延杰《诗品注》,有《跋》,称:“唯明胡应麟《诗薮》,辩证至数十则,皆玩而核实者。其后王士祯著《诗话》,极论其品第之间,多所违失。”“惟觉曹瞒之悲壮,彭泽之豪放,当列上品,与阮亭若甚符合。其余各家,不劳改置,差可为定品焉。”《跋》作于1925年7月。陈注于下品戴逵条注,称《诗品》有脱文,无评戴逵语,家藏明抄本不脱,用补其缺。陈注改《诗品序》为《总论》。注后附录《诗选》,选《诗品》所评各家诗。后附《南史·钟嵘传》及《跋》。又有古直《钟记室诗品笺》,作于1925年冬。未刻。见陈延杰《诗品注》,即在《发凡》之末,指出陈注之疏。陈注草创,不免有疏。古直论陈注之疏写于1927年冬。1928年,在上海聚珍仿宋印书局制版。古笺不用陈注《总论》,称《诗品序》。有《发凡》,评论《诗品》。对《诗品》脱文不补。《诗品笺》出版后,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61年10月出版陈延杰《诗品注》,《出版说明》称:“注本前曾由开明书店出版,最近注者吸收他人所提意见,在旧注的基础上作了较全面的订补,由我社重排印行。”陈注已经补正了初版的疏漏。
  1948年6月,上海开明书店出版钱钟书先生《谈艺录》,有《诗品之品第陶诗》节,对《诗品》之品陶有所论述,足正注家维护《诗品》品陶之失。1984年,中华书局出版钱先生补订本《谈艺录》,于目录中删去《诗品之品第陶诗》,以附于《陶渊明诗显晦》节,复有补订。1979年,中华书局出版钱先生《管锥编》,有专论《诗品》章节,发各家之所未备,极为精辟。
  1987年10月,复旦大学中文系文学研究所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专业,王运熙教授指导博士生曹旭作《钟嵘诗品研究》,有《钟嵘身世考》、《诗品版本源流考》、《钟嵘诗品校考》、《诗品品语发微》、《诗品东渐及对日本和歌理论的影响》等章节。曹旭博士作《钟嵘身世考》,曾亲至河南颍川长社遍访耆旧,觅得钟家所藏《钟氏家谱》,考明钟嵘身世。曹旭博士的《诗品版本源流考》,“寻访版本于海内,书函商榷于东瀛,旁搜远讨”,得版本50种。曹旭博士的《钟嵘诗品校考》,参黄丕烈校《退翁书院钞本》、郑文焯、傅增湘校《津逮秘书》本,并及韩国车柱环《钟嵘诗品校证》及《校证补》,法国陈庆浩《钟嵘诗品集校》。又“在《源流考》基础上,以元延祐七年《群书考索》本为底本,选择不同系统有代表性的版本,参以类书、笔记、诗话数十种,兼采诸家之说,酌以陈延杰《诗品注》所补脱文,校而考之。”曹旭博士的研究论文中,又有《日本的(诗品)研究会》节,称“从昭和三十七年诗品研究会成立,到昭和五十三年研究成果出版,中国的《诗品》及其研究者正接受种种意想不到的磨难。民国十六年、十八年出版《诗品》注释的老专家陈延杰、许文雨正被抄查、批斗致死。陈延杰家藏明抄本《诗品》亦毁于十年劫火,四人帮,固然是学术的罪人,而安定、开放的社会环境是学术研究赖以存在的阳光和空气。”
  现在译注《诗品》,考究钟嵘的身世,校订《诗品》的原文,有赖于曹旭博士的考校。注释《诗品》,参考陈注和古笺。论定《诗品》的价值与《诗品》的评陶,都引钱先生的评论。谨在这里对上引各家表示深切感谢。

作者简介

  周振甫(1911-2000),浙江平湖人,著名学者,古典诗词及文论专家,编辑家。1931年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1932年入上海开明书店任《辞通》校对,后任编辑。1951年起为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1971年借调中华书局,参加《明史》点校。1975年正式调入中华书局。主要著述有:《诗词例话》、《文章例话》、《小说例话》、《中国修辞学史》、《中国文章学史>、《周易译注》、<诗经译注》、《文心雕龙今译》、《毛主席诗词浅释》、《周振甫学术文化随笔》、<周振甫文集》(十卷本)等。

目录

前言
《诗品》的笺注和研究
钟嵘的身世
对《诗品》的评论
《诗品》的杰出成就
论《诗品》的品陶等次
《诗品序》的分合
诗品序
上品
古诗
汉都尉李陵
汉婕妤班姬
魏陈思王植
魏文学刘桢
魏侍中王粲
晋步兵阮籍
晋平原相陆机
晋黄门郎潘岳
晋黄门郎张协
晋记室左思
宋临川太守谢灵运
中品
汉上计秦嘉嘉妻徐淑
魏文帝
晋中散嵇康
晋司空张华
魏尚书何晏晋冯翊守孙楚晋著作王赞
晋司徒掾张翰晋中书令潘尼
魏侍中应璩
晋清河太守陆云晋侍中石崇晋襄城太守
曹摅晋朗陵公何劭
晋太尉刘琨晋中郎卢谌
晋弘农太守郭璞
晋吏部郎袁宏
晋处士郭泰机晋常侍顾恺之宋谢世基
宋参军顾迈宋参军戴凯
宋征士陶潜
宋光禄大夫颜延之
宋豫章太守谢瞻宋仆射谢混宋太尉袁淑
宋征君王微宋征虏将军王僧达
宋法曹参军谢惠连
宋参军鲍照
齐吏部谢胱
齐光禄江淹
梁卫将军范云梁中书郎丘迟
梁太常任昉
梁左光禄沈约
下品
汉令史班固汉孝廉郦炎汉上计赵壹

精彩书摘

  《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诗品译注》:
  ①任防(460-508):字彦昇。南朝梁博昌(今山东寿昌县)人。人梁为新安太守。卒赠太常。
  ②笔:当时称有韵为文,无韵为笔。即以诗为文,以无韵文为笔。
  ③国士:一国特出的人才。
  任昉诗,如《落日泛舟东溪》:“……吾生虽有待,乐天庶知命。不学《梁甫吟》,唯识沧浪咏。田荒我有役,秩满余谢病。”按《周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诸葛亮为《梁甫吟》。沧浪咏,见《孟子·离娄上》,这就是所谓“多用事”。少年学他的多用事,所以认为有毛病。古直《诗品笺》说:“案当时倾慕彦昇者多,仲伟擢昉中品,殆不得已。故抑扬之际,微文寓焉。”认为钟嵘把任防列人中品,带有不满的意味。
  梁左光禄沈约
  观休文众制,五言最优。详其文体,察其余论,固知宪章鲍明远也,所以不闲于经纶,而长于清怨。永明相王爱文,王元长等皆宗附之。约于时谢朓未遒,江淹才尽,范云名级故微,故约称独步。虽文不至,其工丽亦一时之选也。见重闾里,诵咏成音。嵘谓约所著既多,今剪除淫杂,收其精要,允为中品之第矣。故当词密于范,意浅于江也。
  观沈约的众多制作,以五言诗为最好。详考他的诗体,考察他的理论,确实知道他效法鲍照,所以不熟悉组织朝廷宗庙的作品,却长于表达清新幽怨。竟陵王刘子良爱好文学,王元长等都推尊归附他。沈约在这时期,谢朓诗没有成熟,江淹已经才尽,范云的声名品级本来低微,所以沈约当时称为独一无二。虽然他的诗不够好,但他的诗的工巧华丽,也是一时的首选。被民间看重,到处都有念他的诗的人。嵘说沈约创作既多,现在删去淫靡滥杂的,收取他的精华重要的,确实可为中品的等级了。所以应当是文辞比范云严密,内容比江淹浅薄。
  沈约是从古体诗走向近体的格律诗的开端,他的诗作,是讲究声律的对仗。当时正在齐武帝永明年间,所以这种诗体称为永明体。当时已经发现平上去人四声,以及双声叠韵,沈约根据它制定格律诗。他在《宋书·谢灵运传论》讲到创制格律诗的理论,说:“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篇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他说的宫羽,所谓“宫羽相变,低昂互节”,即指官的声音高,羽的声音低,高低互相调节,“浮声”指声的上浮,即昂,“切响”指声的切实,较低,也即低昂的互相调节。《文镜秘府论》指出调声三术,认为宫商为平声,徵为上声,羽为去声,角为人声,即用四声来配五音。把低昂、轻重、浮切,即把四声一分为二,唐朝人就定出平仄来,平指声昂而轻,仄指声低而切。沈约的理论,就用平仄来解决了。前面用了平声字的音节,后面就用仄声字的音节来调配。到了初唐,格律诗就形成了。沈约提出八病说,过于繁琐,他自己也不能遵守。但初唐创制的格律诗,就是按照他的理论加以改进制成的。而他的写景诗也清新可喜,如《刘真人东山还诗》:“连峰竟无已,积翠远微微。寥戾野风急,芸黄秋草腓(枯)。……”这样写景,既调平仄,也是可取的。
  ……

前言/序言

  钟嵘《诗品》有陈延杰《诗品注》,有《跋》,称:“唯明胡应麟《诗薮》,辩证至数十则,皆玩而核实者。其后王士祯著《诗话》,极论其品第之间,多所违失。”“惟觉曹瞒之悲壮,彭泽之豪放,当列上品,与阮亭若甚符合。其余各家,不劳改置,差可为定品焉。”《跋》作于1925年7月。陈注于下品戴逵条注,称《诗品》有脱文,无评戴逵语,家藏明抄本不脱,用补其缺。陈注改《诗品序》为《总论》。注后附录《诗选》,选《诗品》所评各家诗。后附《南史·钟嵘传》及《跋》。又有古直《钟记室诗品笺》,作于1925年冬。未刻。见陈延杰《诗品注》,即在《发凡》之末,指出陈注之疏。陈注草创,不免有疏。古直论陈注之疏写于1927年冬。1928年,在上海聚珍仿宋印书局制版。古笺不用陈注《总论》,称《诗品序》。有《发凡》,评论《诗品》。对《诗品》脱文不补。《诗品笺》出版后,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61年10月出版陈延杰《诗品注》,《出版说明》称:“注本前曾由开明书店出版,最近注者吸收他人所提意见,在旧注的基础上作了较全面的订补,由我社重排印行。”陈注已经补正了初版的疏漏。
  1948年6月,上海开明书店出版钱钟书先生《谈艺录》,有《诗品之品第陶诗》节,对《诗品》之品陶有所论述,足正注家维护《诗品》品陶之失。1984年,中华书局出版钱先生补订本《谈艺录》,于目录中删去《诗品之品第陶诗》,以附于《陶渊明诗显晦》节,复有补订。1979年,中华书局出版钱先生《管锥编》,有专论《诗品》章节,发各家之所未备,极为精辟。
  1987年10月,复旦大学中文系文学研究所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专业,王运熙教授指导博士生曹旭作《钟嵘诗品研究》,有《钟嵘身世考》、《诗品版本源流考》、《钟嵘诗品校考》、《诗品品语发微》、《诗品东渐及对日本和歌理论的影响》等章节。曹旭博士作《钟嵘身世考》,曾亲至河南颍川长社遍访耆旧,觅得钟家所藏《钟氏家谱》,考明钟嵘身世。曹旭博士的《诗品版本源流考》,“寻访版本于海内,书函商榷于东瀛,旁搜远讨”,得版本50种。曹旭博士的《钟嵘诗品校考》,参黄丕烈校《退翁书院钞本》、郑文焯、傅增湘校《津逮秘书》本,并及韩国车柱环《钟嵘诗品校证》及《校证补》,法国陈庆浩《钟嵘诗品集校》。又“在《源流考》基础上,以元延祐七年《群书考索》本为底本,选择不同系统有代表性的版本,参以类书、笔记、诗话数十种,兼采诸家之说,酌以陈延杰《诗品注》所补脱文,校而考之。”曹旭博士的研究论文中,又有《日本的(诗品)研究会》节,称“从昭和三十七年诗品研究会成立,到昭和五十三年研究成果出版,中国的《诗品》及其研究者正接受种种意想不到的磨难。民国十六年、十八年出版《诗品》注释的老专家陈延杰、许文雨正被抄查、批斗致死。陈延杰家藏明抄本《诗品》亦毁于十年劫火,四人帮,固然是学术的罪人,而安定、开放的社会环境是学术研究赖以存在的阳光和空气。”
  现在译注《诗品》,考究钟嵘的身世,校订《诗品》的原文,有赖于曹旭博士的考校。注释《诗品》,参考陈注和古笺。论定《诗品》的价值与《诗品》的评陶,都引钱先生的评论。谨在这里对上引各家表示深切感谢。
《诗品译注》:品鉴诗歌之精髓,洞察文采之奥秘 在中国浩瀚的文学星河中,诗歌以其独特的魅力,穿越千年,至今仍闪耀着不朽的光辉。《诗品》作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经典之作,以其精辟的见解、犀利的评判,为我们解读和欣赏历代诗歌提供了重要的视角和方法。而《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诗品译注》的问世,更是将这一传世之作以更加 Accessible、深入人心的方式呈现给当代读者。本丛书不仅是对《诗品》原文的忠实呈现,更是在深入研究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详尽的译注,旨在帮助读者跨越时空的鸿沟,真正走进作者的世界,领略诗歌的韵味,体悟文学的精妙。 《诗品》:一部品评诗歌的“美学辞典” 《诗品》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系统性的诗歌评论专著,作者钟嵘(约公元486年—518年),字“子期”,南朝齐梁时期著名文学家。他以其敏锐的艺术感受力和深厚的文学功底,对自诗经以降的众多诗人及其作品进行了品评。其核心价值在于,钟嵘在评判诗歌时,不拘泥于形式,而是着重于诗歌的“风骨”和“神韵”,即诗歌的内在精神、情感的真挚以及语言的锤炼。他提出的“五言风范”、“四言诗格”等概念,深刻影响了后世对诗歌创作和评价的标准。 《诗品》全书共二十四篇,每篇评论一位或几位诗人,通过对他们作品的分析,揭示了诗歌创作的规律和技巧,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坛的审美风尚。钟嵘将诗歌的品评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他提出的“五对”之说(如“声音”、“字句”、“典故”、“辞采”、“风骨”)至今仍是文学评论的重要参考。他尤其强调“风骨”,认为这是诗歌最根本的生命力,是诗人内在德行和才情的体现,也是诗歌能够打动人心的关键。 《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诗品译注》:深入解读,触类旁通 《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诗品译注》的编纂,正是为了让《诗品》这部经典之作,能够被更广泛的读者所理解和接受。它不仅是对《诗品》原文的忠实呈现,更是一次深入而全面的解读。 一、 精准的译文:化古为今,畅达易懂 《诗品》的原文虽简洁凝练,但其中蕴含的典故、用语和表达方式,对于不熟悉古代汉语的读者来说,无疑存在一定的阅读障碍。本丛书的译文,力求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做到贴切、准确、流畅。译者们通过对古代汉语和文学史的深入研究,准确把握钟嵘的原意,并将其转化为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表达方式。译文不仅仅是字词的对应,更注重意境的传达,让读者能够如同阅读 contemporary 作品一般,轻松理解诗歌评论的精髓。 例如,当钟嵘评述某位诗人“辞藻”时,译者会细致解释“辞藻”的含义,以及在当时语境下的具体表现,避免读者望文生义,产生误解。对于一些较为晦涩的典故,译者也会通过注释加以说明,让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其文化背景和在诗歌中的作用。 二、 详实的注释:层层剥茧,洞悉本质 注释是《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诗品译注》的核心价值之一。每一条注释都经过了严谨的考证和深入的分析,旨在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支持。 字词释义: 对于原文中生僻的字词、多义字,以及具有特殊含义的词汇,注释都会给出清晰的解释,帮助读者扫清字面障碍。 典故考证: 《诗品》中引用的典故繁多,涉及历史、神话、哲学等多个领域。注释会详细考证这些典故的出处、含义及其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让读者了解作者引用典故的用意,以及这些典故如何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文学常识: 针对诗歌创作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格”、“调”、“声律”等,注释会给予必要的解释,帮助读者理解钟嵘的评价体系。 背景介绍: 对于书中涉及的诗人、朝代、社会文化背景,注释也会进行简要介绍,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诗品》产生的时代语境,以及这些背景如何影响了诗歌的创作和评价。 学术观点梳理: 在一些关键的评论之处,注释还会引用历代学者的研究成果,梳理不同的学术观点,引导读者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通过详实的注释,读者能够一层一层地剥开《诗品》的文字外衣,直抵其思想和艺术的本质。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阅读体验,将极大地提升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三、 导读与赏析:引领入门,提升品鉴能力 除了译文和注释,《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诗品译注》还可能包含导读和赏析部分。 导读: 导读部分将对《诗品》的作者、成书背景、核心观点、以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进行概括性的介绍。这将帮助读者在阅读前建立一个宏观的认识框架,了解阅读的重点和难点。 赏析: 针对一些重要的诗人或作品,赏析部分将进一步深入解读。它会结合译文和注释,对钟嵘的评价进行更细致的分析,指出其评价的精妙之处,并结合具体的诗歌作品,阐述钟嵘的观点如何体现在诗歌的字里行间。赏析部分还会引导读者如何运用《诗品》的理论来欣赏其他诗歌作品,从而提升读者的文学品鉴能力。 《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诗品译注》的价值与意义 《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诗品译注》的出版,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 1. 传承经典: 它将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诗歌评论经典以现代的方式呈现,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2. 普及学术: 通过详实的译注,将原本可能只在学术圈流传的经典,变得易于普通读者理解和接受,降低了阅读门槛,普及了文学研究的成果。 3. 提升素养: 读者通过阅读《诗品译注》,不仅能了解古代诗歌的评价标准,更能学习到一种科学的、深刻的文学分析方法,从而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4. 古今对话: 它搭建了一个古今对话的桥梁,让当代读者能够穿越时空,与钟嵘这位古代文学大家进行思想的交流,感受他对于诗歌艺术的独特见解。 5. 鉴赏指南: 对于热爱中国古典诗歌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难得的鉴赏指南,它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那些流传千古的诗篇。 结语 《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诗品译注》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更像是一扇窗,透过这扇窗,我们可以窥见古代文人心中的诗歌世界,可以理解他们对于文学的热爱与追求。《诗品》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卓越的艺术价值,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创作者和批评家。而《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诗品译注》的出现,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去细细品味这部伟大的文学遗产,去感受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去领悟文学背后那永恒的生命力和艺术的真谛。无论是文学研究者、诗歌爱好者,还是希望提升自身文化底蕴的读者,都能在这部详实而深入的译注本中,获得宝贵的收获。它将带领我们一同踏上一段探索中国诗歌精神的奇妙旅程,让古老的诗歌之声,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命。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对中国古典诗歌有着深厚感情的读者,我总是在寻找能够帮助我更深入理解这些传世之作的良师益友。这本《诗品译注》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那种。我不太喜欢那种只会卖弄学问、让人望而生畏的学术著作,我更倾向于那些能够以平实的语言,将深刻的道理讲清楚的读物。这本《诗品译注》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的译注部分,既有严谨的学术考证,又充满了人文关怀,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获得了知识,更感受到了作者与译者之间跨越时空的共鸣。书中对诗人及其作品的品评,既有独到的见解,又不失客观公正,让我得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审视那些我曾以为已烂熟于胸的诗篇。我特别欣赏译者在注释中所穿插的与诗歌创作相关的小故事和历史趣闻,这些内容不仅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更帮助我理解了诗歌背后的生活和情感。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它没有强迫我接受任何观点,而是用它丰富的内容引导我去思考,去感悟,去发现诗歌真正的魅力。

评分

拿到这本《诗品译注》纯属偶然,但翻阅之后,却发现它带来的惊喜远超我的预期。我一直对古代文人的生活和精神世界感到着迷,而《诗品》恰恰提供了一个窥探这个世界的绝佳窗口。这本书的译注做得非常细致,很多我之前读原文时感到困惑的地方,在译注的帮助下都豁然开朗。例如,书中对于一些古代的器物、礼仪、甚至当时流行的生活方式的解释,都非常到位,这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更能理解诗人创作的背景和情感。我尤其喜欢译者对一些诗歌意象的解读,他们不仅仅是简单地解释词语的意思,更是深入剖析了这些意象在不同诗篇中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色彩,这极大地丰富了我对诗歌的理解层次。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和一位学识渊博的长者聊天,他娓娓道来,将那些曾经遥远晦涩的文字,化作了触手可及的智慧。我还会时不时地对照着原诗,一边读译注,一边回味原诗的韵味,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理解又上了一个台阶。

评分

说实话,刚开始拿到这本《诗品译注》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毕竟市面上同类的书籍实在太多了,真正能够打动我的并不多。然而,当我翻开这本书,却被它所呈现出的独特魅力所吸引。这本书的译注做得很到位,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翻译原文,更是在字里行间融入了译者深厚的学养和独到的见解。我发现,通过这些译注,我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诗品》中所描绘的各种诗歌风格和鉴赏标准,并且能够将这些理论与我所读过的经典诗篇联系起来。更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的语言非常流畅自然,丝毫没有学术著作的生硬感,读起来就像是在阅读一篇优美的散文。我喜欢它对每一位诗人的介绍,以及对他们代表作的分析,这些内容都非常有深度,也很有启发性。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让我感到非常满意和惊喜的图书,它不仅满足了我对古典诗歌的求知欲,更点燃了我对文学鉴赏的热情。

评分

作为一个对中国古代文学史有着浓厚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我一直对“诗品”这一概念本身充满好奇。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六法”早已深入人心,而《诗品》作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其对诗歌品评的标准和方法,无疑为后世的文学创作与鉴赏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依据。我手中的这本《诗品译注》,吸引我的首先在于其“译注”二字所蕴含的严谨性。我希望它不仅能提供对原文的忠实翻译,更能对那些晦涩难懂的词汇、典故以及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详尽的解释。我期待译者能够站在学术研究的前沿,但又不失普通读者易于理解的视角,将《诗品》中的精髓一一剖析,让那些抽象的批评理论变得生动具体。我尤其关注译者是否能够捕捉到谢赫在评点诗人时所流露出的独特审美情趣和时代风貌,以及这些评语对后世诗歌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认为,一本好的译注,应当是连接古今的桥梁,是帮助我们跨越历史鸿沟、理解先人智慧的钥匙。所以,对于这本《诗品译注》,我寄予厚望,希望它能为我打开一扇更深入了解中国诗歌批评史的大门。

评分

终于拿到这套“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中的《诗品译注》了,内心真是涌动着一种久违的期待。作为一名对古典诗词情有独钟的普通读者,我一直以来都在寻觅能够帮助我深入理解这些文字的桥梁。市面上的版本很多,但往往要么过于艰涩,要么过于浅显,总感觉差点意思。这次入手这套丛书,完全是出于对“译注”二字的信任。我希望它能像一个温和而博学的向导,带领我穿越时空的隧道,去探寻谢赫《诗品》所描绘的那个辉煌而又微妙的艺术世界。收到书的那一刻,厚实的装帧,素雅的排版,就给了我一种踏实感。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想看看那些熟悉的诗句在严谨的译注之下,会呈现出怎样的风貌。我特别期待译者能够给出独到的见解,解释那些在字里行间隐藏着的深意,以及那些前人已经解读得炉火纯青却依旧让人回味无穷的妙语。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通过这本译注,能够重新审视和品味那些我曾以为已经熟悉的诗篇,从中挖掘出新的意境和感悟。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次与古人对话的邀请,一次对美的深入探索,我已准备好,迎接这场文字的洗礼。

评分

不知道为什么这么样事情

评分

周振甫(1911-2000),浙江平湖人,著名学者,古典诗词及文论专家,编辑家。1931年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1932年入上海开明书店任《辞通》校对,后任编辑。1951年起为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1971年借调中华书局,参加《明史》点校。1975年正式调入中华书局。主要著述有:《诗词例话》、《文章例话》、《小说例话》、《中国修辞学史》、《中国文章学史&gt;、《周易译注》、&lt;诗经译注》、《文心雕龙今译》、《毛@诗词浅释》、《周振甫学术文化随笔》、&lt;周振甫文集》(十卷本)等。目录

评分

还行吧,很薄的一本书

评分

快递很快,书很好,师傅人很好。

评分

书不错,普及型的本子这个段位性价比很高。

评分

钟荣的诗品,周振甫的译注,中华书局的底蕴,本是绝配!但我只评四星,只为中华书局对本书的设计太不地道,最后一页书,第100页,写满后直接封三了,我也是醉了,连个过度也没有,看着特别别扭,怎么也该衬页白纸啊!有图为证!

评分

书不错,普及型的本子这个段位性价比很高。

评分

终于买到了这本书,等了好久终于降价了

评分

书不错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